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庆幸,毕业大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请了中戏的两位资深教授帮助我们完成整个创作,从定角色到排练到演出,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说实话,在班里,论专业论资质,再怎么也轮不到我演女一号,或许老天爷眷顾我,那个选角色的下午,我状态极佳,考学时的自信心重新回归,我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每一项考核,最终被选中出演女主角姚小蝶。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迎接挑战了,那个懦弱卑微的我必须离开,我要重新绽放。姚小蝶这一角色跟我本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她单纯率真,活泼友善,在排练初期我还是没办法找到人物感觉,生硬呆板,偶尔有一点点感觉,心里干着急。在老师和导演的帮助下,我试着不依赖经验去分析角色在那一刻的感受和体验,而是依赖直觉判断角色每一刻的情绪,不为表现只为享受,如同孩子们做游戏时那样专注忘我。于是,渐渐地,我没有了别扭的感觉,曾经干扰我的那股力量突然消失了。后来在演出中,我多次获得了愉悦和痛快的感觉。我明白了,在演绎一个自己驾驭起来相对简单的角色的过程中,给了我一个契机,找到了表演艺术中很可贵的一种感觉——“游戏感”。
本文所探讨的“游戏感”对于即将踏入表演专业的同学的学习甚至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或许有了它,我们可以勇往直前。我们谁也不会对游戏感到陌生,因为没有一个人在童年时代不做游戏。儿童游戏的首要特点是自觉自愿。哪个孩子玩游戏是被逼的?他们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家长在楼上一遍又一遍喊孩子回家吃饭,游戏中的孩子就是恋恋不舍。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
所谓过家家,就是把小枕头当婴儿,小枕巾当尿布,电灯泡当奶瓶,小哥哥装作父亲,小妹妹扮成母亲,一对“小夫妻”一边“争吵”一边给“小儿子”换尿布,一会儿觉得他发烧了,就赶紧找出根吸管假装是体温计开始给“儿子”量体温,发现确实发烧了就找来小糖果当退烧药喂他吃……这样的游戏,童年的时候我们都玩过,这之中充满了想象,而想象也是表演艺术创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孩子的假定行为和情感的结合是那么有机而合乎逻辑。演员的想象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和动作性。而游戏中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想象生动地诉诸形象和动作。结果我们便发现表演艺术为之奋斗的想象力的发挥,在儿童的游戏中获得最生动的实现。游戏的再一特点是它是一种无时空制约性的创造。比如,孩子们在“战斗”的当头,大人们路过,孩子会突然挡住他们的去路,三四个“败兵”躲在大人们身后,以其充当躲藏搜捕的大树。这初级的创造萌芽,可以利用一切物质去实现需要的造型,可以把一切物质想象成生命,可以把人转化成物。可见,儿童的游戏无时空制约,不需要给人观赏。总之,游戏是儿童一种纯粹自觉自愿的、无时空制约的、以想象和假定为基础的自我娱乐和享受的活动。
表演艺术和儿童装扮角色的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表演艺术并非就是游戏,它们有着质的差别。表演艺术中具有一定的游戏性质,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中的想象和假定正是演员创造的技巧基础,而无时空制约的特点也正是演员创造技巧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儿童的游戏是幼稚的,是随意性较强的自娱活动,是由衷的自觉的行为,而表演创造常常并不都是自觉由衷的假定性为,倒是经常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演员的责任性的行为。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它是一种严肃的工作或严肃的艺术创造行为,而对他的创造行为的特殊性,尤其对创造意识而言,很多人还未能超越一般的工作感和责任感,对艺术本质中的游戏性未能引起深入的认识。正因为工作当中缺乏游戏意识使得工作状态成了一种责任负担,加之表演艺术的技巧性,更不能发挥其游戏性,就不能实现“孩子般的轻信”和由衷,不能很好地发挥人类固有的游戏能力。因此,向儿童的游戏学习,吸取它的特点,探索儿童游戏时的心理状态,在成人的表演艺术创造中实现艺术固有的游戏性对演员的艺术创造有着巨大的作用。
那么,要想实现表演艺术创造中的游戏性,关键是建立“游戏感”。所谓游戏感,就是演员对自我创造行为的认识以及通过游戏的特点、手段调节艺术创造,从而实现“艺术游戏性”的演员心理自我感觉。“游戏感”来源于游戏,却又高于游戏,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游戏的特点对自我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调节。我们常常说演一个角色有了一种玩起来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游戏感最好的说明。在舞台上,我们从角色的内心出发,体会着他的酸甜苦辣,为之开心,为之悲伤,陶醉在他的喜怒哀乐里,达到一种几乎忘我的境界。在这种孩童玩耍般体味着角色五彩人生的境界之下,我们正处于游戏感之中。举个例子:在毕业大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有一场戏是四姐妹打麻将。一开场,就传出四姐妹的欢声笑语,我饰演的小蝶,给其他三姐妹送耳环。
当她们三人站在我面前的时候,一种强烈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同窗四年,何尝不是姐妹相称,她们笑脸盈盈地等待着我的惊喜,正如我期待的,她们争先恐后,抢着适合自己的耳环,我们嘻嘻哈哈,默契极了,仿佛舞台变成了寝室,变成了食堂,变成了操场……每个人都和角色相融,相映成趣,最真实的自我展现,最美妙的角色挥洒。这个基础,铸就了后来凤萍提出要去越南的时候,我们都哭了,想到了姐妹分离,想到了未知的未来,我们像失去支柱的孩子伤心地哭泣,我们依靠平日里培养出的情分和几年表演学习生涯的积累,做到了“孩子般的轻信”与由衷,于是那场戏演完我们很享受,同时也很痛心,甚至下场后眼泪一时间收不住。通过这场戏的演练,我摆脱了演戏杂念多、被理性支配难以投入的毛病,体验到了带有“游戏感”的表演是那样畅快淋漓,那种精神享受是无与伦比的。
四年的大学生活在迷雾笼罩下的浪漫气息里梦幻般地结束了,现在的我拥有着一份自己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职业——孩子王“樱桃姐姐”。从大四实习到现在,将近七年的时间,我担任一档学龄前儿童的低幼电视节目主持人,节目中我被亲切地称作“樱桃姐姐”。从小的主持梦得以圆满,所以我常说自己是幸福的人儿,该懂得知足和感恩。表面看,虽然与大学里所学专业偏差了些,但恰恰因为学习了表演在前,我在很多方面反而显得得心应手。主持人何尝不是一种角色扮演,只是我所面对的是特殊的一群——0~6岁的孩童。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渴求了解外界,这一年龄段每隔半岁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但总的来说,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是很难驾驭的群体,或许跟他们在一起不在乎你的知识有多丰富,而在于能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的本领。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始阶段,我对自己的心理定位仅仅停留在标签式的“称呼”的层面,并未深入到特定主持人角色本体,加之从表演跨到主持的新领域缺乏经验,常常被紧张的工作感所困扰,烦恼多于快乐。
我明白我还没有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我又实在渴望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于是我珍惜每一次的录制机会,期待着在实践中摸索答案。这档节目里包含孩子们熟悉的BBC动画片《天线宝宝》和我们自制的板块,比如做手工、做游戏、唱儿歌、跳舞蹈等,记得有一期节目是做踩气球的游戏,三个三岁的小孩,现场乱套了,宝宝们要么不踩,要么乱踩一气,我当时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控制局面,只好中场休息。
赶紧和编导商量,是不是问题出在了孩子们找不到踩气球的理由,他们不明白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所以无所适从?于是我极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编故事的才能,开始讲:从前有一个很慈祥很富有的老奶奶,她有很多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宝珠(我边讲边展示,看得出他们很喜欢宝珠,一个劲儿地抢着看),老奶奶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很喜欢自己的宝珠。
可是有一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刻意加重“可怕”二字,表情很夸张,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紧张地看着我)!一群坏蛋把老奶奶的宝珠全都抢走了,他们非常狡猾,怕老奶奶找到就偷偷把宝珠藏到了气球里面(拿出藏有宝珠的气球),看!坏蛋多坏,宝珠全都被藏到里面了!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是老奶奶会怎么样啊(做出伤心的表情暗示他们)?小女孩立即说:“很伤心!”小男孩抢着说:“我要把宝珠找回来!”我顺势接他的话:“对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宝宝,所以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气球踩爆帮老奶奶找回宝珠,好不好?”他们迫不及待地回答:“好!”说着就赶忙去踩气球,我追问:“小朋友们,别着急,樱桃姐姐想知道你们找到宝珠以后要做什么呢?”“还给老奶奶!”三个孩子几乎异口同声。
我开心极了!他们相信了我讲的故事,也进入了故事的情境。当然,作为讲述者我也完全相信了它的情节投入而由衷地讲完了整个故事。接下来我和孩子们齐心协力一起使劲儿踩气球,踩爆一个,我们都会欢呼;踩不爆,我们就合作踩爆,在这之中我和孩子们共同享受着:着急、喜悦、努力、实现……我像一个孩子完全沉浸在“儿童世界”里,成了他们的一员。这期节目的拍摄过程中,我没有丝毫表现自我的欲望,没有刻意找镜头,也根本不考虑每一瞬间自己的笑容是否恰到好处,我蹲下来跟孩子们踩气球的姿势会不会不美,我就想跟他们一起玩,一心想要取出宝珠帮助老奶奶。我爱眼前这群活泼善良热情纯真的小精灵们,我愿意陶醉其中和他们心贴心永不分离。我明白了,这正是一种如游戏般玩耍的主持状态,和表演艺术中的“游戏感”浑然一致。那一刻,我体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快乐。
七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我一直坚守在孩子们的这片净土上。《乐乐园》是我从大学校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有了孩子们的陪伴我走得青涩但不乏朝气,畏惧时更具勇气。其间有时心痒痒想演戏了,会去演演话剧,或出演电影里主持人的角色,还会怀念舞台,怀念演戏的滋味。坦率地讲,曾经浮躁过,曾经怀疑过。做儿童节目主持人受众是有局限的,只有孩子会看,发展空间不大;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终将面临转型,可能做不长。出现其他的选择时,动心过,放弃了……也许是跟孩子们的一份缘吧,无法割舍。我常常问自己:你现在幸福吗?心里有一个声音会坚定地回答:幸福!而这种幸福感是谁带来的?我知道是孩子们!他们让我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简单地存在,他们让我长成一个成年人却能像孩子般单纯地生活。可能我不会像明星一样得到无数的追捧和光环,但我得到的是赐予我美丽人生的“天使”般的相遇。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毕加索大师的一句话——“终身向儿童学习”,一起共勉!希望有缘看到以上文字的朋友们拥有童话般的浪漫人生,坚守属于自己的梦想,向着太阳的方向,追逐、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