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8400000015

第15章 第一个留美教育章程

曾国藩和李鸿章向朝廷呈递留美教育计划奏折的同时,就开始着手拟定章程。具体的筹划工作由陈兰彬、容闳担任,然后商函曾、李二人,通过商议共同完善留美教育章程。

最早的条陈是以容闳的教育计划为基础的,在条陈中,容闳非常具体地阐述派遣留学生的目的、人数、方法、管理和经费等问题。其内容如下:

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先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一百二十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同往,庶幼年学生在美,仍可兼习汉文。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留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拔数成以充之。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87页。

章程经过细心修改而逐步完善。曾国藩在这时期的书信、日记中对于幼童留美事多有反映,说明他对此事的重视。同治九年十二月初二(1871年1月22日),曾国藩复李鸿章信,提及陈兰彬、容闳提出的出洋学习计划,学习时间长,经费巨,是否再考虑一下。信中说:“陈荔秋与容式甫近议条款,所拟子弟出洋学习为时过久,需费亦巨,兹抄寄一览。阁下高掌远跖,才大思精,祈酌核可否,详细示复,以便会衔函商总署,俟其允许,再行会奏。”《曾国藩全集》书信(十),第7336页。

是年三月二十日(5月9日)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中谈及遣派幼童出洋学习时,说:“陈荔秋等续议幼童出洋学习各条,较前简省,尚属可行。已嘱其用吾两人名拟一函稿商之总署,容再寄稿至津奉商。”《曾国藩全集》书信(十),第7395页。四月初八日(5月26日),曾国藩日记中有“改荔秋信寄季”。《曾国藩日记》下,第2447页。应该是指关于留学的事情。四月十五日(6月2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曾“改幼童出洋章程”。《曾国藩日记》下,第2449页。当天,他给李鸿章的信中又说:“幼童赴洋学习之说,前令荔秋用余二人名函商之总署。昨接拟稿并议章程各条,量加删易,钞呈台鉴。如有未妥,乞再酌改,就近缮发,再录底稿一分寄交敝处。兼延汉文教师本嫌其赘,然于事亦无所损。将来挑选之际,或写或作,而试一二,必须略通汉文乃可入选。” 《曾国藩全集》书信(十),第7414页。四月十七日(6月4日),曾国藩又给陈兰彬一信,指出赴洋肄习者之年龄改为十三四岁至二十岁止。他说:“幼童赴洋肄习一节,阁下拟商总署函稿及章程各条,大致妥洽。国藩量加删易,钞付李相,请更斟酌,就近缮发。俟总署复到时再行会奏。幼童习汉文,仍以在中华先习为妥,到洋后则不能兼营。故年岁改为自十三四岁至二十岁止。年稍长,则易求通文理者也。”《曾国藩全集》书信(十),第7420页。

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1871年9月3日),曾国藩与李鸿章联合具奏的《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奏中附呈《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这就是第一个留美教育章程。全文如下:

一、商知美国公使,照会大伯尔士顿(即美国总统),将中国派员,每年选送幼童三十名至彼中书院肄业缘由,与之言明,其束修膏火一切均中国自备。并请俟学识明通,量材拔入军政船政两院肄习。至赴院规条,悉照美国向章办理。

一、上海设局经理挑选幼童、派送出洋等事,拟派大小委员三员,由通商大臣札饬在于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挑选聪慧幼童,年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为止,曾经读中国书数年,其亲属情愿送往西国肄业者,即会同地方官取具亲属甘结,并开明年貌籍贯存案,携至上海公局考试。如姿性聪颖,并稍通中国文理者,即在公局暂住,听候齐集出洋,否即撤退,以节糜费。

一、选送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驻洋肄业。十五年后,每年回华三十名,由驻洋委员胪列各人所长,听候派用,分别奏赏顶戴、官阶、差事。此系官生,不准在外洋入籍逗留,及私自先回,遽谋别业。

一、赴洋幼童学习一年,如气性顽劣,或不服水土,将来难望成就,应由驻洋委员随时撤回。如访有金山地方华人年在十五岁内外,西学已有几分工夫者,应由驻洋委员随时募补,以收得人之效,临时斟酌办理。

一、赴洋学习幼童,入学之初,所习何书,所肄何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四月考验一次,年终注明等第,详载细册,齐送上海道转报。

一、驻洋正副委员二员,每员每月薪水银四百五十两;翻译一员,每月薪水银二百五十两;教习二员,每员每月薪水银一百六十两。

一、每年驻洋公费银共约六百两,以备医药、信资、文册、纸笔各项杂用。

一、正副委员、翻译、教习来回川费,每员银七百五十两。

一、幼童来回川费及衣物等件,每名银七百九十两。

一、幼童驻洋束修、膏火、屋租、衣服、食用等项,每名每年计银四百两。

一、每年驻洋委员将一年使费开单知照上海道转报。倘正款有余,仍涓滴归公,若正款实有不足之处,由委员随时知照上海道禀请补给。

一、每年驻洋薪水、膏火等费,约给库平银六万两,以二十年计之,约需库平银一百二十万两。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2册,第155-157页。

综合其内容,不外乎学生和经费两大类。关于学生,每年选送幼童三十名,四年共计一百二十名,驻洋肄业;在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挑选年龄约13岁至20岁的聪慧幼童;十五年后学成归国;气性顽劣,或不服水土,将来难望成就者,应由驻洋委员随时撤回;幼童入学之初,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关于经费,规定驻洋正副委员、翻译、教习,每员每月薪水;正副委员、翻译、教习来回川费;每年驻洋公费的开支;幼童来回川费及衣物开支;幼童驻洋每年开支;每年驻洋薪水、膏火等费,每年约给库平银六万两。

同治十年八月初四日(1871年9月18日),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又提出:“幼童赴洋学习应否添派八旗子弟,且俟总署核议。”《曾国藩全集》书信(十),第7516页。他仍然担心经费不足的问题。

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九日(1872年2月27日),曾国藩与李鸿章在《派员携带幼童出洋并应办事宜疏》中,又附有《出洋应办事宜六条》 《李鸿章全集》第2册,第851-852页。,实际上是对十二条作详细的补充,重申挑选幼童的标准、程序及出洋后的管理原则、留学经费拨付和支出办法等。

第一条,在挑选幼童中,特别提出“不分满汉子弟”,并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该条这样规定:

挑选幼童不分满汉子弟,俱以年十二岁至二十岁为率收录入局,由沪局委员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第二条规定幼童学习过程。幼童选定后,必须在上海局学习六个月,“察看可以造就,方准资送出洋”。出国后,四个月考察一次,“年终分别等第报查,其成功则以十五年为率”。学成后,“游历两年,以验所学”,然后回国,听候总理衙门安排。因为是官费留学生,也要求三不准:不准半途而废,不准入籍外洋,不准在华洋自谋别业。

第三条,由总理衙门发给“关防”,出洋局称“奏派选带幼童出洋肄业事宜关防”,上海局称“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事宜关防”。

第四条规定,出洋也要遵守中国的礼仪,“恭逢三大节,以及朔望等日,由驻洋之员,率同在事各员,以及诸幼童,望阙行礼”。

第五条规定,出洋肄业局除正副二委员外,还有翻译、教习各一名。“五品衔监生曾恒忠,究心算学,兼晓沿海各省土音,堪充翻译事宜。光禄寺典簿附监生叶源濬,文笔畅达,留心时务,堪充出洋教习事宜。”

第六条规定,每年需用经费,在江海关洋税项下指拨。原计划按二十年算,共用一百二十万两,每年需六万两。但“细加推算,分年应用之款参差不齐”,如首数年,沪上设局,幼童齐往用款较巨,第四年达到八万九千六百余两。到了最后几年,用款较减,如第十九年,仅需二万三千四百余两。因此,具体使用经费,“兹由陈兰彬等核开清单,某年应用银若干,交江海关道署存照,按年寄洋,仍由该道分析造报,以昭核实”。

同治十一年四月十一日(1872年5月17日)总理衙门发出的《遵议派员携带学生出洋肄业应办事宜》折中,又对《出洋应办事宜六条》提一些修正意见。对第一条的“挑选学生以十二岁至二十岁为率”,总署的意见是:“查所选学生以十二岁计算,至十五年艺成后回至中国时已二十七八岁,若以二十岁计算,则肄业十五年回至中国时已及三十六七岁,其家中父母难保必无事故。且年近二十,再行出洋肄业,未免时过后学,难望有成。应请酌定,自十二岁至十六岁为率,并剔除亲老丁单之学生,毋庸挑选外,其挑选出洋者,亦应随时考验所学,或有不及十五年而已有成效,及遇有事故者,准其报明,由该委员确实查核,酌准送回。”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2册,第160页。第二条的“在洋肄业以十五年为率,中间艺成后游历两年,以验所学,然后回至内地”。对这一说法,总署认为,“学生一百二十名之多,在洋十五年之久,亦难保无因病出缺等事,应如何办理之处,亦须议及。其挑选出洋各学生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应饬该委员造具清册,申报该督等,转咨臣衙门存案,以备查核”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2册,第160页。。总署又觉得第四条制定得好,尤其是“恭逢三大节及朔望等日,由驻洋委员率同在事各员以及诸学生等,望阙行礼”等语,总理衙门认为“所议甚是”,还补充提出,在洋局恭设至圣先师神位,驻洋委员率同在事各员以及诸学生,一体行礼。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2册,第160-161页。其余各条,应如所议办理。经过多次反复,到此为止,留美教育章程逐渐得到完善。

同类推荐
  •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从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并且毫无背景的少年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居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人物——美国第42任总统。这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克林顿这个人物也由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的太太、他的私生活,无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位在美国历史上成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即使在他告别白宫四载的今天,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关注……
  • 民国那些腕儿

    民国那些腕儿

    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大小军阀集团合纵连横,在民国版图上掀起狼烟阵阵。《民国那些腕儿》以全新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回溯了民国军阀的往事,使人们看到往事并不如烟。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内容进行了深度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走进这些民国风云人物的世界,您将会看到一幅纷繁复杂的民国图景。
  • 晚清县令李超琼

    晚清县令李超琼

    山长水阔编写的《晚清县令李超琼》为李超琼传记。年轻时曾在东北边境担任过军务幕僚。中举后分发到江苏,历任溧阳、元和、阳湖、无锡、吴县、南汇、上海、长洲等地知县。在朝廷考核中2次被认为才能出众,4次受到嘉奖。他顾怜百姓,每临一县,都倾全力兴筑惠民工程,救百姓于水火;他精明强干,想干事,会干事,再怎么艰难困苦都能办成事;他不顾亏累,多次领头为地方申报蠲免税赋;他不阿长吏,不欺细民,多次置毁誉于度外,挺身维护老百姓的尊严和权益;他乐见“西学东渐”,对新思想、新科技充满好奇和崇敬,对势必到来的社会变革始终持欢迎态度;他洁身自好,处膏不润,为官几十年,不添一亩私产,不名一钱,死后“几无以为殓”。
  • 宣太后传奇

    宣太后传奇

    中国历位垂帘听证的太后,中国位太后的励志成长史。《宣太后传奇》讲述了中国历个女政治家宣太后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故事围绕她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展开,如何一步步走向太后的位置演绎了在乱世的一场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悲欢离合。
  • 世界十大文豪——巴尔扎克

    世界十大文豪——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穷毕生精力,创作了卷帙浩繁、气势恢宏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其中包括《舒昂党人》、《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幽谷百合》、《禁治产》、《无神论者做弥撒》、《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卡迪央王妃的秘密》、《搅水女人》、《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96部。
热门推荐
  • 法华经持验记

    法华经持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欢喜田园之老大要致富

    欢喜田园之老大要致富

    一不小心穿到了陌生的朝代,发现自己一穷二黑,完全没有竞争力,好在自己开了那么一下下金手指,喘了口气!!!可是地主怎么当的,怎么发现自己越跑越偏了呢?
  • 我成了千岁大人的备胎

    我成了千岁大人的备胎

    (甜宠文)全民老公墨亦辰刚回国,自家媳妇就当着全网直播,送了他一顶充满活力色彩的帽子。这绿,还不是一般的绿……绿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某男顶着那张寒脸发问,“才分居两年,你就急着出墙了?”对此白楚希表示,我什么时候多了个老公??!!这位先生,你搭讪的方式有些霸道啊!一言不合就要执行幂次方吻约定,带她回家“修复夫妻感情”——偏偏这个危险系数极高的男人还持证,做什么都合法……白楚希认栽后才发现,她的男神老公有猫腻啊……真实年龄大到可以当她老祖宗了!不仅如此,他心里还住着一个白月光,和自己长的一模一样?搞了半天,原来自己是个备胎啊!!墨亦辰,离婚——墨亦辰:离婚?不存在的。老婆,还是乖乖跟我回家,“修复夫妻感情”……
  •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高冷男神不见了

    快穿之高冷男神不见了

    倾心表示,再自己去外面找,辰雨以前,他是清冷飘飘欲仙的上神,与天同寿,高贵无比,但,现在这个是怎么回事?
  • 四个闺蜜玩转天:最珍贵的记忆

    四个闺蜜玩转天:最珍贵的记忆

    她,南昀王朝丞相府的三小姐,却大智若愚;她,南昀王朝唯一的公主,却玩世不恭;她,威武将军的女儿,却身怀绝技;她,南昀王朝的郡主,却藏着惊天的秘密;四个女子会怎么玩转天下呢?兮儿其实也不知道,大家要慢慢看咯!(ps:求建议,加我QQ460627962)
  • 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是傻白甜

    我的冰山美女老婆是傻白甜

    比较甜的甜文,作者会尽最大的能力让各位读者满意。(本书的主题是恋爱文,校园文)
  • 蜜围

    蜜围

    这是一部反映90后婚姻生活的书,文中男女主角家庭背景不一样,顺理成章而有意外的结合家庭引发后续的一系列故事,重在探讨不同家庭背景下90后在面对众多问题时的决定和内心变化,引起读者共鸣与思考。
  •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陆小曼传

    人生的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陆小曼传

    她是一个民国史上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的名字,胡适说她是“北平城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的女子,郁达夫说她是“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的女子……她和唐瑛并称“南唐北陆”、她被徐志摩深爱了一辈子却被身边好友恨了一辈子……她为徐志摩守寡一世却与人同居多年,她到底爱徐志摩吗?她到底堕落且自私吗?她到底才华横溢还是不名一文呢?来看看冯远臣用五年时间研究撰写的真实陆小曼吧。
  • 谋杀现场:电台随机杀人事件

    谋杀现场:电台随机杀人事件

    午夜的电台节目,随着鬼故事的讲述,令人胆寒的真实死亡事件竟同时发生了!从此,随着电台直播的进行,离奇的死亡事件也频频发生:被鬼夺命的出租车司机、淹死后又爬出来去超市购物的水鬼、被火化的尸体再次出现、神秘的街边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