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6300000035

第35章 近现代李姓名人(5)

1920年,李济深南下广州,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后任参谋长。1922年,在第一师师长邓铿被刺身亡后,李济深开始兼任代理师长。1923年正式升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并兼任西江善后督办、大元帅大本营西江办事处处长等职。

1924年1月,孙中山开始创办黄埔军校,李济深被任命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2月,任军校教练部临时主任。3月,任军构入伍试验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当时,李济深因还在西江练兵,这些职务便由邓演达代理。5月,李济深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并升级为陆军上将。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任东征军第二纵队队长。随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率陈铭枢、张发奎等南征雷州半岛和琼州,为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济深故居1926年1月,李济深在国家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候补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4月,开始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上将总参谋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并代行总司令(蒋介石)职权。此外,他还兼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广东省政府军事厅厅长、黄埔军校副校长、第四军军长等职,总揽广东党政军大权。所属部队第四军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参加北伐,屡战屡胜,获得“铁军”光荣称号。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李济深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和第八路军总指挥。9月,国民党宁、汉、沪三方合流后,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3月15日蒋介石就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将其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剥夺他的军政大权并开除党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才被释放。11月,在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办公厅主任和训练总监。但李济深并没有接受这些职务,不久便离开南京到广州,开始发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活动。1932年,组织“抗日军人联合会”,图谋反蒋,最终失败。后又联合方鼎英等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成为“拥胡(汉民)反蒋(介石)”的军事领袖。1933年10月23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中常会,将李济深第二次开除党籍。11月20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率领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军事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李济深被选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随即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并与红军签订抗日军事协定。不久,福建事变被镇压,李济深逃亡香港,并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出版《大众日报》,坚持进行反蒋抗日宣传。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鉴于当时的抗日形势,撤销对李济深的通缉令,并任命其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还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44年,桂林沦陷后,他开始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济深与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曾两次在庐山批评内战政策。1946年3月至4月,李济深、蔡廷锴等人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被推选为主席。民主促进会旨在联络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反对内战独裁政策,以促进国内和平民主进程。1947年3月9日,李济深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一文,号召国民党党内人士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5月,国民党中央以“背叛党国”的罪名,将李济深第三次开除党籍,并下令通缉。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李济深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5月5日,他发表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2月,应中共中央邀请离开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1949年6月,代表民革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1949年9月,李济深代表民革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于1949年11月、1956年2月和1958年11月,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

1959年10月,李济深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971年),原名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勤奋刻苦,从小树立了为国争光的志向。1902年,两湖开办新学堂,李四光离家到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由于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还未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

1904年7月,到达东京,入宏文书院习日语。他在日本接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影响,1905年8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1910年7月,李四光学成归国,任武昌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兼工场场长。1911年参加清廷举行的留学生回国第六次廷试,成绩优异,获“工科进士”称号。武昌起义成功,李四光先任鄂军都督府理财部参事,后被选为湖北省实业部部长,1912年改为实业司司长。

袁世凯窃权标志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的职务,于1913年7月获临时稽勋局通知,官费保送留英,入伯明翰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科学救国道路。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接受了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去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在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

李四光1934至1936年,根据中英两国交换教授讲学的协议,李四光应邀赴英讲学,在伦敦、剑桥、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讲稿《中国地质学》经整理后在伦敦正式出版,除英文版外,还有俄文译本和摘要汉译本,学术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38至1944年,李四光基本上以桂林良丰为基地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填制了广西地质图,并考察了南岭东段地质,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间还创办了桂林科学实验馆,任馆长,为抗战研制必要的科研实验器材和仪器。1944年11月,日军入侵,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再度搬迁重庆。由于旅途过度疲劳,李四光病倒在沙坪坝。

1945年4、5月间,应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联合邀请,李四光向两校地质系师生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的学术报告,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1946年秋便离开重庆东下,到上海养病。1948年2月,借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偕夫人许淑彬再度赴英,并经挪威接受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

1949年10月19日,尚在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于1950年4月6日经叶剑英派人接应,由香港到达广州,回到祖国。回国后,李四光除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外,还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任部长一职,直到1970年地质部改为计委地质局时才离职。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李四光当选为主席。12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就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和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先生于1971年4月29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矿产分布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他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规律,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油田的远景,这一理论被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他还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地震预报途径。而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远影响。李四光先生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作品,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大钊

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以寻求“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为己任。191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东渡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不久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后参加《新青年》编辑部,并参与创办《每周评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经济学教授,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五四”爱国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之一,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李大钊参与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后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为其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李大钊在帮助孙中山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大作用。不久,在孙中山主张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筹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4年底,李大钊任党的北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和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了军事行动方针。

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其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李达

李达2李达(1890年~1966年),字永锡,湖南零陵(今永州)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中国教育家、哲学家。

李达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求学,1913年后到日本留学。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达在《觉悟》副刊上接连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总览》等著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由日本回国后,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主管宣传。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到长沙,担任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1923年4月与毛泽东共同创办《新时代》月刊,并任主编。

同类推荐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套装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本书讲述了伊丽莎白一世传奇的一生。尤其是晚年与她最宠爱的臣子埃塞克斯伯爵之间的交织着爱与欲、权力与意志、从爱上他到杀了他的真实故事。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整理。考证翔实。同时,本书对传统的传记写作技巧做了一次成功的突破。作者依据弗洛伊德理论对书中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剖析,使其成为传记文学领域中的传世名篇。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6世纪英格兰统治者。都铎王朝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作为女王,她维护国家统一,战胜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不列颠帝国海上传奇的奠基人;作为女人,她终身未嫁,舍弃了肉体的欢愉和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幸福。以坚韧的意志与清醒的头脑维护自己的统治。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热门推荐
  • 鹊华练笔录

    鹊华练笔录

    以古风圈Q群鹊华堂练笔为文,一字一句,书古风一世长宁
  • 千万娇妻,总裁前夫靠边站

    千万娇妻,总裁前夫靠边站

    6年前,她在承受了最后一个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去世之后,本该与她一起面对风雨的男人只给了她一个离婚协议书。一夜之间,那个曾经是掌上明珠的小姐却成了江渊市所有人的笑柄,从那天开始,她孟槿然发誓,要让那个男人,万劫不复!6年后,她再次归来,只为了给当初那些嘲笑她的人狠狠地一巴掌!她是新一代的时尚女王!掌握着MAZE一半天下的女人!他是叱咤商场的新一代传奇!酒店业战无不胜的帝王!“任讪明,你这辈子,只能由我掌握!”“孟槿然,你永远只能是我任讪明一个人的任太太!”
  • 倾城废材七小姐

    倾城废材七小姐

    丑!!??她,可是倾城倾国。废材!!??她,可是鬼才.....
  • 无人及你

    无人及你

    也许那天阳光并不刺眼。微风轻轻起。抓紧了顾西安的手。爱他笑靥。爱他面容。爱他嘴角的弧度。就这么认为的相濡以沫。就把他当成命的时候。他的突然离去。林一年啊。你要好好的。没了顾西安的世界林一年该怎么坚强?又是谁的来到让她心灰意冷?到底他们该怎么继续?纵使万劫不复。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顾。他是顾西安。她是林一年。无人及你。
  • 祝福万岁

    祝福万岁

    这就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他叫子夜·晨。他会踏平这世间一切命运的主宰,为他独尊,实力和女主,都会有的。
  • 总裁在隔壁:季少爱宠妻

    总裁在隔壁:季少爱宠妻

    三年前他们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情侣组合,受人喜爱与崇拜,却因为一次意外,他将她逼上绝路。三年后她左手拉着一个高冷小总裁,右手抱着一个呆萌小正太,高傲的走到他的面前对着他的新娘说:“小姐,我是来抢婚的!”他邪魅一笑,揽住她的细腰,在她额头轻轻一吻“说说看,你准备带着我儿子逃多久?”“逃?我们没那个想法!”两个妖孽小美男抱怨道“爸比,你还准备让狐狸精阿姨占妈咪位置多久?”“根本没有,老婆,我们回家打一架!”“不错。”“我们会乖乖出去不打扰你们的!”“好孩子,那你们先去玩吧。”“老公,你上还是我上?”看着逐渐跑远的孩子某女猥琐的说道。“看你本事。”某男轻轻挑眉。“那你记着让我!”
  • 九品堂之平安木牌

    九品堂之平安木牌

    原本即将从老外公手里,继承一家传承了三百年的中医馆,却因为一次莫名其妙的“莫须有”事件,改变了依不然的人生轨迹。
  • 新时代小家

    新时代小家

    刘若男是三等小城的劳动子弟,单纯,人性,突然遇到家庭的变故,她将如何抉择?家庭又将何去何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