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9400000029

第29章 变法的激情与悲情(3)

以均赋役为中心,厚商利农,发展社会经济。明朝的赋税制度是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税,按人头派差役,所以土地和户口是王朝财政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随着兼并势力的发展,民间的土地和人口逐渐集中到勋臣、贵戚和大地主的名下。他们倚仗特权,贿赂官府,隐占户口,瞒田偷税,逃避差役,到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大批的土地、人力流进私人腰包,使国家的税源衰竭。本来国家征收田赋是田多的多征,田少的少征,按亩核算,从法制上说是公平的,这也就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的均税实质性内容。有的农户土地被豪强侵占,田赋却留在原田主的名下,造成产去税存,这就发生了赋税不均的社会问题。考成法只能解决一部分欠税的问题,大量的瞒田逃税和税役不均亟须从赋役制度上加以整顿,这才能开辟理财安民的新途径。万历五年开始调查,次年即通令清丈全国田地,详审细核,三年查出漏税土地八十余万顷,从而严厉打击了违法的权贵地主,迫使他们守法,不敢轻易欺隐,小农免受赔累,国赋按时收纳,扭转了财政亏损。后人评价这一举措说:“既不减额,亦不增赋,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确实做到了公私两利。

在赋税不均的现象初步纠正后,立即着手解决逃役问题。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中的各项名目,如杂泛、均徭、力差、银差等各种税收合并为一种,将力差归入田赋,一律按田亩核算,减化手续,统一征收,并可改折银两,允许被征调的差役出银雇人代役,这就扩大了货币流通的范围,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使商贩和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又把兴修水利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课题。历来治河的方针只顾漕运,为朝廷运粮,不顾民生,因此大多采用分疏黄河的办法保障运河渠道的畅通,也就是在黄河下游多开支流,分泄河水,这种办法容易淤塞河道,垫高河床,但却急功近利为历代王朝惯用。张居正大力支持水利专家潘季驯摒弃传统方法,采取漕运与民生兼顾的方针,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利用奔腾的河水,冲沙入海,自此多年没有大患,使得黄河两岸“十年弃地转为耕桑,河上万艘捷于运输”。保障了生产,稳定了政府的财源。

以近民便俗为宗旨,提倡面向实际,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资源。张居正自从政以来,就倡导治国理政不外乎谋求富强大事,这在当时并不容易为一些官僚士大夫们所接受。因为自宋明以来,理学被尊为儒学的正宗、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到明后期愈来愈走向空疏。它宣扬心外无物,不假外求,把做学问的功夫引向发掘内心世界,否认客观真理,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学风,养育出一批文人学士谈玄说虚,好说大话、空话,鄙薄民生实事。他们嘲讽张居正说:“吾辈谓张公柄用,当行帝王之道,今观其议论,不过富国强兵而已,殊使人失望。”张居正对此报之一笑说:“过誉我矣!吾安能使富国强兵哉!”

为了批驳迂腐的文人反对革新,张居正总结商、周、秦、汉王朝兴亡盛衰的教训,提出因时顺势的变法思想,强调:“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从近民便俗出发考察先朝的法规,凡是不能顺应时势,违背民众要求的,可不用遵守;只要顺时安民的,即便是凡夫俗子的见议,也不该不听从。要使各级官员摒弃旧规,面向实际,以富国强兵为首要任务,大力提倡扫无用之虚词,求躬行之实效。强调:“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这在言必称孔孟,道先贤的时代,提出不体察民情,便是学业不到家的见解,大大突破理学的禁锢。他自憾位居高官,对民间猥俗犹如隔岸观火,不如底层下属了解民间疾苦。要求当官、做学问的走出衙门和书斋,面向实际,把治学理政与解决国计民生结合起来,这对陈腐的思想界是一大触动。

对于改革的成效,清代历史学家张廷玉评论说:“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重现出强有力的政府机制。嘉靖末年国家粮仓不足一年之储,改革前财政空虚,财政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后国家储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四百万两。《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这丰硕的成果已经载入史册,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张居正的钢铁意志和雷厉风行的魄力,给当时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人据此指责他“时政苛猛”、“刚鸷”等等,也有人为之辩解说:“人习于玩,一旦法绳,若见为苛,而居正持之益坚,争之益力,以是遂与世龃龉,而又一二非常奇举,其迹不无似愎、似少容、似专权、似挟术。”在因循守旧,积重难返的社会风气中,如果没有这样果敢而又凌厉的魄力,改革将会寸步难行,张居正正是具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才使中央政权内部没有出现北宋改革那样强有力的反对派,不像王安石变法几起几落,因而新政较少引起正面冲突,比较顺利地从政治推向经济,功效显著。可以这样说,改革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张居正在主观上具有把新政引向胜利的忠诚和能力,16世纪后期的社会环境给他提供了充分活动的舞台,使他主导了王朝败落时期复苏的新局面。

由张居正个人主导的这场改革的成功,也预示身后隐伏的危机,这就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反对派开始发难,张居正家被满门查抄,凡被认为与张居正结党的官员,统统被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立的新政,更是付诸流水。

废除新政,首先从放松驰驿的限制开始,恢复权贵乘驿的特权,继而取消考成法,一切皆与新政反其道而行之,“由是,上下恬熙,法纪渐至不振”。张居正改革连同他本人全遭覆灭,恰如明人笔记《野获编》所述,“身后一败涂地”。

亲自上阵的无奈皇帝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九月中旬,光绪从每日朝见慈禧太后的感觉中,觉察到大事不妙。于是,他写了几道“密诏”,要康有为到上海办报馆,实是要他去避难。光绪密召杨锐入宫,向他说明变法可能遭到太后的镇压,要他设法解决,杨锐惊慌失措,竟冒出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的家事,应当同您家人商量。”至此,光绪已完全绝望,他紧张、焦躁、愤怒,但却一筹莫展。

九十天前,光绪还意气风发。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这实质上是变法的宣言书,诏书斥责了顽固守旧的官僚,指出变法图强是救国的必由之路,还对顽固官僚空有救国之言而无救国之实的虚伪行径进行了揭露。从这一时刻起,光绪帝接连不断地下诏进行变革,光绪在六月十六日不顾守旧大臣的阻挠,召见康有为,破了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官员的成例,并且长谈两三个小时。在这次召见以后,光绪不仅增强了变法信心,而且对变法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光绪就坐在他的龙椅之上,大发革新诏书。

从下达《定国是诏》起一百多天里,光绪共下诏书一百一十多道,有时一天竟五六道之多,其改革内容包括:设立学堂、学习西学、派人出国游历学习;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奖励创办报刊、提倡上书建议;鼓励修铁路、开矿业及农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著作;撤驿站、办邮政;裁减官员、精简机构、改订规章条例;改革军队训练、对海陆军用新法操练;改革财政、制定财政预算;准许旗人自谋生路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突然回宫,光绪慌忙跪地迎接,慈禧太后声色俱厉地把他训斥了一番,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两道“上谕”,宣告光绪退位,自己重新训政。

慈禧把光绪囚于中南海的瀛台,又捉住了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六人,并将他们斩首于北京菜市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从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发布《定国是诏》始,到9月21日慈禧重新执政,前后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因光绪二十四年是戊戌年,故又称“戊戌变法”。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就像变戏法一样地失败了。

变法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角光绪皇帝没有权力。同治皇帝在年仅十九岁时病亡,其母慈禧太后害怕立了同治帝的儿子当皇帝自己会失去权力,于是就选中了醇亲王四岁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光绪帝。光绪的父亲是慈禧的丈夫咸丰帝的弟弟,因此,光绪就是慈禧的侄子,而光绪的母亲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光绪又是慈禧的外甥。光绪即位时年仅四岁,大权完全操纵于慈禧一人之手。慈禧教光绪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叫他畏惧自己,二是让他学习。慈禧对光绪管教很严,企图把他培养成自己驯服的工具。她让光绪叫自己“亲爸爸”,并经常训斥教导,可谓“教子有方”。

至于学习,光绪却十分主动,十分好学。他认真完成宫廷规定的学习科目,不仅在上课时间努力学习,就是在假期和课外,他也从不停止,总是手不离卷,口不离经史子集。有时,慈禧让他去看戏,他表面上答应,但到戏园子遛了一圈之后,就又回去学习了。连慈禧太后都称赞他“可谓好学”,宫廷内外,交口称誉。

在老师翁同■等人的悉心指导下,光绪十多岁就精通经史易理,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且在文章中经常表露出宏图大志,他还能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由此,翁同■等人断定他将来必是一位有为皇帝。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光绪十六岁,按照传统,光绪“亲政”,慈禧太后也做出姿态,“撤帘归政”。但实际上,朝廷的军政大权仍把持在慈禧的手里。

光绪“亲政”之时,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关键时刻。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彻底看清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不变法就要亡国。于是在知识分子中间掀起了一股倡导变法的热潮。

著名的“公车上书”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要求变革的一次运动。《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极大愤怒,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一千二百多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拒和、迁都,是为“公车上书”,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因清廷等级森严,“公车上书”的奏章没有送到光绪的手里。康有为等人十分气愤,在二十多天后,又写了一篇万余言的长篇奏章,经过辗转反复,光绪终于看到了这篇奏章。光绪对康有为提出的许多观点十分赞赏,并发出“上谕”,实行新政改革。当然,这种“上谕”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要想改变积年陈旧的官僚体制,实行所谓新政,那就像清风吹泰山一样无济于事。

见自己的奏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康有为又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愤然上书。在此封奏章中,他措辞激烈,指出日本国会及报纸天天讨论如何瓜分中国的问题,而中国却无动于衷,再不变法图强,中国就要亡国。但这一奏章又被顽固派大臣压住不报,光绪没有看见。后来,奏章传开,在舆论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报刊杂志都加以介绍摘转,光绪从报纸上看到了这篇奏章。深为感动,马上就要召见康有为。

然而大清成例,非四品以上官员不得召见。光绪无奈,只得派了翁同■、李鸿章以及荣禄等人考察康有为,其中翁同■是光绪的老师,主张变法。他把康有为的答词如实地报告了光绪,光绪再次为康有为的见解和抱负所深深打动。他下令收集康有为的著作,认真阅读,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坚定了变法的信念,并特别下诏,凡康有为的奏章,随到随送,不得扣压。

光绪虽然急于变法革新,但实权却操纵在慈禧太后手里,光绪实际上是个徒有虚名的皇帝。为了能够推行新法,他多次向慈禧太后索要权力,甚至有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太后若不给我权力,让我变法强国,我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决不做亡国之君。”

当时的形势是变法的呼声极为高涨,而朝中的守旧派却紧紧围绕在慈禧太后的周围,不愿变“祖宗之法”。为形势所迫,慈禧不得不暂时放一点权给光绪,让他先试一试,若不成功,她再以收拾残局的姿态整治光绪。这种做法,比死命阻挠变法要高明得多。于是,慈禧太后在加以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同意光绪试行变法。光绪和梁启超等人获悉慈禧太后同意变法,欣喜若狂,以为变法成功指日可待了。

慈禧太后对改革本不同意,她是守旧派的代表,根本就没有改革的思想和素质。更重要的是,她绝对不愿意放弃权力,如果光绪的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朝野之上赢得人心,她就再也无法把持朝政了。因此,慈禧太后决不会允许光绪的改革获得成功。

全面改革的措施对于增加中国的国力是有用处的,但其中许多措施触及了守旧派的观念和利益,因此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愤怒,他们鼓动慈禧太后坚决消灭改革。在“百日维新”中,许多守旧大臣对维新措施拒不执行,不仅当面“劝谏”光绪皇帝,还压住诏令不往下传达,或是扣住奏章不向上报,一怒之下,光绪罢免了许多人的官。在处理一次扣压奏章的事件中,光绪一下子就罢免了六个大臣,造成了轰动一时的“罢黜六堂官”事件。

当然,慈禧太后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光绪的警惕,她虽躲在颐和园里,对光绪的一举一动却都清清楚楚。早在下达《定国是诏》的时候,慈禧就连下三道“上谕”,罢免翁同■,使光绪失去了左膀右臂,并命凡二品以上的大官均须到太后面前谢恩,牢牢地掌握了人事大权。在“罢黜六堂官”事件之后,慈禧更是加紧密谋,准备以武力挟制光绪。

慈禧让掌握军队大权的荣禄调派军队,包围北京。于是,荣禄把当时清朝最为精锐的几支陆军调到北京的周围,一是把聂士成的甘军调驻天津,一是把董福祥的武毅军调驻长辛店。慈禧还派亲信重兵严密护卫颐和园。这样,慈禧就有恃无恐了。

相对于慈禧太后的十万雄师,光绪的改革者只是几个文弱书生。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授予了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四品官位,担任军机处章京,做文书工作,人称“军机四卿”,再加上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过六人。而这些人一点军政实权都没有,只能今天上一个奏章,明天上一个奏章,连光绪的面也见不上。而光绪呢?今天一个诏令,明天一个诏令,至于能否实行,天才知道。

从运作方式上讲,“戊戌变法”是从光绪到康有为等一群书生在那里舞文弄墨,正所谓“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他们只知道为什么要变法,该变哪些法,至于怎样变法,尤其在危难临头之时,他们就一筹莫展了,只好以一腔热血来祭奠神圣的改革灵坛。

没有军权、没有政权而谈改革,历来是中国书生的一贯做法。然而,有了军权、政权的人为保既得利益又害怕改革。这真是中国改革的二律背反。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日本明治天皇都主持了国家的变法运动,成就显著。俄国、日本都在两代人之内富国强兵,变为近现代国家。同样是皇帝,中国光绪落得被软禁的下场,并一直到死不得自由。皇帝也变不了法,为传统中国变法史打上一个悲怆的句号。

同类推荐
  • 覆周纪

    覆周纪

    大周祖地,九龙拉棺,他从棺中来,只为兴商覆周。
  • 大明宫谋

    大明宫谋

    哮天犬因贪恋人间的游历,一缕灵魂出窍,偷下人间,附身于兴献王豢养的白狗身上。白狗数次救朱厚熜于危难之中,一狗一人为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朱厚熜登基称帝,封白狗为威武将军,从此揭开了一人一狗的精彩一生。然,人世间人与人,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皆是一个阴谋的终结,又是另一个阴谋的开始,演绎着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这更催生了人们对权力巅峰的渴望。人心、人性、人欲,朱厚熜与白狗搭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惊世创举:斩断阁老集团的专权,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并躲过了后宫的暴乱。最终朱厚熜在白狗的辅佐下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 小戏子

    小戏子

    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被车撞死以后穿越到了宋仁宗年间,以唱戏为生。台上的他是貌艳如花的有才佳人,台下的他是儒雅俊逸风流倜傥的少年郎。有一天他在台上的身份被人知道以后,有人高喊道:“卧槽尼玛,这让我怎么相信这世上还有真的东西……。”
  • 两宋逗王

    两宋逗王

    一千多年前的靖康之耻,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国破家亡的深刻痛苦。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宋、辽、金、西夏上演了如何的风云大势;岳飞、宗泽、蔡京这些千古留名的人物又有怎样的家国情仇。且看今人穿越千年前,能否扭转这历史洪流!不要被以上蒙蔽,本文轻松向,喜欢请关注~
  • 带着淘宝到宋朝

    带着淘宝到宋朝

    【日更万字】赵舜带着淘宝穿越到了宋朝。一代资本大鳄,就此崛起。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在jojo乱杀

    重生之我在jojo乱杀

    一天因为名为“政坚”的人穿越到了jojo的世界,并觉醒了[替身],与恶人称兄道弟,誓死与乔斯达一族为敌!
  • 病而不娇

    病而不娇

    前世她是集宠爱、令人羡慕,却靠着药罐中长大的豪门千金沈蔓。一次意外,她在一个网王世界,名叫浅草蔓的女孩子身体里重生,不仅有鲜活的生命,也获得了一个健全的身体。但睁开眼面对的是父母的冷眼,朋友的虚情假意,重重误会、层层纠葛。性格与世无争的她选择放下过去,打算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时,她却突然得知当年的真相,她捡起过去,不再选择安逸于世。他们也才发现,她早已不是曾经唯唯诺诺的她了。【场面一】“这下,我再也不欠樱田藤子了。”白嫩的手指轻翻书页。迹部景吾挑眉,磁性的声线魅惑不已,“匹配结果还没出来,你怎么知道你的就与樱田的骨髓符合呢?”手插着口袋,饶有兴致的看着病床上从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看过他的浅草蔓。浅草蔓将书合上,眼神与迹部景吾对上,不急不慢道:“因为是你,迹部景吾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场面二】“小蔓,我们真的不能回到从前了吗?”樱田藤子潸然泪下,神情哀伤又委屈。沈蔓毫不为所动,转过身向冰帝大门走去。空气中只有一句极轻的话飘荡。“那是你和浅草蔓的以前,可惜浅草蔓已经死了。”本文是《金闺荣华》的姊妹篇,不白莲花不强大,依旧是熟悉的1v1,轻爽逻辑文。期间可以会和上一篇有所关联。
  • 谁痴谁且悟

    谁痴谁且悟

    既已死,何故留恋人间。我可不似这两个无用卒役般好说话,乖乖随我入府,但凡抵抗或不从者,尽管一试。我今日还未曾进食,正好饱餐一顿。
  • 对视五秒后让BOSS恋爱

    对视五秒后让BOSS恋爱

    对视五秒后就会坠入爱河(唯一天赋):宿主遇到超越自身1000倍战力的强大异性时会自行开启该能力,通过对视五秒使双方坠入爱河。(不想看原创世界的,可以过了前面几章后,直接从第一卷的最后一章开始看起。)第一个副本宝可梦世界:小智踏上旅途,进入了常磐森林,遇到了捕虫女孩NPC。“皮卡丘,给我上!”然后捕虫女孩掏出了一只99级的巴大蝴,皮卡丘败。小智继续在常磐森林走着,然后遇到捕虫女孩2号NPC,对方掏出了一只99级的绿毛虫,使用撞击,皮卡丘败。小智继续...于是,小智在常磐森林出不去了。一年后,石英联盟,错过了一届石英联盟的小智,掏出了一只99级的皮卡丘。
  • 剑光照汉关

    剑光照汉关

    一杯浊酒饮风尘,笑看长歌踏雪痕!陈守中邀请你一起走进他的武侠世界。
  • 羽遗

    羽遗

    程序女穿越架空历史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女,和亲嫁往东方。但她真正的任务,是唤醒被游戏吞噬意识的其他程序员,重新修正架空宇宙中的错误碎片,实现重启。等等!怎么到最后干的还是程序员的活呀!说好的王妃甜宠呢?干活吧,你呀。记住啊,千万不要爱上某个游戏中的AI角色哦。到时候舍不得重启世界,就是你的错。
  • 滚开啊系统

    滚开啊系统

    飞机失事,穿越,在漂亮女孩家醒来……穿越好难,真的……
  • 夫君的马甲藏不住了

    夫君的马甲藏不住了

    柳延雪一朝穿越,成为大雍王朝丞相家的四小姐。四小姐不受父亲宠爱,不得家人关怀,更是被心心念念的未婚夫一脚踹死。……既然所有人都负我,那我也将负天下人!柳延雪掌掴嫡姐,舌战主母,脚踢渣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她站在最高点,回首凝望来时路时,有人拉住了她的手。二人的影子交错在一处。“你心,既是我之所向。”
  • 九幽魔音

    九幽魔音

    。。。。。。。。。。。。。。。。。。。。
  • 天朝鬼

    天朝鬼

    二世界,一个异世,舞台,就建造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