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7300000059

第59章 族群理论(25)

中国自秦以降,每当天下割据的时代,总有一种“要求统一、拒绝分裂”的社会力量,推动国家的统一。而“大一统”也是儒家文明对人生价值“修齐治平”的求索路径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但是,对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的问题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中华民族”属于政治范畴的概念,它代表的是中国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性,用来指中国各民族,与中国56个民族作为民族实体是不同的,因此,“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实体。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2页。

第二种认为“中华民族”既属于政治范畴,也属于民族学范畴,“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同样称谓“民族”是不矛盾的,因此,“中华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实体。

第三种认为“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此外有的学者说,中华民族整体概念和意识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民族实体已经真正形成。“我们应当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跳动的脉搏,首先肯定‘中华民族’意识已经产生,这个意识正在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各民族之间的较大差距,不主观、不超前,不要过早地认为‘中华民族’实体已经形成。”因为“形成民族的必备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尤其是各民族文化整合还有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周建新:《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所以作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觉(自由)“中华民族”民族实体正处在形成发展阶段。

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是学界讨论的又一个焦点。一些学者认为“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元”是个性,“一体”是共性。但是,有些学者也担心这种多元一体关系的负作用,如果在民族工作中处理不好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还有的学者认为汉族、藏族、回族、满族、瑶族等民族都是多元一体的,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体”是指什么?难理解。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17页。

对于上述学者的不同意见或质疑,1997年费先生作了比较全面的回应,他指出:这篇讲话(《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主要论点:第一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10页。

费先生的这个新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他自己在1988年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进一步突出了多元一体理论结构论的特点。

但是,讨论虽然并没有停止,或许有些遗憾的是,“多元一体格局”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发生这种情况真正的根源在于我国学术界缺乏一种战略眼光和自信。我们有太多的学者秉承谦卑的仰视面对前苏联或西方的经典理论,而现实中少数民族精英则在既有制度提供的资源里热衷于“多元”的话语而排斥“一体”的理论。实际上,从学理上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多元”,意味着在欧亚大陆将近1/5的辽阔疆域上缺失了文化多样性;没有“一体”,何以解释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生息不灭的历史事实?西方的经验中没有类似的“多元一体”,但连民族-国家理念的大本营——欧洲也已经认识到在民族国家之上存在着文明的一致性,因此当西欧走向地区联合的道路——建立欧盟时,我们却仍有很多的本土学者固执地将“民族”视为彼此之间泾渭分明的“客观实体”。

或许费先生没有点明的是,“多元”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的对立紧张,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结构性特点,如果“中华民族”无法包容“多元”或者无力塑造“一体”,何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未来发展的更高层次,关键在于国家建构的深化和内在化,简而言之,是中国社会既在客观上保持一定程度的文化多样性,又在主观上具有强大的国家认同的凝聚力。这些想法在关凯的《族群政治》关凯:《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中都有充分的表述。问题在于多元一体理论的拓展应该从哪里切入?多元一体理论的创新应该从哪里突破呢?

所幸的是终于有学者找到了突破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徐杰舜教授所著的《从多元走向—体——中华民族论》(以下简称《从多元走向一体》),从过程论切入,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突破口,拓展了多元一体理论。拜读了徐先生的《从多元走向一体》后,认为该书特点鲜明:

一是全书结构严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多元走向一体》除绪论和结语外,分别以文献与理论、结构与过程、互动与轨迹、冲突与整合、文化基因、边疆与中央、草原与农业、汉族案例8章,并附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和《中华民族史85年研究文献回顾》两篇评论文章。全书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令人非一口气读完而欲罢不能。

二是以过程论为切入口,有效地突破了结构论的片面性。论到学者们对多元一体论内涵本质是结构论的共识,人们不禁要问,那为什么一些学者对多元一体论还有那么多的不理解和质疑呢?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费先生在论述多元一体论时,基本上是从整体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结构所作的静态的宏观把握,这就容易使一些人从动态的把握上造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不理解,甚至提出质疑。徐先生深入地研究了费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在“结构与过程”一章中洞察到要使人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不理解化解,还必须使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内涵理解的关键突显出来。那么,什么是多元一体理论内涵理解的关键呢?那就是要从互动整合论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的过程作动态的宏观把握。这样,人们对多元一体论的一些不理解和质疑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才有可能得到补充、完善和发展。徐先生认为既然在社会结构中有互动,就会有变迁;有变迁,就会有整合,如此不断地互动、变迁、整合,从而在中华民族形成史上呈现出螺旋形上升的发展过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过程论。

当然,徐先生也了解费先生在建构多元一体理论时并没有忽视过程论,他对多元一体理论的立论,基本上是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完成的。但是徐先生认为,细读之后,人们不难发现费先生对多元一体理论过程论的论证和分析仅是粗线条的勾勒,如果把中华民族史作为历史田野进行考察,那么,费先生的历史叙述只是一种“浅描”,缺乏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互动、整合过程宏观的理论把握`,以及对历史空间和时间的“深描”。

以此为突破口,徐先生认为中华民族起源、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毫无例外地要表现为过程,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就是一个总的系统过程,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要明确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与汉族以及中国其他各少数民族过程的界限,特别不能以汉族的过程代替中华民族的过程;要认清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总过程包含着一些具体过程,如中华民族孕育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共存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互动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磨合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整合的过程等具体过程,并通过这些具体过程来表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总过程。要认清中华民族过程与中国各民族过程辩证统一的关系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认清研究和把握中华民族过程时,绝对不能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当作中华民族过程的终结,而应看作中华民族过程又一个过程的开始,也就是中华民族过程螺旋式上升的新开端,这样就把“一体”与“一体化”区别了开来;要认清中华民族正是在中国各民族的互动整合的生长中产生出来的,或者说正是中国各民族进化过程的必然結果。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终结,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上来说是—个具体过程的终结,但是从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上来说,这个具体过程刚刚开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由此可见,过程论与结构论的互补正好相得益彰,使得人们对中国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提升更加科学化。

三是从互动、冲突和整合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形式。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形式徐先生在“互动与轨迹”和“冲突与整合”两章中作了论述。

对于互动形式,徐先生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没有互动,社会行动就不会存在。应该把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作为中国社会宏观结构中的一种“社会行动”,一种社会存在,一个社会符号,一个能量释放,一个不断变迁的互动过程。所以,互动双方在利益上或认知上不一致时才有可能出现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四个阶段的过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E.W.Burgess)等人的主张。见童星主编:《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1页。。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历史轨迹的框架,在此,徐先生还特别指出在中华民族在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的表现形式中,每一次互动周期的进行都是上一次互动周期螺旋上升的结果。

对于冲突和整合形式,徐先生提出冲突与整合是一个社会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中华民族在冲突中从多元走向一体,在整合中从多元走向一体,并分析了中华民族在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冲突与整合互动中,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冲突为主整合为辅、整合为主冲突为辅、冲突与整合并重三种模式。从而使人们不仅对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整合形式有正确的认识,对冲突形式也可以有正确的评价。

四是系统地分析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徐先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提出过程论上,而是在互动论的视野中从文化基因、边疆与中央、草原与农业三个层面上立体地分析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原因。

为什么多元的中华民族会走向一体呢?或者说是什么力量使得中华民族会从多元走向一体呢?徐先生认为是文化基因。本来中华民族是多元的,文化表达也就是多元的,但是在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表达中,总是给人们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起源多元的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徐先生以葫芦神话为例,论述了文化基因的理论观照,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上,认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凝聚的奥秘。在徐先生看来文化基因产生认同力量。这种认同力量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中,它对中华民族的凝聚作用是任何风暴刮不倒,任何洪水冲不垮的。可见文化基因是认同内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认同的力量是伟大的,因此,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也是必然的。

中华民族之所以会从多元走向一体,徐先生认为除了文化基因的作用外,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特别提出了一个向心力的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中央对边疆有没有向心力?而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还包含了民族关系在内。所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往往是民族关系的重要表现和反映,在中国,这个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处于中央的统治地位,由于上述历史底蕴和文化内蕴的作用,在表现为边疆与中央的关系中,往往表现出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边疆对中央的向心力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政治因素。这种政治因素往往转化成政治基础。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人们可能会对草原民族与农业民族能走向“一体”不解。徐先生提出了一个亲和力的概念,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结合的关系,来解读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中,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互补性结合和结构性结合的亲和力。徐先生认为中国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的亲和力也正是一种文化凝聚力,它们之间互补性和结构性的结合,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在相互作用时,从古到今都是谁也离不开谁的,这正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深层内蕴之所在。

认上四点简略的介绍,虽挂一漏万,但已可窥见徐先生在探讨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理论的匠心所在,不愧是对费先生多元一体理论的拓展和创新。当今世界,在全球化的视野中徐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最佳民族认同,他提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的着眼点是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的“美美与共”,这不啻是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的真正价值取向。

但是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徐先生认为今天的中国正在世界上和平崛起,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一定要匹配起来,必须匹配起来,国家之手促成两者的“美美与共”,定将会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刘冰清,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

同类推荐
  • 编海心声

    编海心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关涉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前途。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社会、哪一个家庭,都无一例外地把少年儿童的教育摆在重要的特殊地位上。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路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热门推荐
  • 风暴交响曲

    风暴交响曲

    “风暴之始,乃吾出生。风暴集聚,乃吾崛起。风暴来临,世界混乱。风暴肆虐,乃吾争霸之时,风暴之末,乃吾统领万物之时。”
  • 神话永生

    神话永生

    由古至今,永生一直是人类最大的追求与梦想,秦始皇海外寻仙、汉武帝建城蓬莱,无数传说在历史河流中飘荡......而现在,永生不再是传说......
  • 荣耀之千年狐李白

    荣耀之千年狐李白

    李百穿越到王者大陆,成为了千年之狐李白,为了重振青丘,他踏上了找寻灭族凶手,寻觅王者大陆的秘密的道路。路遇宿命,入梧桐谷。
  • 朝逆世

    朝逆世

    云朝在灵承山度过的十六年,抛开最后那点不愉快不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师父疼,师兄爱,每天还可以观赏师父的美色,还喜欢上了自己的师父,虽然自己从未表明过,但也是尽心尽力,奈何最后被剔了骨剜了心,走上了慢慢黑化道路。即使是面对最尊贵的神祗说要至自己于死地,她也能风轻云淡的将嘴角一勾,十分霸气的说道:“那也是可以斗上一斗。”只是当年身旁那个粘人的瓷娃娃,如今也变成了翩翩少年郎,嘴边成天挂着:“阿朝说什么就是什么。”“阿朝说的我都信。”“阿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便逆天我也会帮你。”........面对着这样绝色的脸蛋说这样的话,又怎么能不让人心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败狗如何当绿叶

    败狗如何当绿叶

    “一事无成就是咱了。”考研三战失败的柳青明意外坠楼,坠而未死反倒成了天下第一女剑客的手中剑......
  • 复仇千金冷血夫

    复仇千金冷血夫

    名门之后廖梅若,十岁那年,身为兵部尚书的父亲被奸臣陷害。十年后梅若与欢场上,和仇人之子、她曾经的未婚夫相遇。同时也遇见了当年的恩人恭顺侯。旧情依然难忘,哪怕未婚夫早已娶妻,她内心眷恋的却是曾经的恩人。到底是假意承欢、然后倾尽全力复仇,还是和暗恋之人携手改变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