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8200000013

第13章 神奇的“放大镜”原理

放大镜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透镜折射将微小的东西放大。但请不要忘记儿时的游戏:在阳光下通过放大镜聚焦,将光点投射到一张纸面上,不久,亮点就越来越白炽化,继而升起火焰。可否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世界上各种平凡的意想、理念、构思、策划、设计通过自己大脑的聚焦而熔成一点?它不是因袭模仿而是熔炼、聚合、升华。这是大智慧的结晶,会爆发出超乎想像的能量来人的童年真是一个奇妙的阶段。我想大概也是因为潜意识里知道到人世间来走一遭的机会是极其难得的。不知历尽什么样的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看到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所以对一切都会充满了好奇和研究的兴趣,并毫不掩饰产生占有的欲望。你说这是童稚么,是孩提时期盲目的冲动么,是一时兴之所至么,不完全是。当然有些会在短时间内被淡忘掉,但有许多却执着得到了顽固的程度,甚至会在一生中形成某种情结,永远无法解开。看似无法理喻,但却又常常会在另一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歪打正着,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对于心底里清醒地意识到根本绝无可能拥有的东西,可能还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痛苦,就像人们自知不可能当皇帝或摘下天上的月亮一样。但对于那些以为能够拥有而暂时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的时候,那种折磨带来的不安和痛苦却是十分令人难以忍受的。对我而言,前者如桌球台,后者则是放大镜。

记得那是刚从幼稚(儿)园跨人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好几个同学都有一个小小的放大镜。那能把书上细小铅字放大的奇妙功能直让我心痒难搔。在久盼不得的情况下只得退而求其次,在馋涎欲滴之余转而寻找与之相似的代用品。比如将玻璃瓶灌满水似乎也可以将放在后面的手指加粗不少;但由于是圆柱形而效果终觉不太理想。继而冒着划破手以及被大人发现的危险,敲破煤油瓶,(大概是因为那是装“洋油”用的,那时我们都叫它洋瓶。)取出那块厚厚的凸出的洋瓶底。总以为形状相近效果也会好一点,但它却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中看不中用的。看上去竟然比灌满水的玻璃瓶更加模糊了。再后来瞄上了外公脸上的那两块洋瓶底,(外公是华东纺织学院的教授,戴着1600度的近视眼镜。)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好表现才弄到一副“两榜出身、进士及第”、(玩笑语。是指镜架“两”边都需用线“绑”牢的“近视”眼镜。)久已退休、断了腿的、只能“以备不时之需”的旧眼镜。但万万没有想到那竟然是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缩小镜”!在大失所望之余,非但没有因气馁而放弃,却反而更加激起我对放大镜魂牵梦萦的渴望。

真正拥有一块放大镜还得感谢我的绘画启蒙老师王述尧先生。当他得知我这个潜藏心底的愿望之后,在他办公桌抽屉里找了老半天终于翻出了一块带铜边、带手柄的“超级豪华”放大镜。尽管布满灰尘,四周的边框及手柄上也满是斑剥暗绿色的铜锈,但在我的眼中这无疑是天下最好的东西了。以致我满含着泪水哽咽着连谢谢都没能说出来。

紧接着王老师那又厚、又大、又温暖的手又抚着我的头将我带到室外的阳光下,教会我放大镜的另一个奇妙功能。他将放大镜对着太阳,并在下面放上一张纸。只须上下稍一调整,纸面上立刻出现一个白炽耀眼的光点,而且越来越亮使人无法逼视。不用一会儿功夫,那个亮点就开始焦黄、冒烟,继而居然燃烧了起来。这对一个刚跨人小学大门的小孩来说简直神奇得像变魔术一样。接着王老师又是比划又是画图详细地讲解透镜聚焦的原理。在我的眼前又打开了一扇科普知识的大门。也就是那一阵对放大镜的迷恋,竟使我染上一个终身无法戒除的“瘾”――或者准确一点说是一种无法驱除的情结。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近40年过来了,我至今仍然保持着见到放大镜或与之相关的望远镜甚至照相机等透镜产品就想买回家的欲望。所以至今家中的许多偏僻角落稍不留意就会发现一架望远镜或放大镜什么的。

真可谓病人膏肓、无药可救了。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出乎意料之外地发现竟由此而产生了另一个足以影响我一生的副产品。

由于时不时地会挂念着它,故也常常会产生一些联想。既然和煦温暖、而且离我们无穷远的阳光都可以利用透镜聚焦,将它“搜集”起来、“浓缩”起来,使它在某一个点上再现白炽耀眼的光芒和极高的温度,那么在另外的领域是否可以借鉴这个原理呢?其实“浓缩”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很少有人重视和研究它、并将它拓展开去罢了。比如一勺糖,当它被溶解在一大盆水里的时候,那定是一点儿甜味也没有;但把它溶在一小杯水里,它就会甜到你心里去。

悟出这个道理以后,我就将它应用到我所接触的所有领域。在运用纯熟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办事效率,给我带来无比巨大的帮助。

比如读书。

我深知天下的书浩如烟海,以个人短暂的生命即使终身苦读,所接触到的也只不过沧海一粟而已。因此我特别喜欢找笔记、札记、散文、随笔、评论一类的书来读。因为作者在写这些作品的时候必定要有极其丰厚的累积,同时要将他头脑里大量储存的资料进行聚焦,进行去粗取精的浓缩。然后再加上他自己独立思考后的见解、注人他灵感的闪光和精华。这样我就可以一口气喝下一小杯浓缩的糖浆,而不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己从浩瀚的书海中去撷取。这样就好比有一大批教授学者在帮我读书并付出筛选、浓缩的繁重劳动。而我所读的则大多是经过聚焦的精华。它的营养价值必定是极高的。何况我还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别的、更多的“精华版”书籍呢。

再比如学习书法。

众所周知,学习书法是一个极为艰苦、长期累积的过程,须穷毕生之精力去努力奋斗的。

先说学习积累的阶段。我国历朝历代有多少书法家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而每位书法家的成就又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地方又何其多。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松雪、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直至近、现代的何绍基、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沙孟海……可以一口气列举出一两百位来。要真正弄懂弄通他们的精妙之处,在每位身上花去一年半载是毫不稀奇的事。想想罢,这短暂的一生如何够用?何况更重要的是还要留出时间来创自己的风格呢。所以我觉得用千百年沿袭下来“正常”的学习方法是无法稳操胜券的。于是我采用的还是这个理念和方法。我先尽可能多地研读历代书法理论家的作品,他们已用尽毕生的心血对这些泰斗们进行过聚焦、进行过深人研究、总结出他们的一生成就、作品的精髓以及对后世书法界的影响。以此来对照、研究、学习前辈大师的作品,从而悟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来,是个是既省时又省力?最后将这些分散的聚焦点再用自己手中的放大镜聚焦一次,就大致可将书法史上所有大师的经典之处聚在一起,供自己研习参考了。充分利用这样的“强光和高温”,对自己的更上层楼是否可以起到事至简而功万倍的作用?

以此为基础我还进而突发奇想,假如我能把散落在各个领域中那些智者的灵感、精髓都用放大镜将它们聚焦搜集起来,那将是何等巨大的能量!在这个聚焦点上或日制高点上,甚至都可以毫不夸张地将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出类拔萃者的智慧结晶和研究成果视为芸芸众生、视为溶散在汪洋大海中的糖分子,它们本来只可以在自己所在的小小圈子中起到区域性、局部性的作用,现在我们有办法、有能力把它们集中起来,并为我们所用,这对我们事业的策划、运作将会起到何等巨大的作用?

这个聚合过程的思考我就把它称之为“放大镜理念”。

记得当年在设计构思“云龙塔开心世界”那个超大型旅游项目的时候,我就是运用这个放大镜理念去解决问题的。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不可能是百科全书。每个人都只能在某一个具体的、较小较狭窄的领域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以我本来的知识面,绝对不可能对先进的旅游项目或游乐节目有很多了解,因为这是我接触甚少的一个领域。但是在我的手中掌握着一面放大镜。我知道世界上有多如牛毛的游乐点,这都是由各地业界的专业人士呕心沥血、精心设计创造出来的,都一定会有各自的闪光之处。每个点既然能保留至今必有其生存的道理。反过来说,每个游乐场再经典、再高级也定有其不足之处,它中间一定会有糟粕和水分,它只能是一杯糖水而绝不可能是一杯纯粹的糖。于是我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跑了30多个国家数十个城市,(有些城市我还曾两次三次地去“回顾”、“复习”。)对它们的游乐点和游乐项目作仔细深刻的考察。运用放大镜原理将它们的精粹之处完全吸收过来进行聚焦,最终集闪光之大成,筛选综合成一份完整的构思和项目设置,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我自己的才智进行再升华、再发展、再提高。因此在这个世界同业的最高点上再行起跳,可以想见腾空高度是绝对无人能够比拟的。就像当年牛顿在评论自己的成功时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这个世界的。所以他的起点高、境界高、所见的东西也就比常人多得多了。能否开一个这样的玩笑,倘若牛顿先生当年也能发现并运用了放大镜理念,那他的研究成果是不是会成几何级数地翻上几番?这样他对全人类的贡献、对推动人类科学发展进程的力度是不是会大许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简单的因袭模仿,它是集粹、是提纯,也是脱胎换骨的蜕变。同时也是一种化合、一种触类旁通的碰撞、甚至是一种核能反应。它所产生的能量是会远远超出人类正常思维的界限的。它的耀眼和不可直视的程度,就和放大镜下的那个白炽的亮点一样令人炫目。它无疑是又一个小小的太阳。

同类推荐
  • 新管理口才学

    新管理口才学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3秒,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杨利伟成了有史以来首位遨游……
  •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人生总会有很多迷茫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38位人气作者为我们讲述迷失的时候,那些和选择有关的故事。
  • 成功交际心理学

    成功交际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告诉读者在交际中要注意细枝末节,从细微的心理角度来悉交际过程中应该注意和了解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引用了大最的成功案例,帮助读者了解他们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人士的: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找到交际时应具备的方法和技巧,好让自己在事业上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早日登上自己的事业巔峰。交际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中包括口才,形象,礼仪,心理战术,社交技巧等各方面的知识。只要把握好各个细节,就可以让自己在交际中一路畅通,左右逢源。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限的,成功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单凭自己的一股蛮力去交际,难免会处处碰壁,一事无成。
  • 做最好的秘书

    做最好的秘书

    如今的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负责端茶倒水、抄抄写写的小人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他们是领导的左膀右臂、上下级沟通的桥梁纽带、公司和领导的门面与形象……身为秘书,如何快速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如何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这就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黄金智慧版)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黄金智慧版)

    好命运的女人总会意识到:昨天是一段历史,未来是一个谜,我要将今天当做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好命运的女人总会领悟到;一段挫折可以带来地狱般的生活,也可以让我涅槃重生;好命运的女人总会偷笑;生活中不会总是出现一些小幸运,但我总是在作好抓住它们的准备;好命运的女总是这样认为;选择和美好的事物共存,是保持长久美丽的秘诀……
热门推荐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地球毁灭之诺亚方舟

    地球毁灭之诺亚方舟

    我们的世界温暖、舒适熟悉,但当我们仰望天空,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居住在宇宙中一个独特的地方,或仅仅是太空的小小一隅?宇宙是友善的还是充满敌意?我们是一直站在这里猜想,还是离开故园来一次终极探险?去发现奇观,直面恐怖。美丽的新世界,邪恶的黑暗势力,时间的起点,创世的时刻,我们是否有坚持到底的勇气,或是逃回家?想找到答案只有一个方法,我们开始一步步时空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艮天

    艮天

    远古时期,神、仙、魔因一本古经爆发了神仙魔之战,古经从此分散到星辰各处。一位少年,由大家族的大少爷沦落为低贱的奴隶,因一页古经开创了一部传奇,“天有多重,艮天为尽。古经现世,神魔归一。”
  • 都市武狂

    都市武狂

    高考结束疯狂的夜里,醉醺醺的他只想找女朋友开个房,告别处男的日子,结果,结果这天夜里他女友却与网友私奔了。愤怒后,他选择了遗忘。幸好他考上了一所省内的大学,告别了父母,拜别了师傅,自负一身本事,踏上征服校园,笑傲都市的路途。
  • 爱情公寓之复合型世界

    爱情公寓之复合型世界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爱情公寓,新人第一次写!
  • 水果味甜

    水果味甜

    女神;与男神恋爱有风险!男神换画风了怎么办?男神;女友分分钟被拐走怎么破?看心机男与自来熟女的日常
  • 哪怕再悲伤也要吃碗鱼丸粗面呀

    哪怕再悲伤也要吃碗鱼丸粗面呀

    吃着鱼丸粗面,开心上着学,没想到一颗陨石从天而降,三月抱着桃夭夭为避灾难躲在小房间里,一躲便是一年长眠。谁知醒来便是世界末日,这谁顶得住!
  • 麻瓜小魔女:冰封魔咒

    麻瓜小魔女:冰封魔咒

    本书泪迹中显现的指引之诗,将苏浅浅一行带到了黄沙漫地的古老埃及。图腾阿蒙带着永恒魔咒,法老圣兽黑暗复活。失去了元亚的“麻瓜魔法师”们,能否让水晶天使实现伟大的重生?灯光渐暗,古老而神秘的占卜仪式,将揭晓惊世的预言……
  • 杂录

    杂录

    热爱考古的青筏大学时期曾跟随考古队勘察过一座古墓,因而得到了一个月牙吊坠。至此,她身上就开始发生各种奇怪事情,更被卷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之中。本书轻松欢快,有现代搞怪亦有古风情怀,若能讨客观心喜请关注一下,一起开始我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