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33

第33章 中观学派之实践(4)

断惑证真的位次,说法不一。吉藏大师说,十信菩萨降伏“见一处住地”,十住菩萨降伏“欲爱住地”、十行菩萨降伏“色爱住地”、十回向菩萨降伏“有爱住地”。初地初心断“四住烦恼”尽,了“分段生死”与阿罗汉相同。《地持论》说:“二障三处过,地前一向伏。”但大乘菩萨佛前供养三宝,常在世间救度众生,与二乘不同。初地初心断尽三界烦恼,从初地到金刚喻定,断尽二十二种无明便成佛。由于十地菩萨所断之障及所证之真如各不同,以欢喜地等十地,分别为:

1.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悋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著我法,障于初地功德),证遍行真如,此真如由人法二空所显,无有一法而不在。

2.离垢地断障真如,谓菩萨修十善业远离欲垢,舍念清净,即断邪行障(谓身、口、意三者误禁戒),证最胜真如,此真如具无边之德,于一切法最胜。

3.发光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功用行,发起深广之心,如法修行,智慧光发,即断暗钝障(谓忘失闻、思、修三慧,照法不能显现),证胜流真如,此真如流出教法,于余教法极为胜。

4.焰慧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具修三十七品道法,发起慧焰,即断微细烦恼现行(无明微细之惑现起)障,证无摄受真如,证此真如,则无所系属。

5.难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修习平等加行,悟真俗二谛无差别智,无有能胜,即断下乘(声闻、缘觉)涅槃障,证类无差别真如(生死涅槃,其类平等,无有差别)。

6.现前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平等利生之行,智慧现前,即断粗相(于四谛中,执苦果为染,执道灭净)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此真如本性无染,亦不可言后方净。

7.远行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一切菩提分法,悟空、无相、无愿三昧,即断细相现行(于一切法执有缘生及执无相)障,证法无别真如(了种种教法,同一真如,而无别相)。

8.不动地断障证真,谓菩萨加修清净道行,离心意识,得无生法忍(谓一切诸法,性本不生,而于此法,忍可印证),一切烦恼所不能动,即断无相中作加行(无相指第七地,谓于无相中加功用行)障,证不增减真如,此真如不随净染而有增减。

9.善慧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观察众生境界,皆如实知,得无碍智慧,遍说诸法,普令获益,即断利他门中不欲行(谓第八地于无相中,舍离功用)障,证智自在真如,得此真如,能于四无碍智得自在。

10.法云地断障证真,谓菩萨以无量智慧,观察觉了,三昧现前,得大法故,以法身为云,普周一切众生,具足自在,即断诸法中不得自在障,证业自在真如(一切业悉得解脱,而与真如之理相应)。

大乘菩萨常修中道无生观,根据五忍另外分为五位。五忍即:信忍、伏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初十信菩萨,信诸法无生,名为信忍。三贤菩萨,折伏生心不令起念,名为伏忍。初地到六地,无生观稍明,随顺无生,名为顺忍。七地到九地,生心动念不再现起,无生观现前,名无生忍。十地到佛地,生心动念毕竟寂灭,无生妙悟,了了分明,叫寂灭忍。

以上断证次位,是每个学佛修行人,从初发心,直到成佛的整修经历。

(第四节)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

佛教终极之目的为菩提与涅槃,菩提与涅槃,都是佛果上的功德智慧的嘉称,法身常存的美名。菩提意译为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声闻、缘觉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无上正真道或无上菩提。大乘菩萨行之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际上就可直译为佛陀。“菩提”是就法而言,“佛陀”则是就人而名。“阿耨多罗”意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正遍知,乃佛陀觉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故称无上;以其道周遍而不无所包,故称正遍知。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1)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2)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悟了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4)出到菩提,谓第八地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5)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佛智德圆满,即以智为佛,所以佛名“一切种智,称佛菩提”。得此菩提,便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功德,故名得大解脱。大解脱乃破除五住烦恼,了解二种生死,不为万累所拘,得大自在。

解脱与涅槃同义。涅槃或作般涅槃(般,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涅槃(大,殊胜之义,又作大圆寂),原意是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实践之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外道学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教者迥异。佛教大、小乘对涅槃之解释,亦异说纷纭。总约而言,可大别如下:

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余依”或“余”)残存之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大乘中观学派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八味:

1.常住,涅槃之理通彻三世而常存,圆遍十方而常在,故称常住。

2.寂灭,涅槃之理寂绝无为,生死永灭,故称寂灭。

3.不老,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称不老。

4.不死,涅槃之理原本不生,亦然不灭,故称不死。

5.清净,涅槃之理安住清净,诸障皆净,故称清净。

6.虚通,涅槃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称虚通。

7.不动,涅槃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称不动。

8.快乐,涅槃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而具真常寂灭之乐,故称快乐。

若以配常、乐、我、净之涅槃四德,以常住、寂灭为常;以不动、快乐为乐;以不老、不死为我;以清净、通虚为净。瑜伽行学派称涅槃有四种:即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与无住处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事物之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乃指真如。无住处涅槃,即依于智慧,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且因大悲救济众生,故在迷界中活动,又不滞涅槃之境地,大乘佛教之涅槃说即以此为特色。

由证无上菩提而得涅槃成为佛,那就涉及到佛身与佛土的讨论。佛身,指佛之身。有关佛陀生身之殊胜及其实身之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溯自释迦牟尼佛在世或灭度后不久,也以释迦非为常人,其身超越常人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具有殊胜之能力(十力、四无所畏)。此后至部派佛教时代,分别论者与大众部主张佛身无漏之说,其寿量、威力皆具有无限性;此或指佛之肉身(即生身)而言。然说一切有部提出异论,主张佛之生身亦为烦恼之果,仍属有漏;但承认佛所成就之十力、四无所畏等功德法,或佛之教法尽属无漏,此称为法身。法身者,乃佛之所以为佛之根据,即非肉眼所能见之佛理,如此之法身与生身合称二身。说一切有部等称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者为五分法身,如此之功德法亦称法身。

大乘佛教兴起后,佛身论随之急速开展。先是法身内容之变化,谓法性真如为法身。据无著之《金刚般若论》卷上载,经典即言说法身;对此依修行证得始示现之法身,称为证得法身。故大乘佛教兴起后,始称真如理体为法身,更进而称生身为应身,并在两者之间别应报身,故有法、报、应三身之说。

1.法身,又作法佛、法身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真身。大乘佛教虽完全承受说一切有部之法身说,但其特色在以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理体之真如法性为法身,指佛陀之本身,或立如来藏为法身。

2.报身,又作报佛、报身佛、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应身、第二身。指悟真理而有功德(因行果德)之具体普遍之身。此身既非永远的真理之身,亦非无常的人格之身。在菩萨因位时所立之誓愿与修行,其结果显现受乐之佛,即为报身,如阿弥陀佛。报身以大慧、大定、大悲为体,具足无量之色相、功德与乐相,佛之净土系以此报身为因而成立,菩萨在净土受法乐,亦以报身为因。《大智度论》称之为法性身、真身、法性生身,而梁译《摄大乘论》卷上则称此为应身。

3.应身,又作应佛、应身佛、应身如来、应化身、应化法身。即佛陀之现身,乃为救济众生,应众生之根机(受教者先天之能力与性格)所显现之人格身,如释迦牟尼佛,通常为一丈六尺,故有丈六金身之谓。

此三身之关系,如月之体、光、影,称为“一月三身”。具体而言,法身之体是唯一、常住不变,故以月之体为喻;报身之智慧由法身之理体所生,能照明一切,故以月光为喻;应身具变化之作用,从机缘而现,故以月影映现水面为喻。

佛身论之问题,起于佛灭后,至部派时代乃生起论议,上座部基于现实立场而反对,大众部则尚理想。后大乘佛教兴起,更盛行菩萨成佛之说,对佛陀之考察渐次进展,以《般若》为始,《维摩》、《首楞严》、《法华》、《涅槃》、《华严》、《大日》等诸经皆发表深远之佛陀观,随之而促进有关佛陀所说法及所住国土之理论,构成佛教教义的重要部分。

佛土,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指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至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秽土),以其为佛教化之世界,亦称佛土。因此,自净土之意义而言,弥勒菩萨之兜率天、观音菩萨之普陀洛伽山等,虽为净土,但均非佛土。在初期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佛土意指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娑婆世界而言,但其后佛身演变成真如理体为法身,历史性之佛陀为应身、化身等。故因应化身观,而有真佛土、应佛土(又作方便化生土)之说,并由报身说产生报土思想。由于对佛身解释之异,佛土遂有二种、三种、五种等说。

吉藏大师《大乘玄论》卷五谓,土有不净、不净净、净土不净、杂、净等五种,此五土系依众生之业而感受土,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故亦称佛土。其中有凡夫与圣者共住之凡圣同居土、大乘与小乘证悟者(阿罗汉、缘觉、大力菩萨)共住之大小同住土、仅菩萨住之独菩萨居土、仅诸佛独住之诸佛独居土四种。

天台宗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常寂光土(寂光土)等四土等。其中,凡圣同居土即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方便有余土系修方便道了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生于三界之因),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无明惑,故更于界外受变易生死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而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即为实报土。寂光土即指成佛者住之国土。中国佛教各宗派,对佛土亦各有自己的说法,大同小异,就不赘述了。

同类推荐
  •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本书为星云大师对世俗社会的人和事的普遍观感和心理指导,综合了星云大师过往著作及言谈的许多智慧精华。本书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力主一个“和”字,针对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进行阐释,开拓心灵,启发智慧,于大众为人处世的实际层面能获得良知益教贡献颇多。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热门推荐
  • 临鲲

    临鲲

    万年之前,天璇界遭遇灭世劫难,上古巨妖分分陨落,此后妖族式微,人族开始兴起。与此同时,十世镜开启,混沌灵宝纷纷现世,玄机榜出,上古残境散落各处,各族相争,但求大道生机。这是一个无比绚烂繁荣的修仙时代。
  • 无限之魔改世界

    无限之魔改世界

    当世界越来越复杂,我陶醉起另一件事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逍遥游

    绝世逍遥游

    “我决定了!我们佣兵团的名字就叫做尖刀连!”楚凡突发奇想,兴奋地说道。“老大,这个名字好土!换一个行不?!”胖子翻了翻白眼,有些郁闷。“怎么会土?我觉得挺好的!就这样定了!”楚凡大手一挥,直接拍板。柜台里的美丽女孩不停地偷笑,用笔在纸上快速地登记着:“佣兵团名称:尖刀连。佣兵团成员:楚凡、雷猛、王富贵、方行云、赫连春雨。佣兵团等级:D级。”······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红尘路万里,绝世逍遥游!
  • 重生之她的人

    重生之她的人

    她一个侧身躲过机关“糟糕,这是陷阱”。她带着几个小弟立马反应过来。这一次她不能再像上一世一样软弱,她不要像兔子一样躲在别人身后。这一次她要自己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 亿万属性战神

    亿万属性战神

    神界无敌战神遭到爱人背叛,身死重生,来到地球灵气时代。依靠神界的功法,陈阳获得亿万属性,纵横都市无敌,所有女神围着转,富二代,古武者,修真者,杀手,变种人,最精彩。
  • 路过你才相信爱情

    路过你才相信爱情

    年轻女孩,懵懂无畏,因为遇见有智慧,又超有吸引力的男生,从此一眼万年,成为心中朱砂痣。遇见,经历,错过,不再有你
  • 两个人的童话

    两个人的童话

    忆往昔日浓情蜜意,怎奈上苍来戏弄,不分别却分别,一朝离别相聚待几何,两地分隔何诉哀愁!只可惜天若有情天亦老,谁怜深闺一声哀叹,唉!愁啊愁!愁上心头愁白了头!我本无心观明月,无奈明月入我眼帘,非我如愿哀愁起,可惜情愫不能自拔!
  • 逸界能量

    逸界能量

    掌控雷电,操作时间,异界能量,改变世界。身怀异能的少年,却想过着平凡的日子。而最后,是异能操控了他,还是他,掌控了异能。
  • 女神花铃

    女神花铃

    花园花铃是一个普通的中学一年级生。父母在花铃还没有认知时过世,与她的叔母单独居住,但是各科成绩都不好,运动神经又很差的她总是被叔母骂。但在她心爱的宠物猫──小施过世之后。花铃遇到了和音这个男孩,之后,她的人生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她发现了父母的遗物(自己那枚戒指)的神奇之处,它竟有着神的力量,那是一枚神秘的粉红色指戒,借由女神雅典娜的力量的帮助下(其实是由戒指产生出来的力量),可以让她变成雅典娜女神。之后她亦开始帮助九条和音寻找其他的戒指,尝试破解关于“神化”的谜题。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和音和花铃以前竟然是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