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6800000002

第2章 序(2)

书中详述宋淇与傅雷、钱锺书、吴兴华的深厚情谊和文字往还,既足具史料价值,也十分感人。或许还可略做一些补充。1945年10月,傅雷与周煦良合作主编《新语》半月刊,“为综合性杂志,约马(叙伦)老、夏丏(尊)老等写文。以取稿条件过严,稿源成问题,出八期即停”。(《傅雷自述》,1957年7月作)但是,这个杂志得到了宋淇、钱锺书的全力支持,创刊号就发表了宋淇的《枕上偶得》七则,第3期上又发表了宋淇的《细沙》五则,第4、5期发表了钱锺书的《小说识小》(一、二),等等。不仅如此,1945年12月《新语》第5期破例刊出一组吴兴华的新诗,也与宋淇有关。周煦良在同期发表的《介绍吴兴华的诗》中说得很清楚:“我最初读到吴兴华先生的诗,是在八年前的《新诗》月刊上;……《新诗》自‘八一三’事变起停刊。等到三年后我兜个大圈子回沪,会见燕大的张芝联宋悌芬二君,从他们那里再度读到吴兴华的诗时,才知道中国诗坛已出现一颗新星。……《新语》因为是综合性刊物,本不适合介绍他的诗,但据最近消息,吴兴华在北平已染了肺病,这使我们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而在我能从容分析自己的感觉以前,大家一致决定将他的作品公诸社会。”由此可见,《新语》之所以能刊出吴兴华的诗,最初就是宋悌芬(宋淇)等提供的,而最后“一致决定”发表吴兴华诗的“大家”中无疑应该包括傅雷、宋淇等位。这应该是宋淇与傅雷、周煦良等合作初次向世人推荐吴兴华。这次与50年代以后因时局因素,宋淇不得不改用“梁文星”等笔名在港台地区发表吴兴华的诗不同,吴兴华应该知道的。到了1947年2月,傅雷又起意主编“纯文艺纯翻译刊物”《世界文学》月刊,他认为“介绍各国文艺作品,提高翻译水准实为吾国文坛当务之急”(傅雷1947年2月3日以《世界文学》杂志发行人兼主编身份向“上海特别市社会局”发申请函)。尽管后来此议未能付之实施,但如办成,宋淇他们一定也是积极支持者吧?

当然,《宋家客厅》里除了主人宋淇夫妇,不吝笔墨写得最详细的是张爱玲,不仅专章篇幅最多,在宋淇夫妇和钱锺书、傅雷的章节中也都写到了她,而这正是我最感兴趣的。书中从宋淇夫妇1952年秋在香港结识张爱玲开始,一直写到张爱玲去世后遗作的整理出版,几近于一部较为完整的张爱玲“后传”了。书中所讨论的张爱玲中后期创作的诸多问题,譬如“关于《秧歌》与《赤地之恋》的评价”、张爱玲“编剧生涯及《红楼梦》剧本风波”、“为什么《色,戒》的王佳芝不可能是郑苹如?”等,张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作者在书中均根据大量第一手史料和自己的仔细分析,给出了颇具启发的结论。作者援引宋淇《唐文标“方法论”》中“我们评定一件作品的价值时,不要让‘武断’来代替‘判断’”的观点,探讨了长篇小说《秧歌》并非“授权”、“委托”之作,论证可谓周详。他对“现在大家把张爱玲的《秧歌》不是当作国家民族正史,就是当作社会学实地考察来看,或是农民调查报告,偏偏没有人拿它当小说读”不以为然,主张“与其跟人争辩美国新闻处有否commissioned《秧歌》,或张爱玲有没有土改经验,倒不如拿《秧歌》来看看,自己来判断更好”。这些看法我是赞同的。

大概限于篇幅和已另行撰文的原因,《宋家客厅》并未再讨论引起轰动的长篇《小团圆》,但对《殷宝滟送花楼会》《浮花浪蕊》《相见欢》《同学少年都不贱》等张爱玲前期和后期小说,都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譬如,张爱玲1982年12月4日致宋淇信中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实在太坏,不收。是写傅雷的。”作者就以“是写傅雷的”这句话为契机,一路发掘,终于弄清楚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与现实世界中真实人物的关系,也终于弄清楚小说中那几处与事实相抵牾。虽然张爱玲自认这篇小说“实在太坏”,但通过作者这样的追查和分析,终于厘清它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研究者讨论张爱玲如何“虚构”这篇小说,未始不是一个可喜的收获。对张爱玲这样的重量级作家而言,这样的追查和分析是必要的。周作人当年写过一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他在书的《总序》中就说,鲁迅的“小说是作者的文艺创作,但这里边有些人有模型可以找得出来,他的真相如何,……有说明的必要,此外,因为时地间隔,或有个别的事情环境已经变迁,一般读者不很明瞭的,也就所知略加解说”。这个原则对于张爱玲的小说同样适用。在此之前,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曾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中讨论过《金锁记》《花凋》等小说的“真实人物”,但主要还是根据他多年后的回忆。而对《殷宝滟送花楼会》原型的释读,作者是根据张爱玲本人的说法,自然具有不容置疑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宋家客厅》的作者是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执行人,近年来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张爱玲中、后期许多鲜为人知的作品,如《小团圆》《异乡记》《重返边城》《雷峰塔》《易经》《少帅》等中英文创作陆续问世,大大拓展了张爱玲作品的文本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张爱玲研究的深入。那么,张爱玲还有哪些拟写而未能写成的作品呢?《宋家客厅》中也专门讨论了张爱玲“传说中的作品”这个有趣的问题。按照作者的整理,由张爱玲在历年致宋淇的信中与宋淇讨论的她“曾经构思但没有写好的作品”(大部分甚至尚未动笔),计有Aroma Port(《芳香的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不扪虱而谈》《谈相面》《谈灵异》《谢幕》《填过一张爱憎表》《美男子》等。其中,有以同代作家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和中篇小说,如《芳香的港》和《谢幕》;有写亲身经历的散文,如《不扪虱而谈》和《爱憎表》;有议论性的杂文,如《谈面相》和《谈灵异》;有历史题材的长篇,如《郑和下西洋》,琳琅满目。作者对这些题目和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查考和解析。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张爱玲这些作品都未能诞生,但《宋家客厅》中“张爱玲没有写的文章”这一节所展示的这些重要史料,无疑对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张爱玲中后期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凡此种种,再次证实了作者所诚恳表示的:“我身为宋淇的儿子,也是张爱玲的文学遗产执行人,掌握了这么多第一手文献,有责任向公众交代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让文学史家能够根据更准确的资料,对张爱玲和宋淇做出公允的评价。”

“今古毕陈皆乐趣,天人兴感有深情。”我以为,以朗兄撰写《宋家客厅》,既充满感情,又不失客观公允。因而,不仅仅是张爱玲研究,钱锺书研究、傅雷研究、吴兴华研究,宋春舫、宋淇父子研究更不必说,乃至40年代上海文学史以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都将会从这部引人入胜的《宋家客厅》中获益,而且我敢断言,不是一般的获益,而是深深的获益。《宋家客厅》所显示的研究视野,所提出的一些研究话题,所提供的众多研究线索,都具有可能改写文学史版图的学术意义,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思考。

这就是我读了以朗兄《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之后的真实感受。

甲午岁末于海上梅川书舍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传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传

    浪漫古典行?素心系列,选取了民国风华绝代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此为李叔同卷。此书用性灵激情的笔法,写了李叔同充满传奇的一生。写他从一个家境优越,声色犬马的翩翩公子到毅然决然走出红尘,遁入空门。写他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青灯古佛,皈依自心的心路历程与灵性的蜕变与成长。他的经历、思想和文字在将近百年后的当下一样具有安定心灵的持久力量。
  •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幽居生活,孤寂荒芜的山野间,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优柔华贵的大家小姐,相互依偎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孤灯旧书寂寞夜,她是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红颜知已;韶华易老伤心时,她用温情为他驱散寂寥。这便是赵一荻和张学良长达七十二年的爱情传奇。本书从民国天空的一抹红霞展开,讲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一个多才的、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从十五岁情窦初开的青丝少女,到年近百岁心如止水的白发老婆婆,倾付一生,只为与所爱的人厮守到老的故事。
  • 一代女帝:武则天

    一代女帝:武则天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谢世。武士彟在荆州哀悼成疾,吐血而死。当时,武则天仅有十二岁。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放了七个月。唐太宗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赠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贞观九年十二月,武则天兄妹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长途跋涉,返回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乡,在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的监护下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纪伯伦全集(第一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疾风也温柔

    疾风也温柔

    最空洞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时候,仿佛不存在在这世界,沦为一个旁观者。自己觉得被遗忘被丢下被排斥被孤立被阻隔在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圈子之外的角落,然后就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孤独。把眼泪当成懦弱和卑微的情绪所能宣泄的唯一出口。这是青春理所当然的感伤,这是每个人都独有的疼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还有同样被排斥在外且同样处在自以为的孤独里的人的陪伴。我们的青春最孤独,也最温柔。
  • 穷生两梦

    穷生两梦

    2020年1月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搅得人们快两个月了,憋的很,河南乡镇的一个小女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女孩,正准备上初二下册。一语一诗,邀知夜,2月19日,就是这和平常一样的日子,一条信息打破了她原来平淡如水的生活,牵起了她的好奇心,十天过去了,一句盘旋在心中的疑问终于问出,而他竟起了杀念。一世梦缘,初遇,你我都为少年,鹤庄寻梦郎,乞人出明月,梦郎欲为乞君寻个俏姓名,两人桃花树下立盟约,豪情归饮几坛……………………………………………………两世梦缘,乞人少年羽化登医仙,再见梦郎,凡间发生暗瘟,而她成了一个穷家的小胖女孩……………………………两世梦缘,两世劫
  • 娇妻爱财:总裁大人你买不起

    娇妻爱财:总裁大人你买不起

    苏向晴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毁灭过银河系,如今才会这般倒霉。父亲早亡,母亲嗜赌,姐姐自私,弟弟多病,自己又是单亲妈妈,整个家庭的担子落在她的身上,若不是她生性乐观,只怕早就撑不下去。想抓点花边新闻敲敲竹杠赚点外快,却被天正总裁欧瀚宇讽刺。她不能愤怒与反驳,压下心底痛楚,她云淡风轻笑颜相对。本以为只是一场交易,可当儿子的身世逐渐浮出水面,她才惊觉自己已经卷入这深不可测的豪门恩怨。尊严被践踏,人格被侮辱,她却没有权利生气,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她假面具为内心的脆弱设下保护屏障,却未料是给自己画下的一座心牢,让她一生无法逃离。
  • 做智慧父亲:儿童智商情商培养家教随笔

    做智慧父亲:儿童智商情商培养家教随笔

    教育孩子,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智慧的价值,并不一定需要自身具有多高的智商、取得多高的学历,而是能够在生活中增长智慧,在为人中修身养性,在处世中明辨是非。作为儿童文学作家、语文教育专家的谭旭东,以一位父亲的身份,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如何智慧地陪伴女儿快乐成长的亲身经历。这是一本值得年轻父母阅读得家教好书,尤其是那些初为人父却又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父亲的爸爸们。书中谭旭东给女儿爱的陪伴与引领,给女儿自由,与女儿共同进行亲子阅读,尊重女儿的意见,培养女儿的兴趣……这些随笔故事记录了女儿的成长轨迹,让孩子变得优秀、活泼、开朗、自信。书中既有充满亲子教育智慧的指导方法,又有对家长和孩子耐人寻味的话语,对中国80后、90后年轻父母有很好的引导意义。
  • 娱乐世界与二次元

    娱乐世界与二次元

    羽寒在二次元世界有了两个妹妹,不过却背负着阻止各个世界融入二次元时间的重任。经历过超神学院的世界后羽寒为了更好完成任务,才开始一步一步努力变强。二次元世界日常和穿越其他世界的冒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易传说

    大易传说

    一个掌控风灵之气的神秘男子;一个身具特殊体质而又热衷游历的青年浪子;一个美丽与危险并存的世界;一个蓄谋千年的穿越计划;一个关于万物之灵的传说。青年浪子叶凌风偶得奇遇,却被困于山中,待他破山而去,准备在俗世大展拳脚之时,却在不知不觉中被穿越到了那个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启元大陆。而这一切发生,只因地球灵气严重流失。PS:大易的世界里,杀招绝不是一段干涩的咒语、也不仅仅是一个华丽萧杀的名称,一切的功法、法术、境界皆出自对天地灵气的掌控和应用,追本溯源。各位书友,觉得本书还可以就先收藏吧,质量上来了之后,我就会加快更新的。交流高级群:85461426
  • 我的布丁先生

    我的布丁先生

    七岁的林楠楠,父母双亡,被迫去了姨妈家住,姨妈对林楠楠一点都不好,有一会林楠楠意外捡到一只猫,取名布丁。几年后,布丁回来报恩,谁知……
  • 这穿越者俗的很

    这穿越者俗的很

    记者:杜先生您为何总是跑路?杜宇:不跑我傻?(一笑道)。记者:可大家只是想感激您!杜宇:这谎话亏你说的出口!(呸道)。记者:呃,那我换个问题…杜先生您为何如此优秀?杜宇:优秀?!你到底在说什么?!(很惊诧道)。记者:可您已经被被载入了史册被万民崇拜!……虽然您总是跑路,却活在每一个人心中!杜宇:完全听不懂你这疯子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你再不走我要报警了!(愤愤然道)。
  • 反美阴谋(菲利普·罗斯全集)

    反美阴谋(菲利普·罗斯全集)

    菲利普·罗斯晚期代表作,2005年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年度美国专题杰出历史小说奖”获奖作品。《反美阴谋》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反事实小说”,呈现了一段半虚构的另类美国历史。菲利普·罗斯以真切的细节、合理的情势,从一个孩童的视角,讲述了著名的飞行英雄和狂热的孤立主义者查尔斯·A.林德伯格在一九四〇年的总统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富兰克林·罗斯福,从此每一户美籍犹太裔家庭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在林德伯格反犹政府执政时期,居住在纽瓦克的普通犹太家庭经历了恐怖的暴力岁月,几百万户犹太家庭分崩离析……这部后“九一一”时代的作品重现了一段已被美国渐渐遗忘的黑暗时期,戏剧性地展示了笼罩于美国的挥之不去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