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2900000006

第6章 现实主义电影的建构(2)

摆脱对华人的丑化表现,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中国人形象,甚至成为推动中国电影早期兴起的一个重要动力。对《红灯照》和《出生》两部“辱华”影片交涉失败、惨痛的经历和深切的爱国救国愿望让华侨黎锡勋、林汉生、梅雪俦、李泽源等人发起成立了长城画片公司。1920年代上半期,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成立广告、招股通告频繁见报,它们都将开拓电影事业与发扬国光、维护国体联系在一起。明星公司的招股启示中说“我人且看到假使中国人自己不办,恐怕外国影戏要蓬蓬勃勃地漫延到全中国的,我们所亟于起来组织这一个公司,替中国人争回一点体面……”明月影片公司在筹备通告中宣称:“鉴于电影攸关世道人心,实为社会教育唯一之利器,我国之电影界,渐次萌芽,不得不悉心研究,精益求精,以免除种种之弊病,可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不致利权外溢……”大中华影片公司在成立通告中也说:“影戏者,社会教育之导线,人类进化之纪录,艺术文明之结晶,可以沟通东西洋之思想,可以消弭民族间之隔阂,可以宣扬国光,增拓富源者也。”

让中国影片于外发扬国光,于内抗衡外片,这成为激励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1920年代中国电影业者们反复强调的使命。联华影业公司的创办人罗明佑在说到他的拍摄宗旨时,将“对抗外片垄断”与“普及社会教育”、“提高艺术道德”和“尊重演员人格”并列。更有极端者甚至提出国产影片“尤以表扬我国之真精神者为上选,其以暴露我国民之弱点为能事者,摄影虽极明晰,表演虽极周到,剧本虽极完善,不可谓为有价值之作品也”。在这里,国家与民族尊严成为判断影片价值的最高标准。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在题材、主题和表现方式上的选择。

在艺术创作手法方面,作为一门“舶来”的新兴艺术,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在对其他姐妹艺术(主要是戏剧)的借鉴和对欧美影片的模仿中成长的。戏剧的影响仅从当时人们对电影的命名——“影戏”,就可见其举足轻重。而对欧美影片的模仿也涵盖了从类型选择到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诸方面。

当时的电影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由戏剧或文学界转行而来,电影院成为他们的启蒙学校,欧美电影成为无声的教员。程步高曾回忆说当时“如遇一部好片或影片局部可供研究者,兴冲冲,意洋洋,随带纸笔,提前进场,聚精会神,再看第二遍,边看边记。有时一人独往,庶集中专一;有时约同事共观,可随时商讨。诸凡编剧、情节、导演、表演、摄影、光线、布景、陈设、洗印、剪接,都在研究之列”。

另一位中国早期电影的重要开拓者但杜宇的创作基本以外国影片为蓝本。由于在绘画和摄影方面造诣很高,他对电影的画面造型、构图、光线等涉及影像表现的技术问题都十分留意和认真。但杜宇据记载,他常常依靠在影戏院里观摩、研究外国影片,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当时拍摄影片时主要借用日光,明暗不易控制,经常会当暗而明,当明而暗。后来,但杜宇在观看外国电影中一个特写镜头时,发现主角的眼瞳忽然闪烁着白色的星星,他恍然大悟,知道西方电影的取光是用发亮的东西的反射的,于是他就用薄板糊着银色纸张做成反光板,解决当明而暗的弊病。同时,但杜宇在电影选材和叙事情节方面也深受外片影响。他的名作《海誓》(1921年)就与美国影片《情天鉴》(Lying Lips)在情节编排和人物设置等方面非常相似。

《海誓》讲述姑娘福珠与青年画家周选青邂逅并坠入情网,二人言下誓言,如其中一个负约便当蹈海而死。后来福珠经不住金钱诱惑,背弃誓约答应表兄的求婚。在举行婚礼时,福珠悔悟。她逃往画师家,被拒之门外后独自到海边践约投海自尽。幸被追来的画家救起,一对有情人最终团圆。而《情天鉴》讲述了一个绝色的富家小姐曾在一次海上航行中遇险,与一个牧场少年困于船中,幸得少年相助得救,并由此双双坠入爱河。但富家小姐在财富的诱惑下又移情富绅,并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惜加害少年,置之于死地。但最终在与富绅的婚礼上,富家小姐良心发现,猛然回头,终与少年重修旧好。除了故事、手法技巧上的模仿借鉴,但杜宇的影片在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的全盘欧化也成一时风潮。

1920年代,好莱坞制片厂制度、明星机制均已确立,美国电影获得长足发展。这一时期重要的导演和演员的作品都流传到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格里菲斯(旧译“葛雷菲斯”、“葛雷非士”等)就是当时为中国观众最熟悉同时也对中国电影产生最大影响的美国导演。他的代表作品如《节妇救国记》(Judith of Bethulia,1914年)、《重见光明》(The Birth of a Nation,现译《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和《专制毒》(Intolerance,现译《党同伐异》,1916年)、《铁血鸳鸯》(The Hearts of the World,1918年)、《太子救国记》(His Majesty,the American,1919年)、《欧战风流史》(The Girl Who Stayed at Home,1919年)、《残花泪》(Broken Blossom,1919年),《赖婚》(Way down East,又译《东下》、《江水东流》等,1920年)、《孝女沉舟》(又译《爱之花》,The Love Flower,1920年)等作品都先后在中国公映并受到观众极高的赞赏。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喜爱的是《赖婚》,1924年,该影片运到中国,放映后引起轰动。此后,沪上各影院乘机再次重映了他的《专制毒》、《乱世孤雏》(Orphans of the Storm,现译《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1年)、《重见光明》等片,在1920年代的中国引发了一场“格里菲斯热”。当时的《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影戏世界》等杂志报纸纷纷发文,从影片立意、镜头语言到“剧情”、“背景”、“主角与配角”等艺术细节对其影片进行探讨。在创作中,格里菲斯电影也在“情节曲折、‘穿插’得体、哀婉动人的悲情叙事”及其“交叉蒙太奇和‘最后一分钟营救’”等艺术技巧方面成为当时中国电影的模仿对象。

当时上映的欧美影片以连集侦探长片、爱情剧情片和喜剧短片为主。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早期电影在类型上的基本格局。1921年的《阎瑞生》(任彭年导演)、《红粉骷髅》(管海峰编导)等片开始了中国侦探片的探索。《海誓》(1921年,但杜宇导演)是中国爱情片的肇始。更早时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和张石川等人尝试拍摄的喜剧短片《二百五白相城隍庙》(1913年)、《滑稽爱情》(1913年)以及此后的《憨大捉贼》(1921年)、《滑稽大王游沪记》(1922年)、《劳工之爱情》(1922年)等则形成了喜剧片潮流。

二、早期中国电影对现实的关注

如前所述,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所处的生态格局中,商业(市场)、社会文化(戏剧、“五四”新文化、通俗文化)、艺术(模仿与艺术探索)三大因素相互融合和互相抗衡,而其中又以商业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从最初民族电影初创的举步维艰,到《孤儿救祖记》(1923年)取得巨大市场成功后的蓬勃发展;甚至从明星公司这一时期的两度“中兴”所倚靠的市场“大片”(1923年靠《孤儿救祖记》,1928年靠《火烧红莲寺》)我们都能看到商业因素对电影创作走向的决定性影响。就连秉持“改良社会”宗旨,曾经因为不愿拍摄滑稽短片而与张石川分道扬镳的郑正秋也不得不承认,电影的生存发展要靠“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显然,“良心”是要依附或者服从于“营业主义”的。对商业的看重让他在自己的社会伦理片创作中力求在教化启蒙的责任、艺术追求和以大众娱乐需求为表象的商业利益间寻找到一种最佳平衡状态。他曾说过,“在现在的中国做导演,为着时代上的关系,免不了有许多迁就的地方。因为一方面既要顾到公司的营业,一方面又要顾到观众的需求;而一方面更不能不顾到艺术的价值。营业、观众、艺术三者,供求是否相应,这个问题,真是难于解答,所以做导演的人不能任随自己的主张做去。”

在这样的生态格局下,多元因素,尤其是商业因素的作用,让192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呈现多元发展的开放格局。电影类型多种多样,除了占据最大份额的以鸳鸯蝴蝶派为主导的爱情片和侦探片、喜剧片外,还有稗史片、战争片、伦理片等。而武侠片和神怪片更在1920年代后期以后称雄一时,并出现多集连续的盛况。如先后拍了5部和7部的《火烧七星楼》(1929-1930年)、《女镖师》(1931-1933年);拍了13部的《荒江女侠》(1930-1936年)、《关东大侠》(1928-1932年);《火烧红莲寺》更是在从1928年到1931年短短四年间连续拍摄了18部,不仅引发了影坛的“火烧”热潮,也创下了中国电影连续集数最多的一个惊人纪录(这个纪录在60年后才被“黄飞鸿系列”打破)。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的开放多样,也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特征。

初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并不十分紧密,尽管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的中国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就把目光投向了对不道德的旧式婚姻制度的暴露,1916年张石川的《黑籍冤魂》也关注于鸦片对社会的危害,但在《孤儿救祖记》之前,零散出品的中国电影与现实社会的关系远不如对奇情趣事和古旧国粹来得密切。

表面上看是《孤儿救祖记》改变了一切,但后面却有更深刻的动因: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启蒙、教化的时代文艺主潮,社会文化因素中“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的影响,以及于外发扬国光、于内抗衡外片的历史使命,都决定了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关注必然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重要命题。

在《孤儿救祖记》大获成功引发的电影公司成立热潮中,人们一次次看到这样的宣告:“电影攸关世道人心,实为社会教育唯一之利器”,“影戏者,社会教育之导线,人类进化之纪录,艺术文明之结晶”……而“影戏”的命名者和实践者们除了认识到“影”与“戏”在“作剧方法”上的共通外,更看重的,也正是“影戏”应该具备的“戏剧所有的价值”。

这些价值是什么呢?

“戏剧是通俗教育。”

“……一出戏剧,如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的,就没有文学上的价值。”

“戏实在是以下几种原质混合而成的东西。(一)有系统的事节;(二)有组织的语言;(三)精美的声调;(四)相当的副景;(五)有艺术的动作;(六)极深刻的表情;(七)人生真理的发挥;(八)人类精神的表现。”(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有三个条件,是无论哪一种戏,必须要预备的。(一)就是真(二)就是善(三)就是美。向来中国的戏剧,是专供贵族‘极视听之娱’的东西,不是平民的,不是普遍的,那不平等的情节,几乎十有九出,是免不了的;更谈不到什么‘真’‘善’‘美’了。”

“论戏剧之最高者必须含有创造人生之能力,其次亦须含有改正社会之意义,其最小限度亦当含有批评社会之性质。”

“戏剧是表现人生的”;“戏剧是批评人生的”;“戏剧是调和人生的”;“戏剧是美化人生的”。

在早期中国电影的这些开创者眼中,“影戏”所必须具备的戏剧的价值集中在它与现实社会人生的切切相关;集中在它对社会不公所应有的“批评”和“改正”;集中在它的“通俗教育”功能;更集中在它的真、善、美,和对“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的表达。他们的创作,也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人生的。他们“不肯采取出世态度,高自位置,他们不论从社会中还是艺术经历中,都相信真实,而且感到需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戏剧中的那些为他们所谙熟的原则,着眼于戏剧的功能观,坚持直面现实,做一个戏剧/社会中心主义者”,而其中的佼佼者,是郑正秋、侯曜、洪深、欧阳予倩等人。

郑正秋在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拍摄的《难夫难妻》中讲了一对互不认识的男女由媒人撮合,经过婚礼上的种种繁文缛节,被送入洞房的故事。影片对当时农村盛行的封建买卖婚姻习俗进行了暴露。这部影片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郑正秋的创作指向——“站在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弱势群体一边,以同情的姿态摹写他们的处境,为他们的悲剧性命运鼓与呼”。

在《难夫难妻》之后,郑正秋回到戏剧界,发起了新民社,创作排演了大量接近市民生活的“家庭戏”。郑正秋的戏都是描写家庭琐事,内容浅显,妇孺皆知。从中上家庭的老爷、太太、姨太太、少爷、少奶奶到丫头、男女佣人甚至妓女、流氓、巡捕、买办、小商人、摊贩以及卖花的、倒马桶的、扫街的城市贫民、和尚、道士、医生、卜卦算命的、三姑六婆等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是郑正秋在戏剧中着力表现的众生百相。

同类推荐
  •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卖花女

    历史戏剧《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凯撒征伐过程中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发生的种种故事,杰出的剧作家萧伯纳在《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里塑造了鲜明复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以寄托萧伯纳的政治理想,讽刺当时欧洲帝国主义蔓延全球的动荡现实。《卖花女》里,伊莉莎应允了语音学家息金斯的实验,摇身一变,如出名门。萧伯纳借《卖花女》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卖花女》在1912年出版发行之后,立即获得成功,于1956年改编为舞台剧在百老汇上演,于1964年改编为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窈窕淑女》,并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包括最佳影片奖。杨宪益译本充分还原了萧伯纳犀利而诙谐的语言风格,表现力极强。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世界戏剧艺术(下)

    世界戏剧艺术(下)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合在一起。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话说文房四宝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话说文房四宝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最强天才

    最强天才

    什么是好男人?叶河川一直觉得,好男人就是要挡得了子弹,挨得了板砖。这个时代,像他这么优秀的好男人,已经不多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镇狱剑神

    镇狱剑神

    纯则粹,阳则刚;天行健,两仪遵道恒长;故有长久者不自生方长生之讲。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 美梦如画:公主殿下莫相思

    美梦如画:公主殿下莫相思

    她是一国公主,妖娆美艳。他是星河杖的守护神,邪魅王子,神器的指引让他们相识,他从此成为了星河杖和她的守护神……默默守她,护她,对她发誓:此生只爱她一个,定不负她,不欺她,不伤她,不害她。在一场战争中,她却舍身护他,看着奄奄一息的她,他心痛万分……战争胜利了,看着他渐渐消失的魂魄,她在雪地中抱着他痛哭,他们在雪地中相识,却也终究在雪地中分离,心死了,爱灭了,尊贵无比的身份,至高无上的权利,天下第一的法力,这一切的一切又有何用?还不是只能看着自己最爱的人渐渐死去……
  • 近战符篆师

    近战符篆师

    妖族入侵,谁挽狂澜。一本《五年超神三年超鬼》辅导书,一位传奇近战符篆师。
  • 绝世奶妈:妖孽大神给我上

    绝世奶妈:妖孽大神给我上

    现在的动作很暧昧有木有?某女双腿横跨坐在某只妖孽的大腿上,而某男一手拉着凌玖的小手,一手露着她的细腰。因为凌玖坐的比某男高了那么一点点,以至于她的胸部正对着某男那张妖孽的脸。看着才到她胸口的某只,某女的脸不禁红了。“喂……”“嗯?”本以为她会说些羞涩话语之类的某只突然就被某女捧住了脸……“我才是攻!”听了某女的话,某只真真的无语了。
  • 陌然一夏

    陌然一夏

    青春散场,时光依旧。开始的开始,谁把青春耗在了暗恋里。最后的最后,谁又将相思丢进了回忆。感情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最脆弱,也最疯狂。在那场注定无果的暗恋里,她为他默默付出,他为她痴痴守候,明知道不可能,却还是固执的不肯放手。最美的时光,最美的盛放。他们一直都在遇见,也一直都在错过,走走停停,兜兜转转,他们之间上演的是一场未完却不待续的爱情。
  • 生来未必是平凡

    生来未必是平凡

    20岁嫁给隔壁村的木匠老李,一直是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平时就是洗衣做饭带带娃,再不就是街坊邻里唠嗑闲谈吵吵架。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平凡。木匠老李这个人说不上有多好,自小家贫,父亲早逝。按理说应该是个过日子的人,可惜男人都是犯贱的动物,贫穷的时候巴巴等着你跟他吃尽百草苦,一旦日子稍微有点油,他的心思就开始往外飘。色字头上一把刀,没有说错,一点家底被人忽悠个干净,眼见着东奔西走居无定所,似乎生活一眼望不到头。这天,来了一群人,原本以为去讨债的,殊不知。。。。。
  • 情愫穿越:霸气王妃江湖漂

    情愫穿越:霸气王妃江湖漂

    我先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上个厕所开个门都会穿越?现在的穿越技术都是那么“搜依稀”吗?不过看在有美男的份上,我就不和老天爷计较了。王爷不应该是腹黑霸道的吗?为什么还有些色眯眯的?人称“九王爷”,但我为什么觉得他有九条命,总是大难不死。这个不好,那就下一个!哇塞,神医欧巴啊!但是,为什么他每天都面无表情?本小姐闭月羞花、貌若天仙、花容月貌而他竟然不看我?难道他是脸瘫?下一个!咦——小正太?还会下厨,每道菜都是人间美味啊!不错,以后就跟着本小姐,包了本小姐的伙食吧。唉,那么多美男呢……本小姐真的好——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