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6400000014

第14章 《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作者考辨

《全唐诗》卷一二四裴士淹名下收录有《白牡丹》一首,诗云: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卷二八〇卢纶名下收录有《裴给事宅白牡丹》一首,云: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卷五〇七裴潾名下亦有《白牡丹(一作长安牡丹)》一首,云: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这三首诗前两句稍有异文,后两句则几乎完全一样。如果排除一种极端情况,即三人在互不知晓对方诗作的情况下各自为之,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三首诗其实就是一首诗。在《全唐诗》中,误题作者或一诗两见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同一首诗归诸三人名下,却实在有些蹊跷。

本来,如果这只是一首平凡庸陋之作,那它的作者是谁倒也无足轻重,但是,根据前人的评价和我们的品鉴,这确实是一首相当优秀的作品。它不仅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品质。就前者而论,这首诗反映了一种时代风尚:唐人喜爱牡丹,每于暮春时节,无不争相玩赏;慈恩寺之紫牡丹,尤为时人所重。就后者而论,此诗以“玉盘承露”比喻月下之白牡丹,既形容了牡丹之“白”,更突显出其高贵雅洁之姿,可谓体物精切。后两句白牡丹之“无人起就月中看”,与前两句之豪贵“争认慈恩紫牡丹”相映衬,体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尚,流露出作者不趋附时尚的孤洁品性,寄意深远,耐人寻味。清人洪亮吉《北江诗话》云“《白牡丹》诗,以唐韦端己‘入门惟觉一庭香’及开元明公‘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为最”,诚为知言。既然如此,那么,对于这首诗作者的考辨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有意义了。

那么,这首诗的作者究竟为谁?是什么原因导致前人在确定此诗作者时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围绕这一疑点,笔者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发现此诗可以肯定不是裴士淹所作,至于是否卢纶或裴潾之作,疑点甚多,也基本上可以否定。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这首诗是天宝末某位著名诗人所作,至于这位诗人是谁,据现存史料看,已无从考索。

此诗最早见于晚唐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其前集卷一九《广动植之四·草篇》云:

开元末,裴士淹为郎官,奉使幽冀回,至汾州众香寺,得白牡丹一窠,植于长安私第,天宝中,为都下奇赏。当时名公,有《裴给事宅看牡丹》诗,时寻访未获。一本有诗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太常博士张乘尝见裴通祭酒说。

据笔者所知,这是唯一一段本朝人记载此诗来历的文字,而且交代得非常清楚。因此,如果这段记载可靠的话,我们便有充分的理由认定,《全唐诗》将此诗分别置于裴士淹、卢纶、裴潾三人名下的做法是错误的,至少是极不妥当的。

根据笔者考索,这段记载是相当可靠的。

首先,这段文字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仕履俱与史合。这段文字所涉及的中心人物是裴士淹,具体事件则有其任郎官、出使幽冀、任给事中等。按,《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云“(天宝)十四载春三月……癸未,遣给事中裴士淹等巡抚河南、河北、淮南等道”,《新唐书》卷二二三上《李林甫传》云“帝之幸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韦执谊《翰林院故事》、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均记有裴士淹开元以后至德以前由给事中充知制诰,后又出为礼部侍郎事;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一〇载有乾元元年“礼部侍郎裴士淹”知贡举。由以上材料可知,天宝末年裴士淹确曾任给事中。又,清赵钺、劳格撰《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以下简称《郎考》),对裴士淹生平仕履有翔实的考证。《郎考》卷六“司封员外郎”、卷七“司勋郎中”下有裴士淹题名。唐司封员外郎属吏部,从六品上;司勋郎中属吏部,从五品上。给事中,属门下省,正五品上(据《旧唐书·职官志》)。裴士淹天宝十四年前后已任给事中,则其为郎官,当在开元末年。这正与段成式所记裴士淹开元末为郎官、天宝中任给事中相吻合。又,《新唐书》卷二二五上《安禄山传》云:“禄山惧朝廷图己,每使者至,称疾不出,严卫然后见。黜陟使裴士淹行部至范阳,再旬不见,既见而使武士挟引,无复臣礼,士淹宣诏还,不敢言。”《资治通鉴》卷二一七亦有同样的记载。此与段成式所言之“奉使幽冀”合。唯裴氏出使幽冀的时间,不是在开元末,而是在天宝末。这一不合之处,或系讲述者误记,或者裴氏在开元末另有一次出使幽冀之事,不可确考。如此看来,这段文字所记载的中心人物裴士淹的仕履情况与史实基本吻合,则其所记之事,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其次,据段成式交代,这段文字是从张嵊那儿得来的,而张嵊则是亲耳听国子祭酒裴通讲述的。这个裴通是谁呢?《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共有五个裴通。其中“西眷裴氏”齐壶关令裴谒之之子裴通为齐、梁间人,“洗马裴氏”北周骠骑大将军裴彦之子裴通为北周、隋间人,非段成式所言之裴通甚明。另,“洗马裴氏”有裴通曾任同州刺史;“南来吴裴氏”裴士淹之子裴通,曾任检校礼部尚书;“东眷裴氏”都官郎中裴孝智之子裴通曾任寿州刺史。据郁贤皓先生考证,“洗马裴氏”之裴通任同州刺史在贞元、元和年间,非任国子祭酒之裴通甚明;“东眷裴氏”之裴通任寿州刺史之时已不可考,是否于文宗朝任国子祭酒尚不得而知。但裴士淹之子裴通在文宗朝曾任国子祭酒,却有确凿的史料记载。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裴通《易书》一百五十卷,其下注云:“字又玄,士淹子,文宗访以易义,令进所撰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裴士淹之子裴通)通字文玄,检校礼部尚书。“文”字与“又”字形近,“又玄”当即“文玄”。《太平御览》卷六〇九云:“唐书曰:文宗时,裴通自祭酒改詹事,因中谢,上知通有易学,因访以精义,仍命进所习经本,著易元解并《总论》二十卷,《易御寇》十三卷,《易洗心》二十卷。”这就是说,裴士淹之子裴通在唐文宗时曾任祭酒,恰与段成式所言“太常博士张嵊尝见裴通祭酒说”相吻合,则段成式所言之裴通乃裴士淹的儿子(按,裴士淹开元末为郎官,天宝末任给事中,乾元元年尝知贡举,其时应已年届五十;裴通文宗时任国子祭酒、太子詹事,其时距乾元元年七十余年,似乎相距太远。但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情况,即裴通系裴士淹晚年所生子,且享年颇永。裴通明《易》,著述颇丰,进书之时,或已入耄耋之年;太子詹事之职,亦多以老儒宿学任之,此应皆属晚年之事)。既然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事情出自当事人裴士淹的儿子裴通之口,则这段文字更加可信。

这里尚有一个问题,就是裴士淹移植白牡丹以及裴宅白牡丹为都下奇赏之事,与裴士淹天宝末奉使幽冀事,在时间上不吻合。但是,无论裴士淹是否以前曾有过出使幽冀的经历,裴士淹移植白牡丹究竟在什么时候,一个基本事实却不能否认,那就是裴宅确有此一窠白牡丹,也确实有人曾围绕裴宅牡丹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诗歌创作。毕竟故事的讲述者是当事人裴士淹的儿子。

因此,除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不太吻合之处外,《酉阳杂俎》中这段文字的记述是非常可靠的。既然如此,我们便基本上可以对这首诗的作者作出推断了。

第一,此诗非裴士淹所作。在段成式的这段记载中,故事的讲述者裴通作为裴士淹的儿子,在讲述这段故事时,只说明此诗出自“当时(天宝中)名公”之手,而没有说是他父亲的作品。倘若此诗确系裴士淹所作,那裴通岂有不知之理?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首诗不是裴士淹所作。

第二,这位“当时名公”是谁?诗名很盛的卢纶是否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呢?据笔者考察,此诗非卢纶所作。理由如下:卢纶生于天宝七年(748)(卢纶有诗云:“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所谓“四方遂有兵”,当指安史之乱爆发,四方用兵),天宝末尚为童稚,焉得遽称“当时名公”。《文苑英华》卷三二一“牡丹”门下录有此诗,题为《裴给事宅白牡丹》,署名卢纶。然清初席氏琴川书屋刻十卷本《卢户部诗集》未收此诗;《全唐诗稿本》之《卢纶诗集》六卷,其中前五卷为刻本(所录诗歌及编排顺序与琴川书屋本全同,唯合其二卷为一卷),亦不录此诗,第六卷系抄本,录有此诗,而据诗题、附注等可知是从《文苑英华》中辑出的。按,唐文宗朝,卢纶之子卢简能曾奉文宗之命献上其父诗五百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卢纶诗集》十卷,或即据此编成。明清人所刊刻的《卢纶诗集》纵有散佚,像这样一首优秀的诗作,亡佚的可能性却实在不大。更何况这首诗在晚唐至两宋流传颇广,除《文苑英华》外,《南部新书》、《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全芳备祖》等均录有此诗,也算得上是唐人名篇了。如果它真是卢纶所作,而且被编入了最早的《卢纶诗集》,那么宋人绝对不会对此诗作者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裴给事宅白牡丹》并不见录于唐宋传本《卢纶诗集》。值得注意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令狐楚曾辑有《御览诗》一卷,共收录中唐诗三十家三百余首(内录有卢纶诗三十二首,李益诗三十六首),其中收录了李益的《咏牡丹赠从兄正封》诗一首:“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这首诗与《裴给事宅白牡丹》相比,虽然各有千秋,但细细品味,后者似乎更优。李益与卢纶生年同为天宝七年(748),在大历、永贞年间均享有很高的诗名,倘若卢纶真作有《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令狐楚何以取彼而去此?更重要的是,卢纶与裴士淹之子裴通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裴通年纪或稍小),唯卢纶享年不永(卒于贞元十四、十五年间,798—799),大约早裴通三十年辞世(文宗时裴通任国子祭酒、太子詹事诸职,则其至晚在大和年间尚在世),段成式卒年在唐懿宗咸通四年(863),较裴通晚约三十年,相距均不甚远;又,卢纶子卢简能献父诗五百篇之事,恰在文宗朝,如果此诗真是卢纶所作,裴通不会不知道,段成式也不会不知道。现在裴通说如是,段成式完全认同裴说,则此诗非卢纶所作亦明矣。

第三,此诗亦非裴潾所作。钱易《南部新书·丁》记载此诗本事云:

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诸牡丹半月开,太真院牡丹后诸牡丹半月开。故裴兵部怜白牡丹诗自题于佛殿东颊唇壁之上。太和中,车驾自夹城出芙蓉园,路幸此寺,见所题书,吟玩久之,因令宫嫔讽念。及暮,归大内,即此诗满六宫矣。其诗曰:“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兵部时任给事。

《唐诗纪事》卷五二“裴潾”条引录了此段文字,虽稍作删改,但所叙述的事情没有变,唯诸本《南部新书》之“裴兵部”下俱作“怜”字,而《唐诗纪事》均改作“潾”(按,今人王仲镛撰《唐诗纪事校笺》曾全文引录了《南部新书》中的这段文字,亦将此“怜”字引作“潾”字而未加任何说明,不知何据),这就对于“裴兵部”下的这个字究竟应该是人名还是诗题的首字造成一定的误会。不过根据钱易的记载,再参之以史事,可知这里的裴兵部确实就是裴潾(《旧唐书》卷一七一《裴潾传》记载裴氏仕履甚详,钱易所言,正与史合)。裴潾为中唐人,生年不详,但卒于文宗开成三年(838)。按照钱易的说法,这件事情发生在裴潾任给事中时。裴潾拜给事中在敬宗宝历初年,大和四年出为汝州刺史,故此诗之作,具体时间应为宝历元年至大和四年间(825—830)的某个暮春时节。裴潾在穆、敬、文宗三朝影响颇大,如元和末谏宪宗服饵事、大和中仿昭明太子编《大和通选》事,皆影响极大。尤其是后者,直接与当朝文人关系密切(裴氏在编纂《大和通选》过程中,以私意作取舍,曾引起当时人们的极大訾议)。又据钱易所记,裴潾的这首《白牡丹》诗,在大和中为文宗所赏,一天之内而“诗满六宫”,可谓是当时的诗坛盛事。但是,在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所发生的这样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唐人竟无一语提及。不仅如此,几乎在其作此诗的同时,同为朝官的裴士淹之子裴通(裴通任祭酒在文宗时,他对张嵊讲述此事是否与钱易的说法有所关联,即文宗时此诗是否确实曾“诗满六宫”,尚不得而知)却提出了与此截然不同的说法:此诗乃天宝年间某著名诗人所作。这岂不是针锋相对、形同水火吗?为什么唐代本朝人绝口不提裴潾创作这首《白牡丹》诗,并书于太真院(《唐诗纪事》作“太平院”,似为转录之误),然后被文宗偶然发现,从而得以传遍六宫这样一件富有传奇色彩的诗坛盛事呢?因此结论很显然:裴潾不是此诗的作者,宋初的钱易或者是误记或者是有意附会,在其笔记小说中写下了这么一段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而南宋计有功在编辑《唐诗纪事》时又以此为本将此诗明确归到裴潾名下,稍后陈景沂编《全芳备祖》亦承此误而认为此诗为裴潾所作(影宋本《全芳备祖》题作“璘”,似抄录之误)。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首《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乃天宝末某位著名诗人所作,至于究竟是谁,现在已无从考索。但是可以肯定,此诗既非裴士淹所作,也不是卢纶、裴潾的作品。《全唐诗》误题此诗为裴士淹作,似乎是编者因编务匆遽,未及细审《酉阳杂俎》中的这段文字;题作卢纶,则是以《文苑英华》为据,而《文苑英华》的编者究竟有何依据,尚不可知,但其疏于考证却是事实;题作裴潾,显然是依据《唐诗纪事》,但从钱易到计有功、陈景沂,讹误相沿,其迹显然。《万首唐人绝句》、《唐诗品汇》、《古今图书集成》将此诗署名为“开元名公”,不失为一种审慎的态度,倘若编者更加仔细一些,注意到此诗实作于天宝年间这一事实,而改题为“天宝名公”,那就称得上无懈可击了。

同类推荐
  • 论道三国

    论道三国

    《论道三国》共有《谁是三国英雄》、《涿州结义考》、《刘关孰为兄》、《何进为何召董卓》等85篇,有的文章是着重从人物的特点反思其得失,有的是从小说故事的合理性出发,分析纰漏和考虑不完善的地方,还有的是着重研究探讨三国时期本地的一些历史状况以及三国由盛转衰的原因,并提出以史为鉴的反思意见,每一篇都是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而且是历史和文学并重。
  • 少女病有100种

    少女病有100种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总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是个怪小孩。那些在否定的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某种经受不起太多阳光的湿地苔藓一样,她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她以为自己的整个少女生涯都是被人厌恶的,她一直都不知道其实有人不惜一切地爱惜过她、保护过她。
  •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工作漂流(译文纪实)

    8位日本年轻人的职场故事,8场“迷惘一代”的生命漂流。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终身雇用制和论资排辈的时代走向终结,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双向选择带来的是自由,也是压力。这一时期之后进入职场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曾经,找到一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的人生;如今,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跳槽,创业,出国深造……三十岁上下,换跑道似乎还不太迟。年轻人以不断改变对抗不安,在职场中漂流不定,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可究竟如何改变,该漂向何方?
  • 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热门推荐
  • 彪悍小姐

    彪悍小姐

    林家大小姐林凉儿天生丽质,貌美如花,可性格却大大咧咧,十分彪悍,十足一个假小子,对感情方面的事头脑十分大条!在大闹林家之后以歪理搬出林家出外体验生活!由于出生于大家之中,林凉儿很少朋友,所以她动用了家里的关系进入了重点大学…在这里,林凉儿性格彪悍,因此她“惩恶扬善”,赢得了男男女女的欢心。最终神经大条的她还是坠入了爱恨情仇之中…
  • circulate衍生

    circulate衍生

    某紧急反应小队收到了一项任务,而哈本市中一桩惊天阴谋也正在酝酿中,各路特工必须将破碎的线索重新粘合探寻真相,而危机却一触即发......(本故事完全虚构,世界观完全虚构,故事内地区、地点、人物名称参照逻辑虚构但与现实毫无关联,故事内容不映射现实中任何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我是发明家

    我是发明家

    简介:回到平行世界的杨凡一脸郁闷看着这个时代的人。打火机是什么?电脑是什么?什么是空调?QQ,微信?你这人疯了吧。苍天啊,大地啊,你一闪电劈了我吧?
  • 快穿之腹黑女配赶任务

    快穿之腹黑女配赶任务

    玖若哭死了?潜意识里多了个自称暗夜的家伙。确定不是精神分裂是任务分配?促进有情人携手同归的媒婆任务挺好的。可是……霸总不撩老婆反撩她?王妃不爱王爷还特闹腾?竹马不要青梅要出国定居?竟然还要让她去种田?玖若说:我还要赶着回去救人!我遇到的都是些什么鬼才?!能不能给我分配点正常的位面?我好难……女配腹黑沙雕,男配清冷心暖。配对配,天作之合。玖若:天作之合?就是老天爷作死之后才能让他们结合在一起?暗夜:……【主线剧情1V1,文风温馨愉悦。欢迎来到玖若的世界!】
  • 缘来是你之极品女一号

    缘来是你之极品女一号

    当我们有点逗比又有点萌的女主很悲催的偶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女儿,出去聚会散心差点泡到自己心仪了很久的男神的时候,又很悲催的中邪被海水卷走了...再次醒来,她出现在一个完全架空的朝代,并且失去了一部分记忆
  • 陈述1尸潭

    陈述1尸潭

    企业高管死于柳园河,同事在家中离奇死亡,最有嫌疑的人却也死于意外,真的是意外吗?事情结束了吗?死亡的恐惧依旧笼罩在他们心中。最后的真相到底在哪儿,一切诡异事件的源头又到底是谁?深呼吸,真相就在你身边。
  • 北城以北南城以南

    北城以北南城以南

    多少多少年后,是否能回忆起现在。被谁与谁握过的笔我们牵着彼此的手,笑着说不会分开。要是失忆又记起又有多少隐藏的秘密会不会以后遗憾,会不会遗失现在的小美好,那些被蜡汁尘封的愿望,还能实现么。
  • 那么远,这么近

    那么远,这么近

    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是个精品佳作140余首,多描写大自然或生活中的小细节。花鸟虫鱼、风雨阳光、山川河流,生活中的人和事,生命中的反思和感悟,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感情,都是作者创作的对象。阅读本书,能给人温暖、舒适、恬静、美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