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7600000028

第28章 爱上车的北京人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遍地流动着色彩纷呈的汽车,令人眼花乱,目不暇接;在偏远的乡村小路时而也会看到悠悠行驶的名牌汽车,那种诱惑足以令人流连忘返,为之倾倒。现代汽车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汽车族也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充满生趣。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Benz)发明了全世界第一辆汽车,人类因此实现了寄托于交通的一大梦幻,结束了使用原始交通工具和人拖肩扛的历史。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将智慧的结晶融汇于汽车制造技术之中,促使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同时汽车工业又改变着当时世界的面貌,刺激着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汽车化”已经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汽车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力量,是跨越时空的一种速度。汽车诞生的意义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亚于宇宙飞船登月,也不亚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衣、食、住、行”始终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而“行”的变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显得更为突出,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也最为明显。有了汽车就相当于缩短了人际之间的交往距离,拓宽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铲土,开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进程。1958年,第一辆国产红旗轿车下线,标志着我国领导人却要坐外国轿车的历史结束。而在此之前,我们的国家领导观察,出访坐的是苏联(今俄罗斯)出产的轿车。一个泱泱大国,其领导人却没有自己国家生产的轿车可坐,这不能不说法是一种耻辱。

说起这一段历史,有必要多提几句。

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前,前国民党政府没有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那时候的政府官员们出行,座骑统统是英美两国产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我们的各级领导人,配备的车辆都是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收过来的。从美式吉普到1948年新款的福特轿车都有。但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使我们的国家高层领导人不适宜坐美国人生产的车子。于是,我们便从当时的同盟国——斯大林领导的前苏联——进口了一批“伏尔加”等品牌轿车,供国家级和省部一级的领导人使用。而英美的产品,高级的或封存或用其他方法处理掉。吉普之类则配发给县级以下的单位使用。因为无法采集零配件,所以,那会儿的这些美国车一但出了故障,便只好拼凑着勉强行驶,这样一来,这些车便经常抛错,被人推着走,要么就是排气不畅,排气管像炸炮一样,一开动便发出“砰、砰”的巨响,以致当时人们管这类车叫“老爷车。”

等到中国生产出自己的红旗轿车,便首先给国家级领导人陆续配备,其次是省部一级,因年产量有限,所以地市一级的领导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配置的还是五、六十年代的“伏尔加”“梅鹿”之类的前苏联座骑。县级部部一般还是吉普。不过,这会儿的吉普车许多是中国的“上海”牌。此时,上海也装配轿车,不过产量不高。在省、部一级的直属单位能够看到。那时,乘坐轿车是领导人的专利,除了这个阶层,其他的中国人是与轿车无缘的。

轿车走向民间,是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那时候,一些大的城市开始有了出租车行业。不过,想打车很难,必须提前预约。车型有桑塔娜,标致,还有一种罗马尼亚进口车,叫“波罗乃兹”。尽管打车很难,有许多中国人还是坐上去找了一回感觉,“火”了一把。由于车少,所以那会儿的出租车司机收入相当高,许多司机仅营运两年便挣够了可建一幢二层小楼的钱。而拥有私家车在那会儿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仅只沿海少数几个城市有人有这个条件。在内地,许多大城市的法规还不允许,就是有钱也没辙。

小汽车的大量拥入中国,当是八十年代末的事情。那一阵,大量的走私车冲进中国,海南省的主要领导因参与汽车走私,还受到了处分。在这阵浪潮的冲击下,中国许多省份的防线被冲垮了。以前关于轿车的级别配备规定突然成了一纸空文。许多下级部门都违规买了高级走私车。至于那些企业家、民营企业主,还有其他的“款”们,因为本就不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会儿便竞相配备起自己的座骑。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汽车走私大行动,促进了中国人的汽车消费,刺激了国人的购买欲望,也刺激了中国汽车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大款率先配置了自己的座骑,中国的大腕们也不甘人后。九十年代的中国大腕,还不像现在,许多人有了自己的公司,当上了老板。那时的大腕还属白领阶层。手边有份资料,描述九十年代中期这些白领腕们的状况:“最具影响的白领显然集中在演艺圈。他们是白领中的实力派,因为他们不仅喧哗而且有车。中央电视台的私车据说超过二百辆;明星坐骑则已有汽车杂志详加报道:冯巩是夏利、韦唯是拉达、田震是帕萨特、李雪健是切诺基,葛优是奥迪、姜昆是尼桑、笑林是红旗、刘晓庆是皇冠、成方圆是富豪、杭天琪是桑塔纳……女星的脾气似乎不太好,没有白领的风雅妩媚。男星的领子似乎不太白,皮肤比较糙。白领男星似乎很“你们”,喜欢抱团集群,打台球,他们更喜欢对着镜子练肌肉,成群结伙的游泳和打篮球——自然有女星呐喊助威——偶尔不高兴了也打人。”

这份资料的成文日期是1995年。通过对中央电视台私家车的数量描述,我们可知至95年前后,白领中的实力派已有很多人也装备了座骑。

有了这些款们腕们的表率作用,中国人的购车欲望自然更按捺不住,再加上传媒对购车热的渲染,手里有了钱的中国人,继“购房热”以后,还想再“火一把”。于是,中国的经济发达或暂不算发达的城市,都绷住了劲儿。北京自然不甘落人后,爱上私家车的北京人当然就多起来了。

追赶时尚不知是不是全世界所有人类的特性,但最起码是中国人的一种爱好。起码一百个中国人有九十八个抱有这种想法“人家有的咱们也要有”。不信,仅看相声《钩鱼》里的那位天津人,当他老婆拿同院的大哥说事,说人家每次都能钓上鱼,偏你不行。这人就沉不住气了,就上火了。钓不着去鱼市上买也买上二斤。这恐怕是中国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好面子、不服输,人家行咱也不孬。掌握了中国人的这种心态,中国的商家真能赚足了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抢购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今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人恐怕还记忆犹新。那一阵儿,先是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风:“什么东西都要涨价啦,还不快买去呀”;一部份人便东倒西歪,站不住了。一时间,彩电、冰箱,乃至大米、盐,被这些人们率先往家搬。商家一看卖点如此之好,心中大喜,物价趁机一天一变。再加上其他的促销手段,满城满街满巷一时间都是“快买啊快买啊,今天不买明天还涨”这类的声音。结果,本来挺沉得住气,对政府挺有信心的人也开始疑惑了。这类很理智的人通常是男人,但许多又架不住家里女人的唠叨。“你看,人家都买了你怎么还不着急?再不买可就晚了!”更有厉害的,则哭泣下泪地数落。“自打嫁了你,没一天舒心日子,这一拨儿你再不赶上,往后这日子更没法跟你过了。”这一来,令许多很理智的男人也把不住自己的防线了,也拿出积蓄,甚至借了钱赶着加入了抢购人流。结果,反而吃了亏——厂家供不应求,开始粗制滥造;商家供不应求,以劣充好——等这拨儿人再来求购,往往碰上的是这类东西。于是,抢购在前的人多少沾沾自喜;相信政府,相信人民币的币值坚挺的人则牢骚满腹。至于多囤的米面生了虫,酱油生了蛆,盐化成了水,糖上边净蚂蚁,则是所有抢购的人都得认的后果。厂家,商家当然是都笑歪了嘴。

这一拨儿热是热完了。凡是当年吃了亏的人大都羞于提起。赚足了黑心钱的厂家商家各自找医院去治笑歪了的嘴,也不再提这档子事。好在那会的医院还不黑,全员公费医疗,没机会宰他们。单只便宜了姜昆、弄了个相声段子在那儿逗乐。“哎,听说明天要涨价啦,大伙儿快去买去呀,再不买可晚啦!”

这拨儿热,商家是利用涨价风,打开了人们的口袋,刺激了内需,也刺激了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流通。再一拨热呢?

再一拨儿热是降阶热。先把商品价提得高高的,让你看看那价不光咋舌、连心也悬起来。然后“哗啦”一下把价码跌下来,再“呼”一家伙把你的钱从你口袋里掏出去。

购房热就这么热起来了。

先是没房的人需赚钱或攒钱买房。等真正有钱的人买了喜欢的房以后,不知怎么又听说,光有一套房还不够,得有二套房才能算小康。这一下又有人沉不住气了,“怎么,我还以为自个儿够中产了呢,闹了半天,再加一套房才算个小康”?好家伙,还得买。这边的商家呢,也够机灵,赶快推出新招,买房不算公摊面积。您有钱吗不是,那您得买二套。

房是有二套了。不过还不行,还得有东。还得去买车。北京爱车的人就多起来啦。幸好,眼下还没这股风,说得有二辆车才算小康。有N辆车才够富豪,否则,又够许多人折腾一阵的。

爱上车的北京人多起来啦,这实在没什么可评判的。国家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自然也就多起来。需求刺激生产,需求产生服务,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市场经济,建立规则框架,进行宏观调控,然后顺其自然。这本是应当的操作手段。只是,别煽!

中国人就怕煽,一煽就沉不住气,就来火。而偏偏有些中国人,就爱煽!

煽得米面生了虫,他还煽;煽得酱油生了蛆、他还煽;煽得盐成了水,糖成了蚁窝,他还在那儿煽!中国的许多事,历朝历代,就是被这类人煽坏的。现今的中国人,切切再别听这类人煽。

你爱买房便买房,你爱买车便买车。你真有钱,不买二套房,甚至一套也不买,你租个小草屋住着,你该是大款照样是大款,没人说你;你真有钱,爱买车不买车,或者你干脆穿上“气死牛”老布鞋每天步行,你照样是大款,也没有人说你。等哪天你一高兴,买一幢多少层的高楼,办一家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那全是你自个儿的事,甭管别人怎么说,也甭管别人说的是不是你!中国的人们,中国的大款们,活着应该有这种心态,切记别听人家煽!

中国的煽者们,安心老老实实作好你们的事,别没事胡乱煽,别以为自己无所不晓,你以为你是谁!

爱车的中国人,爱车的中国北京人切记,你有钱买车、开车,你在听你车上的播音时,听到有煽者的什么煽言煽语,赶快换台。别听他们胡说八道!

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买车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更不能听煽。只能老老实实做好那份工作,老老实实想办法依法挣钱,等有钱再来,园梦吧。等你园梦那天,你居住的城市街道可能更宽了,能驶车的道路更多了,何必像今天有车的人那样憋屈?

不信,看看北京有车的人,受堵的时候是多难受。别忘了。北京因为老拆了修,修了拆,以致北京人建议把英文CHINA(中国)改译为“拆哪”。

近些年来,北京的车发展得确实太快,以致老得拓宽道路,老得拆,富于幽默的北京人便联想到这个句式“拆哪”。不拆不行,不拆车多了无法行走。

早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大量拥入中国旅游,一些有地位的,有见识的外国朋友便向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议:北京一定要注意接受发达国家的教训,千万不要多发展小轿车,那将会带来许多后患的。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道路建设永远跟不上小轿车的发展,结果,汽车行进的速度在城市区内比自行车还慢。另外,还有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无奈,商品经济杜绝政府行为。尽管北京市政府,中国其他城市的政府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仍是有心无力。政府唯一能做的事只有一件“拆哪”。

拆了修,修了拆,再花大钱治理废气污染、其它污染。政府惨了。其实老百姓也惨了——这些钱本可用于改善老百姓其他的生活方面的。政府职能变了,形象也变了。政府老得跟在潮流后面修修补补。不过这一来,政府首长倒真是百姓“公仆了。公仆当然不好当,首先要有正常的心态来面对许多来自民间的批评。且看下面一则:

近些年来,北京建造了许多立交桥,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其作用和建设者的功绩毋庸置疑。从天空俯瞰,形状各异的立交桥好似画在大地上的花朵,十分漂亮。然而,我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地面上。抬头仰望,那遮天蔽日的巨大水泥建筑不但令人压抑,而且实在是美可言的。我想说的是,对立交桥不可一味赞美,也不可滥用,尤其是在市中心,在那些主要的城市景观——我们不喜欢堵车,也不希望完全地失去美。

很多人会认为,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问题还没解决时,谈什么美与不美,如果不是一种奢侈,至少也是一种小布尔乔亚的矫情。更多的人会说,是不太好看,现代化是破坏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呢,历史前进的步伐是挡不住的。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真正有害的庸人之见。城市是由人来规划、建设的,城市这些凝固的建筑所体现的无非是城市人的抱负、智慧和创造,或者相反。“历史前进”具有多种可能性,并非只有一种确实的步伐。同样,解决任何现实问题也都有多种方案,并非只此一途。不妨设想一下,木犀地开通后,西单、东单、王府井那些路口仍然堵车,仍然处处建立交桥,那么,长安街非得变成一条悬街,这“中华第一街”将成何面貌?如果我们现在急功近利地凑合,那么就将失去应有的生活质量;我们现在鼠目寸光地迁就,就将无可挽回地永远失去美——古都之美和日常的世俗之美。

这则批评的作者不知是否有车一族,如果是,能舍弃自己的方便而从大处着眼,自是非常了不起。但可惜,恐怕许多北京的有车族不会有这样的眼光。他们图的是自己眼下的方便。道路如果不畅,他们便会抱怨,而不会去考虑维护古都之美。对北京市政府来说,便面临这样一种两难选择:到底听谁的?还有更深一层的问题便是,北京今后应当如何发展?中国的现代化究竟当有怎样的特色?

又不仅在北京,在杭州、苏州、绍兴、泉州等历史文化名城,成片土地开发和千篇一律的华楼商厦正在取消风姿各异的文化特色。在那些旅游城市和风景名胜,种种煞风景的事更是屡见不鲜。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现代化”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捞钱”,更不等于城市建设的“香港化”。现代化所蕴涵的文明、进步的价值,是和尊重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的多样性相容的。一位从英国回国的朋友,惊讶于那里很少高楼大厦,满目树林和一个世纪之前的建筑,不禁感叹不知到底谁更现代化!

于是,我们可能又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处境: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比照人家弄出一个自以为是的现代化,可人家那里早就变了,变得把什么现代化当成了弯路而早已抛弃,早已返朴归真了。于是我们又得学人家,把以前的心血全都“拆哪”。就象我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拆城墙盖高楼建工厂,至今后悔、无奈那样。

曾有资料说:一些发达国家羡慕我们的首都人,出行全是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杜绝了汽车污染。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区既省力又省钱。等这些国家学习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抛弃了自行车,将其留给农民工,驾起了私家轿车。这是不是又会成为一种尴尬?

时代潮流既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也有可以引导的一面。当然这是当政者的事情,留待他们去解决。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爱上车的北京朋友,看看他们如何侍候自己的座骑吧。

王君在银行工人,其夫人是某公司的白领。家里购置一辆标致。原先,王君在沙沟有一套房,因为没有停车场地,新买的车曾被人盗走。等好不容易办好手续,到保险公司赔偿,面目全非的车又被公安部门给找回来了。于是,又折腾了一番。这使王君痛下决心,另买了一套房。这次有了停车位,有物业公司尽心管理。王君眼不好,没法开车,车便成了夫人的座骑。女人管理车辆自是精心。车内布置得也很艺术化且尽量照顾儿子的喜好。儿子尚小,还在上幼儿园。每天同父母进了车,抱上自己心爱的玩具,自然非常高兴。一路上叽叽喳喳,小嘴不停,让王君和夫人十分惬意。

梦女士,某公司高级职员,自有一辆本田车。夫君在国外发展。梦女士喜欢下班后邀上几位伙伴,先找一家酒楼吃饭品茶,完事后去歌厅再放松一下。待感觉自己精神已振奋起来,便驾车沿二环路兜一圈,感受一下京城夜的气氛,这才回家休息。她的车保养得很好,因为有同学在开汽车修理厂。

高总,自召开公司,有四辆车。最好的一辆是宝马。人说“坐奔驶,开宝马”,因为奔驶坐着舒服,宝马开起来操作简便。但高总不乐意学开车,至今也不会开车。不仅如此,高总还不乐意占用手下的休息时间。所以,高总晚上出门总打车。他一身普通休闲打扮,脚穿一双“气死牛”老布鞋,闲闲散散找家小酒馆,喝点茶,再去听听歌。最后打车回家,他的车使用率不高,成为一般的公务用车。有次,他同司机出去办事,将车停在路边,被一辆摩托车给擦了一下,车身油漆弄一道很长的划痕。司机不乐意,被揪住的推摩托的小伙子口口声声道歉,愿赔,高总不落忍,放小伙子走了,没让赔。司机埋怨:“这宝马车补一下油漆少说得六千块,您倒好,楞一个大子几不要!”高总乐了,道“你看他那辆摩托值多少钱?”司机说:“最多也就值这个数吧。”高总道“说的是啊,他就那么辆摩托,你好意思让人卖了来赔你?不算了还能怎么着?”说得司机不言语了。

像高总这样的,属于款爷,钱来得容易,所以这么大气。北京也常见为了擦车而辩半天理的,各人的心态不一样。这也无可原非。

人说北京的大公司多,外企多,钱好挣,所以有车的人也多,不知是不是这个理儿。但北京的车多倒确是事实,不信,到了晚上,你就看吧,凡是市区内门口有停车场地方的饭馆餐厅,那场地上车都停满了。私家车公家车不知道,反正挂京牌的车是绝大多数,可说是分外壮观。又得合乎那句俗话来形容,叫什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边车停满了,那边还有车在掉头——见没空地方了,另找去。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具体统计数字,只能是估计,估计北京人里边,有车族所占比例不会低。

据北京人介绍,近几年北京市政府花了多少个亿来治理废气污染。由此看来,北京市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下了大力气的,至于花得值不值,那是另外的话题,只好留待后代人去评说了。

同类推荐
  • 不被公开系列(套装共3册)

    不被公开系列(套装共3册)

    收录大量第一手资料,再现六十年世界谍战风云,告诉你真正的詹姆斯?邦德是如何练成的。公开鲜为人知的组织秘密。套装包含:《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黑手党》。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 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

    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

    本书收录了四十多位作者的作品,有“别再拿国人的智力开涮了”、“文明社会中的病毒”、“从郑板桥的糊涂说起”、“有爱斯基摩人的捕狼刀想到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实力偶像天王

    实力偶像天王

    一个虽然酷爱唱歌,但是没有嗓音的天赋的小伙子重生了,并有了一个好嗓子,实现当歌手成为明星的故事。==========新人新书
  •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当我们梦想成功的时候,前方的路总会有那么几只拦路虎;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强劲的对手?成长的过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出现一些客观或者主观上的阻碍,这时就需要励志。鼓励的话语或者榜样的力量,都是可以昂扬沮丧者斗志的良药。这是本关于成长和励志的书,相信你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 简·爱

    简·爱

    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她逆来顺受,却依然挨打受骂,终于有一天她的恐惧和忍耐到了极限,最后发展到对舅母当面反击。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后来她成为罗切斯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切斯特先生脾气古怪,但经过一段时间接触,简·爱爱上了他。在这段经历中,简·爱进一步成长,变得更加热情、自尊、倔强。然而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切斯特先生,当赶回桑菲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过上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 奈何十月心

    奈何十月心

    连十月,就算你是被尼姑养大的,可你不是尼姑啊!你的心呢,心呢!?本皇子就不信奈何不了你!哼!——本是天之骄子的六皇子,奈何在这个假尼姑面前总是如此暴躁
  • 最终幸存者游戏

    最终幸存者游戏

    恭喜你被选中参加幸存者游戏!幸运的玩家,你需要押上的唯一筹码,就是你的生命。拼尽全力活下去吧,成为最终的幸存者!然后,你就能获得想要的一切!
  • 凤鸣之女帝

    凤鸣之女帝

    这是一本你意想不到的小说,看它的人皆是有缘之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拿你试剑

    拿你试剑

    这里没有江湖,只有生存,所有人都活在命运的轨迹中,百族生存,适者脱颖而出,在牢牢地禁锢下如何摆脱钳制,一个信奉金钱的少年,在金钱的诱惑下深入险境,命运的安排,开始了他梦想的轨迹,他明明爱财,却为何屡次漏财?他明明贪生怕死,却为何一次次挺身而出?他明明向往平淡,却为何以天试剑?麻烦不断找上他,却不料只是命运的开端,是命运在引导着他,还是他在改变着命运?这是一段计算好的行程,也是一段可能随时改变的转折,他的一生没有任何命运,但所有命运却以他为中心,这一切开始了......
  • 暗黑教会

    暗黑教会

    如果老天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像做我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