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2500000028

第28章 汉文(2)

《史记·外威世家》记载了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朝的外戚家族的盛衰史。本文是《外戚世家》的序。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密切联系历代帝王的成败与后妃、外戚相关联的事实,强调了婚姻关系是人伦的根本,必须持慎重的态度,必须注重修德。第二部分,突出了帝王婚姻的重要性,认为后妃、外戚之祸危及宗庙社稷和子孙后代,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尤须慎之又慎。

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1],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威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2],而桀之放也以妹喜[3];殷之兴也以有娀[4],纣之杀也嬖妲己[5];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6],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7]。故《易》基乾坤[8],《诗》始《关雎》[9],《书》美釐降[10],《春秋》讥不亲迎[B11]。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B12]。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

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B13]!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B14],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B15],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B16],恶能识乎性命哉[B17]?

【注释】

[1]继体:继承帝统。守文:遵守成法。[2]涂山:国名,在今安徽寿县一带,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启,启建立夏朝。[3]妹喜:夏朝亡国之君夏桀的宠妃。[4]有娀(sōng):古代国名。传说帝喾娶有娥氏的女儿简狄为次妃,生契,是殷的始祖。[5]嬖:宠爱。妲(dá)己:商纣王的宠妃。[6]姜原:周始祖后稷的母亲,或作”姜螈“。大任:周文王的母亲。大,同”太“。[7]幽王:西周最后一个君王,荒淫昏乱,被犬戎杀于骊山之下。禽:同”擒“。褒姒:周幽王的宠妃。[8]乾坤:《易经》中的两个卦名。乾为阳,坤为阴。乾坤象征天地、日月、男女等。[9]《关雎》:《诗经》中的第一篇。[10]釐:料理。降:下嫁。[B11]亲迎:按古代婚礼,迎娶新娘,夫婿应亲自前往[B12]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B13]妃(pèi)匹:夫妇;[B14]子姓:子孙。[B15]要:求得。[B16]幽明:指天地有形无形的事物。[B17]性命:人性和天命。

【译文】

自古以来接受天命开创基业的帝王,和继承王位遵守法度的君主,不仅仅是他们内在的德行美好,大都还有外戚的帮助。夏朝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的缘故,夏桀被放逐是因为他宠幸妹喜;商朝的兴起是因为娶了有娀氏,纣王被杀死是因为他宠幸妲己;周朝的兴起是因为有姜原和太任,周幽王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荒淫昏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二卦作基础,《诗经》以《关雎》列于篇首,《书经》赞美尧嫁女儿,《春秋》讥讽纪侯不亲自迎亲。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道德中最大的伦常。礼仪的使用,婚姻方面最为慎重。音乐协调,就能四时和顺。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之源,这能够不慎重吗?

人可以弘扬道,但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夫妇之爱极不寻常!君主不肯从臣下那儿得到,父亲不能从儿子那儿得到,何况更卑下的人呢?夫妇已经相爱结合,有的不能繁育子孙,有子孙的,有的又不能白头偕老,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到天命,大概是因为很难讲清楚吧。不能通晓天地万物的变化,又怎么能认识清楚人的本性和天命呢?

伯夷列传《史记》

【导读】

本文是《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记叙伯夷、叔齐的生平事迹,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人,周武王灭商后,他们认为臣不该伐君,决心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司马迁借叙伯夷、叔齐的事迹及其守节饿死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自己对于人间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志士无名、恶人善终等各种不合理现象的愤慨,表示了对”无道“的怀疑和否定。

全篇文章,名为传记,实为一篇牢骚不平的杂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1],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2]。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3],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4],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5],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6]。“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7],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8]、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9]。“”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10]。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B11]。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百伯昌善养老[B12],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B13],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B14],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B16],采薇而食之[B17]。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B18],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B18],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B19],肝人之肉,暴戾恣睢[B20],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B21]。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B22]:”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B23]。“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B24],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B25]!

【注释】

[1]载籍:书籍。[2]虞夏之文:指《尚书》关于虞夏禅让的记载。[3]岳牧:这里指四方部落的首领和九个州的长官。岳:指四岳。牧:指九牧。[4]重器:贵重的宝器,借以象征国家政权。[5]许由:上古时代的隐士。[6]卞随、务光:夏朝时的隐士,相传汤想把天下让给卞随、务光,两人均以为耻,投河自杀。[7]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8]太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他认为小弟季历之子姬昌有德,因而出走,以便太王将君位传季历,再传姬昌。[9]是用:因此。希:稀少。[10]轶诗:指下文的《采薇》,诗中有对命运的哀叹。因《诗经》未收入,所以称轶诗。[B11]孤竹君:孤竹国的国君。孤竹,商代的一个小国。[B12]西伯昌:指周文王姬昌。[B13]木主:木制的象征死者的牌位。[B14]爰:于是。[B15]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B16]薇:一种野菜。[B17]西山:即首阳山。[B18]七十子之徒:孔子授徒三千,通六艺七十二人,号称”贤人七十“。[B19]盗跖:相传为春秋时期大盗,或认为是奴隶起义的首领。跖是名。[B20]恣睢(suí):恣意胡为。[B21]彰明较著:非常明显,容易看清。[B22]贾子:指贾谊,西汉洛阳人,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过太中大夫。[B23]冯:同”凭“,依靠。[B24]堙(yīn)灭:埋没。[B25]施(yì):延续,留传。

【译文】

学者们涉猎的书籍极为广博,但还要从六经当中去考察,作为可靠的依据。《诗经》、《尚书》虽有缺失,但是虞舜、夏禹两代事情的文字还可以从中看到。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禅让给虞舜。从虞舜到夏禹之间禅位,四岳、九牧都举荐夏禹,这才把他置于所担任的职位上试用考察,主持政务几十年,等到功绩建立之后,才把国家的政权交给他。这表示天下是不轻易授人的重器,帝王是天下大统,传授天下竟是这样的难啊!可是有的人却说:”唐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并且认为这是耻辱,于是逃走隐居起来。到夏朝时,又有卞随、务光以接受君位为耻辱。“这些事情为什么受到称道呢?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据说上面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记叙古代仁德圣明贤能的人,例如吴太伯、伯夷那样的人,都很详细。我认为我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行极为高尚,但在孔子的著作中,却看不到关于他们的简略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计较过去的旧怨,因此怨恨很少。他们追求仁而达到了仁的境界,又有什么可怨恨呢?“我对伯夷的心意感到悲苦,看了他们未被载入经书的诗歌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到父亲去世之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你继承君位是父亲之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国人便拥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做国君。当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能够很好地奉养老人。便想,何不去归附他呢?可是待他们赶到那儿时,西伯已经去世,武王载着西伯的神位,追称他为文王,向东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绳,劝阻说:”父亲死了没有埋葬,就动起了刀兵,能算得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国君,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他们。姜太公说:”这是义士啊!“就扶起他们,让他们离去。武王平定殷纣的乱政后,天下归顺周朝,伯夷、叔齐却为这件事感到羞耻,因此,坚持节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野菜充饥。到饿得快要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薇菜!用暴力代替暴政啊,还不知道那错误!神农、虞、夏转眼消逝啊,我将归于何处!唉呀呀,只有一死啊,命运如此衰微!“他们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上。由此看来,伯夷、叔齐是有怨恨呢,还是没有怨恨呢?

有人说:”上天没有偏私,总是向着好人。“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好人呢,还是不算?他们如此地施行仁义,保持高洁,却被饿死。再看孔子那七十名优秀的弟子,孔子唯独称赞颜渊好学,可是颜渊却总是处于贫困中,连粗劣的食物都无法保证,而终于年纪轻轻地过早死去。上天报偿好人,究竟是怎样的呢?盗跖每天杀死无辜的人,把人的心肝当作肉吃,暴虐嚣张,横行无忌,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于天下,竟然长寿而终,这又是遵循了什么德行呢?这是特别重大而又明显的例子啊。至于说到近世,那些行为不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终身安逸享乐,富足优厚几代享用不完。有的人举步谨慎,说话小心,走路也不走小道,不公不正的事情就不会发愤去做,像这样的人遭遇祸患灾难,却多得数也数不清。我真是困惑极了,如果说这就是所谓天道,那究竟对呢,还是不对呢?孔子说:”主张不同,就没有什么好互相商讨的。“也就是各人按着自己的志趣行事吧。所以孔子又说:”假如富贵是走正道可以求得的,就是拿着鞭子当马夫,我也愿意干;假如富贵不可求得,那就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天气严寒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整个世界混乱污浊,清高廉洁的人就显现出来了。难道这不正是因为他们重视德行,而轻视富贵的结果吗?

孔子说:”君子最怕的是死后名声不传。“贾谊说:”贪婪的人为财富而丧命,刚烈的人为名节而献身,热衷权势的人为权而亡命,普通百姓只是求得生存。“同是光明的东西,就会互相映照,同属一类的事物,就会互相感应,云跟着龙而生,风随着虎而起,圣人出现就能看清万物。伯夷、叔齐虽然贤明,得到孔子的称赞,名声才更加显扬;颜渊虽然专心好学,因为追随孔子,德行才更加显明。岩居穴处的隐士,或进取,或隐退,都有一定的时运,像这样的人,名声埋没而无人称扬,实在是可悲啊!处于社会低层的人,想要砥励德行,树立名声,如果不依附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又怎么能传名于后世啊!

管晏列传《史记》

【导读】

本文是管仲和晏婴的合传,他们两人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

管仲相齐,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晏婴相齐,辅佐齐庄公、齐景公,多所规谏,政绩显著。略去了他们的重要业绩,而是选取了许多传闻逸事,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了司马迁对管、晏二人的钦佩、敬仰、赞美和肯定的思想感情,并且对儒家某些传统思想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管仲夷吾者[1],颖上人也[2]。少时常与鲍叔牙游[3],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4],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5],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因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6],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7],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8],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9]。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0]。“”四维不张[B11],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B12],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B13]。桓公实北征山戎[B14],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B1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B16]。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B17],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B18]。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B19]。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B20];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B21]。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B22],载归。弗谢,入闺[B23],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B24],而信于知己者[B25]。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同类推荐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杜牧诗选

    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67题共185首,大抵以《文集》为主,其馀各集,凡能断定确为杜牧所作者,酌量选人。编选体例分编年与未编年两部分,以《独酌》为界。编年部分按年代排列,未编年部分则按原集顺序排列,先《文集》,后《外集》,再《别集》。入选的作品,一般有题解,具体说明每首诗的作年、写作背景、作品之特色、后人之评价等,但不求面面俱到,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注释重点是解决字词难点,说明典故含意,有时略作串讲,对于人名地名,尽量注释清楚。注释文字力求简明精当。
  • 心中的信

    心中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心中的信》把第一批不寄的信结集出版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两年来,仍然不断在写着同样的信,所以,又有了可供结集出版的第二批。第二批《不寄的信》,涉及的内容比较起来,更加广泛了些,但是基本上还是一样的:阐发个人在感情上的各种感受,包括了个人的一贯观点。在快出第二批不寄的信之前相当久,已经很为书名伤脑筋,想过许多书名,如《不寄的信第二集》、《另一批不寄的信》、《又一批不寄的信》、《不拆的信》、《寄不出的信》等等。谁知道到了晚上,和林燕妮、俞琤、黄霑、郑君略几位,喝酒谈天,众多高手在场,灵机一动,何不请他们想一个书名?黄霑陡然大呼一声:「心中的信」。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学院的魔王

    医学院的魔王

    全世界的顶级魔王聚集在一个医学院,他们的目标是杀死一个叫夏安的女孩。拥有人神混血的李小钊为了保护她不得不和各路魔王战斗。成为众魔之王,重整魔界秩序,为了她,李小钊发出最强呼声。
  • 野山决

    野山决

    在世俗不约而凝成的单边信仰里,你所洒下的热血可能被认为是鸡血!
  • 外企真好混

    外企真好混

    外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所在。西服革履、洋文流利,智商超高,是人们对那些“精英们”的评价。在羡慕和嫉妒的围观下,外企显得过于神秘。外企真能混吗?答案是肯定的。有这样一群混迹于全球知名外企的11女女,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与幻灭,从生存的激流险滩安然渡过。听听他们的故事也许对你会有所启发。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真实的故事。是一部外企生存者的史诗。悬念迭起,彻底的冷幽默是其风格。
  • 开局就为仙

    开局就为仙

    刘鸿穿越成为仙人,开始了漫长的跑腿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位面之盘

    位面之盘

    他见到了一个罗盘,从此不受天地限制的穿梭
  • 一品冷宫皇后

    一品冷宫皇后

    从现代穿越到架空的凤凰皇朝,身为将军府的二小姐。凤凰皇朝传闻者一句话“得神女者得天下”的传言从古至今一直到一缕从现代魂魄和她重生在一起,凤凰皇朝的天下又是怎样的动荡呢?某天,皇上选秀女不幸二小姐进宫。本该是宫斗的开始,可她只想种种草药看看医书。争宠不纯在的事。
  • 御品糖心

    御品糖心

    玫瑰酥、栗粉糕、梅花香饼、杏仁核桃露……这些花样百出的甜点对于唐蜜而言,简直太熟悉不过了。因为她本是个在街边叫卖花糕甜点的小贩,从小跟在酷爱研究美食的父母身边,精通百样美食!本来她应该在民间过着平凡百姓的日子,却不料半路被掳劫,进了乐府入了皇宫。在这个深不可测、百花斗艳的皇宫里,只会做点美味的她哪有什么竞争力?于是,冤枉入狱、历蛇之险、被推下水,遭黑手伏击……她都不幸地撞上了。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尤其是当她遇上了带着“拖油瓶”的扑克脸“黄酥酥”后,这也许是另一种幸福……
  • 活着的你

    活着的你

    一个少年、一只神奇的眸、成为传世佳话。(本书有四部,每一部的每一章都很短,但是绝对精彩)本人萌新作者图写的不好,请谅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