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83900000039

第39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十二讲(4)

所以接下来就说,要知道我们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轮转生死,造了无量的恶业,如果罪业有体相则尽虚空不能容纳,所以说就算我们用一百年时间,昼夜来念阿弥陀佛,每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每一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一百年念下来所灭的罪还只是好像手指甲上的这么一点尘土一样,还没有灭的罪如大地土。

所以你临命终时,如果罪业并没有消尽,只消了一点点,那要怎么才能往生呢?你一定要有这种一心不乱,或者最起码是临终在定之心,要能念佛成片,所以底下就特别强调这句话:

[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这里就特别强调要一心不乱,唯有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才能真正有殊胜的力用,才能必得往生。因为你是临终在定之心,虽然有无量的过去的罪业还没有消尽,但它不能制约你,譬如一名猛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一样,千军万马挡他不住。同样,如果我们有了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即便有很多生生世世累积的那些罪业,也不能阻拦我们,我们就能突破众围,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

[非复三军之力所能制]三军就是比喻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我们最浅的功夫念佛成片,见思惑只是伏住了,还没有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的军队也在,但只要你念佛成片,临终在定之心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一定能生极乐。如果你功夫再好一点,“见思任运先落,”是达到圆满的事一心不乱,见思惑的军队就已经消灭,当然往生的品位就更高。

这里我们要能知道,净土宗的十二祖,彻悟禅师就有一段开示能让我们更加明白怎样是真正得往生。祖师说:“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我们的心能造业,也能转业。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如果不能把业转过来就会被业障束缚住,就难以超出轮回。那心怎样才能转业呢?

“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吾人发心念佛,”我们发心念佛,“求生极乐,或观依正,或持名号,念念相续,观念之极,则心与佛合。”你一直在念阿弥陀佛,那怎样到达极处?我们能念之心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就感应道交,就能愿力相应,就是心与佛合。

“合之又合,合之其极,则心能转业,而前境之娑婆转为极乐,胎狱之报转为莲胞。”本来前境还是娑婆,现在因为心与佛合,心与道合,所以能转为极乐;本来前面的业是你将来下辈子要去入牛胎马腹,胎狱之报,现在因为心与法合,心与佛合,所以就转为莲胞,能够莲花化生,便是乐邦自在人矣。

“其心或偶然失照,或忽生退悔,不与佛合,则业能缚心。而前境娑婆仍旧,来报依然,还是忍土苦众生”。还是这个娑婆世界里受苦的众生。这就很关键了,所以临终一定不能失去觉照,要能保持正念,这就能让我们得往生,就好像勇将突围而出一样。

“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这里是用比喻来证明,念佛能作为成佛的种子,永劫不坏,犹如金刚一样坚固,终不可坏,用一个佛世老人出家的公案,又引用《妙法莲华经》说,假如在过去佛前能散乱称名,皆已成佛。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所以我们要能深信。

底下是劝我们要能担当这个法门,能信愿持名。

“伏愿缁素智愚,”

缁是缁衣,出家人。素是白衣、居士。智愚,不管你是真正有智慧,容易通达教理也好,还是智慧未开也好。

“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这是劝导我们,愿一切人,无论上智下愚,出家在家,都不可以认为这个至简易、至直捷的无上圆顿法门很难修,然后生推诿心;不可以认为她简捷易行,就生轻慢心,漫不经心,不肯精勤;不要认为她简易浅近而轻视她,也不要认为她无上高深而不敢承当,应该要知道直下承当这个无上甚深的法门,能够信愿持名。

“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这就是开示我们净土法门得成就的三要素:心要素、境要素、法门要素。即心不可思议,境不可思议,法门不可思议。

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我们的系心之境,因为即佛即心,所以说它是不可思议的。

能念之心是心要素,心为诸法之本,以即心即佛,前面是即佛即心,此地就是即心即佛,所以也是不可思议,我们的心性也是遍一切时处的,“能所不二,心佛一如”是法门之要素。我们信愿持名,持至能所不二,声声都是不可思议,念念相应就是念念阿弥陀佛出现,念念都是佛出世,正如优昙钵罗花一样,所以这个心不可思议、境不可思议、法门不可思议。心是我们的真如妙心不可思议;境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法门是信愿持名不可思议。

无上因缘是讲正示无上因缘,基本上讲说圆满了,整个都是在赞叹持名念佛。持名妙行确实不可思议,持名一法下手容易而成功高,用力很少而得效很快速。一日乃至七日,果能念念持名,即是念念证无量寿,放无量光,所以说所持的名号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也是不可思议。能所不二,心佛一如。这个信愿持名的法门也是不可思议。所以说信愿持名法门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无所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都是以此法门作为成始成终之道。

接下来就是重劝,再一次劝我们要发愿生彼国土。

(丙)二重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我见]就是我释迦牟尼佛佛眼所见,我是假名安立我,为了度众生故。见是佛眼所见,佛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六通。有首偈说:“天眼通非碍,”天眼通没有障碍,能够彻见一切。阿罗汉的天眼通只看到一个小千世界,佛眼是无障碍的。“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这首偈子就能把五眼和五眼的功能都概括起来了。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照差别之异相,但一一体都是平等相,所以佛眼所见都是全事即理,法法唯心,究竟诸法实相,明了不昧。所以说佛眼所见究竟明了。

[是利]前面讲我们念佛可以横出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能圆生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净土,乃至于三种不退位尽,这是利益。及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去到究竟圆满就是成佛了,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

前面是从理体上来解释,接下来从事相上解释: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复次是利]是从事相上来讲,我们修信愿念佛殊胜的利益是什么?是临命终时起大作用,这是祖师站在修行者解脱的角度最悲心深切开示我们的,我们修信愿念佛,就能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不容易,因为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临命终时,对念佛人来说就是一生念佛,修因结果之时,仗自己的念力,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就能心不颠倒往生极乐,这是大利益。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弹指之顷,横超三界,神归安养。

但如果不修这个法门,仗自力,到临命终时四大分解,一生的善恶俱时顿现。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上把这时叫乱心位,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八识田中习气乱发,这时候功夫最难得力。你平时功夫很好,到临命终时功夫不一定得力。所以平时身体健康时,用功有十分;病时功夫得力的话只有一分,病时用功都能有十分,睡觉时功夫只有一分;睡觉时功夫有十分,到临命终时工夫恐怕也只有一分。所以说用自力了生死不容易。

我们要能按照圆瑛法师的做法,他就是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圆瑛法师在上海建圆明讲堂,创办了楞严专宗学院,二十五岁开始研究《楞严经》一辈子,到六十几岁才写《首楞严经》的讲义,号为楞严独步。他把他说法的地方名为“三求堂”,写个对联就是:“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教宗楞严,行在弥陀。”我们能信愿持名就是福慧双修。

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纯善无恶,临终神识飞举,生天上。如果我们福慧双修就是纯善,神识飞举。再加上我们有信有愿,有真信、有清净愿,自然能得阿弥陀佛接引,临终往生极乐,所以要度生死难关依靠的应该是净业。

接下来就讲对于那些没有找到修行路径盲修瞎炼的人,要解脱很难,就算是悟门深远,在宗门下用功,有功夫的人要解脱都困难,[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

如果我们只是参禅,就可能是瞥尔随他去。这是蕅益大师悲心恳切来告诫我们,那些顽修就是盲修瞎练,他只知用功,不知修法,理论没有通达。狂慧就是反之其天资还有点聪明,但只是理解,不肯去用功,没有实际地修行,这两种人到生死关头不得力,他所讲所修的那些都全然无力,叫么罗无功。

前一种人是顽修,著事不达理。后一种人是狂慧,执理而废事。所以临命终时一点都不得力,随强偏坠,哪一种业力强就跑到哪里去了。

[悟门深远]更高明的那些“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悟门深远当然不是顽修,他是参禅悟理之人,并且不单单是浅悟,还是悟门深远,悟入得很深。

[操履潜确]讲不是狂慧,他操履,冰清玉洁,行持非常用功,解行相应。临命终时也是没有大把握,也是难以了生脱死。因为他完全凭自力,不能感通佛力(没有发愿求生,就难以感通佛力)。只要他有一分一毫的习气种子未除干净,未免都还要堕落,那些种子习气会把他牵扯、让他堕落,所以单凭自力修行是很危险的。

经常被引用的就是宋朝时有位草堂青禅师,他一辈子修行,有解有行,一个姓曾的女居士,信心很好,对于禅师四事供养。草堂青禅师有一天就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老僧将来与夫人作子。”有一天宰相告老还乡,这个出家人本来在打坐,突然就生起一念羡慕的心,当晚就圆寂了。那边曾姓的妇人就怀上小孩子,生下来以后,年少就很聪明,很有智慧,很年轻就连中三元,后来入内阁做宰相,就是曾巩,宋朝的一个宰相。以他前生一辈子的禅功,只是换得第二生的富贵而已。实际上在大富贵之中要不迷失很困难,容易堕落。

还有一个就是三生石的故事。安史之乱以后有个叫李源的人,本来其父做大官,安史之乱时,其父在长安被叛军所杀,他也看破了一切。他原本是个浪荡公子,现在父亲死了,就收心专门学佛,把自己在洛阳的大家宅供养出来给三宝,请一位有修行的圆泽禅师来做住持,他也在寺院里做居士。

一天,两个人都想发心去朝峨眉山,因为长安对李源来讲是个伤心地,所以他就想着最好能绕开那个地方,但圆泽法师在选择去的路上就跟李源的想法不同,他希望由陆路而走,但还是听了李源的意见,走水路,经过三峡。

结果看到岸边有个妇女肚子很大,在洗衣服,两个人本来在船上谈禅论道很开心,圆泽禅师一看到这个妇女,马上脸色大变,就流泪。当时李源觉得很奇怪问:“师父,你怎么了?”禅师就说:“我之所以不愿意经过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怕见到这个妇女,我以我的禅定力知道,我的业力是要来做她的儿子,但我以定力摄持,只要不见她就不会受这个报,因此她一直没有生小孩,肚子已经怀了三年,现在看到她,我要去投胎了,所以没办法了。”

李源很后悔说:“哎呀!我害了师父了。”所以就很忏悔,但圆泽禅师就安慰他说:“不要紧,我们还有机会再见,能不能请你在船靠岸时等三天,三天以后到这个妇人家里来,她抱出来的那个小孩子就是我的后身,我会对你一笑为信,我对你一笑就表示我们还是老朋友,再过十三年,我们在杭州的中天竺葛洪井边,中秋时能在那里相见。”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望,果然那个妇女生了一个小孩子,那小孩子对他粲然一笑,李源就哭起来了。再过了十三年,他在中秋之夜去到中天竺的葛洪井边,遇到一个牧童唱一首偈:“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两个人谈论了一段时间之后,牧童边走边唱了一首诗:“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草堂青禅师是宗门巨匠,圆泽禅师还有宿命通,在生死关头都透不过去,何况其他人。所以一定要能及早信愿持名,能以自己的信愿力感通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得生极乐。

永明延寿禅师的《禅净四料简》,我们都知道了阴境,如果只是修禅没有净土,恐怕是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阴境一方面是指平时禅定之中五阴境界会受魔扰,再一个是临命终时中阴身阶段,自力恐怕没有力量,难敌业力,而又没有念佛,又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所以就难免随境而去,随波逐流,继续在轮回里面流转。所以说[此诚可寒心者也]。

今天就讲到此地,愿大家福慧增长,得生极乐。

同类推荐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大约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于是同时代人。在他“觉悟”之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释迦牟尼也是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这是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的缘故。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热门推荐
  •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自知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自知的格言》道出理想与信念间的关联,叙说了爱国与报国的美德,感悟那治国之雄才,成竹在胸的谋略,教你如何建功立业,以及看待成败的那份淡然的心。
  • 夜少偷吻夺权千金

    夜少偷吻夺权千金

    “夜...少,你总不会喜欢男的吧。”被抵在墙上的某只瑟瑟发抖,“只喜欢你。”夜梵琛俯身,在她耳边轻笑。古玥汐至今不明,好心救人怎么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 诗话春秋

    诗话春秋

    我像一条轻灵的小鱼,在江南的古镇间游弋。在一家小旅社里,我嚼着苏州东山的小红橘,一件一件欣赏着从周庄买来的草编挂件:热带鱼、猫头鹰、小鸟……
  • 情缘与法缘

    情缘与法缘

    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与她相识,朝夕相处,情投意合,本以为能够比翼双飞,怎奈阴错阳差,天各一方,心心念念,那份懵懂的爱恋成为两个人心中永远的秘密,人之初,性本善,善根相连,才有这剪不断的情缘,情生私欲,苦不堪言,有情人不一定要终成眷属,心存善念,灵魂相伴,为国为民,共同奉献,情缘转变成法缘,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 快穿之辞舟追妻

    快穿之辞舟追妻

    百变杀手×高冷妖王[快穿文]辞舟死后莫名其妙地被一个叫啾咪啾的系统绑定了,啾咪啾答应他,只要完成了任务,他就可以复活。辞舟答应了,从此踏上了茫茫攻略——追妻——路。
  • 君子游

    君子游

    这一辈的武林里,风云辈出。武林中人,多以刀剑相向,以武犯禁,令朝庭不安,皇上得一法曰”以江湖对江湖“。命大内太监韩松为首,收天下高手为己用,以禁江湖。江湖中奇人辈出,又怎肯坐以待毙,出一法为”以庙堂对庙堂“,江湖中人,不明其意。庙堂之高者对弈江湖之远者,谁将是棋子?武林与江湖,庙堂与朝廷……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道“……
  • 爱的赌

    爱的赌

    (阳光痞气少年x油画天才少女)一场长达十年的暗恋,是温暖的春风,又是刺骨的疼痛。我在人间贩卖黄昏,只为收集世间的温柔去见你。少年的肩应担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女孩的眼应藏下星辰大海和万丈光芒
  • 黑影海盗

    黑影海盗

    上古世纪,我的世界。请叫我黑影海盗。“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黑影是我的荣耀,你说说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天一堂感恩课

    每天一堂感恩课

    感恩之心的形成是心灵修炼的结果。心理学认为:心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常怀感恩之心,我们的人生将更加美好。一天一个感恩故事、一天一段感恩阐述。从一月到十二月,让读者在这一年的感恩之旅中完成心灵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