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19

第19章 培育谦和的气质

气质是人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这里不想从纯心理的角度来说明气质的要求,而是从一个人才成长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个成功的人才需要的是谦和的气质,这是人才气质的一个最突出要求。

(1)谦和的气质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标志

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一般都具有谦和的气质。因为他们的实际本领无可置疑,用不着自己虚张声势、大加夸张。只有那些内功甚差而一心追求虚名的人,才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盛气凌人,对造势十分投入。这种态度,就不是老实的态度。

为人谦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早就概括出只有为人谦和事业才能成功的真理。《尚书》中就讲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也是谦谦君子。中华民族的礼仪内涵,就包含着待人要谦和的要求。

毛泽东更是一贯强调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告诫全党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依然强调:“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在这里讲的是全党的作风,也适用于每一位成功的人才。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作风,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发扬光大。

毛泽东还要求我们的干部和人才要学习鲁迅的谦逊作风。在1958年制定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指出:“学习鲁迅。鲁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读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读者共鸣的。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难看到为人谦和的例子。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待人谦逊,作风质朴。而那些存在着知识缺陷和学术缺陷的人,往往盛气凌人,善于自吹自擂,令人不可接近。这反映了一个人的学问真假的问题,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真伪的问题。被称作“当代毕升”、“中国现代印刷之父”的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1980年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是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中国新闻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开辟了文化传播的新时代。一位网友评论王选说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2003年,王选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但是,这样一个大发明家却保持着十分谦虚和气的态度。王选逝世后,他的助手回忆说:他很谦虚,在同学词事面前都没有架子。”他主持的方正集团给他配了汽车,他在家门口上下班,从来不坐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他的心态和气质在他的讲话中表达得更加清楚。他说: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他还说:名人是过时的人。“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他还深有感慨地说: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全国处在最前沿,但是是无名小卒,说话没有分量。今年自己68岁,虽然3年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从王选这些肺腑之言中,人们不难看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胸怀中的谦和气质。这就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的气质。我们应该在现实之中弘扬谦逊之风,拒斥和鞭笞虚伪的自我吹嘘和自我夸张的傲气。

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保持谦和的气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是不断吸取进步营养的需要,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形象的体现。谦和的作风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干部民主的作风。气质谦和的人,能够听得进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群众中的各种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科学的综合。那些缺少谦和气质的人,则往往是听不得不同意见,骄横跋扈,一意孤行,动辄对敢于坚持不同意见的人实行打击报复,甚至明显地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作风,说明在这样的人的心目之中,虚荣心压倒了事业。这样的人才,即使暂时获得了某些成就,最终也是一个失败的人才。

(2)承认个人差别是谦和气质的前提

气质谦和的思想基础就是承认个人差别,客观地对待自己和别人,不把自己的个性特点强加给别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厚德载物。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能够做到谦和,能够不计较他人与自己的不同点,能够担待许多压力和负担。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的特殊性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不同的特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重复或完全相同的事物。天上找不到任何两颗相同的星星,地上找不到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山脉之多,不可能同形;草木之众,不可能同色。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并非如此,莫斯科的乌鸦就是浅灰紫色的。事物总是具有差异性的。

人也是一样。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每一个人身上,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都是有差别的。因而,这些千差万别的个体社会关系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人们的不同个性。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事物、个人处境、个人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形成的个性,也就不同。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的个性都不可能与他人一样。承认这个现实,就能够做到不以自己的个性为标准要求他人,对他人的个性特点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有谦和可言。否则,认为天下只有自己的个性是最合理的、唯一正确的,就很难对他人理解和谦和了。同时,也就不可能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不可能找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谦和就无从谈起。只有看到差别的必然性,增加对事物和人物个性的理解,才能培育出谦和的气质。

承认差别是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起点。对待个人之间的关系是这样,对待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之间、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也是这样。任何文化、宗教和国家,都应该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个性特点,不能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强制推行自己的文化。这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强行把自己的文化或价值观推向其他国家,结果必然失败。这是世界历史屡证不爽的真理。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交流,是平等的对话。这才是21世纪应该具有的国家风范和文明韵味。这种宏观的个性交流和认同,也是个人谦和心态的延伸和发展。

中华民族一直善于包容各方,与各种不同个性的文化、宗教、民族谦和相处。中华民族历经五种社会形态,而从来没有被灭亡,就应该归功于中华民族胸怀宽大、谦和包容的风格。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之中,不断吸收了各个不同图腾的一部分,最后集结为龙的图腾的。牛的头,虎的口,鹿的角,蛇的躯体,鱼的鳞,都是来自不同图腾的一部分,最后转化成为龙的形象的一部分。可以说,龙的图腾本身就是一种团结的象征。我们的祖先,发生过炎黄之争,但中华民族的后代,根本不看重当时的政治分野,而是宽容地自称是“炎黄子孙”,足以见到民族谦和的伟大胸怀。今天,我国56个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平等,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既有现实的正确的政策导向的作用,也有历史文化积淀之中的谦和宽容的传统的作用。

在中国,与西方一神教的宗教排斥传统不同,而是宗教融和或和谐相处。在中国,儒教与道教就是和平相处的。后来佛教传人中国之后,也是和平相处的。这三大宗教,儒、释、道,在中国并行不悖,相安无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

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庐山有个仙人洞,里面同时供奉了儒释道三家信仰大神,故亦称“三仙洞”。后来的基督教各派、穆斯林教,在中国都有相当规模的发展,而且各个宗教之间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些事实在世界宗教史上都是罕见的,也足以看出中国人谦和宽容的传统和现实。

(3)嫉贤妒能,社会不容

与谦和的气质相反的心态是嫉贤妒能。嫉贤妒能是几千年小农意识的反映,在本质上是对自己的进步丧失信心的表现。嫉贤妒能的内心判断是: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嫉妒对象的水平或成就,只好采取这种忌妒别人、败坏别人、拆别人的台的行为。这种嫉贤妒能的心态不克服,就会对人才带来极坏的影响。虽说存在嫉贤妒能心态的人不一定是坏人,但是嫉贤妒能本身毕竟是一种丑行,一切人才应该拒斥这种心态。

中国古代的许多伟大思想家都对嫉贤妒能这种心态和品行深恶痛绝。荀子曰:“世之灾,妒贤能。”“士有妒友,则贤交不集;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子把忌妒的心态和品行看做社会的灾难,一个人身边是否存在忌妒的人,决定了他是,否能够聚集人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曾经慨叹:“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忌妒。”可见,忌妒之心,源远流长,也算是具有某种历史的传统。

忌妒一直是损害贤良、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于人于己,都没有什么好处。忌妒者那种心胸狭隘的眼界,常常导致自己事业的失败。《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一位嫉贤妒能的专家。他自己觉得文武双全、才高盖世,不允许世界上存在高于他的人。当他觉察到自己与诸葛亮的巨大差距之后,便不顾联合抗曹的大局,因忌妒心而生杀心。他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可见,他最终还是一个死不改悔的嫉贤妒能的人。最后,他硬是气闷而死,成为人们的千古笑柄。《水浒传》里有一个“林冲火并王伦”的故事,说的是最早在梁山泊落草的“山大王”王伦,没有什么真本事,多次考秀才而不及第,蹲到梁山当山大王。由于没有本事,又要维持山大王的虚假的威严,所以此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不能接受任何具有真正本事的人。当曾经担任京都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被逼无奈,上山人伙时,王伦便嫉贤妒能,生怕林冲的到来占了他的上风,取代了他的地位,便借口说“寨小粮少,屋宇不整”,硬是要把走投无路的林冲送走,不容林冲落脚。不过,虽百般刁难,林冲最终还是勉强留了下来。后来,当晁盖、吴用等七位豪杰上山落脚时,气量狭小的王伦嘴上说着“晁天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之类的客套话,同时则借口“蔽山小寨”、“一洼之水”、“粮少房稀”,加以排斥,不肯相留。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林冲站出来大骂王伦:“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说毕,林冲一刀结果了王伦性命。可怜一个王伦,竟然以嫉贤妒能失去了性命。

嫉贤妒能的思想根源,往往是把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一个领域,视为自己的独霸的王国。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受威胁和挑战,醋意大发,嫉贤妒能。这种人,不是把招贤纳才看成事业发达、队伍壮大的好事,而是把能人和有才干的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加以排斥和压制。轻者搬出王伦那样的借口,不许进门,重者便勾结私人势力,一心把别的人才压垮或赶跑,有的甚至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具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嫉贤妒能的心态不是坏人专有的心态,一些好人也难免产生这种不好的心态。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情况,最容易产生嫉贤妒能的心态。一种是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往往容易对后来居上的人产生嫉贤妒能的情绪;另一种是业绩平平的人,对身边脱颖而出的人,也容易产生嫉贤妒能的情绪。只有注意克服这两种情况,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因此,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不要压制后来居上的人;业绩平平的人,不要嫉妒脱颖而出的人。

在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嫉贤妒能导致矛盾激化,导致人才失败的教训不胜枚举。在S省D市的市政府某局,有一正两副三个干部。其中的正局长被提拔为市级领导人之后,组织部门对两位副职的提拔问题深感为难。这两个人论年龄、资历、业绩、能力,都是不相上下,旗鼓相当,很难说谁更加优秀,谁更应该早一点被提拔。但最后,经过讨论决定,还是有一位即将被提拔为正职。消息传出后,那位没有得到提拔的副局长坐不住了,他很难承受别人被提拔而自己却没有的现实。他的嫉贤妒能的心态无限膨胀,终于失去常态,走向了严重犯罪的道路。他为了消灭自己的竞争对手,竟然雇凶杀人,用8000元买通了一个杀手,让他在很短的限定时间里杀掉那个被提拔了的副局长。凶手果然得逞,因为职务变更引发的一起恶性杀人案就这样产生了。当地公安部门很快侦破了此案。杀人者和支使杀人者都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样,的教训太深刻了,值得人们研究汲取。

虽然嫉贤妒能的程度不至于都达到上述案例的严重程度,但是在同事之间出现的嫉贤妒能也往往历经漫长时间的内耗,害人害己,破坏人才的成长,更损害共同的事业。在某院校P学院,少数几个人为了抵制引进人才、维持自己旧有的优势而结成帮派,对新引进的专门人才大加压制和排斥。每当新引进的人才遇到评审职称、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奖励的时候,这几个嫉贤妒能的人就不惜采用书写匿名信的方式,捏造材料,到处散发,以所谓“部分革命群众”的名义散发匿名信,对他们攻击的对象上纲上线,大打出手。在正式的党的会议上,根据党组织的统一要求,这位新引进的人才结合党性分析进行了自我检査式的发言,此时嫉贤妒能者便公开用小录音机进行现场录音,以留存材料的手段对其进行长期的威胁。鲁迅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但从来不能成大事。”这些行为虽然不能成什么大事,但严重破坏了该学院正常的人才成长氛围,耗尽了该学院发展的良好势头。有这样一股势力,谁还愿意在这里工作呢?随着许多人才要求并实现调离,这位新引进的人才最终也离开了这个地方。该学院为嫉贤妒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损害了学院和学校的社会声誉。这是很可悲的。嫉贤妒能者扮演的,实际上就是害群之马的角色。一个健康发展的单位,是不应该任凭这样的人施展威风的。否则就搞乱人心,涣散队伍,败坏了事业。

(4)谦虚与竞争并行不悖

在实行以物质利益和市场机制为社会运转规则的社会里,由于充满竞争的要素,竞争的风气,有人对谦虚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怀疑。他们往往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个讲究竞争的社会,谦虚已经失去了意义。如果大家都谦虚,竞争怎么进行?这种想法不懂得竞争与谦虚的辩证关系。实际上,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谦虚与竞争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具有谦虚作风的,往往是富于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具有骄傲或骄横作风的,往往是没落或本质软弱的。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谦虚实际上是对待外部信息和知识的一种主动学习和吸收的基本态度。这是一种时刻觉得自己不成熟,时刻准备吸收知识和能量的精神状态。一个谦虚的人,才能觉得学无止境,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谦虚态度支配下的人,是不断进步的人,是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人。谦虚起作用的过程,就是吸纳能量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平时具有谦虚态度,不断积累能量,才能在竞争的时候释放更多的能量。获得竞争的优势。

很难设想,一个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人会学到什么新的知识。也不曾听说,有哪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在竞争中获得什么优势。“楚汉相争”中刘邦与项羽这两个角色的不同特点和命运,就充分说明了谦虚得天下、骄横失天下的道理。按照一般的竞争预测,明显的优势应该在项羽一边而不是在刘邦一边。项羽是锐不可当的27岁霸王,刘邦是年逾50的垂老之人;项羽乃名将之后,刘邦为农家子弟;项羽受过正规的军事指挥训练,刘邦集结的多是乌合之众;项羽声势如日中天,占据中央要害,而刘邦地处偏远的汉中。然而,历史的裁决却由其他因素决定了。刘邦谦虚谨慎,军至灞上,对军队约法三章,对老百姓秋毫勿犯;而项羽自矜功伐,骄傲自满,狂妄不羁,竟然组织了对官员和老百姓的公开抢劫。刘邦礼贤下士,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谏若水。他可以在自己洗脚的时候接见儒生,儒生说几句过头的话他也不太在意。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他本来要废太子刘盈,但发现“商山四皓”四个老者愿意辅佐刘盈,就放弃了废太子的打算。这种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是真正的谦虚态度。而项羽则不是这样,一位叫做“韩生”的人批评他素质不高,项羽大发脾气,命人准备大锅放在广场中,煮了滚烫的开水,将韩生丢入锅里烹煮。这种残酷对待不同意见的做法,虽起了杀一儆百的作用,实际上却是使自己恶名远扬。楚汉相争最后的结局,是项羽以32岁的英年兵败乌江,悲号、别姬而自刎;刘邦尽收天下,高唱大风歌,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这是自大虚荣与谦虚谨慎两种作风在竞争之中的不同结局。

毛泽东曾经向中央领导同志谈到刘、项不同的风格及其不同的后果。他说:“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丼,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篇。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看来,毛泽东同志是赞成“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刘邦,而不赞成骄横跋扈的项羽的。在激烈的楚汉相争过程中,谦和战胜了骄傲。

为了纪念明朝灭亡300周年,郭沫若于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本意是以明末腐败的历史,讥讽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至于把它当作一面历史镜子,并列人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是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当时,国民党认为这篇文章“影射当局”,并于3月24日,在《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一种思想》的社论,指责《甲申三百年祭》是“出于一种反常心理,鼓吹败战主义和亡国思想”。这篇文章在延安却受到了高度重视。延安的《解放日报》转载《甲申三百年祭》之后几天,即4月22日,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的报告中提到《甲申三百年祭》。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其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我虽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人物,能够主动地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戒除骄傲的错误,让郭沫若等人看到有什么错误就“随时示知”,这就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谦逊风范。

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特别讲到了要谦虚的道理。他说:

“所以我们必须谨慎谦虚,不要骄傲急躁,要戒骄戒躁。谦虚就不骄,就可以戒骄。从前讲‘大贾深藏若虚’,做生意的人本钱大他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我们也是这样,我们要保持谦虚。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教训,就是大不得,小了就舒舒服服,没有事情,一大就胀起来了,脑壳胀得很大,骄傲起来了,心里也躁了,躁得很。急躁和骄傲是连在一起的,骄傲就要急躁,急躁的人没有不是骄傲的、不谨慎的、粗枝大叶的。我们现在学会了谨慎这一条。”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依然十分强调谦虚的作风,防止骄傲的发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来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这种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态度,赢得了全国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在与国民党专横跋扈的作风相比之下,赢得胜利是必然的。

(5)谦和与待人宽容

为什么谦和的气质就能够待人宽容呢?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不足,才能做到不苛求他人,才能做到约己严而待人宽。

宽容实质上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一种通融,一种善意的原谅。宽容是对不同风格的包容,也是对原则界限的一种把握,更是对人们的过错的理解和既往不咎的态度。

心胸开阔,谦和容人,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中华传统的精华之一就是“厚德载物”。在中华民族祖先当中,虞舜算是一个典型,因此尧帝愿意把帝位禅让给他。《尚书》里记载了他的宽厚的仁德。当尧帝问到谁能够取代自己的王位的时候,四方诸侯之长和众人都举荐出身卑微的虞舜。四方诸侯之长介绍虞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他的后妈说话也不忠诚;他的弟弟叫象,傲慢无礼;而舜能够和他们和睦相处。他以孝德感化他们,又时刻注意自己的修养,不流于邪恶。可见,身处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庭,又能够被众人识别和举荐,虞舜的人格是很高尚的。一个命运本来不幸的人,经过努力修养,成为继承帝王大业的人,虞舜靠的就是谦和宽容、厚德载物的品质。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都是需要宽容的。这与严格要求、执行原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对立起来。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以体验宽容的必要:我们在南京长江大桥宽阔的桥面上,能够轻松而潇洒地漫步,走到大桥的另一端。但是,具体测量一下每个人走过大桥所需要的实际路面的宽度,大概不超过一米左右。严格地说,人们走过大桥实际上不需要多么宽的路面。但是,如果严格按照人们实际需要的路面的宽度,截取一米左右的宽度的路面,让人们从上面走过去,人们是不敢走过去的。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严格按照人们实际需要的宽度,人们却胆战心惊不敢走了呢?这就是人们需要宽容的意义。

一个懂得宽容别人的人,才是一个具有谦和气质的人。一个具有宽容心态的人,才能产生凝聚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同类推荐
  •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社交与处世读本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社交与处世。善于交际是成功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社交与处世能力,就不能顺利打开人生的局面。一个聪明的社交高手,面对任何人际关系,都能做到亲和得体、游刃有余,进而扫除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碍,洒脱自如地行走于社会,获得生活和事业上的双丰收。
  • 人生七重门

    人生七重门

    本书精选欧美、日本第一流成功人士的警示箴言,这些智者的叮咛是他们在人生奋斗中最深刻的感悟,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 在职场要像向日葵一样成长

    在职场要像向日葵一样成长

    Helen告诉你,在职场要像向日葵一样成长!“职场向日葵”代表了阳光、激情的职场一族,她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职场小故事,展示了“职场向日葵一族”是如何解决职场中的困难事,尴尬事,窘迫事,归纳了职场人应对社交、工作、转行等的独家秘诀。愿职场“向日葵”们,迎着太阳,自由绽放!
  • 给大忙人读的易经

    给大忙人读的易经

    《易经》是一座智慧的宝库,我们可以悟不透它,但不可以不读它。即使不能完全还原其本义,至少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去体悟它,只要你找到了这样一个“进入”《易经》的门径,你就能徜徉其中,并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营养。读《易经》,哲学家悟得思辩,史学家悟得历史,政治家悟得治世,军事家悟得兵法,企业家悟得经营与管理的真谛,普通人悟得人生处世的良方。悟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收获,是一种追求真理、不断接近真理的享受。《易经》作为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就多数人而言读解之难犹如一部天书,但如果你心有所用,始终抱着“君子终日乾乾,与时俱行”的态度,相信必能悟有所得。
  • 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

    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

    成功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事情。但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却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是从19世纪哲学中分支出的一门学派,在全球流传已经有上百年,是一门探索科学奥秘,洞察他人内心的神秘、深奥的学科。走近心理学,了解心理学并巧妙地运用心理学,可以让我们微笑着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经历。在这本《聪明人都在看的成功心理学》(作者李世强)中,你将发现激发你灵感的丰富思想。
热门推荐
  • 遗迹年荒

    遗迹年荒

    千昔。这个神圣而庄重的称谓,从一场大战,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忌。没有人知道原因。只知道各境之主严令:提千昔者,斩。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已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唯有四境之主还知晓一些讯息。于是,一切都成了传说。传说千昔是这个世界的守护者。传说千昔在存亡之际,定会出现。然,故事就是从这个传说开始的。
  • 小小志愿一本通

    小小志愿一本通

    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志愿的分类,告诉读者怎样培养兴趣,建立志愿,以及实现志愿的努力过程,阅读后可让读者更加明确如何建立志愿及努力的方向。
  • 朝云深

    朝云深

    天地生双莲,善恶与并蒂。他们有实力,我们有颜值。这是一个大佬们互扳手腕的时代,是一个双生子和一群人下棋的故事。莫名其妙成了天庭守正宫君上,这咋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爱奇缘/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

    情爱奇缘/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

    目前,坊间出现的古代小说选本已数不胜数,但大多不分题材,将各类作品混编在一起,分类编成套书的似不多见。为此,我们拟将历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传世经典之作遴选出来,按爱情婚恋、公案侠义、政治风云、神灵怪异、世情百态、史话新编等分类编排,以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因中国古代小说大多以“奇”取胜,人奇,事奇,因而又叫“传奇”。为体现中国古代小说的这一特点,本书各卷拟分别命名为“情爱奇缘”、“公案奇局”、“官场奇闻”、“神灵奇踪”、“市井奇话”、“名贤奇遇”。本册为“情爱奇缘”。
  • 综艺之日常娱乐

    综艺之日常娱乐

    从初三开始的旅程,带给我们精彩的篇章。本书包含多种影剧混合而成,作者是萌新不喜勿喷。谢谢!
  • 绝代倾城之浮生若梦

    绝代倾城之浮生若梦

    一缕青丝一缕魂,青丝奇命送爱人,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九星连珠之日,魔祖复苏之时,一念成人,一念成魔,爱恨皆在一念之间。
  • 等你世界终端

    等你世界终端

    那一年,那一次大雨,让本靠近的心远离,并且上了一堵堵墙,五年,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了国际D牌设计师,而他,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他一次有意的决定,让他们俩的生活重新有了交集……
  • 剑魔之大陆传奇

    剑魔之大陆传奇

    小男孩躺在草坪上,幻想着成为灭神丑王与七神众、龙骑枪魔酣畅对战,殊不知,命运之线已悄悄将他缠绕起来。。。
  • 重开天地万界录

    重开天地万界录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的世界由谁开创?在精灵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万界变数又是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都讲从一个叫做“鸿钧”的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