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8200000026

第26章 国民党的“本土化”政策(6)

六、国民党的“政治革新”和民进党的建立

(一)国民党的“政治革新”

1986年3月29~31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蒋经国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大会听取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马树礼作的党务工作报告,大陆工作会主任白万祥作的“大陆情势报告”,“行政院长”俞国华作的行政工作报告,郝柏村作的军事工作报告,“外交部长”朱抚松作的“外交”工作报告。蒋经国在致词中,坚持反共立场,坚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攻击中共及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他强调说,中国必须统一,但“必须统一在三民主义之下”,把“要求大陆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统一的条件”,并说这个立场绝不改变。

会议调整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经蒋经国提名,严家淦、谢东闵、李登辉、谷正纲、黄少谷、俞国华、倪文亚、袁守谦、高魁元、沈昌焕、李国鼎、王惕吾、林洋港、余纪忠、黄尊秋、洪寿南、宋长志、郝柏村、李焕、邱创焕、吴伯雄、连战、施启扬、辜振甫、曹圣芬、陈履安、何宣武、林挺生、高育仁、许水德、张建邦等31人当选为中常委,其中有4个人是新当选的,即李焕、吴伯雄、施启扬、陈履安。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出了政治革新的任务。会议通过了《承先启后,开拓国家光明前途》的主要议题案和《党务工作报告》两个决议,提出了“政治革新”的口号,并主张“以党的革新带动全面的革新”。会议提出了当前建设大计,主要内容有:①政治建设。要发扬法治精神,整饬社会风气;清除特权;肃清贪污;加强和充实“中央”民意代表机构;强固地方自治等。②经济建设。力求在安定中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调和劳资关系,力行均富政策;实现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国际化和制度化。③社会和生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遏阻暴力;增进福利;励进公共道德等。④教育建设。要扩大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改进各级教育设施;平衡发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加强国际文教交流。⑤国防建设。提出了加强现代化建军的目标;强化精神战斗力;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不断更新武器装备。会议还要求在“外交”上制定“总体外交”的全盘策略,提出在与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或重建双边的政治外交关系”。

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国民党开始着手推行“政治革新”。会后,蒋经国提名12位国民党中常委组成政治革新议题研究小组。最初设定的“政治革新”议题有六项: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地方自治法制化;革新党务;改善社会风气。在“政治革新”进行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1986年4月9日,“十二人革新小组”正式成立,严家淦为召集人,成员有谢东闵、李登辉、谷正纲、黄少谷、俞国华、倪文亚、袁守谦、沈昌焕、李焕、邱创焕、吴伯雄。自此,国民党当局开始了为时数年的政治体制上的调整。

国民党此时倡导“政治革新”,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

第一,旧的统治体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加以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由传统的农业型变为工商业型,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普遍提高,要求改变国民党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第二,党外势力的进一步发展,迫使国民党不得不对独裁戒严体制进行调整。随着中产阶级的发展,中产阶级政治代表党外势力也不断壮大。1979年12月发生的“高雄事件”使党外势力受到挫折,但经过一个短暂的低潮之后,党外势力又重新恢复并有了发展。他们积极开展活动,掀起了一个要求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争取组党的高潮。1982年9月22日,尤清约集了部分党外人士讨论有关组党的问题。他提出了“新党组织与运作的基本架构”,因共有十二点内容,故被人称为“尤清十二项组织新党大纲”,其主要内容是:①政党的形式:新党不是革命政党,不是美国式的柔性政党,而是一个宪政政党、纲领政党、利益整合政党。政党的纲领应包括基本纲领、行动纲领、选举纲领以及施政纲领,基本纲领不能经常修改。②新党是多党制中的一个政党,组党是政党政治的常轨。③政党结构:政党不是一般的社团或公法人和法人,应是“无权利能力的社会”,是“宪法”中的一个机构,除非“宪法法庭”(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认为违宪才能解散。在党的内部既分权又集权,组织上由地方分权,决策以中央为主。④政党组织:组织要合乎民主原则,大体可分一般组织与特别组织。一般组织较为单纯,特别组织应有纪律、仲裁委员和行政幕僚,包括财力及人事。⑤党员:党员要合乎多党制,自由组织、公平竞争、自由进出、建立审核制度。⑥党务推进:以党工为主导,党工应重效率,定期聘任,严格评鉴,并应努力吸收新党员。⑦党内民主化:政策的形成应由下而上,应以地方党部为主体,而非中央党部。党提名候选人应由党员投票,而不是由党工决定。⑧政党财务与经费来源:政党的经费应来自党费、党营事业、党员捐献,不能接受政府补助。⑨议会党团:政党政治中,政党、议员、议会党员间的三角关系最难处理,应注意调和。⑩政党的权利地位:政策的决定是在议会和政务官,政党只能影响政策,不能用政党代替国家政府和议会;影响对象不能是事务官、司法官、情治单位、军队;影响的管道为议会党团、从政政务官和地方自治单位首长;政党担负公共任务,不完全是为了一党之私。?政党与法律:政党法要使社会承认政党是“宪法”中的一个机构,受“宪法保护”,“选举法”也应建立政党提名制度。?政党与人民,国家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新党要与政府和其他政党协调,但无须其承认。1983年9月,一部分党外人士成立“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1984年5月,一部分党外“立法委员”、“国大代表”和省市议员成立“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简称“公政会”),费希平为理事长。党外势力还积极投入竞选,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席位。党外势力的发展迫使国民党不得不作出让步。

第三,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压力和大陆改革开放形势的冲击,是促使国民党推行“政治革新”的重要因素。1979年以来,海峡两岸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给台湾当局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和压力。台湾岛内越来越多的人不满国民党当局的“三不”政策,主张缓和两岸关系,开放探亲,实现“三通”和民间往来。

第四,国民党当局倡导的“政治革新”,也同美国的压力及菲律宾、南朝鲜政局的影响有关。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统治的浪潮。与此同时,南朝鲜人民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也在发展。美国鉴于亚太地区民主潮流的发展,意识到一个亲美反共的民主政权比一个亲美反共的独裁政权更稳定,更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多方向台湾当局施加压力,迫使其向美式民主方面发展。1968年以后,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各方面的人士不断到达台湾,督促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实行政党政治。

第五,蒋经国年迈多病,权力继承问题迫在眉睫。他力图通过“政治革新”,通过政治体制的某些调整,建立一个不因人事变更而变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政治体制和运作方式,使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能持续下去。

这些原因,促使国民党提出了“政治革新”的问题。

这次“政治革新”涉及面很广泛,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

1.调整统治体制

即由过去的军事戒严和一党专制的政治体制,转变为半军事、半开放的体制。主要做法是:

第一,解除戒严体制,即废除1949年5月19日由国民党台湾省政府和台湾省警备司令部颁布的《台湾地区紧急戒严令》,代之以《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1987年7月14日,蒋经国发布“命令”,宣布从15日起撤销施行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同日,“行政院长”俞国华发布“行政院令”,宣布“国家安全法”自7月15日起施行(只在台、澎解严,在金、马照旧戒严)。解除戒严之后,台湾当局对内适当放宽控制,取消了戒严状态下的部分军法措施,缩小了为实施戒严而设立的警备总部的职权,有限制地恢复了民众集会、游行、罢工等项权利。

第二,开放“党禁”及“报禁”。允许成立包括政党在内的政治性团体,同时对政党和政治团体的组织与竞选活动进行“立法规范”。1987年12月1日,台湾“新闻局”宣布,自1988年1月1日起解除报禁,开放报纸登记。

第三,调整和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国民党当局对“立法院”、“监察院”、“国民大会”等中央民意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逐步减少了大陆籍终身“民意代表”,适当增加了台籍与年轻“增额民意代表”。

第四,地方自治法制化。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对地方自治问题进行规范,使地方自治步入法制轨道。

2.调整内外政策

即对台湾的对内对外政策和一些做法进行调整,适当增加灵活性。这次政策调整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在经济上,调整贸易体制、投资体制、外汇管理体制、财税政策等,加速推行“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在社会方面,调整劳工政策,取消田赋,修改《大学法》等;在对外政策上,进一步推行“务实外交”和“多元化”路线,加强“多边”实质关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在大陆政策上,适当放宽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适当开放大陆非政治性出版物的进口与翻印,解除一些大陆商品入台的限制等。

3.“党务革新”

国民党当局对“党务革新”十分重视,认为这是政治革新的关键所在。所谓“党务革新”,就是从思想、组织、观念、训练等各方面对国民党进行整顿,重新规划和改进国民党的组织、教育、训练,以适应台湾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这次“政治革新”是国民党去台后对其统治体制进行的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解除戒严和开放党禁标志着台湾进入了一个“政治转型期”,台湾的政治体制开始由一党专制和军事戒严体制逐步向“一党优势,多党竞争、制衡”的方向转变。国民党的统治地位及其与反对派势力的关系将发生变化,国民党将由“支配性”政党变成“竞争性”政党;各个在野政党得以在合法状态下同国民党进行竞争,这将给台湾政局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

(二)民进党的建立

国民党开放党禁前后,台湾陆续建立了一批政党。

1986年是台湾“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年份。从4月份开始,党外势力就在台湾各地成立机构,开展各种活动,准备在年底选举中同国民党一决高下。

9月28日,党外势力在台北圆山饭店召开了“党外后援会”,原定的议题是研讨党外势力参加年底“中央民意代表选举”的各项工作。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人提出应该乘机讨论组党问题,会议随即转向,参加会议的人一致同意组建新的政党。当晚,新的政党举行记者招待会,“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正式宣告成立。经过一番协商,国民党默认了民进党的存在。

1986年11月10日,民进党在台北环亚饭店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由费希平主持,通过了党纲、党章,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民进党的党章分为总则、党员、组织、“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中央党部、地方党部、纪律与仲裁、经费、附则,共9章33条。

民进党章程规定,其组织原则采用“民主运作”方式,实行“合议制”。组织决议以多数同意决定。各级党组织的委员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其组织系统设中央、县市、乡镇三级。每级均设立党员代表大会、党部执行委员会和评议委员会。此外,还设有妇女、青年、产业或其他直属特种党部等。

真正体现民进党政治倾向的是其党纲。从民进党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民进党是代表台湾中产阶级和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知识分子利益的政党。

大会选举了民进党中央领导机构。整个选举工作进行得颇为激烈。大会选举江鹏坚等31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选举江鹏坚、费希平、苏贞昌、康宁祥、游锡堃、周沧渊、尤清、洪奇昌、谢长廷、潘立夫、吴乃仁11人为中央常务执行委员会委员,江鹏坚为主席。黄尔璇任民进党秘书长兼发言人。同时,大会还选举了民进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郭吉仁)、仲裁委员会等。

民进党的党旗是绿底白十字,白十字中间是台湾版图。

经过几年的经营,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的反对党。民进党是由原党外几股势力“党外公共政策研究会”、“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简称“编联会”)、“台湾人权促进会”等多个组织结合而成的。后来,“美丽岛团体”也加入。该党成分复杂,分成不同的派系,主要有:美丽岛系(也称泛美丽岛系),由1979年“高雄事件”中被捕判刑释放的人员和支持他们的人组成,有黄信介、张俊宏、许信良、许荣淑、陈水扁、周伯伦、蓝美津、余玲雅、邱连辉、许国泰、施性平、余陈月英、黄煌雄等;康宁祥系,由原前“立法委员”康宁祥为代表的党外温和派人士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宁祥、游锡堃、苏贞昌、周沧渊、蔡介雄、张德铭、傅正、黄尔璇等;新潮流系,由党外“激进”分子联合而成立的一个派别,是民进党内公开主张以“人民革命”手段实现“台湾独立建国”的一个派别,主要人物有邱义仁、吴乃仁、洪奇昌、黄昭辉、刘峰松、林国华等;前进系,主要成员有林正杰、杨祖珺、蔡式渊等。各派系均与美国某些政治势力及海外“台独”势力保持着密切联系。

民进党成立后,由于各派系的社会基础、斗争策略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斗争目标及路线方向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主要是“美丽岛系”与“新潮流系”之间在“议会路线”还是“革命路线”上的分歧。

“美丽岛系”的成员多数是历年来经过选举而崭露头角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大多是曾任或现任的公职人员,在政治和经济上是既得利益者,因而具备中产阶级的性格特征。他们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独裁,要求民主改革,以争取更大权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激烈的“革命路线”,担心会因此而丧失既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主张走体制内的“议会路线”。

“新潮流系”的成员大多数是原来党外杂志的采编人员及专职党工、助选员等,没有什么政治和经济地位,也没有多少财产。因此,他们的思想比较激进,希望通过“社会革命”来彻底改变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这种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决定了他们在民进党发展路线问题上的差异。“美丽岛系”人员认为,民进党当前最主要的目标是通过体制内的和平改革,通过“议会路线”取代国民党在台湾执政。“执政”是民进党的首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一条路——选举,用选票击败国民党,从而登上执政的宝座。所以,他们积极主张参加各种选举活动,以此来夺取政权。“新潮流系”则认为,国民党政权绝不会轻易地放弃其统治地位,通过体制内的选举活动很难实现执政,特别是难以达到“台独”的目标。他们主张走“既不是武装斗争,也非体制内改革的第三条道路——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和平革命”。因此,“新潮流系”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民众开展各种社会运动上。后来,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选举确实成为各个政党扩大影响、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民进党内的争论也逐步平息,各派一致积极地投入到选举工作中,并且提出了“地方包围中央”的发展战略。

“地方包围中央”的战略是由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美丽岛系”重要成员张俊宏首先提出来的。1989年6月3日,时任民进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张俊宏发表文章,提出了“到执政之路——地方包围中央”的战略构想。他认为,地方县市是国民党统治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应夺取县市长的领导权,作为民进党的“执政之窗”,再积累执政经验,然后进军“中央”。通过三阶段中三个目标的实施,最终使民进党取得执政地位。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段,通过地方选举,民进党夺取县市长的席位,控制地方政权,为“从地方到中央”的全面掌权积蓄实力。

第二阶段,在选举中取得县市长席位后,民进党籍的县市长与非国民党籍(即无党籍)的县市长联合组成“民主县市长连线”,而民进党籍的县市长又与该党的地方党部组成“党政连线”。以这两个“连线”为核心的群体组织,联合对国民党施加压力,迫使国民党进行政治改革,放弃“法统”,从而削弱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第三阶段,以“民主县市长连线”的作战为首,由具体的“地方自治”出发,经由地方包围“中央”,最终取得政权。

从民进党成立以后,尤其是从解除戒严到1990年的短短几年内,台湾掀起了组党高潮,先后建立了20多个政党。主要政党有:

“中国自由党”(又称“中华自由党”),简称“自由党”,1987年7月11日成立。该党的宗旨是:信仰孙中山创立的“五权宪法”,拥护台湾国民党“政府”;“坚持国土不可分割的立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为职志”。现阶段的主张是:敦促早日完成“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大陆代表及海外代表应直接选举”;促进台湾“地方自治早日实施”。强调该党将“以和平手段与国民党竞争”,反对“民进党”的“倒蒋”街头运动,也反对它的台湾“住民自决论”及“台独”主张。关于海峡两岸关系,该党主张“两岸各在不同的体制下平等竞争,以争取全中国人的认同,达成中国的和平统一”。该党的成员以“台湾爱国会本省籍(指台湾省籍)干部”及从国民党分化出来的一批大专院校青年为主。主要成员有郑光明、吴坤龙、胡宜锦、周文成、胡重光、赵清林、高介文等。

“民主自由党”,1987年9月6日成立,由前高雄市部分无党籍“市议员”、“国大代表”为组成。该党的宗旨是:对内主张实行“政党政治”,经济自由竞争;对外主张恢复台湾的“国际政治地位”、“确保台湾安全”。该党党旗以“蓝、白、绿”三种颜色组成,分别代表“公正、廉洁、和平”。

“中国民主正义党”,简称“民正党”,1987年10月4日在台湾高雄市成立。“民正党”是原“中国青年党革新派”中部分成员脱离“青年党”而聚集成立,主要成员是高雄县的建筑业、铁工厂、车行、中药商店等行业人员和农民。主要成员有张大政、傅信次、张清添、石东明、叶重德等。

该党的政治主张是:“革新政治”、“民主自由”、“全民均富”,反对“台湾独立”。他们提出了十大政纲:①不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职业,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②中国必须是统一的国家,任何个人或团体均须放弃暴力与内战;③军人必须捍卫国家,不得干预政治;④中国的社会,必须是法治下的完全民主政治;⑤劳工在劳资和谐共存中应绝对有安全的保障;⑥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其生活品质;⑦中国的经济必须“自由化、国际化、现代化”;⑧中国人民必须保障人权,并实行全民保障;⑨中国的其他典章文物制度,应该依社会变迁而变动;⑩中国必须是中国民族及海内外同胞所拥有的中国。

该党党徽由“梅花”、“国穗”、“五环”组成。其中,“梅花”代表“国家”称号,“国穗”标志“五谷丰收、丰衣足食”,“五环”表示五族共和。

“工党”1987年11月1日,台湾工党促进会领导人王义雄(“立法委员”)、王拓(《人间》杂志社社长)在台北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工党正式成立,并发表建党宣言。同年12月6日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章和党旗,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选举王义雄担任主席,罗美文为副主席。这是台湾解除戒严后成立的第一个以“劳工利益”为诉求的政党,成员主要是出身于中下层、关切和谋求劳工权益的知识分子、从事劳工运动的工作人员等。

该党的基本政治主张是:①为争取和维护广大劳工利益而奋斗。工党建党宣言说,党基于劳动人民的立场,特别强调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应有其合理的权利;解除人民束缚,使人成为自由劳动者,打破一切工作歧视的藩篱,让人成为平等劳动者;自由、平等的劳动者集结起来,组成工会。工党认为农业乃立国之母,它对于农民所遭受之剥削与压迫,决心作最大的奋斗。②实行劳动大众的民主、自由、平等政治,倡导直接民主以补救现行代议政治的流弊。工党的政治纲领主张结束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国安法》;“总统”、“副总统”直接民选;贯彻地方自治;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各政党进行平等竞争;确保劳动大众广泛参与议会民主政治。③主张台湾与大陆和平交流往来。该党党纲有关“大陆政策纲领”中说:“台湾前途之解决,首应结束国共两党对峙,恢复两岸人民来往,经充分了解后,在尊重台湾人民意愿的原则下以民主、和平方式解决。”

工党的党章规定,工党实行主席制,并以直接选举产生各级组织人事。

该党的党旗为七星旗,墨绿色底,中间一颗大星,下围六颗小星,标明工党以工人为主体,团结农民、渔民、妇女、少数民族、中小企业者和知识分子。

由于该党成员主要是由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夏潮联谊会和民进党中主张争取“劳工福利”的人员联合组成,在有关工党性质和宗旨等基本原则问题上立场相左,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因此工党成立后,内部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以至于矛盾公开化。1988年5月,罗美文等夏潮联谊会的成员宣布脱离工党,另行组织劳动党。

工党分裂后,该党的性质和宗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排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路线”,致力于“福利国家政策”,试图以议会、改良道路来争取劳工的利益。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该党也发生了变化,认为台湾是“独”是“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否让劳工获利。

“中国民众党”于1987年11月27日成立,成员主要是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一些高层退伍军人、工商界人士、台湾省海钓基金会成员及部分青洪帮人员,党主席为王忠良。

该党以“反官僚、反贪污、反暴力、反分裂、反特权、反极权”为政治诉求;主张维护国家统一、自由平等;实行“均富政策”;赞成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民间往来,加强与大陆的实质沟通,宣扬三民主义以加速两岸统一。

该党与洪门过从甚密,其一些重要干部,是洪门的山主或大哥。

“统一民主党”,1988年3月2日,台湾统一民主党召开成立大会,推举该党负责人车轰为主席。该党主要由部分“荣民”(即老退伍军人)、工商界人士及其他社会团体成员组成,骨干成员是随国民党去台的退伍军人和从事商业的一些人员。

该党的党章及政纲的主要内容有:①督促中共中央落实“十三大”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并放弃武力,在对等原则下,结束海峡两岸紧张的对峙。②设置廉政公署。③制定“中央民代”礼遇自退办法,循序渐进,达到全面改选目的。④建立政府公务员财产卡,定期公布公务员财产。⑤修订大陆政策,允许台湾人民前往大陆观光及不经由第三国探亲、寻根。承认台海两岸目前既有的经贸事实及活动,并予以制度化、直接化。两岸和平竞争,统一中国。⑥随海峡两岸紧张情势的缓和,适时缩短预备军官及充员士兵服役年限。⑦在台湾离岛设置“拉斯维加斯”式娱乐及赌博性场所,增加国库收入。

“劳动党”,1989年3月29日成立,是台湾代表劳工阶级利益,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其党章“总则”指出:“劳动党是以劳力、劳心的工人阶级为主体,主张社会主义的政党。对内团结农民、渔民、妇女、原住民、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及环保、都市社会运动团体形成政治联盟,对外联合全世界各个劳动政党及工人团体”。

劳动党的政治主张是:①在台湾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党纲指出:“以和平民主的方式争取劳动人民的权益,共同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努力。”②结束国共两党之间的对峙,促进两岸互通互惠,为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和平建设提供条件,以解决台湾前途问题;削减军备。③按台湾就业人口比例,订定民意代表的名额比例,以改选“中央民意代表”。④反对公营企业转移民营,主张公营企业交由全体员工经营管理;实行农业自给自足政策,重新规划农业用地,严格禁止侵占农业用地,实现劳动者“当家做主”。⑤废除限制劳工罢工、组织工会的法令。⑥主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依“高工资、低工时”原则,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保育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监督污染。⑦废除歧视妇女及将女性身体商品化的一切行为。⑧彻底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建立一个“自立自主的社会经济体系”。⑨争取、团结中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⑩实现党的宗旨,依靠党的力量,“逐步改造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不排斥“议会路线”,通过“公职人员”的选举,争取劳工发言权,实现劳工的某些权益。

劳动党实行主席制。劳动党第一届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中央委员27人,中央常委9人,选举罗美文为主席,许清富为副主席。

除上述一些政党外,这一时期台湾还建立了一些其他的政党,如大公党、中华社会民主党、中国台湾原住民主党、中国团结党、中国爱国党、中国铁卫党、中国统一党、中国农民党、中国自强党等,政党林立成为台湾政坛的一大“景观”。在建立的许多政党中,除民进党、工党等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外,其他多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党。

同类推荐
  • 中华军魂

    中华军魂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英烈们!现代特战队员穿越上世纪三十年代,思维意识与即将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寻淮洲军团长的记忆思维重叠,将会演绎怎样的热血故事?参加怎样的铁血抗战?建设怎样的强大中华?
  • 武逆三国之君临天下

    武逆三国之君临天下

    为主?为帝?我为天。一剑在手,不惧神魔。一剑战吕布,一人成千军。吾有运筹帷幄卧龙凤雏,亦有国士无双赵云甘宁。吾弑落改本姓为楚,字无姜。终,马踏长安,鲜衣怒马。
  • 剧本世界

    剧本世界

    “爸爸这人一无事处,为什么选他”“别看这人于国于家无益,但这人灵魂之中天生带有一股痴意,是教育人的最佳反面教材。”“痴意?我看是痴儿才对吧!”“这种人痴中又带有希望,让人心生慕意,若去求之,又千难万难,如镜中水花一般。若是有朝一日,悟得成功,倒也不失为一个有用之人!”“若是悟不成功呢?”“悟不成功,权当多看一段戏罢了!”
  • 崇祯故事

    崇祯故事

    华裔士兵开着炮车穿越明末,去追寻一段历史,追求一个女人。QQ书友群:912093696(风清月莹)
  • 天佑之莫哀

    天佑之莫哀

    一段尘封往事,引出千年秘辛;穿越三世为人,方才百炼成仙。历尽变异波折,最终以身化龙;肩挑天下恶毁,练就铁血雄心……四个天纵之才,撑起末日宇宙。参透气运,掌握生死福祸;穷极苍穹,探求科技本源。天赋神目,堪破时空玄异;一心为正,再现侠武辉煌。武侠有,修真有,玄幻科幻也有。热血在,感动在,亲情爱情都在。一切尽在《天佑》。
热门推荐
  • 玩骷髅的神

    玩骷髅的神

    玩骷髅?谁能玩的过我的骷髅,所谓强大的技能都是弱鸡,在我的骷髅目前还要下跪
  • 陌然初上

    陌然初上

    少年的喜欢很简单很干净,但她希望从未喜欢。
  • 你是我的微暖星光

    你是我的微暖星光

    星光驶成一线,刹那之间,美是自然曾经喜欢过你,记忆尚存,便是永恒你,是我的星光——那时,记忆是掌心里的水手心捧着水,我如履薄冰却又不敢松手,不敢动弹担心下一刻它便从指缝中流散消逝,破碎-我有一段不敢回忆的回忆那时,我好喜欢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僵约之天涯流浪记

    僵约之天涯流浪记

    况天涯身为马家天师和僵神的女儿,是与生俱来的魔星,刚出生的时候,天师母亲就离世了。后来人王伏羲和瑶池圣母一战,瑶池病毒播撒人间,末日来临,僵神都难逃一劫,茫茫人世间,只有她一个人存活下来。后来,她借助宇光盘的力量回到末日前,妄图阻止灭世之战,却不小心回到了上上次灭世之战,被僵尸王将臣打入时间隧道,开始流浪天涯。唯一的庆幸大概也就是还有一个名为流星的死神一直陪着她吧,不老不死,不生不灭。
  • 霸道总裁的眷顾

    霸道总裁的眷顾

    她只是来自农村不幸家庭的女孩,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命考上了重点大学,总是被上帝遗忘,不幸的事情频频降落在这惹人怜惜的女孩的身上。他,来自豪门世家,是家中唯一的独子。从小就被家人捧在手里,爸爸是珠宝公司的董事长,林氏家族企业一直常盛不衰。毫无例外,他从小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与生俱来有莫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重生末世之尸皇归来

    重生末世之尸皇归来

    (本书已弃)前世就当我眼瞎,错信了贱人,以致被婊子人渣坑死。重生回末世之前,叶凉发誓绝不放过前世背叛她的人。他遇见她,只一眼,便是万年。【女强男强,甜宠爽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简介无能,详情请看正文)
  • 梦界碎片之秘

    梦界碎片之秘

    如果必须选择,你会希望历经磨难下两情相悦?还是一见倾心后风雨同舟?即使你当局者迷,梦也会述说出你的心……(这本书,大概想弃了,但我觉得要物尽其用,所以打算只写写想写的剧情,可能会打乱时间线也可能会吃设定,莫怪)
  • 花千骨之续复活奇缘

    花千骨之续复活奇缘

    花千骨复活后,和白子画的爱恨情仇有将开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