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1300000017

第17章 备战的日子

回到祖国,艾森豪威尔便投入了紧张的战争准备工作。儿子约翰选择了西点军校令他欣慰不已,在谈到自己的将来时,他期待着提升为上校后退休,当然他也承认“出现紧急情况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果然,奇迹出现了,艾森豪威尔如愿地被授予上校军衔,而路易斯安那演习更是让他一举成名,并因此被授予准将。这时,美国民众和新闻界才发现艾森豪威尔竟然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最上镜的人物之一……

1940年1月,艾森豪威尔一家回到美国。对他来说,不仅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更重要的是他有希望参加这场梦寐以求的战争了。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从踏入西点军校算起,29年中,他错过了参加潘兴将军的两次远征军,甚至没有听见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而这次,他终于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了,他渴望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愿望

在返回美国的途中,儿子约翰向艾森豪威尔谈到了他的未来。当时约翰已经17岁了,他打算像父亲一样进西点军校。

对于儿子的选择,艾森豪威尔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不清楚儿子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且他个人也觉得如果约翰能成为律师、医生或者商人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此,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向约翰讲述了如果进入军界他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军队中,事情的安排与地方不大一样。”艾森豪威尔说,“一个军官不管他多优秀,也不管他的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好,他的提升受到资历的严格限制。”

以自己为例,艾森豪威尔指出,从1911年起,他一直在军队内,在过去的29年期间,尽管他一直受上级的表扬,并且被认为是像他这样年龄和级别的军官中最优秀的一类。他进过部队的初级指挥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指挥参谋学院,并到高级指挥学院深造过。但这些对他的提升却不起丝毫作用,资历限制着他的晋升。以此速度发展下去,艾森豪威尔可能要到1950年才能获得上校军衔,那时,他已经60岁了,陆军部是不会把那些离规定退休年限很短时间的上校提升为将军的。艾森豪威尔非常坦率地告诉儿子,他获得星级军官的可能性“等于零”。

然而,对于约翰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他还能继续呆在军队中,艾森豪威尔解释说,他发现军队中的生活“非常有趣……它使我能与有能力的人、高尚的人和对祖国有高度献身精神的人接触。”艾森豪威尔说,他不为提升问题而苦恼自己,尽管他确实曾经为提升问题而对陆军的晋升制度不满。但在儿子面前,他显得很豁达,他说“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我在军队里的愿望是,使每一个我为他工作的人在我被调动工作时感到遗憾”。

当然,艾森豪威尔还是强调了与“西点”严格的军校纪律相比,其他学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的哥哥埃德加向约翰许诺:“我出钱送你上大学读四年书,毕业后再修三年法律,学成之后,到我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我保证付给你至少两倍于一个军官所能得的工资。”同时,埃德加还补充说:“如果你有能力另辟生路,我还可以全力支持你创办自己的事务所。”

约翰这时候已经不需要像父亲艾森豪威尔那样为获得免费的高等教育而被迫选择军校了,他前面的选择可谓是多姿多彩。但是伯父的建议并没有让他心动,约翰谢绝了伯父的好意,他去西点军校的决心并没有因为父亲和伯父的劝说而有一丁点儿动摇。

约翰调皮地耸了耸肩膀,说:“埃德加伯伯,感谢您的一片好心,我决定到西点军校碰碰运气。”

事后,约翰向艾森豪威尔解释说:“亲爱的爸爸,每当您谈起自己的军旅生涯,您总是流露出满意的神色来,并且为自己能够同高尚杰出的人物交往而自豪。我的选择就是受您的影响,您的所作所为使我下定了决心。”

约翰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我在解甲归田之日能够像您这样指点江山的话,那我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我和您一样,绝不会为职位的升降变迁而苦恼。”

听到这些话,艾森豪威尔的眼角有些湿润了。约翰的决定不仅仅是他个人自己的选择,而且进一步证明了艾森豪威尔对事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艾森豪威尔并不需要别人为他证明什么!约翰选择军队,不仅仅是因为在军营中长大,也绝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对他29年部队生活的理解。尽管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为麦克阿瑟工作时受到许多挫折,但他仍对未来寄予希望,而希望又从下一代茁壮成长起来。

艾森豪威尔告诉约翰,他期待着能够提升为上校后退休,他接着说,“当然,出现紧急情况时,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在谈事业,而不是在谈奇迹。”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第二年,紧急情况出现了,也许奇迹即将发生。

组建新军

的确,当时的美国正处在做出重大军事和政治决定的前夕,美国参与战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地都在积极训练后备军。1940年2月,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并兼第一营营长。

此时,艾森豪威尔可谓如愿以偿。他正式摆脱了长达8年的坐办公室做参谋或助理的工作,不用再从事军事计划的制订和答辩,而是正式投身部队,与士兵和武器这两个基本要素打交道。他认为,正当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发生革命,并且美国越来越可能卷入这场战争的时候,再没有一个职业军人能寻找到比他更好的职务了。他有一种兴奋感,他称1940年是他参军以来“最称心如意的一年”。

7月1日,艾森豪威尔在写给好友奥马尔·布莱德雷的信中说:“我现在过得非常愉快。像军队中别的人一样,我们大大小小的工作和问题成堆,但是这种工作很有趣!”在写给另一个好朋友杰罗的信中他也说:“我经常带领部队在野外演习,工作十分紧张……我晚上冻僵了,从来没有连着睡一小时三刻钟的觉。有时确实累极了,但是这种生活真美!我属于部队,与部队在一起,我总是快乐的。”

艾森豪威尔的家庭生活也是幸福的。梅蜜很高兴回到了美国,她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如29年艾森豪威尔争取入校的选派名额一样,约翰在获得西点军校的选派名额时也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好在约翰在选拔考试中取得了92分,名列第一,获得了报考西点军校的资格。艾森豪威尔的心情开朗起来,他在给同事休斯的信中写道:“约翰的这次成就,使我挺起了胸膛,脸上增光,给梅蜜每天谈论他的儿子时,增添了新的内容。”

然而,艾森豪威尔几乎没有必要去刻意挺起胸膛。尽管他已经50岁了,身体还非常健康结实。大多数人认为,他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10岁。部队工作和野外生活,使他恢复了旺盛的精力。他有着宽阔的胸脯和肩膀,运动员一样的健美体形。他全身都生气蓬勃,行走时步履轻松,双目炯炯有神。惟一的美中不足是他的头顶差不多全秃了,只有几缕浅棕色的头发披在后脑勺和脑袋两侧。有人说艾森豪威尔秃顶反使他的相貌显得更英俊,也许是因为对他大而多变的嘴起陪衬作用。他仍旧保持着富有感染力的开怀大笑,思想活跃,思路敏捷,说话滔滔不绝,表现出充分自信。

艾森豪威尔的工作是帮助训练美军部队,要求这支部队在战争一旦爆发之后,既能够承担防御敌人袭击的任务,也可以作为回击的先锋力量。当时,训练部队和扩充部队这项任务正在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领导下进行。计划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把军队的数量由19万扩充到500多万。同时采用全新的武器装备系统,并进行彻底的组织、纪律和战术方面的改革。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即使是1940年5月法国的沦陷也没有能够使许多职业军人和其他一些人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危险性。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提到一个师的师长,这个师长阅历很深、地位也很高,是名将军。在法国宣布投降的时候打赌说,英国再也支持不到6个星期,并为此下了大量的赌注。艾森豪威尔对这些人的表现感到痛心,认为幸亏还有许多持不同态度的人,埋头苦干,完成了许多工作。而他自己,显然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人。

在组建新军中,艾森豪威尔恪尽职守,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他制定出训练时间表,进行视察,给新任命的下级军官上课,领导野外演习,研究欧洲战争的经验教训,并以此改进部队的装备和战略战术。

艾森豪威尔非常重视士气,并尽他所能地鼓舞和保持士兵的高昂士气。他认为“只有每个人了解下达命令的原因和目的,他们才愿意,或能够最有效地进行战斗”。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注意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听他们发牢骚,对他们进行耐心地解释,并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不允许由于偏袒或不公正而导致士气低落,并尽力公正地对待士兵。当然,艾森豪威尔也不是一味地袒护和纵容士兵,而是随时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他相信“军队不能娇生惯养,那样只能宽容和鼓励无能”。

在训练方面,艾森豪威尔主张部队尽量从实战需要进行训练。为此他坚持让已经精疲力竭的士兵们继续操练,以寻找将来可能在战时暴露出来的弱点。这也与他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作风方面,艾森豪威尔痛恨任何拖拉懒散的表现,特别是正规部队绝对不能有这种表现。当他看到军官们接到训练计划时,“小心翼翼和担心地考虑计划是否需要更多时间或者执行这一计划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某些不便”时,艾森豪威尔就会抑制不住怒火。他告诉老朋友休斯说:“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正规部队的军官们,必须机智灵活、全力以赴地去做好他的全部工作。如果我们要想证明,我们对得起政府这些年来支付给我们的薪水,现在正是时候了!”

于是,消灭低效率就成为他当时的主要工作。他认为:“军官中无能的人淘汰得越早越好。”他发现很多军官在和平时期工作得很好,甚至很出色,但在战时却不符合要求,原因就是他们经受不了战时体力和精神上的严峻考验。艾森豪威尔对他的部队进行了艰苦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发现哪些军官能够在一连许多天很少睡眠、吃不到热饭菜,不断地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后,仍能使自己的部队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

那段时间里,艾森豪威尔的脑子里被许多事情占据着:训练计划的制订、新装备的抵达时间、训练营新兵的接收等等。在闲暇之余,他也会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对于自己,他认为“自己是合格的,有资格指挥一支部队”,追求晋升不应该成为目的。他觉得自己确实是喜欢部队,而“长期、艰苦的战争……将把沉溺于无聊的妒忌、个人恩怨的这类人物送进坟场,而使那些考虑工作胜过考虑个人晋升前景的人,涌现出来。”

1940年9月,艾森豪威尔对一条消息感到很高兴。驻本宁堡的第2装甲旅旅长巴顿写信告诉艾森豪威尔,很快就要成立两个装甲师,这在美军历史上尚属第一次,巴顿希望指挥其中一个师,并希望艾森豪威尔能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艾森豪威尔立即回信说:“这太好了。我想,在你的师中指挥一个团。这或许是奢望,因为我差不多还有3年时间才能得到上校军衔。但是我想,我能很好地指挥一个团。”巴顿回信说:“我要请你或者担任参谋长(这是我所希望的),或者当团长。你可以告诉我,你想担任哪一种职务,因为不管怎样,我们在一起会成功的。”

巴顿的话让艾森豪威尔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他知道在全军中,他享有“卓越参谋军官”的声誉。许多在各地任职的朋友告诉他,这位或那位将军,曾寻求他担任师的甚至军的参谋长。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名声、这一特长,将极可能使他像1918年那样两次失去参加战斗的机会。想到这一点,他就痛苦得几乎不能忍受。为了避免被抽调去做参谋工作,他给陆军部所有的朋友写信,请求务必让他留在15步兵团。同时,10月底,他向在华盛顿的马克·克拉克透露了他的志向,想在巴顿领导下指挥一个装甲团。为此,他请克拉克去见参谋长,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

1940年11月1日,当巴顿再次写信劝他快点申请调动时,他焦急万分。巴顿说:“如果你有门路,就要走门路,因为很快这个军将有10个新来的将军。”10个将军!一个仅仅是中校的人怎么能与10位将军竞争?艾森豪威尔申请调动,肯定会因他的军衔太低而遭到拒绝。11月份,他写信给陆军部的一个军官发牢骚说:“对军衔这类事情这样苛求,使我感到吃惊,至少可以说有点好笑。”“当一个人到了50岁,已经毕业了25年多,而且离他得银鹰肩章只有两年半的时间,似乎可以调整一下军衔,以便陆军部可以把他调到他们想要调的地方去。”

这时,两种担心一直缠着艾森豪威尔:一是担心军衔太低影响他提升作战指挥官;二是担心声誉会让他去做参谋工作。没过多久,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陆军作战计划处处长杰罗发电报说,拟邀请艾森豪威尔到作战计划处工作,并要求艾森豪威尔迅速做出答复。

艾森豪威尔给杰罗写了一封长达三页、密密麻麻的信。表示尽管自己非常愿意杰罗做他的上级,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更愿意留在部队。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担任指挥职务。

杰罗和巴顿并不是惟一想要艾森豪威尔的军官。驻刘易斯堡的第3师师长汤普森这时也请求让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参谋长。正在与杰罗商议此事的马歇尔最后决定让艾森豪威尔留在刘易斯堡。这样,尽管艾森豪威尔逃脱了在首都华盛顿当参谋,他还是被安排在参谋的位置上。不过,艾森豪威尔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刘易斯堡的工作也是在扩充军队,艾森豪威尔驾轻驭熟地高效率地工作着。

1941年3月,第9军军长凯尼恩·乔伊斯将军要求艾森豪威尔担任他的参谋长。于是,在3月11日,艾森豪威尔被晋升为上校。没有一次晋升比这次更使他高兴。由于成为上校,他最大的愿望得到了满足。3个月后,他又接到新命令。1941年6月11日,沃尔特·克鲁格中将写信给马歇尔将军,说他的第3集团军需要一位参谋长,他知道他需要怎样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高瞻远瞩……对掌握一个部队这样重大的问题有深刻了解,积极主动,足智多谋。”克鲁格认为艾森豪威尔是最合适的人选。两天之后,马歇尔同意了这项任命。

同类推荐
  • 能臣廉相狄仁杰

    能臣廉相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人。是著名的唐代政治家,有唐289年与房玄龄齐名的宰相,也是中国古代十大清官之首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疾恶如分,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本书讲述了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在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有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老舍茅盾

    老舍茅盾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鲜为人知。本书对名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他对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中国企业家中的教父级人物,作为“军人帮”造就的狼性企业家。任正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华为内部发表一篇务虚式的讲话或文章,很多都成商界名章了。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横、纵坐标点上,每一个关键的、迷茫的时间节点上,任正非总是及时地站出来,以其卓越的企业家智慧为华为指明方向。
  • 袁世凯(全三册)

    袁世凯(全三册)

    本书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弘地再现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丁未政潮、辛亥革命、洪宪帝制等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清末民初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和袁世凯的双面人生和命运沉浮,精心刻画了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奋斗、迷茫、斗争直至灭亡的心路历程;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国家积弱积贫、社会战乱不断、人民饥寒交迫等血泪杂陈的屈辱历史卷轴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探索历程。
热门推荐
  • 凤魔天下

    凤魔天下

    绝对爽文!!!男主魔界之王,对外人冰山,心狠手辣……对女主温柔体贴,无赖!!!!!
  • 恋爱探险记

    恋爱探险记

    他是富二代,也是个花花公子,更是个纨绔子弟。初次见面便与她结下深仇大恨,彼此诅咒对方下下辈子都找不到真爱。不料缘分天注定,在多种机缘巧合之下让他俩看到了对方难能可贵的闪光之处,从此便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 蝉鸣盛夏:青柠味的初恋

    蝉鸣盛夏:青柠味的初恋

    【咳咳!首先介绍一下,这里面的文很甜,甜到无下限,欢迎各位四叶草小螃蟹和普通人入坑!】学校门口的奶茶摊,他们相遇了;渐渐的,两人走进了对方的生命;误会最后化解的时候,就像是爱情的催化剂。有一天,她最好的朋友告诉自己,她,怀了自己丈夫的骨肉……她最后选择扬长而去。他们的生命中,应该不会再有彼此了吧!但是!去意大利出差的时候,他却又把她睡了!“王俊凯,你不是失忆了吗?”“现在恢复了,老婆,你要乖乖的呦!要乖乖的生下我们的宝宝!”床头的他对着床尾的她邪魅一笑,然后毫不留情的吻上了她的唇……
  • 植物大战僵尸2星空

    植物大战僵尸2星空

    雄英:这是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作者:这里是植物大战僵尸的世界,欢迎你,雄英。
  • 她是奶油提子味

    她是奶油提子味

    林止本来就对这位封神的人没有多余的想法,但没想到付迟对她可全是想法。当付迟把想法们在林止身上一一实践的时候,她也毫无察觉又毫不费力地一步一步地掉进他早就铺好的陷阱中。哪有什么奇妙的缘分,全都是他早规划好的!很久后得知真相的林止愤愤地想:还真是块做生意的好材料!付迟又摆出他那副最擅长的温和面孔,笑道:“赚钱养你,不好么?”
  • 对你不止是中意

    对你不止是中意

    梨沫凝望着星子,陆向琛凝望着她。他眼中的温度炽热而温柔,如同将这一生的明媚与快乐都积攒在了这一刻。——————————————————————————陆向琛在梨沫将他捡回家,为他包扎的那一刻,便已认定了她。他厚着脸皮赖在她身边,几番波折终于套到她的心,却在她愿付之一生时,一声不吭地人间蒸发。后来的再相见,都是他重归后的精心“策划”。“梨沫,过去,是我对不起你,现在,我把一生都交给你,随你处置。”“走开。”“不…行…,我心脏好难受……””那准备一下住院观察吧。至于手术,用不用我亲自主刀?”梨沫笑眯眯戳穿他拙劣的演技。陆向琛哭着抱大腿。这媳妇儿丢了也太难追回来了!心脏科医生×混混小总裁看你乖不乖,让我拿手术刀来!
  • 快穿之时空笔记

    快穿之时空笔记

    她叫杨梓潼.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底流小作者.喜爱写作却因为脑洞有限经常开坑不久就会弃坑....终于再一天电闪雷鸣的夜晚...被她抛弃的作品形成的一股怨念将她卷入一个异次元空间...她需要逐一进入自己曾经创作的空间,携带着个来历不凡的超强BUG踏上协助主人公达到最后的结局……开始了一场穿越在不同空间世界的旅行...你说什么?她抢了原主角的光环?!不!她本来就是一切的主角!身穿!魂穿!直接成为女主本人!Soeasy!
  • 阴影仲裁

    阴影仲裁

    行于光暗之间,此身为妹而成。一个点歪科技树的的神奇世界。怎么样才能养家糊口?在线等,比较急。他们两人,究竟能走到哪个地步,且与我一同观看。PS:不种马,非NC爽文,不圣母。欢迎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城南旧事(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城南旧事(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城南旧事》是台湾地区文学祖母级人物林海音久负盛名的自传体小说,全书以孩童澄澈的视角,追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书中通过英子用童稚的眼睛洞察世间的悲欢离合,用纯净的心灵感受人情冷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勾勒出人们心底永不泯灭的纯真与善良。而对老北京人事风物的种种描写,又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两者相结合,使《城南旧事》成为认可的乡愁文学力作。满纸淡淡的哀愁与诗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