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1300000058

第58章 结束任务(1)

当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地想一鼓作气拿下柏林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却勒住了战马的缰绳,把攻占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苏联人。面对英国方面的百般责难,在马歇尔的支持下,艾森豪威尔坚持了自己的新战略计划。……攻克柏林,纳粹元首自杀之后,希特勒的继承者玩弄起了分裂盟国的花招,寻求与西方的单独媾和。但是,阴谋在艾森豪威尔面前没有得逞。最后,德国签署了无条件的全面投降书。盟军的任务到此结束了,艾森豪威尔在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激烈的年代后,也将开始新的生活选择了……

1945年2月4日至11日,正当盟军为渡过莱茵河而激烈战斗之际,英、美、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这是继德黑兰会议之后,三国首脑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此时的世界格局与1年前相比,早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纳粹德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命运,日本也处于日暮途穷的地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取得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的前景确定无疑了。在这个时刻举行雅尔塔会议,其中主要议题是讨论关于打败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对德占领、苏联对日作战及战后安排等问题。说白了,就是安排战后各国的势力范围。

除了艾森豪威尔,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其他将领可能谁也没有意识到《雅尔塔协定》的签署会对盟军渡过莱茵河之后的作战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把柏林让给苏联人

取得横渡莱茵河的成功之后,蒙哥马利踌躇满志。尽管他在首先渡河的竞赛中输给了巴顿,但是他有信心要比巴顿更早地攻下柏林。

3月27日,蒙哥马利宣布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他命令部队最大量地使用装甲武器,大胆挺进,直指易北河。在给英国陆军参谋长布鲁克的电报中,蒙哥马利对他的计划作了更为详细地说明:“我的目标是向易北河挺进……我的战术司令部移动的路线将是韦塞韦——明斯特——赫尔福德——汉诺威,从那里经过高速公路直捣柏林,我希望如此。”

仅那一天,蒙哥马利就投入了20个师和1500辆坦克,把在莱茵河对面的桥头堡发展到深25英里、宽35英里。与此同时,第21集团军群及辛普森的第9军已经与巴顿的部队汇合,形成对鲁尔的全面包围。这样,他们就能进行期待已久的、对下萨克森平原地区的突破,把战线径直推向易北河和柏林。

然而,就在第二天夜间,蒙哥马利却收到了一封令他目瞪口呆的信。这封信是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写给他的,信中要他一旦完成鲁尔地区的包围,就把辛普森的部队还给布莱德雷。同时,布莱德雷的部队将向莱比锡发起进攻,蒙哥马利今后的任务就仅仅是“保护布莱德雷的北翼”了。

把辛普森的部队归还布莱德雷指挥,这是早晚的事,因为此事在英美之间争吵了几个月。但使蒙哥马利大惑不解的是,艾森豪威尔竟改变了让他攻占柏林的计划。

早在1944年9月,当英美联军即将挺进德国时,最高统帅部的参谋们就草拟了一份最后攻势的建议:“我们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及早攻克德国最重要的目标——柏林。”明确规定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l集团军群向鲁尔以北挺进,直取柏林,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担任支援任务。同时,在那份计划上,还明确表示,希特勒的首都作为德国残余力量的象征,在政治上和心理上是很重要的,指出:“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蒙哥马利对于这个时候取消他的攻势大惑不解,“这个短见的美国佬!”蒙哥马利在心里痛骂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暂时勒住了战马。但是,他心底仍希望能够通过英国政府的斡旋,继续这场战斗。

放弃对柏林的进攻,意味着把攻克柏林的荣誉拱手让给了东线的苏联人。不仅是蒙哥马利,很多人都对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感到大惑不解。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的这一决定,既有着军事上的考虑,也有着政治上的考虑,并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伟大潜能。

说明这一点,我们还要谈到雅尔塔会议。早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1943年的晚些时候,由美、英、苏等诸方代表组成的“同盟国管制委员会”就已经在伦敦成立,以研究未来各自对德国的占领问题。艾森豪威尔曾经看到过最初的占领计划,并注意到苏联占领的地域大致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顶端向西沿奥托班至爱森纳赫,然后向北,包括马格德堡和维滕具尔格,但不包括汉堡和吕贝克。当时,艾森豪威尔就向罗斯福总统提出过,占领德国不应划分特定的国家占领地。如果真的要划分的话,盟军在西部战线将抵达一条比“同盟国管制委员会”所同意的更远的界线。但是,罗斯福总统已经决定遵守委员会划定的边界,并痛快地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很清楚,即便是盟军占领了柏林,最后也要按《协定》的划分,将所占领地交还给苏联人。

另一方面,在3月的最后几天里,就在盟军横渡莱茵河的时候,形势也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1944年9月,当盟军最高统帅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盟军与苏军分别在西、东两条战线上与德国人僵持着,距离柏林的距离几乎一样远。但是,现在,苏军的冬季进攻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已夺取了奥得河口离柏林35英里的卢宾桥头堡。同时,苏联人在这里集结了100多万军队,准备随时发动进攻。

苏联国内攻占柏林的情绪也在激昂着,苏联《真理报》报道说:“六个首都,六个国家!但是我们正在考虑第七个……柏林的寿命不长了!”《生活》杂志在同一篇文章里报道了俄国人的情绪:“在莫斯科,一夜接着一夜,人群有节奏的高呼:‘柏林!柏林!攻向柏林!’,并发射着2响、3响、5响的胜利礼炮。”

而此时,西方盟军把鲁尔口袋扎紧之后,分散的兵力仍主要位于距柏林250英里之外的莱茵河以西,抢在德国人前面夺取柏林的前景看起来也十分令人怀疑。

此外,艾森豪威尔还需要弄清楚发起一场直抵柏林的全力以赴的进攻会使美军遭受多大的伤亡?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在包围柏林之前,德军不会有什么抵抗部队,但是,布莱德雷却告诉他,至少要付出10万人的伤亡。“对于一个象征性目标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昂贵的代价了!”艾森豪威尔说道。

同时,最近几个星期盟军的情报部门报告说,纳粹打算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建立起避难所,希特勒将在那里指挥游击战争。报告宣称:“阿尔卑斯山由于其地形的性质本身,实际上是无法攻入的。这里有着天然的屏障,这里有着迄今为止所发明的最有效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军火在不怕轰炸的工厂中生产,粮食和装备储藏在其大无比的地下洞,一支经过特别挑选的年轻部队将接受游击战争训练,这里足以装备和指挥整个地下军从占领国手中解放德国。”

尽管这份报告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德军组织“民族堡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德国青年狂热地崇拜希特勒。艾森豪威尔担心,阿尔卑斯山易于防守,希特勒能够从他的山中据点,纠集在德、意的残余部队,把游击战斗无限期地坚持下去。

要想迅速、干脆、利索地结束战争,艾森豪威尔认为盟国远征军必须占领阿尔卑斯山,这可能是一个比攻占柏林更重要的战略目标。

于是,艾森豪威尔做出了他的决定:除非接到别的指令,他将只进行一场反对希特勒的军事战争。无论柏林在将来的东西方关系上具有多大的政治意义,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的新作战计划引人注目。

在3月2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艾森豪威尔:“你认为谁先进入柏林,是俄国人还是英美联军?”

艾森豪威尔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谁了。”

记者又问:“这是否意味着改变了盟军1944年9月挺进柏林的计划?”

艾森豪威尔仍然回答:“单从距离上看,你就知道是了。”

“谢谢你,将军。”这位记者满意地坐下。

决心既定,艾森豪威尔于3月28日下午立即把这个新的军事计划送给了斯大林元帅,并写了一封致大元帅个人的信。艾森豪威尔对斯大林说,他决定把主攻方向指向柏林以南,而把进攻德国首都的机会让给俄国人。这样就可以把这个国家切成两半,使它失去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可能性。

“情人”的争吵

艾森豪威尔给斯大林的私人电报宛如一颗V-2火箭在英国战时内阁的官员中间炸开,随之又波及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可谓是反响强烈。

艾森豪威尔成了欧洲战场的焦点人物,得站在中心与四面八方的人对话。

英国的高级军事将领对此深感震惊。陆军参谋长布鲁克怒气冲冲地说:“首先,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权直接同斯大林交流。其次,他的电报是不可理解的,纯属信口开河,同我们事先一致同意的安排是完全矛盾的。”

之后,愤怒的军官们没有征求丘吉尔首相的意见就给美军参谋部发去了一封长长的电报。他们说,艾森豪威尔直接给斯大林写信是越权。更糟糕的是,决定改变进攻方向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错误。他们还强调,英国情报界对关于所谓“民族堡垒”的谣传根本不感兴趣;在决定未来战略时,不应予以考虑。

正如那些军事首脑们一样,丘吉尔也觉得艾森豪威尔干了一件大蠢事。在战争这几年中,尽管丘吉尔也像罗斯福一样迫不及待地要打垮希特勒,但是他同样担心苏联共产主义可能带来的威胁。因此,他曾不遗余力地推迟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积极要求取消“龙骑兵”作战行动等。从雅尔塔会晤之后,丘吉尔越来越坚信东方面临的问题预示着未来的危机,苏联“已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的危险……必须立即建立一个对付苏联日益增长的影响的阵线……”在欧洲,这个阵线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东方,因此,柏林应是英美军队的首要目标。

这样,继他的三军参谋长的电报之后,丘吉尔也亲自要通了艾森豪威尔办公室的电话,向他提出抗议,并给艾森豪威尔发去一封长长的电文:

“……我并不认为柏林现在已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更不认为它已经失去政治意义。柏林的陷落将对整个德国的抵抗在心理上产生深刻的震动,一旦柏林陷落,大多数德国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放弃抵抗……依我看,只要柏林一天飘扬着德国旗帜,这个城市就仍然是德国最关键的地方。”

为了平息英国人的不满,艾森豪威尔在3月30日向联合参谋长委员会递送了一份关于他的计划的完整的摘要。令人觉得好笑的是,这个函件原先恰好是由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的一名英国军官起草的。

这是对你们来电的答复。

在卡塞尔地区的会合完成之后,只要对这次突击的决定性方向略加考察,就可以看出,在目前情况下,主攻方向应该指向莱比锡地区,这个地区集中了德国绝大部分的残存工业能力。据认为,德国政府的各个部也将迁往这个地区。我的计划并没有把蒙哥马利的英国部队和加拿大部队调到南面。你们将注意到,他的右翼将沿汉诺威——维滕堡这条总轴线向前推进。我只不过是遵照布鲁克陆军元帅一直强调的原则,决定把兵力集中在主要的突击方向上。我的计划只是,在从卡塞尔到莱比锡的中路推进这一作战地段中,把美军第9集团军拨归布莱德雷指挥。当然,我们应该在那个地区的西方一侧与苏军会师。此计划清楚地表明,在巩固这个阵地的同时,美军第9集团军将开去协同英国和加拿大军队以肃清整个海岸沿线至吕贝克以西一带的敌军。

我们认为,为此次行动准备好兵力以后,我们可以开始向东南推进,防止纳粹占领山区庇护所。

我愿意指出,柏林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目标了。它对德国人已没有多大价值了,甚至德国政府也正准备迁到另一个地区去。现在重要的问题是,要集中我们的兵力进行一路推进。与分散使用兵力相比,这样将更加迅速地攻陷柏林,解放挪威,获得海运设施和瑞典的港口。

我想要指出的另一点是,德国北部的所谓“好地形”在这个季节实际并不好。那个地区江河交错,交通不便,而且在这个季节十分潮湿,不如我正准备发动主要攻击的高原地区那样便于我们快速行动。

很自然,我的计划是灵活的,我必须保留行动自由,以应付变化不定的形式。最大的灵活性来自于在中路集中最大规模的兵力。

艾森豪威尔的意见受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全面支持,马歇尔公开表示,艾森豪威尔与斯大林进行的联系的程序是出于作战的需要,最高统帅应该继续自由地与苏军总司令保持联系。而在德国境内的战役已经发展到应由战地司令来决定采取什么措施的时候了,有意识地不去打击敌人弱点的做法看来是不妥当的。盟军的惟一目标应该是迅速而彻底地夺取胜利。美国参谋长们认识到存在着一些与最高统帅不直接相关的因素,但是他们认为,最高统帅的战略构想是正确的,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

当然,丘吉尔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观点,在与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联系没有取得进展的时候,丘吉尔又想把目标转移到罗斯福总统身上。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他写道,如果有人认为他希望损害最高统帅的威望,这种损害即使很轻微,他也会感到很忧伤。他在表示了其对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完全信任之后,重申了他的战略考虑。他强调,如果让俄国人夺取柏林,那么将会产生这么一个印象:他们是这场共同胜利的主要贡献者。这一虚幻的感觉可能对将来产生严峻的和难以克服的困难。

然而,这个时候的罗斯福已经生命垂危,他于4月12日逝世。当时的美国军政大权是掌握在马歇尔手中,而马歇尔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丘吉尔始终未能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断。

不过,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批评、抗议是十分反感的。他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写道:

根据1月份所作的,并经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的安排,我认为将这项计划通知斯大林大元帅完全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丘吉尔首相激烈反对我的这个行动。他不同意这项计划,并坚持认为,由于目前战役已接近尾声,部队的调遣已具有政治意义,这就要求在发展广泛的作战计划方面应有政治领袖的过问。他显然认为,我与斯大林元帅的通信,已经越出了我只在单纯军事问题上与莫斯科联系的职权。他非常失望和不安,因为我的这项计划没有用能从美国部队中抽出来的所有兵力首先支持蒙哥马利向前挺进,以便不顾一切地试图在俄国人之前去占领柏林。丘吉尔先生把他的意见送给了华盛顿。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马拉多纳

    一代天骄马拉多纳

    阿根廷,南美洲的足球王国,在辉煌与没落半个世纪之后,一个足球“神童”终于横空出世,这就是迭戈·马拉多纳。他6岁开始踢球,特异的球技让“神童”闻名遐迩,但艰难的家境使他只能捡破烂打零工挣钱……一个偶然的机缘终于让命运出现了转机。9岁时,他开始接受正规的训练,日后的坎坷人生也由此开始。1960年10月30日,世界足坛继球王贝利之后的第二代球王马拉多纳,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诞生了。马拉多纳的诞生,为阿根廷这个古老的“足球王国”带来了一段举世瞩目的足坛辉煌岁月。不过,在马拉多纳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阿根廷的足球运动早就名声在外。在现代足球史上,位于南美洲大陆顶端的阿根廷,早就同它的近邻巴西和乌拉圭一样,被世人誉为“足球王国”。
  •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一个让我们今人无限遐想的时代,本书聚焦三国历史,从那个时代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谋士进行介绍,兼顾各家史料,以成一家之言。主要分析了各个谋士怎样选择君主并被所选择的君主信任重用,以致最后建功立业的过程,这些无不对我们今天的职场中人有一定的启发。不虚美,不隐恶,对人物的论及兼顾能力与人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三国谋士群像。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热门推荐
  • 天界大城管

    天界大城管

    我欲成仙,法力无边天劫已过,飞升上仙,从此不堕轮回,水火不侵。什么?飞升以后才是刚刚开始?什么天界执法者了!我有一剑,不不不我有很多剑。若遇世间不平,掌中自有剑鸣。好吧,其实我开挂了!
  • 予你久伴

    予你久伴

    我们或许都有过一段令人难以忘记的感情,或许从未开始却以结束,或许我们的相遇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 风云鸣泣之时

    风云鸣泣之时

    “若这天下不能共主,朕宁可生灵涂炭,不足惜!”那一刻,他在电光中剑指风云鸣泣的身姿,多少年后仍凝固在传说之中……霸气!桀骜!乖戾!我敢写,你敢看吗?加群没有福利,没有红包,没有作者,啥都没有,连群主都没有,千万别加群!初级书友群:1-4-7-9-2-7-3-5-8(霸著天下)战斗群:5-1-7-8-0-9-9-3(需要验证)
  • 尸门传说

    尸门传说

    一个持续了七十年的阴谋让一群本不应该遇见的人相遇,一个七十年前犯得错却让七十年后的人来弥补,却发现一切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七十年前的事原来只不过是整件事中不起眼的一朵浪花。到底是什么让平静的山村成为了新故事的开始,又是什么让相爱的人最后成为千年仇敌?一切原来都是……
  • 江山作嫁·终结篇

    江山作嫁·终结篇

    他是末位皇子,惊采绝艳却生不逢时,志在天下却只能韬光养晦。她是相府千金,潇洒快意却囿于闺阁,情有所钟却只能深埋心底。年少时,他“凶名远扬”,她“为虎作伥”。京中人人惧怕他,唯她兴致盎然陪着他。贵女个个倾慕他,唯她一如往常对待他。兄弟处处为难他,唯她挺身而出保护他。后来,天下纷争起,他身陷囹圄,退无可退。而她,为他舍弃一身荣华,乔装改名随他深入虎穴。生死与共,他才了悟她已不只是他的小青梅,也是他的心上人。纵有红颜心系,他也只等她一人披嫁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似星辰我若大海

    你似星辰我若大海

    你似星辰,高高在上,在一个我触碰不到的天空中;我若大海,低下卑微,无论如何都无法触碰到你。我们该如何相遇,就算如此,我也会努力,直到触碰地到你……
  • 萌师爆宠之这个徒儿不太乖

    萌师爆宠之这个徒儿不太乖

    在世人眼里,他是冷若冰霜,令人望而生畏的上仙法神,而在她眼里…奇怪!这个师傅怎么不爱说话!这个师傅怎么都不理人!这个师傅好傲娇!男子冷眉一蹙。“颜泠璻,过来。”嘤嘤嘤,这个师傅好凶啊!
  •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已弃

    伊本佳人怎可放过已弃

    两人本是的专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在一次意外相遇后,她对他一见钟情,殊不知他也一样。。。。。。朋友劝她勇敢面对,大胆去追,但她却始终犹豫不决。。。。。。最后就是人间美满大团圆。本文不虐,走温馨路线。
  • 九色界

    九色界

    神力有穷尽,人心逆苍天。哪怕四脉被废,哪怕丹田被毁,哪怕吾寿余五六载,哪怕修道之路已断,吾也将从九幽中涅槃,绝望中以炼尸之法补全残身,吞七情之血,摄六欲之念,修纵横之术,掌制衡直道!本书又名(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