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53900000044

第44章 社会学视域中的居士佛教近代转型(3)

如前文所述,近代居士佛教的复兴伴随着寺院佛教的衰微;同时,居士佛教的独立发展,也意味着居士在佛教共同体中地位的不断抬升。事实上,晚清以来,僧人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尤其在民间,僧侣经常成为被辱骂与嘲讽的对象。如,民国时期,僧尼常被讥讽为“朝中的懒汉,米中的蛀虫”,有“老婆好打,和尚好欺”之说。而在近代民间习俗中,人们甚至常常将早晨遇见僧尼视为“倒霉”与“不吉利”。参见倓虚法师在其《影尘回忆录》中的亲闻记述。近代僧人地位的下降,表面来看确是因为近代僧人自身素质低下以及戒律松弛等佛教自身原因的社会反馈;但实际上,其深层原因却是近代以来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祛魅”(disenchtment)与“世俗化”(secularization)的结果。“世俗化”是宗教社会学家关于近现代以来宗教转型特征的一种判别,“世俗化”意味着宗教的“神圣性”以及传统宗教建构的“神圣秩序”的丧失。格利雷(AndrewM.Greeley)曾经将“世俗化”的含义概括为六点:(一)现代科学使受教育的人不再可能有信仰;(二)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为宗教所驱使;(三)有偏离宗教信仰与宗教义务的倾向;(四)宗教与社会彼此间没有密切的联系,宗教对人类许多领域没有直接影响;(五)宗教越来越多地转入人类活动的私人领域,对公共领域没有影响;(六)神圣的,即完全超越的他者,对人的行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影响,在人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不起作用。Greeley,AndrewM.,ReligionintheYear2000,NewYork:SheedandWard,Inc.1969,p.21.在格利雷看来,只要满足上述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叫作“世俗化”。诚然,格利雷所谓的宗教“世俗化”理论主要是西方宗教背景下的产物,对于中国宗教来说有不甚吻合的地方。比如,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事实上从来不曾像西方宗教那样,起到过那么重要的整合社会的“神圣帷幕”西方社会学家对于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基本都持肯定态度。如彼得·贝格尔在其《神圣的帷幕》一书中就认为,宗教在人类社会的秩序建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对于科学、法律的秩序化,宗教是一种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人类活动。(参见[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由于宗教一直依附于世俗王权,佛教也主要体现为“治心”的维度,并且佛教的超越性信仰也主要依靠个体的“觉悟”而不是通过社会组织化或宗教仪式来实现;因此,中国古代佛教的神圣性与社会整合功能是有限的。尽管如此,佛教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其宗教的“神圣性”与“合法性”无疑具有牢固的基础。在古代,(除儒佛道之争外)即便是非佛教信仰的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也大都对佛教保持尊重与理解,而政府也经常在佛寺中举行一些政治象征的宗教仪式。如自唐宋起,设在州、府、县的某个城市佛教寺庙往往被指定为地方官员节日行礼的场所,而“国忌日”常常需要到寺院中设斋行香,由于参加人员都是国家官员,故称为“官斋”。“官斋”之外,一般的法会、超度、礼忏等活动,则往往为老百姓提供了灵性生活的空间,使一般市民获得了宗教体验与精神寄托。此外,古代高僧所受到的社会各方的礼遇,往往也非同寻常。如,唐长安高僧普光寺释法常的葬礼,“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各建修幢三十余车,前后威仪四十余里,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乃盈数万,卿相傧从”。道宣:《释法常传》,《续高僧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武则天迎接北禅宗神秀入京都时,“王公以下,京邑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浮拜,日有万计”。赞宁:《神秀传》,《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97年。而唐代朝廷六次迎取法门寺舍利入京供养,更是成为重大盛事。每次的迎佛骨活动都会引起长安全城的轰动,王公士庶“瞻礼施舍,如恐不及”,长安市民则有“废业竭产,烧顶灼臂”,而农人则“多废东作,奔走京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僧尼所代表的超越性的信仰领域与世俗社会的划界依然存在。及至民国建立,宗教的政治象征与祀典功能已经消失,而西方的理性、科学、民主思潮的传入,又使得佛教必须谋求自身教义思想与这些现代性观念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在此背景下,对晚清以来重“经忏”与“荐亡”的佛教模式进行“祛魅”已是时代的必然,而僧界与居士界也都希望以“人间化”与正本清源式的“理性化”的原则来引导佛教的近代转型。

事实上,宗教“世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理性化“祛魅”的必然。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现代性”在观念层面就是“理性化”,现代社会的进程就是一个在现代理性化影响下不断“祛魅”的过程,而宗教也面临在此背景下的理性化与理智化。韦伯说:“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终极的、最高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第48页。)不仅如此,韦伯还认为社会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就在于社会的“理性化”。韦伯提出的衡量理性化程度的两个标准是:宗教祛除巫魅的程度以及宗教与世俗伦理结合的程度。韦伯的观点指出了宗教价值取向对社会行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与“生产力决定论”似乎形成了一定的互补,也让人看到形上思想与形下社会实态之间的交互影响。就中国佛教而言,晚清以降,西学东渐与新学风潮使得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各种现代性观念的启蒙,在此背景下的佛教遭受理性化“祛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上,晚清以来一波三折的“庙产兴学”运动,就已经显示出宗教理性化“祛魅”与“世俗化”的观念史背景;而近代佛学研究的学术化取向以及偏离古代佛学“信、解、行、证”传统的种种佛学洋格义所谓洋格义,是指用现代西方哲学概念与思想来比附诠释佛教思想,这种所谓“佛经注我”、“我注佛经”的诠释方式,已经有别于传统佛教的“格义”之说,而是一种源于西方学术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方法。,更体现了佛教理性化与理智化的发展脉络。可以认为,自杨仁山以来的近代居士佛教发展,也正是佛教“理性化”与“现代化”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佛教神圣性代言人的僧侣在信仰共同体中地位不断下降,而居士则由世俗的身份抬升到与僧侣几乎平等的地位,并进而承担起过去只有僧人才担任的宗教性佛事活动。居士代替僧侣从事佛事活动,事实上就建立了一种“世俗化”的教团组织。在世俗化的居士教团组织中,信仰者的宗教身份不再靠“神圣性”的授权,而是通过“捐助献金”来获得准入资格,虽然其中也包括宗教知识与个人品德方面的要求。

近代知识分子与工商业者成为居士主体时,他们不仅比僧侣表现得更加“世俗化”,也比封建地主士绅居士表现出更多的“理性化”与“理智化”特征:其一,近代居士对佛教文化传播与佛教教育非常重视,并用讲经说法替代了晚清盛行的经忏香火;其二,按照现代理性化的企业管理方式与资本运作方式来组建居士佛教组织;其三,居士捐献不用于寺庙的经忏与香火,而用于各种社会慈善事业。由此可见,近代居士工商业者,已经将市场经济理性植入到居士组织建设之中,建立起一种适合商业社会的新佛教。这种新佛教的组织理性化程度,只要考察一下条例分明而严谨的《世界佛教居士林章程》就可昭然若见。从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的价值观取向来看,居士工商业者对于当时的道德沦丧深感忧虑,并希望借助佛教伦理来重建一种社会道德伦理与经济伦理。其中,佛教的“因果报应”被倍加推崇。一方面,“因果报应”说指出人类自身力量,善、恶报应都是人自作自受,而非天命所定,但作恶必将获得恶报,为善也必将获得善报,因此这有助于道德自律与道德理性的建设。另一方面,从经济伦理来看,“因果报应”有助于培养市场道德,即只有奉行“正业”、“取财有道”才会招致善报。此外,就佛教仪式来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晚清的地主士绅居士非常热衷于“经忏荐亡”,而民国居士则大都热衷于“放生”。“放生”与“荐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仅说明了民国居士群体的“理性化”向度,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居士身份的社会学含蕴。“经忏荐亡”是一种“死教”,从社会心理学来看,它满足了没落地主士绅的心理安慰。从社会背景来看,清末宗法大户大办“经忏荐亡”的丧仪之因,除了讲排场,显示昔日地位以及表达孝心之外,也不排除一种“末日感”,即他们亲身体验到宗法制度的衰落无可挽回。从理性化角度来看,“经忏荐亡”往往耗费不少资金,既不符合佛教节俭的精神,更不符合经济理性的倡导。而“放生”,则多少意味着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对战争杀戮的厌恶,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荐亡”到“放生”的转变,也透露出居士佛教自晚清到民国的“理性化”发展与社会心理的转变。

当然,民国时期居士佛教的理性化发展,并非意在将宗教神圣性排除在组织之外;相反,它们恰恰希望通过理性化的居士组织来重新建构一种“身份认同”与“信仰神圣性”,这种逻辑与西方宗教寻求理性知识基础上的合法性论证有异曲同工之妙。近代工商业者、知识分子、社会名流,热衷于组建居士佛教组织,其中必然也有借此获得身份认同的因素。正如社会学家HasMol所说:“人对于一种牢固的、可靠的身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需要。宗教在功能上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尽管过去与现在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社会、个人、团体的身份却仍然得以维持,这是因为宗教能够应对社会象征的更新过程。趋同与冲突的情况都是存在的。最后的结果是,身份认同通过四种方式而得到神圣化。第一种方式是客观化,即将世俗存在的各种不同因素放在一个有序的、持久的、非时间性的参照框架之内的趋势。第二种方式是投身参与,即一种集中特殊的身份、意义体系之上的情感。第三个是仪式,作为意义体系的连接与再现,其目标是组织意义体系的丧失。最后是神话,即关于人类角色的陈述,将现实与个人的经验神圣化。”[意]罗伯托·希普里阿尼:《宗教社会学史》,劳拉·费拉罗迪英译,高师宁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4页。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转型,使得个人与团体的独立性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得个人社会身份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居士佛教信仰共同体的建构,往往成为居士寻求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并借此途径而重建神圣感与意义连接。

二、近代居士佛教组织转型的社会学意义

佛教进入中土之后,僧伽制度的“中国化”主要表现为受封建小农经济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宗法制度”化。寺院“宗法制度”主要表现为“法统”与“法嗣”,即根据门派之别、师徒相传谱系及同门辈分来确立庙产、法座的继承等问题。一般来说,各宗派都以本派为正宗,并为争夺佛教的正宗地位相互排斥、攻击;同时,同一门派法徒之间为了争夺庙产与法座,往往也相互争斗。由此,佛教宗法制度构建了一个以剃度、法门、受戒等“宗教亲属关系”为基础的复杂丛林网络社会,本来倡导民主管理的佛教丛林逐渐异化为儒家宗法化的大大小小的子孙庙。这种丛林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信徒与师父之间的伦理关系。晚清之际,“宗法制度”在中国丛林寺院中的地位依然根深蒂固,无法撼动。在这种牢不可破的丛林宗法制度下,各种既得利益与习惯保守势力非常强大;因此晚清以降的来自僧界自身的种种制度性改革,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意味着,中国佛教要想在近代生产方式下得以发展,就必须对丛林宗法制度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事实上,这个任务最终只能由僧团之外的居士们以居士佛教的新型组织形态得以实现。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星云日记33:享受空无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心地宝藏”、“新的开始”、“享受空无”、“心的安住”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原名《金刚经口诀》、《六祖口诀》等,共两卷。为适应当代人的阅读品味,改名为《六祖讲<金刚经>》。《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并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今天天气不太好

    今天天气不太好

    打开这本书,就像走进繁花似锦的灵性花园,你可以从容散步,看看禅师对弟子的开示,看看禅师与人的对话,看看禅师如何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听听禅者浓缩毕生智慧体验的临终遗言,听听禅者被真理敲击心坎时精美莫名的感叹辞章……
热门推荐
  • 随风摇曳的三叶草

    随风摇曳的三叶草

    传说四叶草带给人们幸福,于是人们忽视三叶草的存在。为了找寻四叶草,将三叶草踏在脚下。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发现三叶草也是美丽的,总有那么一个人,愿意相信三叶草也能带来幸福。看那随风摇曳的三叶草,一直不停的生长,为了延伸到那人所在的地方,守护着他的成长!看那随风摇曳的三叶草,在滂沱大雨后依然挺直着身躯,必须为那唯一相信它们的人送去幸福!
  • 墨妃倾城妻

    墨妃倾城妻

    相国公府嫡女千金,被姨母陷害婚配半老员外,一天不到又被退婚,原因是她因为受不了打击自杀后又死而复活?从此孤命煞星冠在头上。国际刑警fbi魂飞附体,变身玄幻国相国公府嫡女千金,带着''去煞''之命栖身寺庙。在那些尼姑道人眼里,她盛锦匀就是个废物,可谁又知道,废物皮囊之下,是一个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凤凰?一头白发一双紫眸,让他成为四国人眼里的怪物,兄弟姐妹眼中的垃圾。从此,平阳城城主墨倾城就是垃圾的代名词!可谁又知道,垃圾表象的背后,是如此的风华绝代?一向以玩弄她人为乐的盛锦匀突然有一天很郁闷,因为她被人玩弄了!对方是自己能骂,骂不过,能打,又打不过的墨倾城!盛锦匀这辈子最愤恨的三句话,却是墨倾城这辈子最为喜爱的。其一:本王可是你的主子,主子说的话,就是命令,身为下属的你,不得违背!其二:世人皆认为你是废物,我是垃圾,垃圾配上废物,绝配!其三:娘子,你又忘了做宵夜了,为夫饿了,给口饭吃呗!
  • 云起飘渺

    云起飘渺

    是废物?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追寻着强大的力量,破气,破形,破元,固元,定魂……一个个拥有新力量的境界只为守护爱与被爱的人,生世迷离的他,最终是形神俱灭,还是王者永生?
  • 夺宫:美人祭

    夺宫:美人祭

    一曲霓裳羽衣舞,引来天子凤求凰,只是月老乱点鸳鸯谱,她握住的不是谦谦帝王的温柔,而是霸道王爷复仇的火焰!才脱樊篱,又入牢笼,纵然有义兄默默守护,但是在他轩辕烈的眼里却只有朱雀国的江山,美人……只是一枚可以随手丢弃的棋子!“轩辕烈,你等着,我会带着你的血踏平你的江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妃她只想继承家产

    医妃她只想继承家产

    天庆一十七年冬,一个身体孱弱的女子带着一封血书走进慕容家,从此一跃成为身份尊贵的丞相府嫡长女、当朝三王爷龙天宸未过门的妻。消息传出,满京哗然,众说纷纭,然无论别人怎么说,那当事之人却均置之一笑,世人皆道她麻雀变凤凰飞上枝头,又言她即为新门寡亦是泼天富贵、累世之福,殊不知她本沧海遗珠复仇而来……
  • 校园之绝品公子

    校园之绝品公子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杰克逊天王,也没有电影票房世界之王卡梅隆,这里虽然发达,但电影音乐文化相对落后,一个地球位面的舞蹈音乐家重生了,带着经典的电影、音乐走向不朽的传奇。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天皇巨星,他出生在韩国。
  • 栩栩如我的心意

    栩栩如我的心意

    “你不是挺高冷的嘛?”“高冷是对别人,对你是特殊。”“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喜欢你呢?” “我对你,志在必得。” 直到他的到来,她才懂得原来喜欢,如此美好。 她喜欢的样子,他恰好都有。 从来没有这样的心动,能被一个人如此坚定的选择。 “我想和你成为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他如是说。 高甜日常,在线发柠檬~~
  • 微风轻轻拂过你的脸颊

    微风轻轻拂过你的脸颊

    女主角苏冉希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而转学到重庆八中,恰好与内地当红组合TFBOYS中的王俊凯成为同桌就透露这么多了哈,剩下的自己看。注:本书纯属虚构!
  • 嗜血毒爱:七夜宠姬

    嗜血毒爱:七夜宠姬

    七天七夜的宠幸,她疲惫不堪。他宠她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后世人称她为——七夜宠姬。她穿越成了他的开bao丫鬟。姬,即是妾。其实,她什么都不在乎。邪恶宠姬,邪恶宠姬……原本一切都是游戏,只是到后来似乎有些不一样。一切的一切到底最后会怎样?尘埃落定还是从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