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二年六月,历时两个月的两王叛乱终于在吴王的被擒后结束。
大夏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百姓安居乐业,朝堂政事在长公主和一众大臣的扶持下平稳过渡。
年幼的帝王随着一天天长大也渐渐懂事稳重起来,一些简单的政事居然也能处理的像模像样,百年的太极宫也随着他们的新主子一天天长大,更加辉煌。
西宁府现任的知府朱知亘是个有能力的,他将荒废了许久的西北商道重新开放,又推出许多优惠措施,引得南北客商、骡马络绎不绝。
宣化府的大将军府现在由文家四爷当家,在孝平帝手里夺去的国公爵位现在又由小皇帝还了回来,当那面护国公的扁额重新挂起时,常老夫人在几个儿媳的搀扶下望着府门上的扁额眼泪婆娑。
湖广代总督钟全经过这场战乱,得长公主和小陛下青睐,将那个代字变成了正字,天下的粮仓、钱库之地也在他的经营下总算是明符其实了。
东阳王世子回到封地后,年迈的东阳王突然上折子向朝庭补交了多年拖欠的岁贡,至于他私开矿山的事情倒是一句没提。
李妙然接到折子也只是笑了笑,这个事情就留给小皇帝再大一点解决吧,若东阳王够聪明,早一天上折子请罪,她也不会下狠手,必竟李氏一脉现在也没剩下几个了。
魏郡王和蜀郡王被夺了封地,困于京中郡王府,大概率是翻不出什么浪花来,毕竟做什么都是需要钱财和人的,他们现在一无钱二无人,那个郡王称号,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会事。
东都现在最热闹的事是长公主的婚事。
街头巷尾、酒楼茶肆里议得最多的也是长公主下嫁张太傅孙子的各种传闻,有说长公主的嫁妆会有多少的,有议张太傅孙子经过这场战乱会不会入朝为官的,反正版本多的有时李妙然听了都以为那是别人。
张若朴倒是对那些传言丝毫不关心,他现在每天忙的很,公主府的一应修建他要管,小舅子不满意他要哄,总之,他每天过得脚不沾地,只为了等三个月后的那一天,其实若不是小皇帝太难哄,他其实更想这个月就将心心念念的小姑娘娶回家。
顾家桥现在是明正言顺的新任帝师,有了擒吴王的功绩倒也没人说什么,主要是朝堂上那群有意见的臣子早就投了吴王,随着吴王倒台他们也在大夏的朝堂上没了踪迹。
顾子路和周少游现在宣化,已经各有战绩,官封游击将军。
最令天下津津乐道当属那个凭空冒出的柔福郡主下嫁周言阙的事情。
哦,柔福郡主就是福宁公主的后人叶倾城。
东都城里的百姓就此事可是热闹了好几天,但架不住天子脚下,不过几天就被别的稀奇事所代替。
就如白家那个小女嫁与常家长子的事。
那天白小冰出嫁时,正逢东都城一年一度的八月节,接亲的队伍在东都的长街上走过时,那盛况以致于多年后仍被人津津乐道,都说常家不过是娶个继室,没想到竟能如此重视,婚礼也如此隆重,看来两家对这门婚事很是满意。
满意不满意的花轿里的白小冰不知道,她绝食了数天,饿得头昏眼花,母亲也被白家送到一个不知名的庄子上和她不得见,无奈的她不得不红肿着双眼上了花轿。
她心悦的人一直未曾出现,从两家交恶时,他和她就再也没有了未来。
顾小五现在并不在东都,他一直随着齐思嫣在追剿叛军的路上,听道常、白两家大婚的消息也只是愣怔了一下,转身就朝远处训兵的齐思嫣而去。
宫里的李妙然听闻白小冰大婚,派满公公送去了一份厚礼。
对于白家家事,白小冰不开口,她也没有立场过度插手臣子们的家事,虽然这两个臣子都不是她所喜欢的,但她也知道自己并不能事事任性妄为。
忙着忙着就到了她大婚的那一天,天还不亮,她就被阿嬷从榻上叫起梳妆。
等一切弄好,迎亲的队伍早已到了太极宫的东华门,一脸不高兴的小皇帝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马上人,很不情愿地讲了一番违心话。
张若朴很能理解小舅子的不满意,但他现在满心满脑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小姑娘今天就要嫁与他为妻了,所以他很大度地再次哄了哄发脾气的小孩子。
等酒席散后,一身酒气的新郎官终于来到婚房,他一步一步地轻轻走近那个坐于榻边的人,微微的酒意让他脚步有些踉跄。
听着越来越近的脚步声,盖头下的李妙然觉得自己心脏都不会跳了,她放于膝上的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那柄玉如意也被她握出汗来。
张若朴从如意婆手中接过喜称,挑起盖头,就看到一脸紧张的李妙然,他定定地望着那张娇憨俏丽的容颜,这一世,这一生,他们终于再也没有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