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8200000020

第20章 蒋经国的“革新保台”(5)

五、台湾经济的萎缩与新的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

(一)农业的滑坡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当局把经济重心转向工业,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出口工业,相对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由此造成农业生产连年衰退。

(1)农业增长率明显下降。1969—1972年,台湾农业平均每年递增率只有1.6%。

(2)主要农作物产量锐减。曾以“米糖农业”著称的台湾,1969年以前每年平均出口大米12万吨,此后发展迟缓,粮食产量下降,出口减少,1974年起出现了连续4年稻米净输入的局面。1970年的甘蔗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不抵1952年。60年代中期,是台湾香蕉生产的“极盛时期”。60年代末开始,产量逐年下降,1978年的产量只有1967年的1/3,出口量仅8万吨。

(3)农民务农意识淡漠,大批农村青壮年农民涌入城市,更多的农民以兼业维持生计。据统计,70年代中期兼业农民达73万户,占总农户的82%;专业农户只有16万户,占总农户的18%。

台湾农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占统治地位的小农经济的落后经营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台湾农民绝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

第二,当局推行农产品低价政策,造成“谷贱伤农”。农产品价格低,交易条件差。肥料换谷,粮价压得很低,只有市价的70%;而肥料价格则抬得很高,比国际市场高一倍。农民收入占非农家收入的60.2%,而农家收入中农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5.6%,农民不愿意也无力投资农业。

第三,农村劳动力严重外流,结构老化。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而且多是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

第四,耕地面积减少。工业占有耕地现象日益严重。每年都有上千公顷的耕地被用于道路、工厂、商店、住房等。

为了扭转农业滑坡局面,台湾当局出台了“加速农村建设九项措施”。

1972年9月25日,蒋经国在台湾当局召开的农业建设座谈会上宣布,由于工业发展较快,农业生产却比较迟缓,农民所得偏低。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加速农村建设,决定采取九项措施:①废除肥料换谷制度;②取消田赋附征教育费,以减轻农民负担;③放宽农民贷款条件,以便利农民融资;④改革农产品运销制度;⑤加强农村公共投资;⑥加速综合技术推广;⑦倡议农业生产专区;⑧加强农业实验研究与推广工作;⑨鼓励农村地区设立工厂。

为了推行上述措施,“行政院”两年内拨20亿元经费支援有关部门【28】。

为了推动“加速农村建设九项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农村建设的发展,台湾当局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制定和修订有关政策。1973年1月9日,台湾省政府宣布即日起废除肥料换谷办法,对肥料的配销作如下改革:①稻作肥料由粮食局通过农会全部贷放,农民于当期稻作收获后,可用现金还,亦可用稻谷折价,任由农民自由选择;②杂作肥料仍由粮食局通过农会,以现金配售农民;③农民所需肥料种类可自由选择;④农民以现金或现谷折价购买肥料者,数量不加限制,并免除盖章手续【29】。

1973年2月22日,台湾“行政院”通过了《农业发展条例》(草案)。《条例》共7章38条,主要内容有:①筹设农业发展基金,除拨款外还发动民间筹款;②设置农业政策咨询机构;③有效利用现有农地;④继续开发农地;⑤改善农业生产结构;⑥改善农产品运销系统及价格;⑦促进适合农业发展的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30】。《条例》于同年9月3日正式颁布实施,后来经过修改,于1986年1月6日重新公布。

(2)设立粮食平准基金。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1974年,台湾当局设立了粮食平准基金,每年拿出30亿元新台币,用来补贴农产品。

(3)推动农业向机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台湾当局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对于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是有限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代化。1973年1月8日,台湾“财政部长”李国鼎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改善农业结构,解决农业衰退、劳动力老化问题,出路在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现代化、机械化,而不是退回到小农经济【31】。台湾当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设立农业机械化基金,并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十二大建设”内容之一。

(4)1973年1月1日,台湾省政府决定自本年起的两年内,运用20亿元新台币,分三期实施二十三项加速农村建设计划:①废除肥料换谷制度;②改进随赋征购办法;③取消随田赋征收教育捐;④农贷行库会同农会联合办理专业生产贷款;⑤加强农会信用功能;⑥计划发展中的贫困地区农业专案区信用贷款计划;⑦农会配合北部电化屠宰业务;⑧辅导蔬菜产地农民组织,实施蔬菜分级包装共同运销计划;⑨农村地区兴修区域性排水、堤防、灌溉等改善工程计划;⑩加强营造防风林;?配合山坡地开发,加强修建交通运输与产业道路;?兴修乡村简易自来水;?改善乡镇环境卫生;?改进水稻生产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杂粮生产面积,改进生产技术;?加速推行农业机械化;?设置杂粮作物生产专业区;?设置特用作物专业区;?农、渔、牧综合经营计划;?充实试验研究人员与加强经费统筹运用;(21)强化试验与推广机构组织及分工联系;(22)增加基层推广工作;(23)辅导设立农产品加工及需要大量劳力的工厂,增加农民就业机会【32】。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台湾经济的衰退

台湾是能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台湾已经探明的各种矿藏虽有200多种,但多数储量不丰富,煤和石油尤为缺乏,经济的发展主要建立在进口能源的基础上。随着台湾工业的发展及私人机动车的增加,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1961年,台湾的能源总消耗量约为514万吨,其中自产377万吨,占总耗量的73%,进口137万吨,占27%。但是,到了1971年,能源总耗量增至1332万吨,比1961年增加161%,可是自产能源只增加了29%,因而进口能源急剧增加,比1961年增加了520%【33】。在台湾消费的各种能源中,石油占80%左右。台湾进口的石油,约有15%来自印度尼西亚,其余均来自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拉克等中东国家。1973年,台湾进口石油545万吨,自产14.5万吨,自给率2.5%,1974年进口石油1374万吨,自产18.1万吨,自给率下降到1.3%【34】。因此,国际石油市场的状况对台湾的影响是很大的。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各产油国一面对美国以及亲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一面又限制石油生产,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减少石油供应。同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10月初,每桶石油3.011美元,到年底提高到每桶11.651美元【35】,提价约3倍,从而引起了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来势迅速,各国经济一时不易调整与适应,引起国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的变化给台湾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物价上涨。随着国际油价上涨,造成台湾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带动产品涨价。同时,国际油价的上升带动国际物价上涨,使台湾进口物资的价格上涨。这样,既增加了台湾的外汇支出,又刺激了台湾自产品的价格上涨。1973年,台湾的批发物价上涨了22.86%,消费者物价上涨8.17%;1974年,台湾的批发物价上涨40.58%,消费者物价上涨47.47%【36】。

第二,外贸逆差。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台湾的外贸情况不断恶化。1973年,台湾的出口为45亿美元,进口38亿美元,顺差7亿美元。1974年情况恶化,当年对外贸易出现了逆差,逆差金额达13.27亿美元,1975年外贸逆差仍为6.43亿美元【37】。台湾外贸跌入低谷。

第三,经济衰退。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台湾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0.1%,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8.5%【38】。由于石油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台湾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74年,台湾经济增长率由1973年的12.82%降到1.12%,工业增长率由1973年的16.17%降为-4.51%,失业率也由1973年的1.26%增加到1.53%【39】。

世界石油危机冲击着各个国家,但为何台湾经济所受打击最重呢?实际上,石油危机的冲击,只不过使台湾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而已。60年代,台湾经济虽有发展,但缺少稳固坚实的基础,严重依赖外国,世界市场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对台湾经济产生影响。这说明,经济建设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既要和国际市场建立联系,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

(三)台湾新的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

在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台湾经济急转直下,严重衰退。国民党当局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经济调整,内容包括调整财政金融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及物资供应环节、实行物价管制等,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应付能源短缺,调节市场供需。

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增强应变生存能力,台湾当局开始对工业发展策略进行调整,由过去重点发展轻纺工业转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与此同时,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其中主要的是实行“十项建设计划”、“十二项建设计划”和“十四项建设计划”。

1.“十项建设计划”

1973年11月12日,正值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之际,刚出任“行政院长”一年多的蒋经国在国民党十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在5年内要完成9个大型建设项目,后来又加上核电站建设工程,遂成为“十项建设计划”。

“十项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兴建中山南北高速公路。这条公路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凤山,中经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等14个县、市。主线贯穿基隆、高雄2个海港,并以支线分别与中正、高雄2个机场及台中港相连接,全长373.3公里,是贯穿台湾南北的一个重要通道。这项工程1973年7月动工,1978年10月底全部完工通车,工程费用达429亿元新台币。

(2)西线铁路电气化。指台湾西部铁路干线电气化工程。这条铁路从基隆至高雄,全程495.4公里,台湾当局要将其全部电气化。全部工程包括:兴建电力系统变电站8处,电力遥控中心2处,电车线设备1175轨道公里,电讯系统地下电缆520公里,同轴载波300路。该工程1974年1月开始,1979年7月完成,总投资231亿元新台币。这项工程完成后,不仅增加了路线容量,加大了列车吨位,提高运能30%~50%,而且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约燃料费约1/2。

(3)兴建北回铁路。北回铁路北起苏澳南圣湖站,南至花莲新站,全长82公里。这条铁路修建的难度较大,全线有隧道40座,2000米以上的隧道有6座,其中隧道部分铁路总长达31公里,约占总长度的2/5,全线有22座大桥。该铁路于1979年12月完工,工程耗资76.2亿元新台币。

(4)兴建桃园国际机场(亦称中正国际机场)。桃园机场位于桃园县大园乡滨海约4公里处,距台北市40公里。该机场于1979年2月正式建成启用。

(5)兴建台中港。台中港按规划以吞吐国际贸易的商港为主,同时利用挖泥填筑大量新生地作为临海工业区之用,附设渔港作为远洋及近海渔业基地,以配合和适应台湾中部渔业的发展。

(6)扩建苏澳港。在原有港口基础上将旧商港改为渔港,再新建一商港。这项工程于1981年底完工。

(7)兴建高雄造船厂。该厂位于高雄县小港镇临海工业区,年造船能力达150万吨、修船250万吨,配有百万吨级造船坞。

(8)兴建高雄钢铁厂。该厂位于高雄临海第四工业区,建厂计划以年产钢材600万吨为目标。

(9)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包括中油公司的第二及第三轻油裂解厂计划(上游部分),以及民营为主的17家公司的23项计划(中游部分)。这些计划在1973—1982年期间陆续完成。

(10)兴建核电站。指兴建核电一厂。该厂位于台湾北端,装置63.6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两部,共127.2千瓦。第一部机组于1977年11月并联发电,第二部机组于1978年12月并联发电。

从“十项建设”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基本建设(交通建设、核电站等),另一类是重化工业(钢铁厂、造船厂、石化工业等)。国民党当局把重工业与基本设施建设并列,表明其意图是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的独立性,减少对外国的依赖性。这标志着台湾经济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主的时期,开始转向重化工业时期。

国民党当局从1973年起相继展开十项建设,至1979年全部完成,共投资2400多亿元新台币(当时1美元兑40元新台币),进口了大批机械设备和器材,训练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70年代是台湾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转型时期”。

2.“十二项建设计划”

继“十项建设”之后,台湾当局又提出了“十二项建设计划”。1977年9月23日,“行政院长”蒋经国在台湾“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时,提出了为期10年的“十二项建设计划”(1978—1988)。“十二项建设计划”的内容涉及交通、工业、农业、市镇住宅、河海工程、文化建设等许多方面。在“十二项建设”中,有交通建设5项,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等;工业建设2项,即扩建中钢公司第一期第二阶段工程,续建核电二厂和三厂;农业水利建设3项;社会文化建设2项。

“十二项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拓宽东线铁路、新建南回铁路。在“十大建设”中,西部铁路干线的电气化与北回铁路的兴建,虽然有助于东部的开发,但东线铁路仍为窄轨,无法与北回铁路衔接,使北回铁路的功效无法充分发挥。同时,屏东与台东之间,也没有铁路连接,不仅对东部地区的发展不利,也影响环岛铁路网的最终形成。因此,台湾当局决定拓宽东线铁路,将台东至花莲之间的窄轨铁路换为宽轨,并改善弯曲路线,缩短里程,同时兴建由台东至屏东的南回铁路。东线铁路拓宽工程于1978年7月动工,1982年6月完成。南回铁路的修建于1980年7月开工,1986年6月完成。

(2)建设东西横贯公路。台湾的铁路分布面较小,又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全面运输的需求,需要公路运输相配合。因此,台湾当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公路的建设。新建的东西横贯公路有3条:从嘉义至沙里溪头,沙里溪头至花莲玉里,水里至沙里溪头。这3条公路都位于台湾中部,横贯嘉义、南投、高雄、花莲4县,共计271公里。1979年7月开始动工兴建,1985年6月完成,耗资37亿元新台币。

(3)高速公路延长至屏东。这条公路从高雄临海新路以北约3公里的五甲村附近为起点,至屏东竹田,与台湾1号公路衔接,全长22公里,1982年3月完工,耗资29亿元新台币。

(4)兴建屏东至鹅鸾鼻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全长110公里,1982年6月完工。

(5)建设台中港二、三期工程。台中港二期工程于1976年11月开始,1979年10月完工。三期工程于1979年11月开工,1982年10月完工。二、三期工程包括港埠、滩填、堤防、渔港四大部分,耗资129亿元新台币。

(6)中钢第二阶段扩建工程。台湾“中国钢铁公司”位于高雄临海工业区。其整个建厂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已于1978年完成,并于1979年正式加入生产行列,年产粗钢150万吨,各种钢材120万吨。第二期工程1979年开始,1982年6月完工。第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高炉及炼钢转炉各1座、烧结机1套、炼焦炉2座等,耗资510亿元新台币。第二期工程完工后,年产冷热轧薄钢带约140万吨。

(7)继续兴建核能发电二、三厂。台湾第一座核能电厂(北部核能一厂),已于1979年10月建成。第二座核能电厂(北部核能二厂)安装2部发电机,总容量为197万千瓦,于1974年9月开工,1982年10月完成。第三座核能电厂(南部核能三厂)也安装2部发电机,总容量为190.2万千瓦,于1985年6月完成。这两座核电厂共耗资629亿元新台币。

(8)农业全面机械化。台湾当局在1978年底即设立“农业机械化基金”,计划筹集资金40亿元新台币,用来补贴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另由农业相关金融机构共同拨款40亿元新台币,作为向农民低利贷款的资金。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1979年到1986年,平均每公顷机耕地使用的马力由0.7马力提高到3.4马力以上;整地机械化程度由72%提高到93%;插秧机械化由27%提高到90%;收获机械化由20%提高到94%。

(9)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工程分二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自1978年7月开始,1981年6月完成。整修排水路2794公里,新建720座构造物,办理59处排水不良地区的调查规划。第二期工程自1981年7月开始,到1989年6月完成。整建易淹水地区、嘉南地区等17条排水工程、云林地区9条排水系统,屏东龙头溪等13个排水系统。

(10)修建海堤、河堤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新建、整修、维护台湾西部海堤约149公里;修建了1280公里的河堤。

(11)扩建居民住宅与开发新市镇。台湾当局拨出资金,兴建居民住宅,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到1983年6月,台湾当局已经投资278亿元新台币,兴建了约17.5万户的居民住宅。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人口大量集结于高雄、台北、台中、基隆等几个主要城市之中。城市人口拥挤,引发了交通、治安、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开发新市镇分流人口以缓解城市人口的压力。因此,台湾当局决定将林口、南嵌、台中港、大坪项、澄清湖5处,开发为新市镇,使之成为高雄和台北的卫星城。

(12)建设文化中心。这项工程主要包括增建7个图书馆,改建、扩建和迁建图书馆各1座,使台湾每县、市至少均有1个图书馆;在北部地区兴建海洋博物馆、在台中地区兴建自然科学博物馆、在高雄地区兴建科学工艺博物馆。整个工程到1983年6月基本完成。

这“十二项建设”大多数是新建设的项目,有些则是原来“十项建设”的后续工程。

3.“十四项建设计划”

为了加速台湾工业升级的进程,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十二项建设”基本结束之后,1984年9月21日,台湾“行政院长”俞国华在“立法院”作施政报告时提出,计划在6年内进行十四项重要建设。该计划的内容涉及工业、农业、交通、环保、邮电通讯、能源、水利、生态、基层建设等。它包括30个子计划,总投资约9383亿元新台币,其中23项计划预定在1991年前完工,其余7项预期90年代初完成。

“十四项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1)台湾“中国钢铁公司”第三阶段扩建计划。这项计划于1984年7月开始实施,1988年6月完成。

(2)电力发展计划。共有三项内容:

①兴建核能四厂。计划在台北县贡寮乡修建第四核能发电厂。核能四厂最高可容纳6部机组。

②明潭抽蓄水力发电工程。即在台湾的明湖和明潭修建抽蓄水力发电厂。该厂的发电方式是:把日月潭作为上池,水里溪间筑坝作为下池,在发电系统尖锋负载时,将上池的水放流发电,并将发电尾水蓄于下池,在深夜离峰时的剩余电力,抽下池的水贮存于上池,如此反复进行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调解负载峰谷之电力。

③台中火力发电厂计划,即在台中修建火力发电厂。该厂装置8部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约520万千瓦,在1991—1993年间陆续建成运转。

(3)油气能源计划。主要内容是:

①轻油裂解更新计划,即以第五轻油裂解工厂为核心,兴建新的轻油裂解工厂。新的轻油裂解工厂建成后,乙烯年产量可达40~50万吨。

②液化天然气专用港计划,即在台南与高雄之间修建一个天然气专用港口。该港口建成后每年可输入150万吨液化天然气。

(4)电信现代化计划。这项计划包括都市电信现代化、乡村电话普及化、电信网络高级化三个部分。

(5)铁路扩展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继续完成南回铁路的建设,同时将高屏铁路(高雄至屏东之间的铁路)由单线改为双线。

(6)公路扩展计划。主要包括三部分:

①兴建北部领域第二高速公路。这条公路全长102公里,建成后与中山高速公路相结合而形成的公路网,涵盖了整个北部平原地区。

②兴建西部滨海纵贯公路。这条公路自台北县和基隆市界起至屏东水底寮,全长511公里。

③第三号省道纵贯公路计划。

(7)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化计划。

(8)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初期计划。

(9)防洪排水计划。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①台北地区防洪后续计划;

②继续河堤海堤修建计划;

③继续区域排水计划;

④东部及兰阳地区治山防洪计划。

(10)水资源开发计划。主要内容有兴建鲤鱼潭水库、后崛水库(又名南化水库)、四重溪水库。

(11)自然生态保护及国民旅游计划。包括两个子计划:

①兴建玉山、太鲁阁、垦丁、阳明山等4个“国家”公园;

②建设东北角海岸风景特定区。

(12)都市垃圾处理计划。

(13)医疗保健计划。主要包括四个子计划:

①台湾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改进计划;

②荣民总医院改进及其高雄分院计划;

③成功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计划;

④筹建医疗网、改进基层医疗设施和办理群众医疗机构计划。

(14)基层建设计划。主要包括整修市、乡村道路、桥梁和排水沟渠;兴建产业道路;普及自来水;改善偏远地区居民生活等。

台湾当局实施的这些经济建设计划,对于缓解台湾经济面临的困难,扩大内需市场,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台湾当局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设“生活圈”的设想。所谓“生活圈”,即1979年3月,台湾当局核定实施“第二次台湾综合开发规则”时提出的台湾地区区域划分的二级单位名称。提出这一设想的目的是达到“都市乡村化”、“乡村都市化”。按照台湾当局的设想,到1996年,将把台湾建设成若干个“生活圈”,即台北、桃园、中坜、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宜兰、基隆、苗栗、彰化、南投、斗六、嘉义、新营、屏东、马公、花莲、台东“生活圈”。其中台北、桃园、中坜、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属“都会生活圈”,其余的宜兰、基隆、苗栗、彰化、南投、斗六、嘉义、新营、屏东、马公、花莲、台东等12个属“一般生活圈”。这些生活圈围绕着台北、高雄、台中3个大都会展开,每个生活圈内有1个中心城市,居民日常的衣、食、住、行、育、乐及医疗等,皆在“生活圈”内得到基本满足。“生活圈”主要是以民众活动的需求空间作为规划准则。其建设策略包括:①建立社会服务设施体系;②适当调整产业区位;③建立方便快速的运输网络。通过这些措施,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福利差别,使各“生活圈”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比较均衡的、同等水平的生活。

注释:

【1】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页。

【2】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页。

【3】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86~87页。

【4】《人民日报》,1971年12月31日。

【5】《人民日报》,1970年12月29日。

【6】“台独联盟”1970年成立时称“台湾独立联盟”,1986年改名为“台湾独立建国联盟”。

【7】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8】埃德加·斯诺:《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美国《生活》杂志,1971年4月30日。

【9】冈栋俊、陈友:《美国对华政策5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页。

【10】《人民日报》,1972年2月29日。

【11】《人民日报》,1972年2月29日。

【12】《人民日报》,1978年12月17日。

【13】《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

【14】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495页。

【15】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493页。

【16】张山克:《台湾问题大事记》,华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17】张山克:《台湾问题大事记》,华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18】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19】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20】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530页。

【21】《人民日报》,1979年3月24日。

【22】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23】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24】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台湾问题重要文献资料》,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541~542页。

【25】张山克:《台湾问题大事记》,华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448页。

【26】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27】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28】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58页。

【29】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页。

【30】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页。

【31】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页。

【32】姜殿铭等:《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

【33】《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8月15日。

【34】《台湾经济问题》,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35】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第3册),(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5页。

【36】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第3册),(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7页。

【37】《台湾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第217页。

【38】李湘文等:《亚洲四小龙》,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114页。

【39】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第3册),(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第1438、1440、1441页。

同类推荐
  • 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战国风云之大燕帝国

    战国,一个先秦文化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华文明;战国末年,七雄争霸,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将在这乱世之中谱写怎样的篇章???此书最大的目的在于宣扬先秦的学术思想和文化。
  • 大历史的边角料

    大历史的边角料

    本书从作者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本书为张鸣精选集丛书之一。本书作者从其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出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了作者他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书中,你可以揭密义和团的难解之谜,文学戏剧的意外影响,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等。
  • 逍遥小秀才

    逍遥小秀才

    据后代史学家考证,将整个华夏大地再次统一的千古一帝,从一阶书生到华夏统一只不过用了短短的十年,传说中华夏创立者也历经六代,三百余年才打下了华夏的领土。然而秦浪皇帝不过屈屈书生,历经十年,文道统一,领土统一,百族归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而综观秦浪皇帝的一生,研究秦浪皇帝的足迹,剖析秦浪皇帝诗词,后代数十个文学大家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下半身打下江山,上半身守住江山!
  • 山海牧鼎

    山海牧鼎

    预言的天灾即将到来,群狼在暗中窥视着辉煌的帝国。皇位,杀戮,死亡,重生……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逐鹿,问鼎!
  • 新春秋时代

    新春秋时代

    穿越了,穿越了,一觉醒来,居然成了晋国的大王。手握重权,身居高位,可是高处不胜寒。太后、大臣希望咱带领晋国称霸天下,老百姓却希望咱给他们带来安宁和富足。这么重的的担子要咱一个人来背,背不动啊。拥有着超越这时代两千多年的见识,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给咱带来了偌大好处的同时,也使咱一度陷入了困境。伍子胥、孙膑、吴起,这三位悲情英雄的后人居然和咱搅和到了一起,该怎么待他们呢?新春秋时代,不一样的春秋。
热门推荐
  • 福生记

    福生记

    经历亿万年,时间依然可以抹平一切,即便毁灭彻彻底底的教训也像是没留痕迹。原本需要反省的人类却难分青红皂白,在与敌人的斗争中,似赢即输,欠下远古精灵的一个难以完成的承诺。欲盖弥彰的背后敌人到底是谁,何去何从才能拯救苍生......本书通过将现实与玄幻相结合,用无厘头的思维和故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大大是大非,哲学大成,如若能看完,必然有一番难忘的回味。
  • 天孽洪荒

    天孽洪荒

    历经磨难的少年,再世为人,却发现身下的大地与那颗水蓝色星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商周一榜封神,洪荒众神去向何处?仙界?神界?天界?一朵妖艳之花,演化一方世界。一柱黑色乌水,贯穿天地山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奇不无。这是一个我欲逆天,天不可逆我的传说,这是一个盘中棋,棋中子,子欲盗天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人经典:女人职场博弈学

    女人经典:女人职场博弈学

    书中的经验比世界500强企业案例更具参考价值,真实融合100多位资深人士的职场心得.
  • 邪王宠妻:狂妃不好惹

    邪王宠妻:狂妃不好惹

    21世纪的她,金牌杀手兼神医,在与助手闺蜜执行一次任务时,整栋大楼爆炸,但她竟与闺蜜魂穿到了异世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纳尼?!姐竟然穿成了废物?!哼哼,金牌杀手不是那么好惹的!尝尝我秘制的毒药!来个惊天大逆袭!!咱还有随身空间!里面宝物多多!!!还有神兽当宠物!!!这时,一个美男走进了她的世界,并且成功地把她的世界观颠覆了……某女:“你能别那么无耻吗==。”某男:“好呀,不无耻那就无赖吧!”“……”
  • 重生之第一夫人

    重生之第一夫人

    "她上辈子识人不清,死到临头方才看清相伴多年的枕边人,竟是只货真价实的白眼狼!栽赃陷害,夺她家业,为他辛苦怀胎,等来的却是他要和另一个女人结婚的消息!含恨而死,好在老天怜见,给她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要让前世染指过叶家的罪人全部付出应有的代价!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她步步为营,筹谋算计别人的同时,自己竟也成了某个神秘大人物势在必得的诱人“猎物”……"
  • 农家皇妃

    农家皇妃

    傅晴雨就这么穿越了!家里一贫如洗,还附带一个弟弟,上山打个猎竟然带回来一个失忆的男人,开小饭馆,却被人砸的稀巴烂!终于苦尽甘来,盼见好日子了,天下却不太平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清穿之头号宠妃

    清穿之头号宠妃

    一场权谋搅动着所有人的命运。现代白领若雪,某天莫名穿越回大清朝,她撞进了胤禛的视线里,从此两人的命运便系在一起。与潜邸后院女人们斗智斗勇,小菜一碟!四爷登基的完美贤内助!有颜有才,看一个底层宫女,一路如何劈荆斩棘,成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枕边人。PS宫斗、甜文
  • 碎夜之刃

    碎夜之刃

    我于星息之时沉眠,黄昏之时苏醒,至夜之时高悬,圣耀应当守约。……【非小白文,读者需要一定阅历及智商在线。非重生、非系统文,本书反系统。不欧皇,东西靠抢。不圣母,主角自私自利。不无敌,主角必死无疑。没套路,没装逼打脸,左上角点离开,慢走了您】
  •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

    《窥见上帝秘密的人:洛克菲勒自传》讲述了: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特别是在商界——这些人建立起美国的商业王国,他们生产的产品远销全球。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如何把握公开个人隐私的尺度,或者说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攻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