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6300000016

第16章 唐前李姓名人(5)

李典在军事上很有智谋,曾数次识破徐庶、诸葛亮之计。在樊城之战中,曹仁被刘备击败,于是请李典一起商议破敌之事。李典说道:“刘备军中必有才能之士,吾阵竟为所破。我们虽在此地,但樊城最让人担忧。”曹仁说道:“今晚去劫寨。如得胜,再作计议;如不胜,便退军回樊城。”李典说道:“不可。刘备必有准备。”曹仁说道:“若如此多疑,将如何来用兵!”于是不听李典之言,最后中徐庶之计,曹仁丢失樊城。在博望坡战役中,刘备凭借诸葛亮之计大胜夏侯惇带领的曹军,但如果领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惇,获胜的恐怕会是曹军。刘备北侵,曹操派李典跟随夏侯惇迎战刘备。刘备看到曹军到,就把军营烧掉急忙退兵,往博望坡深处逃去。夏侯惇下令追击。李典提议说:“刘备稍战即退,恐怕是有伏兵。前面道路狭窄,树木茂密,不能再追了。”夏侯惇轻蔑地回答道:“刘备依附他人,本来就兵微将寡。凭他这么一点兵力,就是十面埋伏我也不怕!追!”说罢,带头冲进博望坡。夏侯敦的队伍一进入狭谷,就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峡谷芦苇上空一片火光。曹军人马,四处乱窜,自相践踏而死,损失惨重,最后李典带着兵将把夏侯惇营救出来,返回许昌。

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李典数次立功,升迁为捕虏将军,后又迁为破虏将军。

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第二年,曹操出征张鲁时,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将合肥围困。面对此危机,张辽认为等援军到,合肥怕是已经丢失,应该主动出击。李,乐,张三人向来不和,张辽也怕其他二人会扯后腿。但李典本人很有原则纪律,此次协同作战,李典没有拘泥于私仇,他慷慨激昂地说道:“这是国家大事,关键看你的计谋如何,我们难道会因私事而忘公义吗?”于是与张辽精选八百人,发动攻击,一度逼退东吴军。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这一战打乱了吴军的阵脚,大大鼓舞了魏军士气。吴军围城十余日,见没有破城的机会,只有撤走。

然而,让人可惜的是,李典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而他的功绩却一直被世人牢记。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就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是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李典谥号为愍侯。

李秀

李秀(291年~?),一名杨娘,字淑贤,四川广汉人,卒年不详。西晋时边陲少数民族来犯,因代父守城有功,后被封为镇靖夫人。唐时又加封为明惠夫人。

父亲李毅,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时任南夷校尉,持节统兵镇守南中,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兼任宁州(晋朝宁州地域大致与今天的云南省相同)刺史。李毅驻守晋宁时,地方豪姓不时煽动少数民族部落造反。次年(太安二年,303年),于陵承及毛铣、李猛的亲家,终于揭竿而起,率先谋反,久受压制的地方其他大姓和夷帅也一呼百应,纷纷造反。叛军到处攻城掠地,烧杀抢掠,顿时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恰逢内地正遭流民起义反晋,李雄父子率领着流民攻占了蜀郡,晋王朝正全力平定内地叛乱,无暇南顾,李毅久等援兵不到,孤军难撑,平叛未果而身染重疾,遂卒。

李毅死后,州文武官员公推其女李秀(时年15岁)代父领州事,坐镇平叛,保国安民。李秀明达且有父才,受任后,丝毫不敢懈怠,夙兴夜寐,悉心军事,日夜不去甲胄,身先士卒,率领军民倚城固守等待支援。日久,城中粮尽,则掘鼠煮草充饥,誓与城共存亡。叛军久攻不下,气势稍怠,李秀见机,便亲率军马开城出击,痛击敌人。攻守相持历时7年,李秀终将叛军打败。因她守城平叛有功,州人感其恩德,念其功勋,将她当年作战的村寨定名为天女城(今晋城天城门),并在晋城塘子口建娘娘庙塑甲胄像,代代祭祀。

李充

李充(约323年~约365年),字弘度,江夏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

李充年少时,家境贫困,奉母至孝。起初为剡县令,因为母丧而辞官,服丧三年。后来归朝,官拜大著作郎,至中书侍郎。他为人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

李充治学严谨,学问十分渊博,而且善于辞章文赋。他担任的著作郎在晋官品中为第六品,掌管国史编撰。李充深刻感觉到传世典籍的混乱杂糅,借此机会,他编纂了《晋元帝四部书目》,以西晋荀勗的分类为基础,将图书分作经、史、子、诗赋四部分。由于李充首倡的经、史、子、集分类法与当时学术发展状况与趋势相一致,因此迅速得到了官、私目录学家的认可。李充也就成了目录学的奠基人之一。现在中国图书目录以经、史、子、集分类,就从李充开始。

李充一生所著甚丰,有《尚书注》、《翰林论》和文集二十二卷等,但原书均已失传。现在仅见的只有严可均《全晋文》辑录的《翰林论》、《太平御览》载有的《吊嵇中散文》等佚文。从现存残篇看,李充思想是以儒学为本、好刑名之学。

李充以儒学为根本的思想在《论语注》中有集中体现。现在李充的《论语注》之完本已经散佚。梁代皇侃所作的《论语义疏》辑录有一些李充的注释,成为现在研究李充《论语注》的重要资料。李充在《论语注》中常常称孔子为“圣人”,十分尊崇孔子,同时,李充还特别重视儒家仁、义、德、礼等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功用。由此可见,在李充的思想中,儒家观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所谓的“刑名之学”,主要是指反对虚浮、反对名不符实之人。在其著作《学箴》里,李充充分阐释了这一观点。《学箴》一书产生的社会背景就是当时之人崇尚虚浮之风,且日益兴盛。李充认为出于真心实践仁义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利用仁义谋取名利的人却越来越多。李充反对名不符实的社会现象,憎恶以假仁义谋名利的不道德行为,他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当时的虚浮之风,为后进之士指出一条明路。

除此之外,李充的书法修养也很高深。他与东晋王羲之等书法家非常友善,经常在上虞的曹娥江畔、东山脚下举行酒宴,共同探讨书法,体会其中之乐。永和九年,兰亭集会,王羲之与李充等名士一起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李充写下了《吊嵇中散文》等。《吊嵇中散文》一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实属东晋悼文中的佳品。

李充在文学、文论、目录学史、书法方面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尤其在文论、目录学方面成就突出,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崇

李崇(454年~525年),字继长,小名继伯,北魏顿丘(今安徽滁州)人。李崇是文成皇后第二兄李诞之子,14岁就被拜为主文中散,袭爵陈留公。后为高祖、世宗、肃宗三朝元老重臣,他一生担任八州刺史,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高祖初年,齐国进犯边境,高祖诏令李崇为将军、荆州刺史。面对齐人侵犯,李崇并不主张用兵,他上奏说:“边人失和,本怨刺史,应当只是宣诏而已,不劳发兵来防卫。”高祖听从了李崇的建议。担任荆州刺史期间,李崇整饬边戍,宣诏绥慰,将所掠逮的齐国人全部送还。齐国人深感李崇之德,也放还荆州人200余口。于是两境交和,再无战火。李崇治理荆州4年,政绩卓越。

延兴五年(475年),李崇担任兖州刺史。由于兖州多劫盗之事发生,李崇于是创立了鼓楼之制。他命令各村建一楼,楼悬一鼓。若有盗窃之事发生,即用双槌击鼓,各村始闻者擂鼓一通,次闻者以二为节,后闻者以三为节,各击数千槌。顷刻之间鼓声便会传布百里,险要之处更是设有埋伏,盗窃一出现便可擒拿。诸州置楼悬鼓也由此开始。李崇受封为侯,加封安东将军。

高祖南征,李崇被任命为副骠骑大将军。徐州降人郭陆聚众起事,人多响应,搔扰南北。李崇便派遣卜冀州诈称犯罪,投奔郭陆,被郭陆纳为谋主。几个月之后,卜冀州借机杀掉郭陆,众人溃散。李崇升任为河南尹。

太和初年,高祖南讨汉阳,李崇担任梁州刺史。巴氐部杨灵珍派遣其弟婆罗与其子杨双率领步骑万余袭破武兴,与齐国相结。高祖授李崇为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率数万将士征讨。李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歼敌大半。杨灵珍又派遣其堂弟杨建率兵5000驻扎龙门,自己率精兵1万驻扎鹫硖。并且在龙门以北数十里伐树塞满道路,在鹫硖之口堆积大木,聚巨石,以抗拒李崇。而李崇命令其统军慕容拒率领精兵5000人,另辟蹊径,夜袭龙门,自己率军攻打杨灵珍。最后,杨灵珍败走,李崇俘虏其妻子,继而攻克了武兴。齐国郑猷、王思商议要率兵救援灵珍,李崇亦大破之,并斩婆罗首,杀千余人,俘获郑猷。杨灵珍逃到了汉中。高祖听闻此事,大喜,说道:“能使朕无西顾之忧,全靠李崇之功。”于是,授李崇都督梁秦二州诸军事。

世宗初,李崇被任右卫将军兼七兵尚书,不久加封为抚军将军、正尚书,转左卫将军、相州大中正。景明三年(502年)四月,鲁阳蛮柳北喜、鲁北燕等聚众反叛,诸蛮皆响应,围逼湖阳。世宗命李崇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蛮。李崇大破之,斩杀北燕等,并迁万余户于幽、并二州。世宗封李崇为魏昌县开国伯。

景明四年(503年)十二月,东荆州樊安在龙山举兵谋反,南朝梁国派兵响应。诸将进攻剿灭失利,世宗于是以李崇为使持节、镇南将军、都督诸军征讨。李崇分别派遣诸将攻敌营垒,大获全胜,并将樊安生擒。世宗于是加封李崇兼侍中、东道大使、征南将军、扬州刺史。延昌初,加封侍中、车骑将军、都督江西诸军事。

延昌元年(512年),扬州大雨连下13日,全城被淹,房屋皆没。李崇不畏险恶,坚守扬州。下官都劝李崇弃城北上。李崇说道:“我受国家重恩,如今淮南万里,全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一旦动脚,百姓会立刻瓦解,扬州之地,恐怕会就此丧失,我岂能独自保身,而愧对千载。我必死守此城”。当时州人裴绚乘大水之机放肆作乱,李崇率众将其歼灭。灾情过后,李崇以洪水之事请罪解任。世宗未予批准,并且下诏劝慰李崇。

李崇为人宽厚,善于御众,镇守扬州10年,培养精兵数千,所向披靡,屡次平患,当时号称“卧虎”。南朝梁武帝长久以来一直想除去李崇,屡设反间计,但世宗却更加信任李崇。梁武帝也曾经以高官厚禄来引诱李崇投靠他,但李崇丝毫不为所动。

肃宗初,授李崇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授右光禄大夫,出为使持节,都督定、幽、燕、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后征拜尚书左仆射,迁尚书令,加侍中。

熙平元年(516年),南朝梁武帝派遣游击将军赵祖悦攻打据西硖石,又派遣昌义之、王神念二将顺淮水而上取寿春。李崇分别派遣诸将与敌军相持,并上表10余请援,同时秘密装船舰200余艘,教以水战,以等待大军到来。世宗看表之后,派遣镇南将军崔亮、镇东将军萧宝夤、尚书李平前去救援。李崇联合李平、崔亮大败祖悦。战后,朝廷嘉奖李崇,晋号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正光四年(523年),柔然部阿那环率军攻打魏国,肃宗诏令李崇讨伐敌军。当时李崇已经69岁,但依旧老骥伏枥,朝廷上下莫不称善。李崇长驱塞北3000里。后上表请改6镇为州,废除旧制,但肃宗未予批准。后来北镇破六韩拔陵举兵,肃宗诏李崇以本官加使持节、开府、北讨大都督,又诏李崇随军北讨。敌军合力攻打李崇。李崇拼死力战,挫敌攻势,两军相持至冬,最后引还平城。广阳王元渊上表诬陷李崇,李崇被免官爵。

不久,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投靠了南朝。肃宗派遣安乐王元鉴为徐州刺史讨伐,结果大败。肃宗于是恢复李崇官爵,为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但当时李崇病重,并未就任,改授相州刺史。

孝昌五年(525年),李崇卒于官,时年71岁。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武康。后重赠太尉公,增邑1000户。

李密

李密墓志李密(582年~619年),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的后期领袖。

李密出身贵族世家,曾祖父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亲为隋柱国、蒲山郡公,李密承袭父亲爵位,为侍从官。

大业初年,李密称病罢官,闭户读书。大业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李密前往为其主谋。玄感失败之后,李密逃亡。当时,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军已活动于河南东部郑州、商丘一带,李密转而投靠瓦岗军。

李密非常擅长谋略,对打仗带兵很有见地。瓦岗军首领翟让于是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的武装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后来,李密又献策,劝说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陀军,瓦岗军大败隋军,声威渐盛。李密凭借自己的谋略立了大功,翟让十分欣赏,于是便命他统率一部分瓦岗军。

李密军令严肃,赏赐分明,士卒们都乐意为他所用。后来,李密建议翟让攻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灾民,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大业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了由他直接领导的“蒲山公营”。此时的李密在瓦岗军中已有着很高的威信,翟让也推举李密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而瓦岗军此时也已经占领了洛口、回洛仓,逼近东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在十一月,李密与翟让之间因为处理隋朝降官、分配军用物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藉口置酒招待翟让饮宴,在席间杀了翟让及其亲信从者数百人,从而取得了瓦岗军的领导大权。但自此以后,瓦岗军在与隋军相峙的战斗中却屡屡失利。

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兵变。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并率众十余万西归。洛阳的越王侗招抚李密,使李密讨伐宇文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激战,宇文化及兵败北走,李密军虽然获胜,但也损失严重。而在这时,王世充在洛阳又发动政变,挟制朝政,并乘势袭击了瓦岗军。李密大败,走投无路,只好率领剩余将士归降李渊。十一月,李渊派遣李密等到山东去招收旧部。李密此刻感到已被李渊猜疑,于是背叛李渊,但最终被唐兵所杀,享年三十七岁。

李春

李春,出生卒年不详,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年~605年),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也称安济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载:“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赵州桥从建造至今,已经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隋朝统一中国后,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兵戈相见的战争局面结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赵县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从这里北上可抵重镇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南下可达京都洛阳,交通十分繁忙。然而,这一交通枢纽要道却被洨河阻断,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每当洪水季节到来,根本无法通行。为此,隋朝大业元年,隋文帝决定在洨河上建设一座大型石桥,以结束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的状况。李春受命负责大桥的设计与施工。

同类推荐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 明四家传(下)

    明四家传(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上善若水善行天下——陈逢干的慈善人生

    本书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陈逢干先生成长的经历和慈善事迹,介绍了他童年的苦难,青年的勤劳,中年的坎坷,以及成功的经验,慈善的事迹和心得。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天下文宗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一位具有“非常之人”性格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但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政治主张、他的思想行为,后人评论多不一致,争论、褒贬针锋相对。由于《史记》“成都人也”广泛传播,蓬安嘉陵江边的相如故里则少有人知。作者曾主编《蓬安县志》、《相如故里在蓬安》和《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在《天下文宗司马相如》中他用可靠的史实,再次阐析了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他运用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成果,对司马相如一生的是非,作了全面、客观的介绍评说。
热门推荐
  • 满级开始的异界生活

    满级开始的异界生活

    在钢铁的围城里,人们为了生存苦苦支撑。刘醒开了家饭店悠闲的生活。
  • 浪与虹与浪

    浪与虹与浪

    有很多你本来认为非做不可的事,当它触及到了你另一样更重要的事,也许就会变成你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了。讲述一个少年从为国为家族拼命到为最爱的女孩拼命再到为自己拼命,从万人拥护到孤独一人,从孤独一人再到万人拥护的故事。
  • 大唐签到系统

    大唐签到系统

    带着签到系统降临唐朝武德元年,成为李孝恭之子李崇义,那是玄武门之变还没有发生,渭水之盟也没有签订的时代。李崇义这一只小小的蝴蝶会怎么扰乱大唐呢~~
  • 素衣毒妃

    素衣毒妃

    往事篇版简介"这么小就没了娘,怪叫人心疼的。"那年那月,此门之中一个穿着孝服的小姑娘抱着一个小团子喃喃说道。小姑娘在上京作质子,日子很不好过。但为着当日的"心疼",一直找机会照顾着那个小团子。一个在三年丧期,一个昨日新丧。兴许是这样的经历,便让他们的初见甜中带酸。后来小姑娘回了国,小团子被带入军队,自此分别数年。……终于终于,他们长大了……可是一个淡忘从前,被俗世皇权所缚,每一步全是血泪;另一个情深似海,不惜卖萌扮弱十分腹黑,每一次相见皆是心动。简而言之,女主爱搞事业且搞得非常不错,而男主拿了言情话本,要甜甜的恋爱呐!
  • 我们的爱错给了谁

    我们的爱错给了谁

    曾经,或许你固执的守护着你的梦中的完美爱情,不肯轻易的迈出尝试的第一步;曾经,或许你大胆的尝试了你的爱情,可是结果却是身心的疲惫满地的忧伤;曾经,或许你把爱情给了错了人,给错了时间,给错了地点,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曾经爱过,真心爱过,又何必计较爱的谁多谁少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距离地球两光年之血图

    距离地球两光年之血图

    一包烟,两光年的距离。一腔热血,异星制霸。路飞只想做个安静的死宅,但命运却让他出去面对:恐怖的异星战场,无情的丧尸,冷血的怪兽,呆萌的异星人,还有,还有销魂的爱情。
  • 夺情影帝:霸宠硬上弓

    夺情影帝:霸宠硬上弓

    李秋雨平凡,却让那只彪悍狂野的邪狼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李秋雨呆板,却让那只权势滔天的恶狼为她争得头破血流。李秋雨隐忍,却让那只阴险狡诈的蛮狼害她痛得遍体鳞伤。顾西爵这辈子张狂惯了,所有人都认为他凶悍,腹黑,阴狠,霸道,富可敌国,光芒万丈。可是那又怎么样,这些都比不了李秋雨在他心里的一丝一毫。只因为她是他,爱入骨髓的心上人,揣在他心口,熨帖他灵魂。*本书由:隐忍自卑一心只想努力赚钱的小助理李秋雨,遇见一位看到她就‘饥饿’的总裁影帝,然后被拖回家么么哒又啪啪啪,特约冠名播出。
  • 不惧车遥

    不惧车遥

    顾城绾梦想成为大侠,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与克服危机中,明白了“侠“的真谛。
  • 肆虐足坛

    肆虐足坛

    那一年,黄粱来到了欧洲,世界足球的中心!我看见!我征服!10U梅西!高配巴拉克!高配斯塔姆!……一张张球星卡和类似FIFAol3的系统助他肆虐于足坛!豪车,美女一样都不能少!书友群……6.0.9.0.2.2.4.4.9
  • 六道修神传

    六道修神传

    在穿越大军中轮回六道。以一颗炎黄之心斡旋于六个种族、六个帝国之间。敢于亵渎天地之意,敢于不屈宿命之锤,众生棋局中,一颗卒,逆天命,过界河,杀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