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83000000053

第53章 《老邢说历史》和尚的“戒疤”

《老邢说历史》第五十二章:和尚的“戒疤”

大家在看影视剧的时候会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所有影视剧中的和尚好像都有戒疤,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和尚头顶有“戒疤”,纯粹是一种中国特色,国外的和尚是没有“戒疤”的。另外,很多影视剧不管是唐朝还是宋朝的和尚都有戒疤。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在元朝之前的和尚也是没有戒疤的。那么咱们汉人和尚为什么要烧戒疤?戒疤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看《老邢说历史》第五十二章:和尚的“戒疤”。

“和尚”这个词从字面的佛教意思是指以“和”为贵,这是佛教修行的根本方法,所以释迦摩尼以“和”为尚,便把僧众们称为“和尚”。还有一种说法,“和尚”一词是梵语在古西域语言中不确切的音译。准确的译音是“邬波驮耶”。梵文中的原意是对博士、亲教(亲承教海)师的通称。最初在于闻、疏勒等地流行和使用,音译为“物社”、“和社”,后转化为谐音“和尚”。现在一提到和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头顶的“戒疤”。那么,这些“戒疤”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

和尚的戒疤其实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般刚剃了光头的小和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培训之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合格,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清心”。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没有违反纪律,比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时注意力集中,不左顾右盼,就有资格得到第二个戒疤:“乐福。”一般情况下,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概可以拥有五六个疤;而像少林寺这样重要寺庙的住持,就可能是有八个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第十个疤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拥有十个戒疤的“首席和尚”不会超过五个。戒疤不光是头上有,身上也可以有,比如说在手臂上。烧戒疤,又称为燃顶。受戒的时候在头顶上燃上香疤,因为是在受戒时烧的,故称戒疤,是汉人僧侣受戒的一种标记。燃顶烧戒疤的作法,有大乘经论作为依据。如《梵网经》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条说: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又有《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说,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身、烧臂供养诸佛。从这些经文的内容,说明了烧身有二重意义:一、是用以表示至高无上的供养;二、为了消除业障。至于燃烧的位置,不局限于头顶,身、臂、指都是可以的。

在我们中国,“戒疤”又称香疤。一个人进入佛门前,为求受净戒,于戒坛内剃光头发,用燃烧的香火在光头上烧香疤,称为“烧戒”,以此表明正式出家了、是本人苦心修行的开始。一般情况下和尚头顶的戒疤数目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点数越多,证明这个人所受戒律越高。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头上有十二个戒疤的和尚,其修行程度自然是最高的,这样的戒疤也被称作“菩萨戒”。达到这种程度,当事人会享受更多的尊崇与荣耀。既然“戒疤”是我们中国和尚特有的一种标示,那么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关于这件事情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戒疤”与南朝的梁武帝有关。据说,当年梁武帝崇信佛教到了几乎痴狂的地步。他一心向佛,竟然放弃皇帝宝座,先后三次出家,又三次被大臣们花大价钱赎回来,(我个人觉得那些大臣可真是多事,皇帝又不是没人愿意当,换一个就是了)。事不过三,据说梁武帝最后一次被赎回来以后,很不甘心地断了出家的念头。既然不能出家,就埋头干点皇帝应该干的正事吧!即使这样,他还是身在宫中心在“佛”。有一次,他想出了一个“妙招”,为了弘扬佛法,下令大赦天下死囚,目的是让这些人感悟到“佛”的力量,多做善事,减轻自己的罪恶。可问题也就来了,这些人由谁来监督?他们不做好事,继续为恶怎么办?再三思考后,梁武帝想了一个办法,给这些人的头顶烧上“戒疤”,这样一来,他们不就处在大众的监督之下了?于是这些罪犯,每个人头顶上都留下了几个疤痕。暂且不说这些犯人后来是不是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戒疤”却实实在在地烙在了头顶上。据说,时间不长,普通的和尚也开始在头上烧“戒疤”。这样,“戒疤”不再是罪犯的独有标志,也成为了和尚的标记。还有一种说法,“戒疤”起源于蒙古人。据说在元世祖时期,一个叫沙门志德的和尚非常受元世祖尊崇,受命住持天禧寺。这个家伙也许是觉得自己“大权在握”,他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妙招:在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个人要在头顶烧疤,而且根据修行程度的不同,头顶的“戒疤”数也不同。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以前只在天禧寺施行的规矩,慢慢流传开来,并世世代代传袭下来。这事有点儿让人费解,难道和尚们都喜欢“被虐待”?第三个版本比较有说服力。据史料记载,宋朝末年,蒙古军大举南下,一路烧杀抢掠,直逼中原腹地,南宋的军队几乎没有抵抗,一路溃逃。蒙古军南征的一路,对普通百姓是极其残暴,尤其是那些壮年男子,不是被杀,就是被强征为劳役。因此,蒙古军所到之处,人心惶惶。渐渐地,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蒙古军不杀和尚,也不抓他们做劳役。这一发现,让大量南宋的青壮年男子纷纷剃了光头去当和尚。一时间,南宋的和尚数量一夜暴增,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和尚。这可难坏了蒙古大军,他们也知道,这些满地的和尚,真假混杂。最后,蒙古人想出了一个操作性较高的“笨办法”——在真正僧人的头上烧戒疤,并且规定一旦烧上戒疤,就永远不得还俗,否则严厉处罚。这样一来,那些怕疼又留恋尘世的假和尚自然就暴露了。如此一来,该杀的继续杀,该抓继续抓,宋地的“有生力量”就被消灭得所剩无几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戒疤”是怎么来,至于哪个是真实的,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给出确切的说法,我也不能确定。但我们至少可以了解,“戒疤”确实存在的时间很长了;同时,“烧戒疤”作为出家人的一种规矩,也流传了下来。那么,也有些想当和尚的不愿意给自己头顶弄上“戒疤”,我们这里有个著名画家张大千出家的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张大千,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国画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差点“遁入空门”。在张大千21岁的时候,他的未婚妻突然去世了,这个打击非常大。极度悲痛之中的张大千感到生命无偿,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在他看来,或许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自己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不久,他来到上海松江禅定寺准备拜当时的逸林法师为师傅剃度出家,取法号为“大千”。又过了一段时间,张大千慕名前往宁波观宗寺,想在德高望重的谛闲老法师的指导下,学习和领悟佛学精髓。在见到老法师后,二人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张大千仰慕老法师深厚的佛学造诣,老法师也欣赏张大千的聪明才学。因此,二人相处很是融洽。几天后,张大千表明了希望老法师为他受戒的想法,老法师欣然答应。但就在这时,一个问题摆在了张大千面前。根据佛家规定,受戒时受戒人要在头顶烧戒疤,这下可让聪明博学的张大千犯了嘀咕,难道一定要这样吗?他找到老法师,就戒疤问题,二人展开了辩论。老法师认为,这是多少年来中国佛门弟子都要遵循的老规矩,不能因为你张大千而废除。张大千却不干了,他向老法师讲了佛教的历史,认为佛教本来是兴起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况且传过来的时候并没有烧戒疤这个说法,因此,这个规矩不一定非要遵循。由此两位“固执”之人的对话,基本上就是各说各话,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至于出家一事最终也不了了之,不久,张大千就还俗了,并重新振作起来,专心研究国画。日后他在这一领域他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人们仰慕的国画大师。

不过,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也知道了和尚头顶上的疤痕,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标志,并非所有的和尚都要烧伤戒疤。其实,只要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烧戒疤的规定。所以,除了我们汉族人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地及我们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都是没有戒疤的;即使是汉族出家人,他们在宋朝以前受戒,头顶也是不会出现戒疤的。而是到了元朝元世祖时期,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开了和尚头上烧戒疤的先河,意为终身之誓,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烧戒疤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损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寺院在给和尚烧戒疤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一个人负责将艾草制成的艾绒放在受戒的头皮上灼烧,另一个人负责按住受戒和尚的头部,避免他因疼痛而乱动。负责烧戒疤的和尚根据受戒和尚念佛经的节奏,来判断疼痛的程度。而且,有时候烧戒疤还会引起短暂的血液中毒,轻则损及视力与视觉系统,重则昏厥,直接死亡。

正是因为烧戒疤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式,二是烧戒疤有损身体健康,因此从1983年12月,相关部门就下令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和尚,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以上所说仅为一家之言,今天就到这里了。

同类推荐
  • 鼠精与猫仙

    鼠精与猫仙

    鼠精与猫仙的爱情故事,鼠精会感动到猫仙吗?猫仙会背着天庭的秩序而随着鼠精为所欲为吗?还是鼠精会为了猫仙而改变自己?
  • 长安的落日

    长安的落日

    彭成穿越到唐末,咸通九年。原以为可以是个太子,王爷什么的,结果什么都没有,被山贼抓了,被派去平叛,被人诬陷,被陷害……彭成,好难。
  • 明公

    明公

    天地万物皆生灵,唯有伏羲定人情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老夫柳安,定国安邦的安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楚氏赘婿

    楚氏赘婿

    大楚皇帝一道赐婚圣旨,霸气的将“小昏侯楚天秀”送到军权滔天的平王府,当了上门赘婿!
热门推荐
  • 腹黑秦总,糖心俏佳人

    腹黑秦总,糖心俏佳人

    沈筱蝶:“努力的靠近你会不会让自己幸福一点,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此刻即使化为灰烬,我也甘之如饴。”秦昊轩:“沈筱蝶,今生下世你即便化为了灰烬,也注定是我秦昊轩的。天涯海角,不弃不离。”
  • 噬魂邪尊

    噬魂邪尊

    仙妖魔三界大乱,魔行宫意图独霸三界,盗取南宫家族冥天神卷,欺骗乐正明心盗出噬魂剑解除魔行宫封印,溪云仙境为重封魔族,溪云仙境派弟子乐正明心等人下山寻回冥天神卷和噬魂剑,途遇上官灵儿,爱恨蒙蔽坠之魔道,妖少主炎狼之子炎雨因情返正道,为平世乱随少空,灵儿,公乘田浩,谷峰狐族仙女莫欣等人,力敌邪恶,踏破困难重重。。。。。。。
  • 仙心求道

    仙心求道

    有剑东来,云起汪洋,苍龙伏首,日月收光。一路走来坎坷,无数讽刺与嘲笑,他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只知道他想这样做,因为他的名字叫李浩然。
  • 茫茫人间道

    茫茫人间道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少年誓言,证道苍天。乱世将起,各界回归。人间大战,一触即发。仙妖人神魔,皆在道之内,然道可道,非恒道。诸天气荡荡,何为道?何足道?看少年逆转阴阳,斩破乾坤,平了这人间诸般神魔,将这天也捅个通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盛世田园之辣妻惹不起

    盛世田园之辣妻惹不起

    为了报答陌生男子对弟弟的救命之恩,夏景瑶将在鬼门关游走的某人拉了回来,谁料男子一觉醒来竟然要求她对他负责,什么救弟之恩以身相许?不需要!她夏景瑶唯一的梦想就是亲手打造一片属于她的农业帝国,至于眼前这个像牛皮糖的男人,如果还有选择,她宁愿不要那两袋毛刺球……
  • 都市猛人行

    都市猛人行

    【无敌文、热血文、爽文、励志文】陡峭的悬崖边上,一名山村穷小子被三条恶汉给打断了双腿……机缘巧合之下偶得神秘隗宝,至此一代猛人横空出世!天若亡我我便劈了天!地若亡我我便灭了地!人若亡我我便屠尽天下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仙挡诛仙!魔挡屠魔!神挡弑神!妖挡宰妖!鬼挡灭鬼!
  • 仙魔恋之三世情缘

    仙魔恋之三世情缘

    万年前,仙界公主与魔界少主相恋,可仙魔自古以来便势不两立,最后,仙界公主与魔界少主双双殉情万年后,人间,他二人双双转世,当她在见到他的时候,她还记得他,可他却早已经不记得她了。他是城府极深的皇子,而她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之女,他把她当做一颗棋子,而她,却毫不知情。至致最后,他亲手把她杀死,她才明白,眼前这人,不是她他所熟悉的那个男人,他和她不一样的,他并不记得她,对他而言,自己只不过是他夺得皇位的棋子。当她死后,他想起了一切,他抱着她冰冷的身躯痛哭,最后,他服下剧毒的丹药,随她而去…………
  • 我师兄实在太跳脱了

    我师兄实在太跳脱了

    重生在上古练气时期,王长生成了一个炼器士,空有一副英俊的外表,却没有什么顶级修行的天赋,他只想安安静静的修个仙罢了。活着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在这个神仙遍地走,修士多如狗的世界。行走江湖,哦不对,行走修真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没错!干就完了!干不过怎么办?两条路,要么等死!要么换个舒服的姿势等死……在这里他明白了一定的道理,比如说:底牌是要藏起来的,神通是要学过来的,手段是要施展出来的,祸都是惹出来的……为了能够在这残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努力的修行,甚至修出了病……按照他师妹的说法就是,师兄得了间接性神经综合证。他师父则是认为,这孩子是个精神病,并且不时的告诫师妹离他远点……但在王长生自己看来,他是一个、健康、正直、肤白、英俊、腿长的五好青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精神病,和间接性神经综合征之类的东西。他只不过是,脑子偶尔抽那么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