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层层考试,皇上对贾文俊和杨光喜暂时还是感到满意。但是想到这才刚刚接触他们,自己选其中的任何一位做干儿子都为时过早。到时万一自己不满意,是退也不好退,不退也不好。就是退掉也会让文武百官嘲笑,就是不敢当面嘲笑,也会阴在心里笑话自己。同时也会让天下百姓议论皇上办事没有能力。天下有为的青年肯定很多,难道自己找个干儿子都找不好。
那就先给他们两封官,看看他们的能力如何?走一步看一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的那一个才是自己选中的干儿子。
给他们两封什么官呢?官有文官和武官。
杨光喜从小喜欢读书写文章,没有练过武。贾文俊这个青年,联也问过了,也是个读书之人,不是习武之人。这武官是不能当的。这只能给他们两封文官。但是给他们两封什么文官呢?有哪些官职适合他们呢?官要给他们分得不分上下,同个起跑线上才能看出他们的能力。
看看朝庭里的文官没有一个空闲的位置。从宰相到下面的小的官职都是满满的。且他们两是给联做干儿子的后选人。官职封得太小,也不行。官职大的,都是跟着联多年的爱臣,不能说撤就撤。而且他们又没有犯错误,联也不想随随便便地撤了他们的官职。但是还是要给贾文俊和杨光喜一个合理的官位才好,看看他们的能力。
这封官的事情很快就让朝庭文武百官知道了。
武官听到了安安静静,明哲保身。
文官听到了,个个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那些文官很害怕自己的官职被他们两代替。如果他们两当中任选一个做皇上的干儿子。就不会封什么官职看他们的能力了。现在倒好,皇上要给他们封什么官,看看他们的能力。这朝庭的文官从上到下都是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个空闲的位置。如果从朝庭里选出两个官位出来,就意味着他们的不幸。这时所有的文官没有一个心里是安静的。这封官的事情闹得朝庭里所有的文官都是人心慌慌的。
他们心里想,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贾文俊出来,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的。和杨光喜比起来就是相当万里,天壤之别。
他们拥护宰相皇上的干儿子,也就有了宰相一臂之力,自己的位置也就有了保留的希望。于是那些文官都拥护宰相的儿子做皇上的干儿子。
宰相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暗暗自喜,到底这个宰相的位置没有白做。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拥护自己就是拥护对了。
宰连忙来到他们的中间。那些文官看到宰相如同看到救星一般。纷纷来到宰相的身边,把宰相围得是水泄不通。宰相弯起手臂伸伸,看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文官。虽然挤得是有点有舒服,但是这也未必不是好事。这些力量都能给儿子增加一份一份的力量。想到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宰相也觉得这样挤着很舒服。如果没有这种现像,宰相反到觉得不舒服。看到这么多的文臣们向着自己的儿子,宰相心里喜欢。
这时那些文官也闹开了。
“宰相,您的儿子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皇上应该选宰相的儿子做干儿子”一个挨着宰相的左边的文官激动地说着。由于后面的文官向前挤,这个文官的脸都快挨到宰相了。
“宰相,您的儿子做皇上的干儿子是当之无愧的。像那个贾文俊,一没有身份,二没有地位。就是一个做生意人家的少爷。怎么能和宰相的儿子相比。”这个文官边说边用鄙视的眼光朝着远处望着。好像望的地方就是贾文俊站的地方。
“呸呸呸,那个贾文俊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和宰相的儿子竟争。”站在稍为隔宰相比较远的一个文官气愤地说道。
“这当皇上的干儿子,可是各方面都要条件优越。像那个贾文俊连个朝庭做官的爹都没有。他哪能配做皇上的干儿子。”站在宰相后面的那个文官说得字字清楚有力。宰相听着好像字字都刻在宰相的心上。这没有一个不拥护他的儿子的。宰相听得心里喜欢。
“皇上这才认识贾文俊几天啊,就选贾文俊做皇上干儿子的后选人。皇上的这种做法确实让人想不通。”另一个文官站在文官群里。大声地向宰相说着这些话。
这一位更是甚者,“宰相,您的儿子生得那么英俊标致,文章也写得好,词也写得好。样样都不会比贾文俊差。且论宰相的位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贾文俊的儿子只不过是个做生意人家的少爷。如果这皇上的干儿子的位置被贾文俊占去,你能甘心吗?”
“是啊,宰相。那皇上干儿子的位置理当然是宰相的儿子想光喜的。”
“是啊,是啊,宰相。当皇上干儿子的位置理所当然是宰相的儿子杨光喜的。”
这时大家都哄哄起来。
他们当中有的不单独发言。怕万一贾文俊当上了皇上的干儿子,到时有人反映到贾文俊那里去了,自己就会出大麻烦了。但是为了保住自己文官的官位,又不得不出来闹事。所以当大家齐声哄哄起来的时候,那些人也就一起哄哄起来。不管怎样,还是给杨光喜增加了一份力量。
宰相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这件事情就是万人之上的皇上想办的。他也不得不听皇上的。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反对皇上,皇上会起痛恨之心,到时对自己会更为不利。这时宰相想到了皇后。皇后在皇上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凭借皇后的力量去说服皇上,是个很好的办法。
宰相于是建议:“我们去找皇后去,叫皇后去给皇帝说说。”
宰相一建议,于是众文官都赞同:“好好好,我们去找皇后。”于是由宰相带头的一大群文官,浩浩荡荡去找皇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