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4200000014

第14章 处世——自立立人,自达达人(3)

狂与狷都是片面的,要克服这两种极端的性格,就要按照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行事。中庸之道反映了一种合情合理的精神,按中国儒家的看法,就是它能“致中和”,达到中正和平,而“使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历史经验证明,实施中庸之道,避免过激和片面性,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和问题的正确处理,而搞“反中庸”、“矫枉必须过正”那一套,则会给社会、给个人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结合诸子百家和儒家思想,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庸概念,即: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庸,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中,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就是既不纵欲,也不禁欲;中,就是既不愚忠,也不奸诈;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中,就是升迁了不专横跋扈,丢了职不低三下四;中,就是发了财不要为富不仁,受了穷不要人穷志短。中,就是既不让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中,就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中,就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左不右。中,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只有这样人心才会平稳,社会才会稳定。

智慧金言在为人处世上,中庸思想的实用性在历史上没有任何思想可以取代,现在同样如此,你可以批判或否定这种思想,但你逃离不了这种思想浸染的环境。我们常说,对人要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势利偏见,这就是“中”;原则不变,公道人心不变,这就是“庸”。对自己来说,做事能够不偏不倚,就是“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庸”。

大智若愚,能而不露

经典语录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

解读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也是最喜欢的弟子,时常被孔子向学生推荐为学习的榜样。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首屈一指者当属颜回。孔子认为颜回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愚笨,实际上却很聪明。在《论语·为政篇》中,孔子曾对颜回作这样的评论:“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孔子整天向颜回讲学,颜回却从来没有发表过不同意见,好像一个愚笨的人一样。可是当孔子私底下考察他的言行,却发现他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可见颜回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善于思考体悟,在事情没有考虑清楚之前,并不急于发表个人的意见。

活学活用

老子曾告诫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说,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外表上与愚鲁笨拙的普通人毫无差别。

老子还告诫世人说:“不自露,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夸,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人不自以为是,会超出众人;一个人不自夸,会取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超出众人。所以说,做人要学会深藏不露,这样的人才容易取得成功。《论语·公冶长》中,孔子问子贡(端木赐),子贡与颜回相比谁强?子贡回答到:“我怎敢跟颜回相比?他听了一分道理,能悟出十分道理来,我呢,听了一分道理,只能悟出二分道理。”孔子说:“是不如啊,我同意你说的,你是不如他啊。”

一个内心聪明而外表显得愚笨的人会别人放弃对他的戒备心,使人放松对他的警惕。愚笨的外表有时是为了迷惑外界而人为地制造的假象,目的是减少外界的注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作傻瓜,常常喜欢作弄他。他们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在嘲笑他,说他是傻子。

有一天,一个好心人问威廉道:“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也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有个成语叫“锋芒毕露”,锋芒本来是指刀剑的尖端,人们时常用它来比喻一个人出众的才干。有锋芒是对一个人才干的肯定,在合适的场合露一下锋芒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运用不当,锋芒既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一个人如果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就很容易导致失败,甚至会危及性命。

《庄子》里有这样一则寓言:吴王乘船渡过长江,登上一座猴子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树林里,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而有一只猴子却十分从容自得,抓耳摸脑,在吴王面前窜上跳下,故意卖弄技巧。吴王很讨厌这只猴子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这只猴子存心要显露本领,因此当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敏捷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吴王这下真是火了,转过身示意随从们一齐放箭,这时箭如雨下,不可躲闪,那猴子终于被射死。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呻吟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智慧金言

人们常认为“大智若愚”是做人达到的最高境界。从智慧启迪的角度来看,它表现为一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智慧启迪。它是在不受外界干扰、不受他人戒备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出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如果意图获得他人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常常会降低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能力常常又超出了他人的预料,两者形成反差,因而这样的智慧容易达到出其不意,引人重视的效果。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出积极,在无备中表现出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往往比那种好表现,凡事争强好胜的人更具优势,更能保护好自己。

和谐是处世的最高准则

经典语录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解读

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在《吴子》一书中的:“必先和而造大事。”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转述有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苟子在《王霸》中的:“农夫扑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再到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这里无一不透露出“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人一直强调“和为贵”。

孔门学者都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活学活用

“和谐”的概念自古有之,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家和万事兴、夫妇和合的家庭道德,阴阳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原则,中华民族“和”文化、民俗中的“和合”文化传统……

说到“和”便能想到“乱”,事物的发展往往就是两面性的,譬如,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而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并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闻知,尽量回避、容让。蔺的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畏惧廉颇。

蔺相如问:“你们看廉将军能否比得上秦王厉害?”

门客说:“当然比不上。”

蔺相如又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还敢在朝堂上叱责他,羞辱他的群臣,难道会独独惧怕廉将军吗?只是我想,强秦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

这番话自然能传到廉颇耳中,他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便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也是从“负荆请罪”事件以后,他们结为生死之交,这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将相和”。文臣武将的团结,使赵国国势强盛,以至秦国在很长时间内不敢进犯赵国。在东周时期王与诸侯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乱”也在历史上可圈可点,单单柳下惠却“坐怀不乱”,这里的“不乱”则需要个人品德去完成、去保证,也是“和”之本也!

智慧金言

“和为贵”在我们今天建设、深化和谐社会的事业中,都有着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与重要地位。孔子追求的社会乃是以“和”为特质,它的思想现在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性情和顺、纠纷的和解与和好、协作中要和衷共济、国家之间要和平相处等等。而这也刚好与国家提倡的“共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自己与他人和睦相处,让自己和别人心情愉悦,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最大的享受。但是,做到这一切,首先要“和为贵”,待人接物、立身处世需要用平和的心态,或“处变不惊”、或“坐怀不乱”,哪一个能离得开“和”呢?

给予会更快乐

经典语录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久处困境,也不可以长处安乐。有仁德的人自然地去行仁道,而聪明的人知道施仁道的利处。”

解读

孔子深察人心和人性,深深了解不同个性和涵养的人不同的生存哲学。他认为,内心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因为他一旦贫穷,便会无恶不作;一旦没有恒产,便失去恒心。如果这种人的生活环境安逸的话,他便会“饱暖思淫欲”,就会骄奢淫逸,没有了意志和进取心,甚至有的还会变成邪恶之人。孔子的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渝,保持气节,并且做事都要有个长远目标,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孔子原典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仁德的人安于仁,就如同一滴水安于大海,又如同鸟儿安于森林,鱼儿安于洪湖。有智慧的人能够深深懂得仁德带来的好处,所以,他也安于仁德。

活学活用

对人好,既让人获利,又让人快乐。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舍得。人越舍得就会收获越多,越快乐。

阿里斯提卜年轻时曾从师苏格拉底,后来他离开苏格拉底,师从狄奥尼修。有一次,狄奥尼修问他:“你为什么离开苏格拉底到我这里来呢?”

阿里斯提卜说:“将我所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以得到我没有的东西。”

阿里斯提卜的意思是他已把自己的东西给了苏格拉底,又到狄奥尼修这里来要东西。

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快乐,而不是知识。因为快乐只能自己拥有,而知识却可以别人给。因此,阿里斯提卜的意思实质上是说:

我为了寻找更大的快乐,所以来到您这里。

孔子说“仁者安仁”,一个“安”字表明了仁者的快乐是安乐的、安宁的、安详的。这正如《战国策》里所讲的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群姑娘晚上经常聚在一起做针线活,点灯的油钱大家平摊。有一个姑娘,因为贫穷出不起油钱,又想抓紧时间多干活,也就和她们坐在一起。有人看到了很生气,就让这个姑娘离开。穷姑娘说:

“我正是因为拿不出油钱,所以每天都先来打扫屋子,这样对大家不是都有好处吗?再说,油灯也不会因为多照了我一个而变暗,你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姑娘们听了她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一方面要各自出力,一方面要与人方便。这样,才会对大家有好处;反之,则无趣。孔子的“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贵族,他要出门到远方去。临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来,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后来,这个贵族回国了,就把仆人叫到身边,了解他们经商的情况。

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五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五千两。”

贵族听了很高兴,赞赏地说:“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赚钱的事上对我很忠诚,又这样有才能,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

第二个仆人接着说:“主人,你交给我两千两银子,我已用它赚了两千两。”

贵族也很高兴,赞赏这个仆人说:“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给你管理。”

第三个仆人来到主人面前,打开包得整整齐齐的手绢说:“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两银子还在这里。我把它埋在地里,听说您回来,我就把它掘了出来。”

贵族的脸色沉了下来,大怒:“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浪费了我的钱!”

说完他夺回这一千两,转身把这些钱给了那个有一万两的仆人,并说:“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是啊,《圣经》上就曾有这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智慧金言

与人相处的艺术其实很简单,只要你真心待人,别人就会对你真心。我们给予的,迟早会收获更多。我们收获的,将会撒下更多快乐的种子。这种简单的道理,是衡量人际关系最通俗的标准,这也说明人们对“坏”的憎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经典语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解读

孔子将“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活学活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这句话不仅中国人自己喜欢,也是西方哲学家推崇的一句名言。在崇尚民主的西方社会,孔子这句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话,自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却往往希望自己是中心,忘记了孔子这句话的本意:如果是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女人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邻居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听了她的耻笑对面女人的话后,到窗前一看,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她拿了一块抹布,把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同类推荐
  • 把说话变为第一财富

    把说话变为第一财富

    本书包括说话是练出来的、说话讲究基本功、说话不妨试试幽默、如果你想交友、把好感情脉等内容。告诉你如何通过说话在新的领域得心应手,掌握主动权。
  • 心灵教练(下)

    心灵教练(下)

    心灵教练技术通过四步教练技巧(厘清目标、反映真像、迁善心态、行动计划),四种教练能力(发问、聆听、区分、回应)、NLP核心技术、教练身心语、九型人格读心术、DISC性格分析,融西方教练技术和东方智慧于一体。
  •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本书从历史哲人为人处世的种种故事出发,总结了为人处世三大重要方面的经验。内容包括:培养强者心态、培养助人成功的品德和修身养性享受生活。
  •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敬业精神,如何做一名让员工绝对服从的领导。
  •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涉及的内容都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只有人身安全了,我们才可能萌生起对其他目标追求的兴趣。著名学者马斯洛曾说过:“人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见“安全”对于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安全”是简单的两个字,却饱含着许多的祝福和期盼;安全是沉重的两个字,浸蕴着多少血泪与辛酸。
热门推荐
  • 道法无为

    道法无为

    老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说的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心之逍遥,精神独立,达到真我的境界。而本书主人公:任无为,因机缘巧合,捡到神州修仙幻境开启的夜明珠,而被迫走上修仙之路。然而无为在修炼无为道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道本无法,殊途同归的自然之法,而达到把握自然之力的规律为己所用的功法。成为五行神州的继往开来的创世者。
  • 都市无敌奶爸

    都市无敌奶爸

    他本是西方世界的超级杀神,因为几年前的错误心甘情愿的回到冷艳总裁的身边当起了贴身保镖,面对老仇家的追杀,他又该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别问我有没有敌人,因为跟我作对的人都已经死了。”
  • 花语仙境

    花语仙境

    花神洛璃芬离开地球,创建另一片世界,这里有不同的大陆和国度,每一朵花都变成了不同的少女,以花的品质过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世界
  • 狱魔记

    狱魔记

    这是三异世界,一个古异,一个是现异,一个古现同存。古异武者成王,现异科技称霸,古现异为混合型。一个少年身怀圣魔心,却惨遭心爱女孩背叛,最终惨死,从获生命,他会成为恶魔吗?魔馨,因爱的太深,伤的越深,最终阴阳相隔。洛月月,一个冷若天霜女孩,因他而笑,能得到属于自己爱情吗?冷天心,一次救援,一场爱却走上毁灭世界的道路。
  • 英雄黎明

    英雄黎明

    自己的命运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江湖是一盘大的棋局,而最关键的那颗棋子,正在失控……
  • 本主有主

    本主有主

    苏青月乃天界之女,因被天道排除在外,被流放到下界。为报养育之恩,替母守城。偶然一次历练,遇上同样是历练的一缕分魂,吞噬她的力量,她修为倒退化为八九岁孩童。城中突发魔气,她迫不得已汲取所有魔气,从此灵魔同修。而那一缕分魂,却是魔界之子。自小体弱多病,性情温和待它被大哥抓回,性情大变,诡异多端。得知苏青月回归,舔了舔嘴角:苏大城主,你终于来了。小奶狗摇身一变成病娇,又奶又娇黏乎乎。
  • 追忆倾城

    追忆倾城

    听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爱情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林锦添是莫追忆一见钟情的惊艳也是莫追忆日久生情的温暖惊艳了时光温暖了岁月……
  • 女人趁早要知道1:女人一定要学会说“不”

    女人趁早要知道1:女人一定要学会说“不”

    “坏”女人让人难以捉摸,充满活力,外表绚丽而内心坚强,她们是享有特权的女性,有着强大的实力,懂得如何在爱情的竞争中与男人成为平等的对手,她们既伶俐幽默,又锋芒毕露,却偏偏让男人们 如痴如醉。乖乖女没糖吃,“坏”女人有人爱。如果你想成为情场的“功夫熊猫”,把男人掌控于股掌,那么请从这一刻开始,和“乖乖女”说byebye!自信、自立是女人自强的前提。无论你长得漂不漂亮,你都要昂首挺胸地生活。牡丹虽美,但有人却嫌它张扬俗气;菊花虽雅,但有人却嫌它冷酷骄傲。只有自信、独立才是女人美的“妆容”。
  •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穿越异界之平淡是福

    被闪电劈到异界的小鱼,只想守着爸妈,种种菜,养养花,做点香皂,吃点好吃的美食,穿点舒服的衣裳,赚点小钱。顺便再找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相守一生,过平凡幸福的米虫生活。奈何,猪脚的命运都是不平凡的......
  • 祖宗的无限遗产

    祖宗的无限遗产

    主人公贾权得到了祖先留下的无数遗产,取之不竭,花之不尽,面对系统的各种任务,他会拥有怎样不凡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