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33800000022

第22章 离娄上(2)

孟子说:“夏桀、殷纣的丧失天下,由于失去了天下的民众;之所以失去了天下的民众,是因为失去了他们的心。取得天下是有途径的,得到了天下的民众就取得了天下;得到天下的民众是有途径的,获得了他们的心就得到了天下的民众;获得民众的心是有途径的,他们想要的让他们积蓄起来,他们憎恶的不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民众归附仁政,犹如水往低处流、兽往旷野跑一样。所以,为渊水把鱼儿驱赶来的是水獭,为丛林把鸟雀驱赶来的是鹞鹰,为成汤、武王把民众驱赶来的是夏桀和殷纣。现今天下若有喜好仁的国君,诸侯们都会为他驱赶民众,即使不想称王天下也是做不到的。现今那些要称王天下的人,好比患了七年的病要寻求三年的艾草来灸治,假如不去栽培,是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如果无意于仁政,就会一辈子忧患受辱,以至陷入死亡的境地。《诗》说‘他们怎么能善处,牵扯着溺入水中’,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②,哀哉!”

【注释】①旷:此作动词用,意为空出。②由:遵循,行走。

【译文】孟子说:“自暴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弃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丢开正当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孟子曰:“道在迩①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注释】①迩(ěr):近。

【译文】孟子说:“道在近旁却到远处去寻求,事属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人人都亲近自己的父母、敬重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安定了。”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①,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②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注释】①获于上:得到上司的信任。此章与《中庸》中叙述治理国家九项准则中的一段文字几乎完全相同,说明《中庸》与思孟学派在思想上的密切联系。一般认为,应该是《中庸》袭取《孟子》,而不是相反。②反身不诚:朱熹《集注》云:“反求诸身而其所以为善之心有不实也。”

【译文】孟子说:“身为臣属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民众就无法整治。得到君主的信任有途径,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有途径,事奉父母不孝顺就不能取信于朋友;孝顺父母有途径,自身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身真诚有途径,不懂得善恶就不能使自身真诚。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不为至诚所感动的人未曾有过,而不诚则从未有过能感动人的。”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①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②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③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注释】①西伯:即周文王。②大老:朱熹《集注》云:“言非常人之老者。”③七年:本篇第七章 云:“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译文】孟子说:“伯夷躲避殷纣,居住在北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感奋地说:‘何不去归依啊!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长者。’姜太公躲避殷纣,居住在东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感奋地说:‘何不去归依啊!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长者。’他们两位是天下有声望的长者,他们去归依文王就是天下做父亲的归依了文王。天下做父亲的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会跑到哪儿去呢?诸侯中如有施行文王之政的,七年之内必定能统有整个天下。”

孟子曰:“求①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②:‘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③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④者次之。”

【注释】①求: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他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季氏:指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季孙氏。宰:大夫的家臣。②孔子曰:这段话亦见于《论语·先进》篇。

③连诸侯:连结诸侯。④辟草莱、任土地:朱熹《集注》云:“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李悝尽地力、商鞅开阡陌之类也。”

【译文】孟子说:“冉求做季氏的总管,没有能改变季氏的德行,而征收的粟米却比过去倍增。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后生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由此看来,国君不施行仁政而使他富起来,都是被孔子所唾弃的,何况为他们使用强力去争战呢?争地而战,杀死的人充满原野;争城而战,杀死的人充满城邑,这就是所谓的放任土地来吃人肉,其罪行连死都不足以宽恕。

所以,好战的人应受最重的刑罚,连结诸侯的人次一等,开垦荒地、扰乱田制的人再次一等。”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②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嘹③焉;胸中不正,则眸子④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⑤哉?”

【注释】①存:观察。②眸(móu)子:眼睛。③嘹:明亮。④(mào):赵注云:“蒙蒙目不明之貌。”⑤(sōu搜):藏匿。

【译文】孟子说:“观察人,没有比眼睛更好的地方了,眼睛不能掩盖他的丑恶。心胸端正,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眼睛就昏暗。听他的谈吐时,看他的眼睛,他藏匿到哪里去呢?”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译文】孟子说:“谦恭者不欺侮他人,俭朴者不强取他人。

欺侮、强取他人的国君,唯恐他人不顺从,怎么能做到谦恭俭朴呢?谦恭俭朴难道能用声音和笑脸来做到吗?”

淳于髡①曰:“男女授受不亲②,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③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④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注释】①淳于髡:名髡,齐国人,《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他“博闻强记,学无所主。

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②授受不亲:朱熹《集注》云:“授,与也;受,取也。古礼,男女不亲授受,以远别也。”③援:焦循《正义》云:“谓牵持之也。”④权:变通。

【译文】淳于髡说:“男女间不亲手传递东西,是礼吗?”孟子说:“是礼。”淳于髡说:“嫂嫂淹入水中,要伸手去救援她吗?”孟子说:“嫂嫂淹入水中不救援,乃是豺狼。男女间不亲手传递东西,是礼;嫂嫂淹入水中伸手去救援,是变通。”淳于髡说:“现今整个天下淹入水中了,先生不去救援,为什么呢?”孟子说:“天下淹入水中用道来救援,嫂嫂淹入水中伸手去救援,你想用手去救援天下吗?”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①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

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②。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注释】①夷:损伤。②责善:以善相要求,朱熹《集注》云:“责善,朋友之道也。”

【译文】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在情势上行不通。教育必定要用正道,用正道没有成效接着就会发怒。接着发怒便反而伤感情了,‘老人家用正道教育我,可自己却不按正道来做’,这样就是父子间相互伤感情了。父子间相互伤感情,关系就恶化了。古时候交换儿子来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以完善相要求。以完善相要求就会隔膜,没有比隔膜更不好的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①,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③。曾皙死,曾元④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注释】①曾皙(xī):曾参的父亲,他也是孔子的弟子。②将彻必请所与:朱熹《集注》云:“食毕将彻去,必请于父曰:‘此余者与谁?’”③必曰有:朱熹《集注》云:“必曰有,恐亲意更欲与人也。”④曾元:曾参的儿子。

【译文】孟子说:“事奉,以谁最为重大?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

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曾子奉养曾皙,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请示要把它们给谁,如果曾皙询问有没有多余,曾子必定说有。曾皙去世,曾元奉养曾子,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不请示要把它们给谁,如果曾子询问有没有多余,曾元就说没有了,打算把它们用来再次奉呈。这叫做奉养父母的口腹和身体,像曾子那样才可称为奉养父母的意愿。事奉父母像曾子那样,就好了。”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①也,政不足间②也,唯大人为能格③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注释】①适(dí):同“谪”,批评、指责。②间:赵注云:“非也。”朱熹谓“‘间’字上亦当有‘与’字”。③格:纠正。

【译文】孟子说:“人事不值得过于指责,政事不值得过于非议,只有君子才能够穷究国君内心的错误。国君仁没有人不仁,国君义没有人不义,国君正没有人不正,只要端正了国君,国家就安定了。”

孟子曰:“有不虞①之誉,有求全之毁。”

【注释】①不虞:意想之外。

【译文】孟子说:“有意想不到的赞誉,有苛求完美的诽谤。”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译文】孟子说:“人们如此出言轻率,是因为没有责任心的缘故。”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好充当他人的老师。”

乐正子从于子敖①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②。”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③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注释】①子敖:即本书《公孙丑下》篇中提到的王驭,子敖是他的字。②昔者:昨天。③舍馆:住宿的地方。

【译文】乐正子跟随王子敖来到齐国。乐正子去见孟子,孟子说:“你也来见我吗?”乐正子说:“先生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孟子说:“你来了有几天了?”乐正子说:“昨天到的。”孟子说:“既是昨天,那么我说这样的话不得当吗?”乐正子说:“因为住所没有确定。”孟子说:“你曾听说过,要住所确定后才去求见长者吗?”乐正子说:“我有过错。”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啜①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啜也。”

【注释】①啜(bǔzhuì):吃吃喝喝。此章承上一章而言,孟子对于乐正子这次与王子敖一起出使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认为他没有尽到作为一个臣属应尽的责任,因此对他进行批评。

【译文】孟子对乐正子说:“你这次跟随王子敖前来,只是吃吃喝喝。我没想到你学了古时候的道理却用来吃吃喝喝。”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孟子说:“不孝顺的行为有三件,没有后裔最为重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没有后裔,君子认为这如同禀告了父母一样。”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②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释】①文:修饰。②已:停止。

【译文】孟子说:“仁的实质就是事奉父母,义的实质就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就是明白这两者而不离开,礼的实质就是调节、修饰这两者,乐的实质是乐于这两者,欢乐就由此而生。欢乐萌生了就无法遏止,无法遏止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①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豫②,瞽瞍豫而天下化,瞽瞍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注释】①草芥(jiè):最轻微、无价值的东西。②瞽瞍:舜的亲。底(zhǐ)豫:欢乐。

【译文】孟子说:“整个天下都非常快乐地要来归顺自己,把整个天下快乐地归顺自己看得如同草芥一般,只有舜是如此。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不能够做人,不顺从父母不能够做儿子。舜竭尽事奉父母之道使父亲瞽瞍欢乐,使瞽瞍欢乐而感化了整个天下,使瞽瞍欢乐而安定了天下做父子的人,这就叫做大孝。”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三剑客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三剑客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快乐心灵和成长故事

    快乐心灵和成长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

    本书总结了温儒敏教授近年来关于语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见解和新方法。在本书中,温教授从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语文高考等方面切入,深度剖析中小学语文教育核心问题,为破解诸多语文教育难题寻找途径和方法。在目前高考导向的教育环境下,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中小学语文老师把握语文教改的新要求,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帮助家长正确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有效指导孩子阅读;帮助学生爱上语文和阅读,在提高考试成绩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做一个全能班主任

    本书所包括的班主任实用案例除了部分内容是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外,还包括班主任工作中的其它诸多事项,如何写班主任计划、如何与学校领导沟通、如何与科任教师配合、如何学习各种先进理念、如何处理好班集管理与学生生活等问题也包含其中,内容广泛、全面,以实用为主要旨归,都以案例的形式来体现;全书案例既注重实用性.也注重事例和事迹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理论提示、案例过程、案例反恩相结合。还有一些班主任可学的经验和心得,多出自一线教师的真实收获。
  •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机考题库集——经济法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机考题库集——经济法

    本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丛书,面向广大考生,针对考生复习中的最迫切环节:读真题、做真题,通过真题吃准考试要求,熟悉出题思路,本研究中心将近五年的考试真题进行全方位解析,使考生能够吃透难点、抓住要点,通过真题战胜新一轮考试。
热门推荐
  • 恶魔法典

    恶魔法典

    穿越异界,得到恶魔法典,解析熔炼各种恶魔血脉,铸就最强魔神!璀璨蒸汽与机械文明,不过是“农夫”培育的庄稼。一代代文明,像割韭菜般被“农夫”一茬茬收割。恶魔、亡灵、猎魔人、梦境世界;枪械、诡秘、血月、薪火……弱小就是原罪,力量就是真理!猎杀一切敌人,从黑暗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已有完本老书《耐色法神》,期间没请假断更过一次,人品保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天武尊

    九天武尊

    天下属于强者!武道可以通神,征战天下霸业!称作天下第一高手的圣王梁枫之子梁栖木被兄弟残害废掉了修为,却遇上神秘的凰女为其修补了经脉。天无绝人之路,拥有了第二次机会的梁栖木决定要勇猛向前,征伐武道的无上之路。一丝凤凰真血带来的神奇力量,神秘的体质充满未知的道路。强者恒强!梁栖木的实力随着血脉的激发,愈发的强大,但那,似乎还远远不到极限!凤鸣九天之上,当世武尊谁领风骚!?
  • 从穿越魔王开始

    从穿越魔王开始

    死亡与邪恶在这片土地上绽放。无处不在的灾难波及整片大陆,丑陋的兽人吹响了号角,来自墓穴的枉死者再次站起,混乱嗜杀的恶魔也在城邦中肆虐。就在所有一切都走向毁灭的时候,格林降临在了这片陌生的世界中。“所有人都在试图毁灭这片土地,而我希望征服它!”ps:这是一个关于魔王的故事!
  • 编号89157

    编号89157

    2012年,新纪元从地球生物的“毁灭性进化”开始。南极领域天降陨石,只是还没等人类拦截,在大气中摩擦起火直至最后自燃解体的陨石迎来了无数无名网友的嘲笑。但很快,一系列令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从海洋里打捞出全机械的鱼类生物,隔壁老汉半夜多次潜入邻居家中相继偷窃菜刀、铁锅、铁铲,甚至是电动车的电瓶!硕大的金属蜂巢中涌出无以数计的机械蜜蜂,所到之处,寸铁不留!酷爱机车的小伙居然和他的机车合为一体变成了机械机车怪!四处寻找飙车对手并且吃掉对手的机车!一场毁灭性的金属风暴席卷了全球!我们的故事,从主角变成废品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女主她只想安稳活着

    一朝事故,被迫穿书到刚看过的末世小说里。不是女主也就算了,还是个被女主弄死的小炮灰。本来以为有系统,结果系统也临时掉链子。好不容易抱个大腿,没想到金大腿居然黑化了??她只想在末世好好的活着,复仇什么的,跟她没关系啊?!
  • 神仙交流会之爱神与月老

    神仙交流会之爱神与月老

    东方神仙看不惯西方神仙的放荡不羁,西方神仙认为东方神仙古板腐朽。双方关系比较僵硬,神仙上层为缓解双方的关系,特派出月老去与西方的爱神就恋爱方面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
  • 九转无限

    九转无限

    因为无聊就点了YES进了轮回空间。想要活下去吗?给你九次复活的机会。想要空间物品吗?‘纳’戒不流行了,给你个超大的私人空间。还想要什么?队长的权利!给你。稀有的血统和物品!也给你。你问自己为什么是唯一的幸运儿?不!你错了。在你之前就有三个‘幸运儿’在他们死了后你才是第四个‘幸运儿’别抱怨了,努力活下去,成神成圣都将不是梦想。
  •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

    《国学常识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神秘文化、兵制礼制、国学掌故、国学典籍、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节日、百工名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