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8900000011

第11章 论谈(1)

1.《十三世达赖喇嘛》成功的启示

承德话剧团创作演出的民族历史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演出,轰动京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著文予以热烈赞扬,称之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形象写照”;省领导看了演出,要求学习承话,全省“各行各业都要抓强项创拳头争一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严肃的高品位话剧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十分不易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启迪作用的话题。

第一,创作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依然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战略重点,抓拳头、抓尖子仍然是重大任务。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没有了它,这个民族必然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因此,有能力有热望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把自己的聚焦点更多地胶着在高档次的精神产品上,拿出无愧于时代的杰作来。在这方面承德话剧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十三世达赖喇嘛》剧照第二,选择开掘重大题材是创拳头产品的重要前提。重大题材在艺术成功中所占的比重是决不可低估的。承话创作《十三世达赖喇嘛》就是从分析开掘重大题材入手的。他们在发现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素材后,就敏锐地感到,创作这台戏对宣传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对敦促十四世达赖喇嘛尽早放弃分裂、回归祖国,对把西藏介绍给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抓住这个题材不放,终于使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形象站立在了舞台上。承话团长孙德民多次说过,选择富有时代感的重大题材是艺术成功的前提和基点。重大题材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抓取观众视线的魅力是其他题材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植是创拳头产品的重要保证。这些年我们有些部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抓评奖上了,而对怎样抓拳头产品却关注不够,你出什么样的作品我就评什么样的作品,而对创作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闻不问,这是造成近年大制作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创作排演过程中,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和扶植。从策划到选材,从讨论初稿到搬上舞台,中央有关部门、省宣传文化部门一直给予密切关注支持,帮助出点子想办法,帮助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并对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决策,否则这样一个关于民族、历史、宗教诸方面的重大题材要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是难以想象的。

第四,寻求发挥自身优势是创拳头产品的突破点。艺术院团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我们有的同志喜欢别人搞什么他也搞什么,你搞历史剧,我也搞历史剧,等等,根本不问自己熟悉不熟悉这方面的生活,有没有这方面的积累,这自然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近十年来,承话坚持走山庄戏剧的道路,先后创作演出了《懿贵妃》、《苍生》、《女人》、《班禅东行》等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的话剧,逐步形成了自己演民族戏的优势和特点。这次承话确定搞《十三世达赖喇嘛》,就是从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出发的。就使自身的优势得到最充分发挥,取得了最佳综合效应。

第五,艺术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是创拳头产品的关键。艺术创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患得患失就不可能创出拳头产品。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一部分同志心浮气躁,逐物意移。而承德话剧团的同志们静心看世界,固守在文艺创作阵地,辛勤耕耘,播洒汗水。不管经济多困窘,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始终不渝。去年以来,为创作排演《十三世达赖喇嘛》许多同志主动辞掉了一些电视剧组的高薪聘请,自愿留在剧组里充任没有一分钱补助的小角色,也正是靠了这种为艺术事业的奉献精神,《十三世达赖喇嘛》才在舞台上立起来。

2.家庭亲情电视剧缘何受宠

创作编导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除了在编、导、演等方面投入力量精雕细刻以外,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摸索探寻呢?

我们先看一下电视剧的实际状况。新时期以来,随着电视剧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创作编导了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其中一些格外受观众的青睐。如《四世同堂》、《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孽债》、《年轮》、《我爱我家》。这些电视剧表现的题材和基本内容都是家庭亲情,其故事展开的线索都是以家庭亲情为纽带的。

为什么在众多题材电视剧中,表现家庭亲情的电视剧独受青睐呢?

其一,家庭亲情的剧目适合所有家庭成员的胃口,能牵动所有家庭成员的情愫。电视艺术是一种家庭欣赏艺术,其基本观众是家庭成员,一家两代或三代甚至四代人,由于生活历程和年龄的不同,家庭中的每代人对艺术的爱好和接受程度是有差异的,他们对电视剧内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而家庭亲情内容的电视剧适合了坐在电视机前的老中青少四代人的审美需求。对这种反映家庭亲情的电视剧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观众都容易接受。如电视连续剧《孽债》,围绕五个云南小孩到大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经历展开情节,这无疑就揪住了每个观众的心。他们的亲生父母将会怎样对待他们呢?他们的出现会给父母新组建的家庭带来哪些影响呢?他们最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这样的疑问当然要紧紧扣住观众的心,逼着他们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看下去。有意思的是,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作者都是叶辛。同名小说已出版数年,并没有多大反响,而电视剧播出时却牵动了许许多多上海人的心。

其二,是由电视剧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电视剧艺术与戏剧艺术、电影艺术有很大不同,戏剧艺术的传播场地在剧场,欣赏方式是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电影艺术在影院传播,它的观看方式有一定仪式性,观众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在艺术的非日常性和非普《我爱我家》剧照通性上。由于其银幕宽大,逼真性好,可以展示大规模的战争和群众场面。而电视剧是一种家庭传播,收看方式是随意的、散漫的。由于在家庭里电视荧屏的比例毕竟有限,不适宜表现宏大的场面,而家庭亲情电视剧又大都是近景小场面,很适宜电视剧的特性。如电视情景剧《我爱我家》,场景很少,大都集中在傅家客厅,表现的又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所以受观众欢迎就不是偶然的了。

其三,是受民族传统欣赏习惯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历史、环境等自然人文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欣赏表演艺术的传统心理定势。像英国人欣赏错综迷惑,法国人喜欢平直清楚,印度人崇尚因果报应等。中国人历来对“郎才女貌”、“花好月圆”一类表现家庭亲情的文学作品感兴趣,这种传统欣赏习惯代代相因,在国人心理上也形成某种定势,像传统戏曲中的《王宝钏》、《玉堂春》、《西厢记》等久演不衰,至今还为观众所喜爱,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新时期以来我们创作的优秀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迎合了我国观众的这个传统欣赏习惯,因而也就取得了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亲情电视剧是最能体现和符合电视剧艺术规律的一种类型,也是比较符合国人欣赏口味的。家庭亲情电视剧的基本类型是写实性的,她容纳了常人在工作生活中普遍遇到和能产生某种共鸣的社会内容。这些内容又与时代、民族、社会特定的矛盾有关。让观众在观看这些剧目时,从中找到和自己有相似生活经历和苦恼的角色,当看到剧中人经历了自己没有经历的生活难题时,可以为角色担忧、着急,或以自己的生活满足为对比,得到一种下意识的满足;当看到剧中人碰到比自己实际生活更多困难,或遭到更多磨难时,似乎自己的生活也在改变。这种情感上的共鸣、生活的补偿,则构成家庭剧的社会功效,也是广大观众每天坚持观看的动因。

3.谈电视艺术与文学的双向交流

作为最有魅力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电视,自诞生那天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可以说电视是文学的天使,文学是电视的助产士。

文学的三大支柱门类——诗歌、散文、小说都与电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三姐妹都追求过电视这位白马王子,希望获得他的垂爱,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领地。然而她们的遭遇却大相径庭。电视里曾播放过“电视诗”,但未见有什么反响,更羞提“热烈”二字。“电视散文”也在屏幕上露过面,但结局与“电视诗”大同小异。前一时期,一家权威电视台与北方某出版社共同策划创意,试图效法“音乐电视”MTV的办法,把优秀的名家散文录制成LTV,其意图自然无可厚非,但播放后,其反响与创意者当初的愿望相去甚远,电视观众似乎并没有买账。

真正与电视水乳交融,并成为屏幕座上客的是小说。他们交合孕育了新的电视品种——电视剧,并始终是观众的宠儿。至今,虽然电视台已开办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电视专栏,但真正走俏屏幕、称霸一方的依然是电视剧。据统计,电视剧今天仍占电视台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七十,是观众最欢迎的电视品类。

散文、诗歌受冷落,小说独领风骚,原因何在呢?论语言的优美华丽,小说不及散文;论意境的凝练深刻,小说难敌诗歌。小说受宠说到底靠的是本身的故事性。翻翻近几年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哪个没有一桩曲折动人的故事?《四世同堂》、《北京人在纽约》、《围城》莫不如此,而那些不以故事性见长的小说则相当难走上屏幕。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对文学的影响愈来愈不可低估。电视推动了文学,主要是小说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因为录制成电视剧后才为更多的观众所喜爱和接受。一些国家为了使本国的名著更为大众接受,也长期致力于名著改编电视剧的工作。最有趣的是,电视还创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电视领读法,直接推动了大众的读书话动。每当有一部小说名著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时,该小说的销售数和在图书馆的借阅量必然激增。不少观众都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翻小说,或看一集电视后把有关章节的小说翻一遍。据称用此种方法受益匪浅。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再难有时间坐下来读长篇小说了,他们的文学滋养相当大一部分已经来自电视剧。电视剧以其独有的画面性、通俗性取悦观众,成为大众最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另一方面,一些优秀的电视剧为了扩大影响,在推上屏幕的同时,也改编为小说出版,称为电视小说。如我省电视连续剧《誓言》就是先推出电视剧,又推出小说的。这样,电视在荧屏上为小说做广告,小说在读者中为电视拉观众,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电视与小说创作新的走向。

那么,电视对文学有没有负面影响呢?当然有。首先,电视弱化乃至摧毁了小说的语言。文学是靠语言取胜的,优美的文学语言从来都是让读者陶醉的重要手段。电视以画面见长。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编剧创作的剧本只是为导演和演员提供了一个再创作的基础,电视剧本用不着场景人物的具象描写,所以许多电视剧本都粗糙,读者不能卒读。由于生计所迫,如今有不少作家成为两栖作家——既写小说,也写电视剧。这于作家本人固然有利,但于小说创作却弊多利少。我们细读近些年的小说便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细腻的描写,人物对话却颇精彩,使读者觉得不像是在读小说,倒像是在看电视剧本。这种状况极易进一步败坏小说读者的胃口,使他们彻底抛弃小说,坐到屏幕前去。其次,电视的普及拉走了文学相当大的读者群,使小说、散文、诗歌的读者队伍急剧减少。过去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的小说也抵挡不住电视的冲击,几乎到了溃不成军的地步,转眼之间小说的热心读者成了电视的热心观众。读者的锐减使文学几乎到了无人喝彩的尬尴境地。再次,电视使读者的审美层次退化。他们不愿再接触文字,而更习惯欣赏画面。如今漫画、连环画盛行正是这种退化的直接结果。

综观电视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与文学相伴相生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电视与文学总的看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电视的发展为文学提供了新的更强有力的传播媒体和手段,文学的进步也为电视培育了更雄厚的发展基础。

4.让孩子走入剧场

寒假里,多日被拘束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本来应该好好舒舒筋骨,痛痛快快玩几天、乐几天。然而心气盛的家长似乎并没有把绳套放松,又把孩子们驱赶进了各种班:电子琴班、手风琴班、小提琴班、国画班,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目标远大、雄心勃勃的家长们大概希望一个早晨就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这个家、那个家。此种心情诚然可以理解,但忙碌的家长们似乎都忽视了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剧场。

日前,省会举行一场纪念晚会,是一次高雅的艺术演出。一位朋友偕妻来到剧场观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没带孩子来时,他们回答:孩子在家练琴呢,没时间来。此言确实使我吃惊不小,他们似乎已把剧场单纯地看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丝毫没有意识到剧场亦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高雅艺术教育的殿堂。据我们了解这绝非个别现象,许多孩子已经数年没有进过剧场了,有些中学生也根本没有在剧场欣赏过高雅艺术的演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其实,从现代剧场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担负起了高雅艺术教育的神圣职责。话剧、芭蕾舞、交响乐、戏曲……都是通过剧场和观众见面,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滋润。剧场传播着美,也浇灌着美。在剧场,演员和观众是一种美的交流和传递,观众与观众之间也是美的感染和浸润。世界上不少大艺术家都是在剧场被美轮美奂的艺术征服,最终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可以说,没有剧场就不会有现代艺术的辉煌,就不会产生光耀当代的大艺术家,社会各界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趣味也是无法得到提高的。一位著名艺术家曾感慨地说,剧场是人类的一项天才创造。只有在剧场人们才能感受到艺术无穷无尽的真正魅力。

同类推荐
  •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诗集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外国散文名著快读

    本书编选范围广涉古外国文学史,但仍以近现代为主。近现代散文名著约占70%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文学的当下性和现时性意义,以及青年读者求新之需要,当代散文名著也占有适当比例。每部名著的编写体例分设六个栏目:即背景搜索、内容精要、精彩片段、名言佳句、阅读赏析和专家建议。其中背景搜索和内容精要对每部名著的写作背景及其总体概貌作简明扼要的介绍,精彩片段和阅读赏析将侧重介绍和分析其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篇章,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可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阅读需要。
  •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

    《大豆开花》是我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梦也历时七年完成的一本诗集。共收诗歌170则,分七辑编排,包括:豆芽、豆瓣、豆叶、豆秆、豆花、豆夹和豆实。本书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意识荒草

    意识荒草

    本书写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热门推荐
  •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本书内容涉及神话,民间故事,史诗,民间谚语、谜语和歇后语,民间小戏,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等。
  • 黑潮薪火相传

    黑潮薪火相传

    拥有能够与灵魂沟通能力的女主,在一次意外事件后,被前“灵主”选定为了新一任的灵主。再此之后前“灵主”销声匿迹,于是主角便卷入了一次又一次有关这个世界所谓“真相”的事件中。
  • 魅惑君心:仙妃太难宠

    魅惑君心:仙妃太难宠

    千年前,他们真心相爱,却因此犯下天规,红尘路上,他们约定来世再续情缘……千年后,他君临天下,是令她国破家亡的刽子手。她被人利用,失去记忆,入宫为妃,一步步陷入他温柔的爱恋之中。月光下,当他们许下今生不负的誓言时,她恢复记忆,……那夜苍凉的国破家亡。他对她爱入骨髓,她对他爱恨交织。在国恨和阴谋之间,他们能否尘缘再续?
  • 深山渡口

    深山渡口

    梦的深处是爱的彼岸,醒来时他依然在。生命中每个过客都有存在的意义,每次风浪都是成长的经历。他是一片湖水,他是温柔本身。木樨春酲桃叶渡,月来扶疏红情梦。
  • 孽路荼蘼

    孽路荼蘼

    记忆这种东西可能会丢失,但是藏在心里的人一定能找回来……“我们只是合作关系!”江翊瑶冰冰冷地说。“可是女人,我好像有一点喜欢你了”苏璟依旧坏坏的笑着。
  • 皇子不好追

    皇子不好追

    一见钟情?不不不,那是死缠烂打;互生欢喜?不不不,那是一厢情愿;那如何討得心上人欢心?杀手锏三十六计,但却计计失利……但看亲王小郡主怎么抱得美人归。
  • 妖神之体

    妖神之体

    龙皇之子龙胤肉身崩碎,凭借龙皇之戒的力量勉强支撑千年,在魂灭之前偶遇望天宗一名低级弟子李慕白,将一段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秘辛告诉了他。。。。
  • 流花祭:往事书

    流花祭:往事书

    亦不知何年何月,灵芃山上的小妖茯苓修仙悟道已千年。在她经历雷劫的那一天,凡间伐樵的惠安恰巧路过,扰乱了她的心智。山中另一只小妖荳菡一直喜欢和茯苓作对,为了不让茯苓度化成仙,她竟然用惠安的生命相要挟。茯苓不忍连累无辜,甘愿跳下断魂崖了结一生,由此带着前世的记忆转世人间……后有凡人,以茯苓的三生三世痴恋为题,赋诗赞曰:前世桃林惊鸿瞥,今生浮沉了无缘。朝堂雪夜貂裘暖,江湖风花刀剑寒。日暮千帆扬州梦,江南独好竟此渊。青山白烟萍水逢,与君邀月邈云汉。寂寥飞霜幽宫倦,弦消琴断魂飞辗。若投云锦帝王家,草色依稀恹苑馠。混沌初开未有仙,悟道惑堕戏人间。桑榆关外扶摇路,流花祭卿怽荳菡。
  • 星夜天使之惊变

    星夜天使之惊变

    僵尸王追求力量而灭世,圣天使侠骨柔情踏征程,龙蟒、神魔圣剑、圣天使修者、宝器、神界、冥界、魔界、人间界天圣、天尊、武帝、武将、武者尽在《星夜*传说》
  • 血脉之志

    血脉之志

    自盘古开天,混沌初开之时,世上之人便以各种兽类引为自己的图腾,拥有了此血脉的传承。而后天道制约,血脉渐失,拥有血脉之人已经少之又少。各种修真手段层出不穷,主角张顺以紫龙血脉破开天地,与伙伴共赴前程,与两位红颜知己的爱恨情仇,最后重现血脉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