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2500000080

第80章 宋文(2)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6],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7];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8],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9],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10]。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B11],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B12],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B13]。西望穆陵[B14],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B15]。北俯潍水[B16],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B17],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B18],瀹脱粟而食之[B19],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B20],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

[1]哺(tān):食。啜(chuò):饮。与”欢“通。醨(lí):淡酒。[2]中:指内心。[3]盖:遮蔽。[4]眩:原意为两眼昏黑发花。[5]乌:何。[6]钱塘:县名,宋时为两浙路治所。即今杭州市。胶西:指山东胶河以西地区。这里指密州,冶所在山东渚城。[7]采椽(chuán):采伐的木椽,不加雕饰。此指简陋的房屋。[8]岁比:连年。登:庄稼成熟。[9]安丘:县名,在今山东潍县南。高密:县名,在今山东胶县西北。[10]葺(qì):修理。[B11]马耳:山名,在今山东渚城县南五里。常山: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南二千里。[B12]庐山: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南三十里。本名故山,因卢敖而得名。[B13]卢敖:燕国人。秦始皇时博士。14穆陵:关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大岘山上。[B15]师尚父:吕尚,即姜太公。齐威公:即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B16]潍水:即今潍河。[B17]淮阴:指西汉潍阴侯韩信。[B18]秫(shú)酒:黄米酒。秫,粘性谷物的通称。[B19]瀹(yuè):这里指煮的意思。[B20]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当时为齐州(今山东济南)掌书记。

【译文】

凡是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只要值得观赏,就都能够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怪异、稀奇、雄伟、瑰丽才这样的。食酒糟、饮淡酒,都可以使人醉倒,瓜果蔬菜,甚至野草树皮,也都可以充饥果腹。以此类推。我们到哪里会感到不快乐呢?

那些为了求幸福而躲避祸患的人,认为幸福令人高兴而祸患使人悲哀。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但能够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对美好、丑恶的辨别常在心中斗争,而应放弃的和应争取的可供选择的东西又交替出现在眼前,那么可以快乐的就很少,可以悲哀的就很多。这倒可以叫做求取祸患而舍弃幸福。但求取祸患而躲避幸福,哪里是人之常情呢?这是外物遮蔽了心灵的缘故。那些人只在外物之内活动,而不到外物之外去求取。外物本身并没有大小之别。从它的内部来看,没有不既高且大的。它挟持着高大之势向下俯视我们,就使我们常常头晕目眩犹豫反复。好像从缝隙中观看别人争斗,又怎能明白胜负的原因呢?所以美好与邪恶就交错产生,忧愁和喜乐夹杂出现,那可不是极大的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府后,失去了江河乘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辛苦;离开雕墙画栋华丽的住宅,而栖身于粗木建造的陋室;离开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而奔走在种植桑麻的荒郊僻野。刚到的时候,庄稼连年歉收,盗贼遍地,诉讼案件充满公堂,而厨房里也是空荡荡的,每天只吃些构杞菊花之类的野菜当做蔬菜,人们自然会疑虑我不会有什么快乐了。在这里住了一年,我的面容却丰腴起来,白头发也日见变黑。我已经很喜欢这里民风的淳朴了,这里的官属和百姓,也都习惯于我的笨拙了。于是我便整修园林菜圃,清扫庭舍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山上的树木,用来修补破损之处,做暂时修治的打算。在园子的北边,原来靠城墙建造的高台已经破旧了,就略加修理,使它面貌一新。我时常和友人一起登台,放眼远眺,毫无拘束地开怀抒情言志。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若近若远,这里也许隐居着君子吧!而在高台东面,有庐山,那是秦朝博士卢敖逃匿隐藏的地方。向西眺望穆陵关,隐隐约约像座城郭,当年姜太公、齐桓公留下的赫赫功业,在这里还保存着遗迹。向北俯瞰潍水,不由感慨万千,大为叹息,追思淮阴侯韩信当年巨大的战功,凭吊他没有得到善终。台子既高又稳固,既深广又很明亮,冬暖夏凉,在那雨洒雪飘的清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来这里的,客人也没有不跟着我一起来的。平时,我们摘采园里的蔬菜,捕捞池中的鲜鱼,拿出自己酿造的米酒,煮熟刚脱粒的小米饭,以此作为食品,大家边品尝边赞叹道:”多快乐啊,像这样自由自在的游玩!“

我的弟弟子由恰巧在济南为官,听到这件事便作了一篇赋,并且命名此台为”超然“。因为看到我无论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这是由于我能超脱于事物之外吧。

放鹤亭记苏轼

【导读】

本文是作者仕途失意后的作品。文章的主旨是”南面之君“的乐趣不如隐居山林的乐趣。文章记放鹤亭,却不实写隐士之好鹤,而是多次写鹤,刻画其”清远闲放“的形象,并且另寻出酒字,与鹤字作对,两相比较更见隐居之乐。文章透露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明显的出世倾向。文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寓议论于对话之中,文笔诙谐,很有味道。

熙宁十年秋[1],彭城大水[2]。云龙山人张君主草堂[3],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4],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5],或翔于云表,暮则愫东山而归[6],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7],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8],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9]。周公作《酒诰》[10],卫武公作《抑戒》[B11],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B1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B13],葛衣而鼓琴[B14]。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

[1]熙宁十年:即公元1007年。熙宁,宋神宗年号(1068一1077)。[2]彭城: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3]云龙山:在今徐州市南。山人:隐士的称号。张君:指张天骥,因隐居云龙山,故称云龙山人。[4]陂(bēi):水边。[5]愫(sù):向。[6]郡守:郡的最高长官。[7]宾佐僚吏:这里泛指宾客僚属。[8]卫懿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酒诰》:《尚书》篇名。[10]卫武公:西周时卫国国君。[B11]刘伶、阮籍:西晋时”竹林七贤“中的两个人物。[B12]黄冠:黄色帽子,古时为道士所戴。[B13]葛衣:用藤本植物葛的纤维织布做成的衣服,较粗劣。

【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一带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房,大水淹到大门一半高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水退落了,他便把家搬到原来住处的东面,东山的山脚下。在这里登高而远望,发现一处风景特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建造了一所亭子。

彭城的山,山冈丘陵四周合围,隐隐约约像个巨大的环子,惟独缺掉了西边的一个角,而云龙山老人所筑之亭正好补上了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花草繁茂,树木参天;秋天月明之夜,冬季雪飘之后,千里一片银白色;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变化百出、气象万千。山人饲养了两只仙鹤,训练得很驯服又善于飞翔。清晨向西山那个缺口处放出去,任凭它们自由飞翔,有时停立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翱翔在天上,傍晚便向东山飞回,所以把这座亭子叫做”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看望云龙山老人,在放鹤亭里饮酒,感到十分快乐。曾斟酒举杯向山人敬酒,并对他说:”您知道隐居的乐趣吗?虽是面南而坐的帝王,也无法与他交换的。《易经》上讲:’鹤在幽深的角落鸣叫,它的小鹤便应和着一起鸣叫。‘《诗经》上也说:’鹤在沼泽处鸣叫,声音可以直传到天上。‘大概是因为仙鹤这种鸟,清高旷远,悠闲自在,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诗经》的作者,都用它采比喻贤人君子。隐居的有德之士,亲近它,玩赏它,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但是春秋时卫懿公却因为喜爱仙鹤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使人荒唐迷惑,败家乱国,再没有比得上酒的了。可是魏晋时的刘伶、阮籍这些人,却以饮酒促全了自己的真性情,从而名传后世。唉!面南而坐的君王,即使是清远闲放像仙鹤那样的鸟也不能喜好,喜好它便会亡国。但是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人,即使是酒那种能使人荒惑败乱的东西,却不能对他们构成危害,更何况像鹤那样美好的飞禽呢?由此看来,隐居的乐趣和做帝王的乐趣,是截然不同,不能在同一天里相提并论的。“云龙山老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便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是:”仙鹤飞去啊,飞向那西山的缺口,在高高的天上飞翔,向下俯瞰啊,选择最合适的地方。翻动着收起翅膀,好像准备降落了啊,忽然发现了什么,又矫健地搏击长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来回啊,嘴啄青苔脚踩白石。仙鹤飞回来啊,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人啊,他戴着黄色的帽子,踏着草编的鞋子,身上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弹琴。他自己耕田,收获粮食以自给啊,把多余的用来喂养你。飞回来飞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下去。“

石钟山记苏轼

【导读】

这篇游记叙述了作者探访石钟山命名意义的经过。作者不满足于前人的简陋记叙,能通过实地调查得出自己的结论,批评了主观臆断的作风,这是可取的。但作者的调查也还不够深入,实际上石钟山命名是因为它是一座中空如钟的石山。

文章写景和议论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文笔流畅,首尾呼应,善于烘托意境,使人赏心悦目。

《水经》云[1]:”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2]。“郦元以为下临深潭[3],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4],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5],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6],北音清越,枹止响腾[7],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9],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10],送之至湖口[B1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然[B12]。余固笑而不信也。至其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B13],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B14];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B15]。“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B16]。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B17],舟回至两山间[B18],将入港口[B19],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B20],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21],窾坎镗窾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22],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B23],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24],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注释】

[1]《水经》:我国古代一部专记水流河源的地理著作,作者旧说为汉桑钦著,今已不可确知。[2]彭蠡(Lǐ):湖名,即今江西鄱阳湖。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县鄱阳湖畔。[3]郦元:即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范阳汲鹿(今属河北)人。[4]磬(qìng):古代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5]李渤:字浚之,唐代洛阳人。[6]函胡:同含糊,模糊不清。[7]袍(fú):鼓槌。[8]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5)。丁丑:记日的干支。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日。[9]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安。元丰三年苏轼贬官到齐安,元丰七年移贬至临汝。[10]迈:苏迈,苏轼长子,字伯达,善为文。饶:饶州,治肝在今江西波阳。德兴:县名,属饶州,今江西德兴。[B11]湖口:县名,今属江西,右钟山所在地。[B12]硿硿(kōng):原为石落声,这里形容石被击后所发之声。[B13]鹘(gǔ):一种凶猛的鸟。[B14]磔磔(zhé):鹘鸟的惊叫声。[B15]鹳(guǎn)鹤:一种状如仙鹤的小鸟,但无红顶,全身灰白,又称灰鹤。[B16]噌吰(chēnghóng):拟声词,形容一种宏亮而沉重的钟声。[B17]涵澹(dàn):水旋转流动的样子。[B18]两山:石钟山分南北两山。南称上钟山,北称下钟山。[B19]港口:水的分流处。[B20]窍(kuǎn)坎:击物声。镗鞳(tāngtà):钟鼓声。[B21]周景王:东周国君,公元前544年至前520年在位。无射(yì):钟名。[B22]魏庄子:即魏绛,庄子为其谥号。春秋时晋国大夫。歌钟:即编钟,乐器的一种。[B23]殆:大概。[B24]斧斤:斧头之类的工具。

【译文】

《水经》上说:”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是由于这座山下濒临深潭,微风吹起水浪,水石两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洪钟一般。所以得名。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今把钟和磬放在水里,虽然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们发出响声来,又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李渤才去寻访它的遗迹。在潭上找到两块石头,敲击它听它发出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声音深沉含混,北边的那块声音清亮高扬,鼓槌停止敲击,而响声仍在升腾,余音慢慢地才消逝。李渤自以为找到了”石钟“命名的原由了。但是这种说法,我对它更加怀疑。石头被敲击,能够发出铿锵声音的,到处都是,但偏偏用”钟“来命名这里的石头,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乘船去临汝,同时大儿子苏迈要到饶州德兴县去任县尉,我送他到石钟山的所在地湖口县,由此能够看到人们所说的那个”石钟“。

同类推荐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诗经评点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诗经评点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在全面挖掘与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对明清两代三十余位评点者的《诗经》评本进行了梳理论述,探讨其文化成因、发展脉络、文化传递作用及文化影响,能够填补古典文学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所裨益。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祭奠阿里:寻找一个被遗忘的传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进藏先遣连”的英雄事迹。六十多年前他们孤军深入藏北数千里,在补给线中断八个月的情况下,战胜险恶万端的自然环境,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模范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最后却蒙冤受辱……
  •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

    《山野的月色》是“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系列之一。《山野的月色》收录了黄忠龙多年来创作发表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瓦房的天空》、《乡村戏台》、《老堡子》、《老作坊》、《老井》、《粮食》、《灰骡子》、《补丁》、《统销粮》、《土屋》、《手推车》、《购货证》、《老广播》等。
热门推荐
  • 我的冰山女总监

    我的冰山女总监

    加班,不料发现冰山女总监来月事,男职员却阴差阳差帮她送卫生巾,因此注定与她结下一段办公室极度迷情,当新晋帅气男职员遇上时尚女魔头将会上演一出怎么样的疯狂情事……
  • 重生之最强娇妻太迷人

    重生之最强娇妻太迷人

    简介:她从来都没有想过会重生,但是她明白,重生之后的她,会惊天动地!不再负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道从怀表开始

    求道从怀表开始

    苏蕴灵:“你将生活当做儿戏,生活也必然将你当做儿戏让我用一生的经历,慢慢道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剑天行

    一剑天行

    东、南、西、北、中、神、幽飞、雨、姚、雪、君、罗、仇冰蓝烈火羽侯仙域易怒动九州……且看我仗剑走天下
  • 泪花情

    泪花情

    在那潺潺的溪边,我与你相见。许下十年之约,希望一切安好
  • 豪门千金之大翻身

    豪门千金之大翻身

    她本来是一个豪门千金却被人拐走扔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虽然她生活变的贫困,但她的生活却正在改变…“你是谁,谁让你进这里的”“要你管,这又不是你的公司”“这是你妹妹?”“对啊,我妹妹以后客气点”那一刻起,她的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 我居然变成了猫

    我居然变成了猫

    穿越醒来,我居然变成了……猫!?而且还获得了吞噬系统??既然如此,那我只好……开局一只猫!升级全靠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