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3200000013

第13章 求学之旅

1913年的7月,江南沿海很热很热。茅盾中学毕业了。他要继续读书,他要求知,他要在知识的天地里构筑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

江南夏日的清晨也是不胜迷人的。就在那一天,没有绵绵细雨,没有浓浓海风,在茅盾的故乡只有遍野的新绿,绿得耀眼,绿得令人心情兴奋。仰望天空一碧如洗,犹如蓝光盈盈的湖水;俯视脚下,绿洲之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好美好美的夏天,茅盾坐在自家的墙头遥望着远方沉思。中学已毕业,下一步该怎么做,年少的茅盾不知如何是好。他在认真地想着自己的未来,人生漫漫,青少年时代就像这美好的季节一样,一闪就会过去。于是他从墙头上跳下来,他要和母亲一起商量求学的目标,绝不能耽误学业。就在这一天,茅盾和母亲在当时的《申报》广告栏上看到了各大学府的招生广告,有上海的,有南京的,江南的几所高等学校都要招生了。最醒目的一条消息使茅盾心绪难稳,北京大学要在上海一带招收预科班学生。他的心飞到了北京,飞到了全国的最高学府。北京,这个他只是在地理知识中才知道的地方,真希望到那里去充实自己的智慧。茅盾心里这样向往,但他不好向母亲提出来。北京那么遥远,自己是依靠母亲一个人生活的,而且弟弟也需要求学,需要资金。他手捧着招生广告默默不语,他没有理由提出这么高的要求。于是,他双手把广告单折起,望着母亲的表情,他等待母亲发表见解。母亲细心地琢磨着几个学校的招生广告,这时她忽然想起儿子有位表叔在北京财政部工作,如果让儿子去北京读书会有个照应。就凭这点优越条件,母亲决定让儿子去考北京大学的预科班,而且让他提前动身到上海去应试。

茅盾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这一举动使茅盾的心里迸发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这种激情像潮水一样在他的思想中放纵奔波。此时此刻,他也只有一个愿望:要考上大学,要得到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机会。带着这种滚滚的热情,茅盾独自去了上海,去经受试场上的考验。到了上海,茅盾才知道,北京大学原名是京师大学,这是由京师大学改为北京大学后第一次在上海招生,对于他,这位江南学子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千载难逢。进入考场的前夕,他望一眼上海那蓝蓝的高空,望一眼上海那繁华的街道,抱定了一个信念: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种愿望促使他在考场上奋力争取,不放过每一道试题的分析理解,终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班。

北京大学预科分为一类和二类两种,第一类将来可以进本科的文、法、商三科。这三科很适合茅盾的心愿,他没有半点犹豫,报考了第一类。离开故乡前,母亲为他的读书生活做好了计划。原来,几年前,外祖母曾经给母亲1000元钱,母亲分文未动,始终存在本镇的钱庄上,到这个时候,连本带息已有7000元之多。母亲过去供儿子读书只是动用她和父亲的积蓄,这一天,母亲把这7000元钱分为两股,分别给茅盾和弟弟各3500元。在茅盾将要出征的时候,母亲用笔细细地计算着,这3500元足够儿子读大学了。她把这笔钱交给儿子,精心指点每一年的用量和用法。茅盾深知母亲的积蓄已是空空了,这笔钱一定要合理地运用于求学之中。茅盾带着母亲的期望,又要远征了,他要奔赴闻名中国的京城了。这个时候,在这个临近沿海的乌镇里,还没有去过京城求学的人,茅盾率先打开了这扇求知的大门。在乌镇里,也没有哪位母亲送自己的儿子到遥远的北方去,茅盾的母亲走出了前人没有走的路,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就凭母亲这一举动,茅盾要珍惜读书期间的每一寸光阴,他要第一个到学校去报到。

母子分别的时候,和几年前送儿子到湖州中学读书时一样,母亲送他送了很远很远。茅盾一步三回头,远远地望着母亲那一缕被轻风吹起的黑发,他带着依恋,带着自信,带着走向成功之路的愿望远远地向着母亲打招呼,还是那句话:“妈妈——你放心,我会用心读书的。”茅盾消失在由故乡通往上海的路上。

茅盾从上海出发,乘上了通往天津的轮船。他第一次走向大海,那碧波万顷的大海,那时时冲动着的自由翻滚的波浪,一浪一浪推向他乘坐的轮船,映入茅盾眼底的是一个辽阔的世界,是一个具有抗争精神的世界。想到自己将要到京城里去读书了,他的心,他的思想世界都和眼前的波涛一样难以平静。和茅盾同乘一只轮船的谢砚谷也是去北京大学读书的,两个人彼此成了好朋友。两人一同谈论起了读书生活,越谈越投机。

轮船在向北行驶,茅盾一会欣赏大海的波涛,一会阅读他刚从上海购买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在海上,他也不放过读书学习的机会。谢砚谷也是一位喜欢读书的少年,他发现伙伴茅盾勤于读书,又是那么认真,也翻开了随身携带的《圆圆曲》,坐在茅盾的对面,认真阅读起来。

也许是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茅盾从小读书有个特点:“读书,不读秦汉以下的。”而那位谢砚谷是读书不读秦汉以上的。两个人在读书经历中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在轮船上,两个人也都为对方感到惊异。他们互相说明原因,也互相提出了这种读书方法的不足。为改进不足,他们又互相给对方阅读自己携带的书,互相给对方补习功课。茅盾第一次赏阅秦汉以下的作品,给他的启发是很大的。他感到自己的心胸比以前更宽阔了。从此,他打破以往的读书规矩,广泛阅读群书。历经三天三夜的海上旅行,他阅读完了自己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也阅读完了伙伴的《圆圆曲》。就要进入天津港了,当轮船驶向马头时,茅盾兴奋了,他深情地望一眼走过的海面,对他身边的谢砚谷说:“我们没有白白同行,现在我才明白,知识是海洋这句话的含义。原来,只有钻到知识的海洋里才能扩展自己,这海洋如此阔大,需要我们分秒必争呵!”

在北京大学里,茅盾经受着新知识的洗礼。入学第一天,他就有了自己的住处,他和胡哲谋、毛子水等人住在一个房间。三个人是同班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相识没多久,他们就互相学习,互相谈论思想。茅盾和胡哲谋交谈的内容最多。胡哲谋的叔父是在大学里教本科班数学的,他非常希望胡哲谋能像自己一样成为数学家。而胡哲谋和茅盾有着相同的兴趣,他喜欢的是文学,可他说服不了叔父,只好学习数学。茅盾没有这样的束缚,他喜欢读古今中外的历史和文学,就尽情地阅读。刚刚走进大学的校园,他为自己确立了学习计划,他对他的伙伴说,他要在时光里奔跑,做一个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在茅盾所在的班里,教本国历史的是著名教授陈汉章,教国文的是沈尹默。两位先生都很有知识,有才能。茅盾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以他精诚的态度踏上了求学、求知的路。课堂上他勤学善问,放学后他苦苦学习。他的宿舍里人多,也很复杂。有个别同学进校后,总觉得混过三年学业总能找个差事做,有了这个定心丸,便在宿舍里昏昏庸庸,有时大声喧哗,有时高谈阔论,使整个宿舍不得安宁。每当这个时候,茅盾捧起书本,悄然无声地走出宿舍,站在靠近走廊的墙角默默读书。

深秋的一个下午,学校没有课,宿舍里又闹翻了天。茅盾从南方走向北方,很难一下子适应北方的气候,他觉得很冷很冷,真希望在宿舍里读书,又怕同学们拉着他闲聊,只好再回到他以往读过书的走廊,站在那里读书学习,一站就是很久很久。

光阴荏苒。一晃,寒假已经来临。绝大多数同学都回家度假了,茅盾决定留下来读书学习,留下来欣赏北方的雪景。在同学们离校那一天,北京城里飘着雪花。茅盾顶着严冬的白雪逛书坊去了。这是他进京后第一次走出去逛书坊,很想买几本有用的书。走过大街小巷的许多书坊,要读的书有很多很多,可他手中的钱却很少很少。他要穿衣吃饭,需要算计着度过大学生活。在京城里转了一圈之后,他还是默默回到了住处,打开现有的书籍,一本一本地翻阅着,每一本都读得很熟了。他很希望增加新知识,不然,他将会白白度过寒假时光。他在宿舍里踱来踱去,没有新书使他很焦急,他想躺下来休息一会,又担心这一天没有收获。突然,他想起在北京工作的表叔,表叔是有文化的人,家中一定有很多书籍。他立刻起身走出宿舍,直奔表叔的家里。这位在北京财政部工作的表叔,还真是很有学问的人,家里收藏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性很强的书籍。茅盾向叔叔说明来意,说明了他想学习的内容。这位表叔很关切地问他:“放假了,怎么不回家乡去看母亲,想在北京玩玩吗?”茅盾回答说:“不是想玩,我能来北京,就是想求学,就是想掌握丰富的知识。若是回家,把时间浪费在路上是很不值得的。”这一天,茅盾的表叔欣然借给他一套二十四史,还很亲切地告诉他:“这二十四史是中国的百科全书,读好这部书,需要时间,需要毅力。”茅盾把这套书捧回他的宿舍,摆在床前的课桌上。他对二十四史中的金、元、宋等史很不感兴趣,但他仍然是分秒必争地阅读,每一字每一句都读得很认真,还写下了读书笔记。他对自己说:“既然这些书都是百科全书,就不能不读,也不能草草而过。”

二十四史,载着中国的漫漫岁月,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茅盾求学,要踏上中国历史的征程,一步一步行走。从表叔家回来的第一天傍晚,茅盾就像久旱的禾苗滴上了雨露,觉得十分充实,一头就钻进了书本。因为是在寒假里,留下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食堂几乎是关闭了,吃不吃饭,没有人过问。茅盾读书读出了兴趣,就连吃饭都忘了。夜深人静时,他忽然觉得腹中空空,饿肚子的时刻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进食堂。他放下书本跑出门外,室外已是漆黑漆黑的夜,宿舍周围寂寥无声,只有空中的星光闪射着光芒。他很失望地回到床边,心里埋怨自己:真笨,吃不着饭怎么过夜?他坐在床头忽而又一想,吃不着饭算什么,大学的时间这么短,多学习一分钟,就会更多地汲取一点知识的营养,书中的营养比米饭更有价值。想到这,他又一头钻进了书本中。

北京的冬天虽然不像东北那样酷冷,但也带有难熬的寒意。茅盾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每日每日都在博览着全书。大年除夕,表叔请他去过年,他担心会浪费时间,仍然独自留在宿舍里。除夕的北京城是十分热闹的,茅盾对外面热闹非凡的世界不闻不问,他的目标就是读书。他想起先生讲过的许多文学知识,想起自己阅读过的诗篇,心里似乎别有一番滋味。除夕之夜,他无意中默读《池口风雨留三日》这首诗篇: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人闲心苦一春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挽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这是流传在清朝末年的诗篇。茅盾喜欢这首诗,喜欢这首诗中的语言,他把这首诗抄在笔记本上,一遍又一遍地默记。

茅盾的学习生活平凡而又繁忙。阳春4月,北京的树叶绿了,花儿开了。然而,就在茅盾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时候,北京的形势严峻起来,北京城里流传着听了使人心神不安的消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向中国提出了不平等的《二十一条》,这消息使得许多人惊慌失措。和茅盾同住一个宿舍的胡哲谋要收拾行李奔往天津去了。茅盾问他:“你为什么要走?”胡哲谋回答说:“听说有打仗的可能,我想去天津读书。”沉默了片刻,胡哲谋又反问茅盾:“听说你有个亲戚在天津海关当差,为什么不去投奔他?”茅盾还在沉思,他的心里十分烦乱。就在昨天,在雪花飘飘的日子,他还在闭门读书,一套具有百科之称的二十四史,他读过好多遍了,心中装满了伟大中国那遥远的历史的概况。可是如今,在北京花儿飘香的季节,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峻的形势,他不知自己该怎么办。他面对胡哲谋只好微笑着,回答给这位同学的只有一句话:“你先走吧,我暂时留在这里读书。”

年少的茅盾独自走回宿舍,他四周张望,胡哲谋已经远走了,留下的是一张空床。此时,茅盾的室内没有一丝阳光,窗外的天空已经被阴云笼罩了。伙伴一走,使他没有心思去读书,他在狭窄的宿舍里反复踱着方步,思索着几天来北京所发生的变化。突然,他发现在胡哲谋的书桌上有一堆撕得十分破碎的纸片,小纸片上带有密密麻麻的字迹。茅盾想看个究竟,他坐下来,把这些撕碎了的纸片小心地拼凑在一起,一行行字迹显露出来,大意是这样的:“读完预科一类后,转入预科二类学习数理方面,到大学本科攻习数学,先完成叔父对自己的期望,然后再转大学文科,完成自己的愿望,此后在本国大学教课,到50岁退休,60岁研究哲学,然后著书立说,成一家言。”茅盾吃惊地读着,原来胡哲谋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这样不平凡的理想。自己虽然读书万卷,却没想过成名成家。如今,胡哲谋的愿望要被这可怕的《二十一条》冲没了,自己该怎么办?他又在沉思,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是侵略中国的行为,日本帝国主义这样胆大妄为,分明是在欺负中国人软弱无能。片刻间,茅盾的心里就像燃烧了一团火,他自言自语地说:“要自强奋发,要成为中国的智者。”茅盾还为自己鼓劲,不能躲着形势走,要把每一秒钟的时间用于读书之中。他把胡哲谋撕碎的纸片拼好了,又贴在一张完整的纸上,小心地保存起来。

从这以后,茅盾求知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他到北京的第二年,得知叔叔凯崧也来到北京工作了,是在中国银行里当职员。他心中的凯叔多次捎信让茅盾去玩一玩,茅盾也很想凯叔,但他急于读书,急于掌握知识,舍不得浪费掉一点时间。就在茅盾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前夕,他硬挤出时间和凯崧游了一次颐和园。以往,茅盾坐在室内读书,懂得许许多多古今中外的历史,可他在北京住了三年,从来没有来过颐和园,从来没有欣赏过美丽的、象征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颐和园的全景。茅盾和凯崧并肩走着,叔叔不停地为他指点每一处景色的特点。茅盾细心看着,认真听着。最使他赏心悦目的是长廊和那充满离奇的彩绘,每一幅图画都仿佛绣在茅盾的心里。他拉着叔叔的手,高兴地走着,一会把凯崧拉到石阶上,一会拉到石阶下……面对那金的山,玉的海,银的河,面对那烟雾婆娑的佛香阁,茅盾陶醉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这时的茅盾,个儿高高的,已像一个十足的小伙子,但他仍然带着天真的童气,一会儿问这一会儿问那。他对陪同游园的凯崧说:“叔叔,我在北京住这么久,怎么不知到这里游一游,太遗憾了。”凯崧告诉他:“在我们中国,每一块土地都是美丽的,你要扎实读书,等到事业成功的日子,一定要看看祖国的每一处河山,如果能把我们的祖国描绘出来就更好了。古人能描绘历史,你不懂美术,但可以写历史嘛……”凯崧一连串讲了许多许多,茅盾听了,觉得既是启发又是鼓励。在他的内心里,也曾经朦朦胧胧有过这样的想法,这种意念始终没有消失过。

描绘自己的祖国,怎样描绘呢?怎样写好这部历史呢?叔叔的话又为他启开了一扇门窗,朝着这扇门窗向外张望,茅盾的眼睛亮了,仿佛看到前方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和那长廊里的壁画一样美丽。他内心一高兴,一下子蹿到了凯崧的肩上,几乎要把凯崧压趴下了。随后,他十分激动地喊了一声:“凯叔,我明白了,我是要写,要写我们伟大民族的生活。”

金灿灿的太阳挂在北京的中天上,把一个阔大的颐和园照得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灿烂。回来的路上,茅盾依依不舍,那湖水的清波像是荡漾在他的心里,远处香山顶上的花儿像是开在他的心里,凯叔那句话也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回到校园里,茅盾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在北京求学三个寒暑,如今已到了尾声,茅盾更加珍惜这最后的时光。他把他手中的书分了类,哪一本没有学深学透,他就要继续钻研哪一本。他要在北京和时间争高低,留下一个永远难忘的记忆。

同类推荐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三百年左右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将领。时势造英雄,信哉斯言!在《铁骨铮铮:千古流传的大清武将故事》中,我们介绍了以下人物: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水师名将施琅;岳飞后人、镇戍边疆、功勋卓著的岳钟琪;忠勇无畏、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除了西汉、盛唐等少数几个时期,中国一向是武备松弛的。中国的杰出武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

    本书是在台湾和台湾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焦点的时刻出版的一部有关蒋介石、宋美龄及其他台湾高层人物在内的传记作品。作者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详细记述了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及台湾“第一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实情,介绍了其后辈目前各自的境遇;书中也记录了台湾高层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的内幕,介绍了蒋介石和蒋介石之后的台湾和台湾问题。本书自1999年8月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好评。根据各方要求,我们对书稿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增加,以使其更加完善。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热门推荐
  • 凤鸣于山

    凤鸣于山

    这是著名诗人高治军先生的第12部诗集,收录了诗人多年创作的新古体诗二百余首。诗集分为抒怀、记游、念情、风物四个系列,把诗人在忙碌、充实的工作生活中那些原本琐碎平常的过程以诗歌的形式,细腻、细致、细微地表达及留存。
  • 重生之起点

    重生之起点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你还在我身旁。吴起回到初三时代,努力弥补遗憾的故事。
  • 魔剑斗师

    魔剑斗师

    魔力、斗气,它们分别代表着魔法师、剑斗师,统称为斗魔师。这两种力量聚集在一个大陆之上––斗魔大陆
  • 宇宙至尊进化

    宇宙至尊进化

    公元2246年,一座银白色宇宙飞船来到月球,静静地凝视着不远处蔚蓝的地球。地球劫起。公元2302年,一个高32米,长106米,重达1068吨的巨大星空怪兽正静静的躺在血泊之中,它的巨大尸体后面,一位年轻男子持枪而立。风雪漫古城,他一鸣惊人。古巴比伦,神农架,百慕大三角,古雅典文明……细菌生命,星球生命,水流生命……尽在……宇宙至尊进化!
  • 叛逆少女的谎言

    叛逆少女的谎言

    一位国内数一数二的画家,匿名在校时爱上了一位普普通通的人,而创出了许多火花
  • 一见钟情长生天

    一见钟情长生天

    混沌初开父神盘古开天辟地,只留下了两本神书,一本至邪至恶为魔典,一本至善至念为神录,千年前天尊玉帝携神录遨游星空时意外失踪,千年后地尊魔君独自一人携魔典上神界天宫挑战众神,因众神没有神录庇护死伤惨重为保神界太平十八守界使者集毕生神力封印魔君使他陷入沉睡,十八守界使者因耗尽神力而化为金雕,至此神界崩碎,众神为保留血脉将一些神族后裔封存记忆送入人界,商朝末年人界帝辛宠幸妖狐妲己致使人魔两界大动干戈,人界智者姜子牙召集神族后裔在牧野之战大败魔族--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另一个更大的阴谋悄然复出水面,他们能否解决...你一直以为你在利用别人,可是你没想到会被别人利用,因果轮回我们终究不过是个棋子罢了--
  • 嗜血长生

    嗜血长生

    夜晚,如此冰冷,黑暗之中身体的罪恶便会伺机而动,一百多年里,容颜依旧,唯一不变的是嗜血的本性,他,渴望生命,渴望活力,这偏偏又是自己无法拥有的,直到遇到她。。。。ps:作者有话说:各位看官,快到元旦了,小的拟定元旦前后回家,但是遗憾的是,家中没有网线,无法上网,本人不得不再次停更了,明年开学的时候复耕,为了弥补损失,小的电脑里存有一篇闲暇时候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共有十八章,名字为《风干的玫瑰》,从今天起,每天三章,元旦之前完结,希望以此来弥补小小的遗憾。。
  • 花千骨之再遇前缘

    花千骨之再遇前缘

    我一定会加油写的,我不会放弃的,我更不会半途而废
  • 无上魔医

    无上魔医

    魔医现,天下乱!一代魔医的成长史诗。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圣天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