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38800000002

第2章 把修炼“口德”放在第一位

1.心不“妄念”,口不“妄言”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弘一法师

说话刻薄的人,常常被别人讨厌,有时言语给别人的伤害,比捅别人一刀还痛苦。所以“御人以口给”,用嘴巴和人对抗的人,常被人讨厌。

弘一法师说:“心不妄念,口不妄言,一个人为什么管不住嘴巴,是因为心里有妄念,由着妄念说话罢了。有人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说话就傲气十足,牛气冲天,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唱高调,时时摆身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而不顾别人的感受,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己身。”

刘文静是李世民起兵反隋时的主要谋臣,在后来的数次战役中屡立大功,说他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也不为过。与他相比,裴寂的资历要浅一些。

裴寂是经刘文静的介绍才加入李家反隋大军的,但他善于结交李渊,甚至将隋炀帝的宫女私自送给李渊,与李渊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可谓是李渊的“酒肉朋友”。

李渊称帝后,对裴寂的宠爱异乎寻常,授予他右丞相之职,每次上朝与他同登御座,退朝后相携入宫,对他言听计从,赏赐无度。而刘文静却并不受宠,官职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尚书。因此刘文静感到很不公平,每次上朝都故意与裴寂唱反调,渐渐地两个人成了死对头。

有一次,刘文静在上朝时,受到裴寂的一番奚落,回到家中仍余气未消。他以刀击柱,发誓说:“我一定要杀掉裴寂这个王八蛋。”岂料刘文静这番话被他的一个失宠的小妾听到,并且传了出去。

在朝廷审问时,刘文静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当初起兵时,我的地位在裴寂之上,如今裴寂被授予高官,而我的官职比他小了许多,所以心怀不满,酒醉之后说些过头的话也是人之常情。”

李渊知道了刘文静的申辩很生气,认为他有谋反之心,决定将他处死。而裴寂看出了李渊的心思,火上浇油地说:“刘文静的确立过大功,无奈他已经有了反心,如今天下还不太平,若是赦免了他,肯定会成为后患。”

这话正中李渊的下怀,于是李渊立即宣布将刘文静处死。

“言者,风波也”,一个人说话要特别注意,有时一句话是两面刀,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多言辞并不是我们非说不可的,因而没有必要唇枪舌剑或信口开河。有些话,说得漂亮不见得就能获得好处,弄不好还会招来许多是是非非。

正所谓“字为文章之衣冠,言语为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有许多人衣貌堂堂,看上去高贵华丽,但一开口却是满口污言秽语,使人听了非常不愉快,仅存的一点敬慕之心,也立马全部消失,让人实属不敢恭维。

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学问品格不好,往往是一时大意,却也并不自知,更说不上有心改过。俏皮而不高雅的粗俗言语,人们初听时觉得新鲜有趣,偶尔学着说说,然而积久便成习惯,最终是随口而出。试想那些话在社交场合给人听见了,会产生怎样的反感呢?不习惯说这种话的人,听到时会觉得难堪不已。

弘一法师认为,人身上最难管住的要算是嘴巴。因为这嘴巴天生有两大功能:一是吃喝,二是说话。嘴巴最坏事的地方不是吃喝,而是说话;最难管的,也不是吃喝,而是说话。虽说有“撑死”的说法,但除了喝酒醉得一塌糊涂而最终一命归西之外,很少听说有谁因为大吃大喝撑破肚子而丢了性命的。

不过,无论如何,真话有人说,假话也有人说;好话有人说,坏话也有人说,嘴巴还是难于管住的。但不管嘴巴多么难管,都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去管理。

凡事三思而后行。说话也不例外,在开口说话之前也要思考,确定所说的话不会伤害他人再出口,才能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你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

2.大辩若讷,多些思量少些争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弘一法师

“大辩若讷”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弘一法师说:“老子的意思是:有极大成就者或最圆满的东西,往往看似有些欠缺,但其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空虚一样,但其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拙一样,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一样。疾动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克服炎热。清静无为才能使天下太平。在老子看来,大辩若讷。辩不可为道,道在无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辩者,只能胜人于口,而不能服人之心。大辩不辩。”

弘一法师在没出家之前,名叫李叔同。有一次他参加朋友的婚礼,席间有一位年轻人念了句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这位年轻人却将作者搞错了,他所念的这句诗是唐代的诗人李白所写的,而他却误以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

李叔同当时年纪尚小,又自认为中国文学是他的特长,于是就说:“这是李白写的。可能因为这首诗蕴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你误以为是出自女词人李清照之手……”

李叔同不说还好,如此一说,那年轻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就在彼此争论不休时,一位老先生态度庄重地说:“这位先生说的对。”

李叔同心中不服气,却也并未再多言。不久后,那位老先生遇到了李叔同,老先生对他说:“那句诗出自李白的《长干行》,一点也没错。”

李叔同更加纳闷了,他不解地看着老先生。老先生温和地说:“你说的一切都对,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有何益处呢?”

李叔同恍然大悟,心内对老先生感激不已。

的确,什么人能用辩论换来胜利呢?在辩论结束之时,辩论的双方十有八九比原来更坚持自己的论调。我们能在辩论中获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辩论输了,那便是无话可说。即使赢了,一样也是“输”。为什么呢?因为即便我们赢了对方,把对方的观点攻击得体无完肤,那又能怎样呢?我们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胜利,那种快感也维持不了多久。然而,相同的结果,对方可能认为这种输法会让自尊心受损,日后找到机会,必然又会报复。因为一个人若非自愿,而是被迫屈服,其内心仍然会坚持已见。

19世纪时,美国有一位青年军官,因为个性好强,总爱与人争辩,所以经常和战友发生激烈争执。林肯总统因此处分了这位军官,并说了一段深具哲理的话:“凡能成功之人,必不偏执于人成见,更无法承受其后果,这包括了个性的缺憾与自制力的缺乏。”

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有一名得力助手,就是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他也曾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常言说:道在平常日用中。一心一意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内心清净安定,坦然面对一切,就是顺应天道。

3.多颂扬别人的美德,少议论他人的是非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于迹。

——弘一法师

“取人之善”,肯定、赞叹别人的善行,“取人之善,当据其迹”,就赞叹别人善的行为就好了,“不必深究其心”。一个人只要是善行流露出来了,最起码对社会能起到一个带动的作用,不需要去追究背后的目的。

弘一法师说:“在我们看到人家做好事后,以为自己又懂得了比较多的道理,就在背后开讲了:‘虽然他在做善事,我告诉你,那都是他爱慕虚荣的啦,他十六个字都没有放下,他自私自利没放下,贪嗔痴慢没放下。’人家做个好事,你又把人家批评到这种程度来了,见不得人好,这就又失厚道了。所以,‘不必深究其心’。昨天人家行善了,今天也一样,慢慢地他的善也会愈来愈流露嘛,不要苛刻要求人太高。相反,看到他人的过失,‘当原其心’,要去体察对方的发心,要有耐心听人解释理由。”

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也是帮助他人的前提。许多人往往把这二者颠倒,看到他人的过失就一味批评、排斥;看到他人的善行也会怀疑其动机,挑剔对方的态度。要知道,你知道的关于别人的事情并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隐藏着许多不是你所熟悉的事实。如果你贸然将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不是颠倒是非,混乱黑白吗?一旦话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等到事后你彻底地明白了真相的时候,那么你还能有机会更正吗?

“张某借了王某的钱不还,存心赖账,真是卑鄙。”昨天你对一个朋友这样说。这话是你从当事人王某那听来的,他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人都是觉得自己是对的,自然不易把话说得很公正。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张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然借了王某的钱,但有房屋契约押在王某那里。因为自己的一笔钱被别人耽误了,没办法在期限内清还,只好延长押期。当初王某表示若有需要延长押期时,随时可以延长押期。而今王某急于拿回借款,可张某一时无法立刻付清,才有此一说。但既然有抵押物,就不能说张某是赖账了。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半都有内情,你若不知内情,就不宜信口开河。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虽然你不是这类人,而一旦突然间谈论别人的短处时,可能你也会在无意之中就种下祸患的幼苗,而它会滋长到怎样的程度,并不是你所能想象的。

有位信徒问弘一法师:“请问大师,我应该如何看待僧团和学佛居士中,不为自度度他,只为逃避现实生活,将寺院当成养老院或只为混日子的僧人?如何看待口口声声度一切众生,但却并不在意心中是否升起一丝度众生念头的僧人?如何看待身为僧人却不闻思修行佛法,经常放松懈怠的僧人?”

弘一法师回答道:“无论看到他人什么过失,看到外在什么状况,落脚点都会回归到自己内心中来:我能帮助到他什么?我为解决这种情况做了些什么?我做了多少?做得够不够,好不好?”

事事懂得取人之善、谅人之过、反求诸己,是修行的关键,也是利人利己、改善环境的正确途径。

所以,我们最好是自己定下一条戒律:除了颂扬别人的美德,永远不要用议论别人的短处来污辱你的口、污辱你的人格。否则的话,你将永远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你接触的朋友。

如果是别人向你说某人的短处时,你要做的是听了就算,像保守你自己的秘密一样,谨缄金口,不做传声筒,也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

和谈论别人的短处一样,不可随意在背后批评人家,除非这是善意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认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人们就会觉得你存了不良之心。

4.不受别人言语挑拨

明朝杨椒山先生曾说:‘人言: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与我平日相好,岂有恼谤之理?’我们若有如此宽大的心胸,不受别人言语挑拨,必能化解对方的怨恨。

——弘一法师

《论语》中提到:颜回不贰过,曾子三省吾身,子路闻过则喜,孔子则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可知儒家极重视“知过”的功夫;佛家亦告诉我们,要“常见自己过,不说他人非”,也就是要我们时常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

《史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邦有个属下叫曹无伤。这个人想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于是,他对项羽说:“刘邦有称帝的迹象。”以前刘邦爱财贪色,但自从进了关中,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项羽听了曹无伤的话,心生猜忌,于是请刘邦来鸿门赴宴,计划在宴会上结果了刘邦的性命。

刘邦得到邀请后,知道有人在挑拨离间,若不去解释的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带了许多礼物去见项羽。项羽一看礼物,觉得刘邦对他还是很恭敬,不像是要谋反。而刘邦看项羽语气有所缓和,就对项羽说:“不知是谁在挑拨将军和我之间的关系。”项羽想都没想,“曹无伤”三个字脱口而出。

刘邦从鸿门脱险回来后,立刻找了个理由把曹无伤杀了。

事实上,没有人会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只会将其当小人看待。然而,我们在每天的说话中,却可能经常做着挑拨离间的事情。或许出于嫉妒,或许出于愤怒,或许出于其他种种不可告人的想法,又或许是出于无心之过。

在这个时候,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不挑拨离间,需要靠修养与智慧的双重作用。挑拨离间不仅是败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愚蠢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改变我们说话的语气和句式。谨慎使用“有些话我本不想说的,但是……”这是一种在挑拨别人关系的时候经常出现的句式。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成为秘密的宣扬者,不要总是跟别人说“有件事,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或者“我原来也认为他不是那样,但是……”这种影响很坏的话,它们很容易让人相信,也难免成为挑拨离间的用语。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挑拨离间他人的亲朋好友关系。即使他们有矛盾,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机可乘。

光明磊落、正直坦荡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鬼鬼祟祟、挑拨离间的人只会让人唾弃,被人看不起。一个人说话做事,心中都应该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道德底线。显然,挑拨离间是在道德底线之下的。

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气和说话的内容。口气不能有挑拨的暗示,不能有意装作无心出口。而说话的内容更是要谨慎选择,即使自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也要懂得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话当你说出来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话特别刺耳,甚至有可能令听者勃然大怒,去找其他人算账。这个时候,你实际上是在煽风点火,这是最让人不齿的行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话说出口,它的传播就已经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如果你挑拨别人关系的行为被当事人知道的话,在对方心目中,会认为你是什么人?显然是小人,而且是进谗言的小人。有了这种地位,对方会觉得无论对你做了什么,代表的都是正义,因此,对方也会使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你,而你就在无形中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当然,我们不仅不要背后说人,而且对别人的背后说法,最好也不要去听,以免无端被卷入各种是非之中。当你并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却还要出于礼貌倾听对方说话时,要想想自己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自己的头脑中究竟需不需要塞入这些并非事实的东西。即使你赞同那些话,那些话听来也会影响你对别人的判断,影响你和别人之间的交往。

说话的人唯恐说出来的话不吸引人,不夸张,不能让你记忆犹新,于是便添油加醋,添枝加叶。你听进了这种话,可能你自己心中的正确判断就会被掩盖,转而用一种错误的情绪代替理性的思考。

5.不但要大度,还要懂得如何大度

古时候的智者,很多事情看见了,他们却假装不知道;很多事情知道了,他们却假装不相信。这种假装不是虚伪,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过于难堪。一个人不但要懂得大度,而且要懂得如何大度。

——弘一法师

做人最好不要树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巧妙的言语,甚至是听起来很糊涂的话来给别人留余地。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警、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后,想穿过马棚偷偷溜进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见有异客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武士事先完全没想到,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出了事情,于是他手持宝剑前去察看,就发现了武士。国王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武士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他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了地上。

这时,侍卫长跑过来,一面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一面请示如何处置这名武士。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道:“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侍卫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却坚持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无奈,只好把武士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也因此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一统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这看似道德说教,其实也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你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心理加以原谅,反而成为新的仇恨的苗头。只有带着尊重的心理加以原谅,才可能完全消弭对方心中的仇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树敌也往往在所难免。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化敌为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糊涂”。“假装糊涂”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其实并不会损失什么,因为你内心早已洞察一切。相反,在这“假装糊涂”的过程中,不仅显示了自己的胸怀,也会感动我们的敌人。

如果一个人只是嘴上嚷嚷着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却没有实际行动,尤其是缺少那种给人留情面的行动,那么他的化敌为友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人到最后,往往是在争一口气,而并不是争事情的是非结局。所以,应该学会给别人情面,给别人台阶下。

6.“冷处理”是避免人际冲突的良方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弘一法师

争论服不了人,但情理可以服人。在日常生活中,聪明人用情理服人,而不是用话压人。用情理服人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因而必须学会对很多事情进行“冷处理”。

弘一法师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怒火冷却。

古时候有一位刺史,跟本州的参军关系不好。因此,参军总想找机会给刺史一个难堪。

有一天,刺史的家僮骑着马,从参军身边匆匆经过,没有下马请安。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参军假装大怒,追上去,将家僮拉下马,接着用皮鞭一顿猛抽,打得家僮皮开肉绽。然后,他提着马鞭来见刺史,叙述经过后,说:“我打了您的家僮,请让我解职回家吧!”

这等于将了刺史一军:如果刺史不同意他解职,就输了一招;如果同意他解职,又有公报私仇之嫌,反而被他抓住把柄。然而这位刺史也非等闲之辈,他只是淡淡地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奴才,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

参军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默思半晌后,还是说不出一句话,只得躬身告退。自此,这位参军再也不敢找刺史的麻烦了。

“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刺史对参军交来的棘手问题不明确表态,将决定权交给对方,等于反将对方一军。这也是“热问题冷处理”的一种高明方法。

一次,一个妇人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任我儿子为上校。我提出的这个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做。先生,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叔叔是布拉斯堡战役中唯一一个没有逃跑的士兵,我父亲在新奥尔良打过仗,我丈夫战死在蒙特雷。”

林肯听后说:“夫人,我想你们一家为报效国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该是把这样的机会给予别人的时候了。”

这个妇人希望林肯看在其家人功绩的情份上,为她的儿子授衔。林肯的心里自然明白,但他却故作“糊涂”,曲解本意,最终婉言拒绝。这样,林肯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没有伤害到这位妇人的自尊。

“冷处理”是避免人际冲突的良方。当对方情绪激动或存心挑衅时,你与对方针锋相对,只会使矛盾激化,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毋庸置疑,对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既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应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每个人在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问题发生的严重程度,灵活地进行处理。

同类推荐
  • 沉思录Ⅱ

    沉思录Ⅱ

    本书汇集了爱比克泰德其中的部分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略讲(卷一)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大学的精神尺度

    大学的精神尺度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问题进行思考的结集,作者首先对大学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理念进行论述,重点探讨了教授治校、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大学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并介绍了现代大学起源——德国大学的精神和理念,最后对中国大学的传统、精神、制度等进行了分析与阐释。本书学术性、人文性较强,语言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对于当下颇受人们关注的大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 近代思想的主潮

    近代思想的主潮

    本书分为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知识问题、世界观问题、人类生活问题、根本问题五章,内容包括:主观与客观、唯心论与唯实论、法则、一元论与二元论、道德的问题、人格与性格等。
热门推荐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窈窕青春

    窈窕青春

    “你的”吊坠,隋染捡起地上的吊坠,抬头正要叫不远处还在走的男人,却发现,前面没有人。“你的吊坠,是你的。”温热的呼吸烫的她耳朵有些痒,不等她推开后面的人,一只穿着纯白色衬衫衣袖的手,横过她的腰,把她扣紧。“染染,我想你了。”她惊……
  • 婚后强宠大少太霸道

    婚后强宠大少太霸道

    一个意想不到的吻,一次目的性的同居,让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一个令人心痛的真相,让她离开了他,可殊不知他还在等她。七年后,他是商业界无人能敌的传奇一般的存在,她是一家服装公司的CEO,两人再见面时,她有意避开他,而他却将她抵至墙角“怎么,这次又想逃到哪里去。”“呵呵,我们认识吗?”她冷笑到。“认识?!看来是该好好认识认识了。”说完,他打横抱起她走进了酒店……第二天早上,她浑身酸痛,质问他“你为什么还要来打扰我的生活,我累了,不想这样了。”“哼,我不会让你离开我的。”他说的十分决绝。他们注定是彼此这一生的牵挂与羁绊,谁也无法挣脱、改变。
  • 清愿

    清愿

    年轻女孩赵昀心脏病发猝死,重生为草原一名传奇女子。跋涉盛京结识大清天骄,勇闯大明偶遇现代好友,逃亡蒙古助友寻爱,一箭梦回终获真心。明朝末年,英雄并出,乱世争霸。属于她的传奇,将在这片乱世诞生!
  • 劫龙传说

    劫龙传说

    踏逆天之路,奏旷世之曲,聚五行之力,演千古传奇!一切精彩,尽在劫龙传说!
  • 海寻录

    海寻录

    隐秘奇卷佚落海外,隔数十载再逢江湖。闹天南汪小苟顽童,暗流涌动可显神通?/中短篇习作,唯兴趣而作尔,更新不定,文白夹杂,殊无可取处
  • 倾澜之盛世一西

    倾澜之盛世一西

    为护好朋友周全,跌进了古老家族的阴谋漩涡。穿到了被人虐杀的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请看她如何在这陌世架空大陆,暗涌波动的阴谋之下,步步成长,最终成王。天若要我亡,那便亲手扭转乾坤。后来少女的容颜褪去,苍老的脸颊,身边的一个娇娃趴在她衣裙的大腿上,“老奶奶,你看天上有星星,很亮很亮。”她微微抬起头,旧故事的一幕幕仿若重播,缓缓伸出手,向着夜空的星星,“看到了,很亮。”就是有点遥不可及。
  • 三千水

    三千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不知是水饮了瓢,还是瓢饮了水。敬亭幽:定熙帝就是吊在她眼前的一块肥肉,诱着她往前走,可总也吃不着定熙帝:敬亭幽就好似落在他身后的一根儿水灵灵的鲜萝卜,咬第一口时他不吃素,第二口觉得荤素搭配干活不累,第三口觉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大阴谋家

    三国大阴谋家

    这是英雄老去的时代,这是金戈铁马依旧纷乱的时代。公元219年,年迈的关羽正筹划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却不知道曾经的盟友已经对他亮出了屠刀。汉室将亡,英雄的时代即将过去,看骗子出身的赵昊如何力挽狂澜,不仅匡扶汉室,消灭门阀,更要迎面击败那个即将到来的黑暗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