登陆注册
6811100000002

第2章 心纵如马,道德为缰——道德是人性丛林的最高准则(1)

世上最难以约束和规制的东西便是人心。心念一闪,灵机一动,即如野马脱缰逸兴横飞,无羁无勒,惶惶然可超越任何藩篱。

这说明人的心绪、情思和欲望是不能任其放纵的,一旦冲出理智的阀门,便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以致千妖竟欲,万孽恣睢,一个好端端的世界最终将变得无法收拾。这就是说,若想规范人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必须首先规范人的心灵,正所谓心纵如马,道德为缰!这个道德之缰即是人的良知、情操、人格、道义、仁爱、诚信、责任、义务等人类所应该共守的一切美德。

1.人格需以道德滋养

上帝只给我们一粒人性的种子,需要我们自己把它播进心灵,只有我们倍加呵护,它才能开出美丽的道德之花,芳沁人间,盈香大地。

道德不止是一种修炼,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坚守,一种捍卫,一种保全,一种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管理。

道德作为一种出于人性自觉的高级意识形态,既是指导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应该遵循的标准,又是识别和评价他人行为的基本尺度。从本质上来说,道德不是受迫于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所启动的自主、自为、自觉、自愿的行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一个完美人格的塑造正是基于这种道德的自律和滋养。

高尚完美的人格是一个人的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无数的志士仁人,他们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不是由于他们手握大权,而是由于他们具有高尚人格。屈原为保持高尚的人格,决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他犹如南国的橘树“独立不迁”,又如清秀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陶渊明为保持高尚的德操、纯洁的人格,在为官期间不搜刮民财,不贪污受贿,不愿为这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解印辞官,归隐庐山田园。范仲淹“先忧后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饱含着他的政治追求和崇高人格,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褒扬。

而高尚的人格不是遗传的、天生具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道德教育而逐步形成的。高占祥同志说:“道德修养是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它在人格形成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可以说,道德修养决定人格的本质,有什么样的道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因而,要优化自己的人格,就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易经》中说:“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人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诗经·小雅·车辖》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意谓品德不好而地位尊贵,缺少智慧却计谋要事,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这样的人很少有不遭祸的。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对于领导干部在世间做人、从政都是尤为重要、不可忽视的。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之所以一直受到世人的景仰,不单在于他彪炳千秋的伟大功勋,而更在于他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他在位期间,通过颁布《解放奴隶宣言》,让400万奴隶获得自由;他遇刺身亡后,美国正式废除了奴隶制。林肯成功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甚至在美国“最伟大总统”排名中位列第一,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而当我们去探究林肯伟大人格的成因时,不难发现,这一切恰恰来源于他少年时期的道德滋养,来源于他一生始终不渝,孜孜不倦的人格自律与追求。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在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

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1860年,林肯五十一岁时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当上了美国总统,同时他也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当他不幸逝世时,国内外引发了巨大的轰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他的遗容。人们怀念他,总是给他下一个人格上的评语:正直、仁慈和个性坚强,这其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出自他道德上的严格自律。林肯的一生都用道德滋养他的品格,从来没有作践过自己的人格。这使得林肯的美好声誉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倒与日俱增,妇孺皆知,从而印证了一句话:“人的品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

古罗马奥维德所言:“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德。”民间谚语说:“马美在奔跑,人美在德高。”“桂花香飘千里,德高受人尊敬。”意大利有一句格言:“不朽的名誉独存于美德之中。”意大利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难以填补道德的缺陷。”法国雨果说:“道德是文明净土上开放的真理之花。”作为领导者怎样才能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受到群众拥戴,怎样才能具有领导的魅力,结论是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是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是干部具有威信和良好形象的内在基础,是树立领导权威的基本条件。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能超越时空,超越国界。

2.道德需要良心的检阅

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平衡心灵的砝码,甚至在天平的两端,谁也不知道日后会出现怎样的倾斜和评判,但我们却无法逃过良心的自审和自纠。

对于道德,如今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爱国”和“无私”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辞令即能释明内涵的。道德从社会的层面上说是为了让每个人更好地生活,道德是要人循着做成一个人的目的去生活。道德所关注的是怎样使人在社会上活得更像一个人。

它所确定的是人的生活原则、生活的根本方向,它所涉及的是整体生活的人性高度。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平衡心灵的砝码,甚至在天平的两端,谁也不知道日后会出现怎样的倾斜和评判,但我们却无法逃过良心的自审和自纠。对于善良的人,活一生,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人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得是一个讲良心的人,道德要经得住良心的检阅。在一个小山村里,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秋天,琳琳所在的小山村遭遇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冰雹,眼看到手的庄稼就像经历了一场战争一样,瘫倒在地里。父亲只得跑了几里山路在集市上把唯一的一只山羊卖掉了,可回到家的时候,才发现有一张五十元的假币。母亲拿着那张稍显模糊的钞票,气愤得两手发抖,牙齿咬的绷绷响,琳琳和哥哥也怒不可遏,大骂那人伤良心。父亲把那张假币放在了抽屉里,琳琳全家只要跟钱打交道的,就拿出来看看。

事情不知过去了多久,一天下午,正上小学的哥哥从学校兴冲冲回来,一到家就把琳琳和父母都招来,问那张假币到哪里去了。

父亲和母亲也蒙了,多少日来它明明就在那里躺着啊,根本就没有人动过。正当琳琳和父母莫名其妙的时候,哥哥突然大笑起来,眉飞色舞地讲了自己的功劳。原来,他们老师要学费,他就把那张假币带上了。他还说,当时心里可嘀咕了,连腿都软了,可发现老师根本对钱不是很注意时,才怀着忐忑的心情,趁着人多的时候,趁势递到了老师手里。老师随手放到了钱堆里,然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的名字……

哥哥刚想再说什么,父亲却猛地一拍桌子,脸变得发紫,青筋突起,嘴唇抽搐了几下,说,“你给我滚!”看到这阵势,哥哥顿时不知所措,母亲指着父亲说,“孩子把钱给花出去了,你还想啥!难道你还让他再要回来不成,那不明摆着去丢人吗!”

“老师肯定不知道是我的……当时交钱的那么多,他根本就记不住……”哥哥一边用手擦着眼泪一边抽泣着说。

“老师不知道,可你知道,我知道,你弟弟知道,你妈妈知道,我们都知道!”父亲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然后大口地喘着气。

“孩子,你花去了比五十块钱更多的东西……”父亲刚想说什么,忽然盯着油灯出神。灯光开始跳跃,光线变得忽明忽暗。这灯今天怎么了?父亲仿佛是自言自语。

“里面没油了呗。”琳琳说。

不错,父亲重重地说:“人身上也有油的,那就是良心,当把良心耗尽了,也就没路可走了。”然后,他又抚摸着哥哥的头,“孩子,别人的钱再多跟咱没关系,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良心啊。”

哥哥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我去向老师承认错误,要回那张假钱。”听哥哥这么说,父亲又问了一句:“还用陪着你去吗?”

“我自己就行。”哥哥说着匆匆向外跑去。

琳琳家离那所小学并不是很远,一会儿,哥哥就回来了,他跟老师解释了事情的原委,硬把那张假钱从老师手里换了回来……还说,老师夸他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呢。

父亲重新看到这张假钱,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这个时候,他把灯油添得满满的,挑起灯芯,已经奄奄一息的灯顿时把屋里照得通亮。父亲仔细端详了那张家里人都很熟悉的假钱,然后把它撕掉了……

琳琳和哥哥现在都大学毕业走进了大都市,但兄弟两人还是经常提起那件事,提起父亲,提起那个老师,也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把灯油添满,撕掉假钱的时候,就是琳琳全家感到最富有的时刻。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把罪恶的手掌伸到了我们身上,可我们不能再以同样的方式伸到别人的口袋里,因为,这样做违背我们的良心。有些事,你不要认为做得天衣无缝,不要认为神不知鬼不觉,正如上面文中的父亲所说——“你知道,我知道,你弟弟知道,你妈妈知道,我们都知道!”有些事,你可以躲避开别人鄙夷的眼睛,可你逃不掉良心的谴责。“良心”到底是什么?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得生动形象:“良心是自己审判自己的法官。”用书面语言来说,“良心”是指个人内心深处对自我行为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对社会要求(情感、责任)自觉而积极的反应,即道德信念、自律意识。它作为内在精神力量,在个人行为的动机检查、过程监督和后果评价时起着巨大作用。记得有一句话: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金钱万能的今天,世间还有多少人会在乎良心、道德、公理,又有多少人会去讲公平和正义?然而也有些人依然坚守着良心的圣地,他们虽然贫穷,但绝不穷了良心,他们或许很富,但也绝不让道德放任。他们深知,世界需要公平和正义,而法律只是外在的因素,唯有良心才是最公平的裁判!当我们做事的时候,扪心自问,是否敢面对自己的良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经得住良心的检阅?愿那些行尸走肉者能找回失去的灵魂,希望我们的时空、我们的世界里充满美丽和鲜花,同时更期待每个人都有真正的“良心”!我们无需用道德去审判别人,而应该常用它来审判自己。

同类推荐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热门推荐
  • 如果变成回忆

    如果变成回忆

    本文从张铎、王凯接拍《新神探联盟》的包正、公孙泽这部剧写起,从戏里戏外演绎并重温这部经典作品的诞生,尤其是包正与公孙泽这对CP在戏里戏外的衍生故事和高强剧情的创作情景,让读者可以与包正一起在剧中无限花痴我家警花、细细地再撸一遍《新神一》,把其中大家非常喜欢的那些点滴画面、精彩片断都写进去,从而在心理上共鸣并再过一把瘾。
  • 鼠辈志

    鼠辈志

    本书皆以真实人物故事改编,讲述社会底层小角色摸爬滚打。主角一生经历坎坷离奇,大半生徘徊与正邪善恶之间。
  • 第五宗门

    第五宗门

    江湖门派之中,唯有姽婳霞内门只收女弟子。虽道如此,但这里边的女弟子个个武艺高强,甚至比外门的男弟子都要厉害些许,不然也排不上四大门派。
  • 故里泪

    故里泪

    多少情浅缘深、红尘过往,终究留在了心间成了那一颗朱砂痣。醉过,泪痕划过伊人颜。可叹一生羁绊与欢喜,终究在他们分别的第八年躺进了冰冷的坟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心“零”的世界:归零心态改变人生

    归零心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自以为很有能力却总是得不到重视、取得一定成绩却无法越自我、整日埋头苦干却看不到成绩,总想抓住什么却总是失去,总感到痛苦,却无法解除的人。这些人不但自己感到十分痛苦,也让周围的人对他们颇有意见,甚至故意疏远。这一切皆因他们没有归零心态!倘若他们能够倒空自我,将心归零,便能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能力及良好的心态等等。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畅快;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拥有宽阔的视野与胸怀;当心态归零的那一瞬间,你可以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攀上人生道路中的更高峰!
  • 林南鹿栖

    林南鹿栖

    这是一个一群拥有悲伤命运的少年,在面对不公,欺辱后彼此相互拥抱取暖的故事。时间漫流中最真实的存在。玻璃窗下窥探去的悲伤,枯萎在冰冷记忆里。
  • 殊途情殇

    殊途情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一生桀骜,却为你搁浅、为情徜徉!…”一生倾情,却终演绎一场缘起缘灭……向来情深,奈何缘浅,自古多情,唯愿相忘于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