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36

第36章 三年之丧(3)

前些年,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陈志华在考察山西古村落的时候,他感叹于山西古村落建设的精美,感叹于山西古村落的建筑文化含量之高。谈到这些古村落的建筑,他提出一个重要概念,叫做“在乡知识分子”,这个概念还有别于我们说的“乡绅”。“在乡知识分子”包括通文墨的商帮掌柜、致仕官员、落第秀才为主体的私塾先生,他说是这些在乡知识分子使山西的乡土建筑具有了文化含量。他说的很有道理,商帮掌柜以会馆建筑为蓝本,把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带回故里;致仕官员有足够的权威、相当的眼界,对乡土建筑进行整体规划;落第秀才又可以在乡土建筑的装修风格上出谋划策,增加浓厚的书卷气息。而这三类人有机结合,又有足够的财力把构想的蓝图最终落在地面上。

不独山西,其他省份有模样的乡土建筑也莫不如此。

但是,陈志华先生忽略了“在乡知识分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丁忧”守孝回乡的在职官员。这一类传统知识分子在乡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七个月,但他们对于整个乡村社会的文化影响要大得多。

张:“在乡知识分子”,应该是外来或自创的名词概念吧。西方人概念多,层出不穷,搞得中国学者亦步亦趋,仿佛中国词汇不够用似的。其实,中国古来的“读书士子”这个概念就非常好。涵盖率非常高。你上面所列举的几类人物,商帮掌柜、致仕官员、落第秀才,岂不都是传统社会受人尊重的读书人。最关键的是,过去的读书人,无论有无功名、是否另外精通算学建筑学天文地理医科杂学,他们首先精通国学,服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仁道。作为丁忧的官员,学识眼界超乎常人、修身律己宁为表率,对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桑梓故里的补偿反哺,一定是全方位的。

我前头说过的籍贯盂县芝角村的王珻先生,由于服务过同治、光绪几个皇上,乡人鼓吹为三朝元老。又由于距离当代较近,传闻也就比较丰富。

盂县的县令,不过是个七品官。但所谓“灭门的知县”,掌管一地刑法政令,官员素质高低,爱民还是扰民害民,区别甚大。盂县历任县令,当然也有好官,老百姓自然传言许多其人爱民的故事。我讲一个昏官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河上行船有纤夫拉纤,但在盂县,普通老百姓也知道拉纤的名堂。正是那个昏官,平常下乡视察之类,有轿子乘坐。朝廷定例,这也罢了。但这个家伙下乡,要搞得地动山摇,要向沿途乡里派差。四个轿夫抬轿之外,他要抽调八名农民青壮,在轿杠上拴上绳索拉纤。说是这样乘轿犹如水上行船,有飘飘欲仙之感。派差扰民,懂得律条的人知道这人是违反规制,坑苦农人。老百姓嘛,庄稼地里骂朝廷,发发牢骚而已。如此消息传到回乡丁忧的王珻老先生耳朵里,老先生懒怠上县衙与他费嘴,自己一身短打,带了一条绳索就随同壮丁们立在了官道上,等候大老爷到来,给其拉纤。

那昏官县令岂不作死,看见芝角村外官道上来的人里有一个老汉,好生恼火。发开官威,转着官话,训斥开来。跟包的师爷班头,认出是王珻老先生,七品县令当场就汗如雨下,觳觫打战筛开了糠。打躬作揖,叩头在地,农家说话是“作揖就像摇辘轳、磕头好比鸡啄米”。王珻老先生断喝一声:小小县令,如此扰民!老夫无暇写本参奏,你自个写个呈文,递到巡抚衙门,辞官回家吧!

事儿不大,其中传达出的消息耐人寻味。有人说孔子何不出仕为政,孔子引用《书经》岸然回答:“《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尚书》有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风气去影响当政者——这就是从事政治,何必一定要为官才算从政呢?孔夫子的为政观,那才是天下己任达观入世的博大情怀。从这样的意义上讲,贪官狗官除外,称职官员丁忧还乡,本身便是广义的从政,何况还要关心民瘼、督察地方官吏、热心桑梓种种公益事业。

鲁:官员丁忧而泽及桑梓的事儿,我来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我们河曲县清代一名进士叫黄宅中。这个人的名头并不大,仅仅做过贵州大定府的知府。河曲县早在清代康乾之季就开始有走西口的人口迁徙,但是关于当地走西口的原始记载少之又少。前些年我做走西口的考察,忽然在清光绪版《山西通志》里发现一条记载,这条记载就引自黄宅中写的《边墙考》。他考证的是明长城山西镇的长城建筑年代与规模,最后他感慨于蒙古族因为汉人大批进入草地,也渐渐丢掉了游牧生活习俗,建房起屋,聚村成镇,口里口外,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个话说的是清同治年间的事情,对于走西口移民迁徙的研究当然很重要。

后来,顺着这一条线索,开始接触到这个人其他一些文字材料,就是河曲县旧县海潮禅寺里由他撰写的碑记,他的书法也好,文字一派桐城古文气象,就是放在清代小品散文里也是不可多得的上品。他居丧“丁忧”凡两次,共六年。期间,主持了旧县城许多庙宇,包括海潮禅寺的修葺与增益事宜。《边墙考》也应该是他“丁忧”期间整理乡邦文献留下的文字。

他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是因为“丁忧”制度在操作层面上的规定。他可以静下心来,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思亲感恩,他能够把对父母的情感倾注在故乡热土。

可以想象,他对当时相对闭塞的山乡的文化影响有多大,因为他带回来的无疑是主流传统文化最新最有权威的信息。

还有一个,就是晋东南郭峪村的王国光,这个人是鼎鼎大名的陈廷敬的老师,做过康熙朝的内阁大学士。我去年写《山西古村落》电视脚本,在阳城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发现到处都有他的痕迹。当然,沁河流域古村落像王国光这样的士大夫有很多。这样一些重量级的文化人不可能经常回乡省亲,能够长时间待在家乡,也只能是在为期二十七个月的“丁忧”期间。地上的建筑会说话,不必多进行考证,没有他们进行组织、策划,沁河流域那些让人惊艳不已的古村落的存在简直就说不通。

丁忧在过去法律上是对官员硬性的要求,一方面,当然体现传统社会“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但在客观上,它对于乡村的文化建设,甚至经济、政治建设起到的作用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制度本身,为乡村与庙堂之间开辟了一条很宽的信息通道,至少在文化层面上,形成一种城乡之间、庙堂与江湖之间信息相对称的格局。所以,游走在这些古村落,你真是感不到一点点精神气质上委琐与自卑,相反,感到的是一种坦坦荡荡的自信。

守孝三年与桑梓情怀

张:是啊,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富国首先富民,我们古老的乡村又何尝像如今一样落寞凋敝?作为当代的读书士子,我们除了尽量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可做的事情正多。包括我们两人对谈“礼失求诸野”,也应该属于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我从来不曾从政为官,不敢与古来丁忧的官员相比。但说到这方面的话题,我经过了父亲的三年之丧,眼下尚在母亲的三年丧礼之中,倒也有些个中体会愿意说说。

乡里俗话讲:有父不显子。父亲生前,一辈子下苦流汗,一辈子扶贫,对我的大伯叔叔和堂兄弟们无私资助不遗余力。对老家红崖底的公益事业,也总是尽力而为。客观评判,这是从孝道从家族观念滋生出来的一点觉悟。

还是在父亲辞世当初,我大嫂突然无心间冒出一句话:老爷爷不在了,你这就长大了!我当时五十五岁,听到这话便是一怔。随后,在父母的三年之丧过程中,我和红崖底整个老张家的联系不经意之间就紧密许多。关注各家生存状况,给予若干有限的资助帮忙,成为题中应有。我自个给孩子们总括交代:爷爷不在了,老人家一辈子扶贫的任务扛在我的肩膀上了。

无须细说,我只拣紧要的介绍一点。

大哥宝山,小小下苦养家,扛着一个驮锅,突然患了半身不遂。不说他个人遭罪,大嫂该有多大辛苦?但凡见面,八百一千的,我历年资助早已过万。父亲用了一次的轮椅,运回老家给了老大,物尽其用吧。

二哥靠山,先是二嫂乘坐拖拉机下地,一道斜坡上翻车竟被砸死;二哥年近七十,上平定去打工,冬天落雪路滑,摔成了粉碎性骨折。我少不得也要帮忙找人处理事故,钱财支持。

老五闰山,顶替七叔上班是我给办的。说话间快到退休了,得了直肠方面病变,半腰间开了一个口子来排泄粪便。

老六李山,自己下煤窑砸断过大腿,儿子学龙下煤窑砸断了小腿。李山在《内陆九三》电视纪实片中呐喊:没办法去下煤窑,最可耻!后来,儿子学龙被煤矿冒顶活埋,挖出来休克十七天。李山自己上厕所,大风吹落树枝又敲开了头颅。

老八苏山,前面说过的那位苏州货,打发了我五大爷和五大娘,给两个儿子完婚成家,算是不愧五大娘抱养恩养一回。背着一身饥荒着急打工赚钱,打工头一晚,走进没有任何标记警示的废弃煤窑矿井,活活摔死。

老九锁山,自小是个小儿麻痹。“文革”中来太原治疗,我父亲全盘负责。老爷子大跃进砸断腿,自称老拐子,所以对锁山这个小拐子最有感情。那么,招呼这位小兄弟也就成了我的职责。

简单说过老张家,再粗略说说红崖底远支旁姓。

一户姓赵,等于无后了。赵老三从张家抱养一个儿子,也算顶门立户。这后生颇能下苦,但也喜欢翻墙头。翻到谁家了?翻到了田家。

田家在村里只有两三户。田金福一户,独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子骑摩托出村,在公路口上被撞成植物人。植物人的一对双生子,偏偏又是那种进行性肌肉萎缩症。到读书年龄都不能走路,成天歪倒在炕头,到十几岁双双毙命。另一个孙子是木匠,老婆和赵家后生有关系;这个孙子戴不起一顶绿帽子,抡起木匠斧头,将奸夫砍成一地杂碎。木匠于是去服刑,判了死缓。

老田家这般光景,还怎么过?农家小户,又不懂得什么政策。父亲头周年,我立即打电话给县民政局长老高。老高喜欢文学,对老张几分崇拜尊重,马上当一回事情来办。

老田家得到救助,老赵家怎么办?赵老三老伴是个寡妇,抱养的儿子被杀,媳妇也成了寡妇。小寡妇是四川家,抚养几个孩子之余,还坚持暂不改嫁,一定要给老寡妇婆婆养老送终。父亲二周年,我又得给老高打电话,报告村中情况,希望民政局按政策予以救助。

同类推荐
  •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敝帚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内容主要概况: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石矶、血泪、逃走、烟影、西溪的晴雨、海上、远一程,再远一程、沧州日记、杭州的八月、北平的四季。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休日趣味赛

    休日趣味赛

    大师们是怎样将“趣味”玩得认真又彻底正是认真对待“趣味”的精神,让日本人在各类“趣味”的领域发展得多采多姿。文豪们用笔记录各种“趣味”,有的记观战、有的记历史,有的写亲身体验、有的撰小说,让我们看大师是怎样将“趣味”玩得认真又彻底。他们用闲适的笔触告诉我们,“趣味”并非仅是娱乐或休闲,而是生命的另一种体现。
  • 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

    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

    《当一株小草有了梦想》真诚对接生活,微笑期许梦想,这是一部涵养心灵的营养书;沉静突围困境,沉稳应对挫折,这是一部跋涉岁月的取经书。从普通人、教师、学生等多视角展示生活万象;从生活琐事、旅行见闻、故事典故等多层面沉淀人生思考。
  • 白杨风骨

    白杨风骨

    有些作者写人物通讯,往往见物不见人,或见人不见魂,人物多是有形无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状写人物,却能做到见人又见魂,既运笔筒妙地勾画出人物外貌,又能通过对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内心活动、环境衬托、日记条幅等等的描写和运用,真实地展示出入物的精神境界,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养。见人又见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体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薰衣草的相遇

    TFboys之薰衣草的相遇

    当tfboys遇到夏家三千金会发生什么呢?
  • 末世两百年后

    末世两百年后

    末世两百年后,人类逐渐适应了高墙内的基地生活。而当年末日后幸运存活下来的人类,经过两百年的繁衍,基地内已经显得狭小,拥挤。经过基地高层的决定,人们开始发动反攻,开始去夺回那曾经失去的家园............
  • 宠妻无限:腹黑废材五小姐

    宠妻无限:腹黑废材五小姐

    穿越成小奶娃,与狼群居。直到有一天为救狼母不得不离开狼群,谁知离开狼群只是安定生活逝去的开始。隐藏的生世之谜,改如何破解?随之而来的各色美男,又该如何应对?
  •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神机妙算大比拼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神机妙算大比拼

    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 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颂歌

    末世颂歌

    崩塌的世界再次重开,生与死不再被自己掌控。一群最强大的人一次又一次与天地意志展开战争,当成功的那一刻,世界必将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挑肥拣瘦

    挑肥拣瘦

    陆公子从国外读完MBA的时候除了捧回一大捆学历证书外,还带回来了一个孩子,还是亲生儿子那种,儿子一周岁,陆景曜不顾两老反对,大张旗鼓折腾了个周岁宴。小睿睿三岁的时候老问一个问题:“爸爸爸爸爸爸,我到底是从哪儿来的?”陆景曜语气不善:“中奖来的!”原来他只是奖品而已,小睿睿很伤心,安静地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家出走。——“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大人,此事有蹊跷,必有大狗血啊!”——其实,这是个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成人版文案:挑肥拣瘦总是找不到满意的,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
  • 网游之守护大美女

    网游之守护大美女

    他,现实中的顶级杀手,竟然迫于生计当起了贴身保镖。她,刁蛮任性的大小姐,却偏偏喜欢上了他。最近越来越火爆的一款游戏将她吸引住了,非要带上对游戏一问三不知的他。
  • 重生之国漫大佬

    重生之国漫大佬

    2020年某上市动漫公司技术总监李默重回2006年,别具一格的故事设定,前卫的美术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看李默如何将国漫推(抄)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