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8900000006

第6章 漫笔(1)

1.掌声——最好的鼓励

什么是对演员最好的鼓励呢?

是设置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奖吗?我以为不是。现在上上下下搞的各种奖名目繁多,有企业赞助搞的,亦有有关部门搞的。作为一个演员拿了奖自然值得高兴,但如果把这看得过重,那境界似乎就低了点。

那么,是报刊上发的各种评论吗?似乎也不是。如今报刊上一些文艺评论谀美之词甚多。我怀疑有的评论家是下海经商了,家里就开着高帽公司,什么“大师、”“表演艺术家”、“明星”、“新秀”,是随手就可以扔出来一顶高帽的。若真拿他们的评论当真,跑去看那些“大师”演的有“轰动效果”的戏,你非连呼上当不可。

绕了一圈,到底什么是最好的鼓励?笔者以为是观众的掌声。这个感觉来自于日前观看北京儿艺演出的《山那边儿》。那次演出,剧场坐满了中学生,戏好,演员演得投入,少年观众看得专心。闭幕时掌声如潮,演员再三谢幕。我虽然不是演员,但在这掌声中也异常激动,这样热烈的掌声已久违了。此时对这台戏已用不着专家多置一词,掌声已表达了观众的心愿。当时我想起一位名演员的一句话,她说,每当演出结束时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浑身的苦累和伤痛就都忘掉了,泪水常常模糊了双眼,被一种无名的幸福感包围着。信哉斯言。

2.电视与读书

电视是读书人的天敌,这是我过去一贯坚持的固执看法。你只要看看曾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发愤苦读的读书人,只要家里搬进台电视机——不管彩色的黑白的,立时将典籍弃之一旁,与电视荧屏泡在一起,从《新闻联播》一直看到“再见”,你就不能不感到气愤。你只要再看看我们未来的读书人——那些可爱的中小学生置望子成龙的父母那期盼的目光于不顾,经常与动画片、电视剧为伍时,你就不能不感到忧虑。

天敌!电视无疑是读书人的天敌。

然而,近来我自己的这个观点在内心摇晃起来,起因源自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映。《三国演义》刚播出时,我并没放在心上,因为过去名著改编电视剧的为数不少,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及至一日,一位大学同窗跑到家里借《三国演义》的书看,并极力推祟这部电视剧,我才开始坐到荧屏前看起来。

看过几集之后,就上了“三国”瘾,索性翻箱倒柜把刚上大学时买的两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也找出来。看一集,读一章,感到相得益彰,其乐无穷。静时自思这可称之为“电视带读法”,就把这经验告诉了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兄。谁想老兄早已行之,而且看一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照一气读几章,直读到两眼发涩时方罢休。或耳闻或目睹不能不让我为一部优秀电视剧产生的巨大魅力折服。若不是这部电视剧,在这个忙碌的年代,谁又有时间捧着大部头《三国演义》啃呢?

3.让名角登台亮相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艺术大师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沉寂多时的戏曲舞台重新活跃火爆起来,在这样的寒冷季节确实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国宝。然而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处境尴尬;演出没有台口,服装道具得不到更新,剧团入不敷出,而最难堪的还是缺乏观众。想一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没有观众,特别是没有青少年观众,她的前景、她的繁荣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在当今大家都大谈振兴戏曲艺术之时,笔者觉得培养一批青少年戏迷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培养青少年戏迷的办法不少,但比较现实可行的还是让名家名角与青少年观众直接碰面,让名角登台亮相。名家名角培养了戏迷,戏迷崇拜名角名家。戏迷之所以迷,就在于他们为名家名角的精湛技艺折服。他们不单是迷戏,更多是迷“角”。遥想20世纪初到50年代我国京剧艺术鼎盛时期,梅兰芳等名家在京沪等地经常演出。他们演到哪里,大批戏迷就追到哪里,其盛况是让今天的追星族也自叹弗如的。再看我们今天的舞台,真正的名家名角又有几次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见面的机会呢?我们的戏曲名家名角应像以往音乐名家普及交响乐一样,把眼睛更多地盯在青少年观众身上,多登台亮相,让青少年欣赏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戏曲。——因为戏曲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4.广播小说,请勿厚古薄今

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广播小说从来都是他们的福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更多地光顾电视电影的情况下,广播小说是学校外的文学课堂。听众从高品位的广播小说中获得文学的陶冶、精神的滋养、审美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电台广播小说中古代武侠小说的比重愈来愈大,大有甚嚣尘上的势头。听众从广播小说中听到的常是剑客、侠士刀光剑影地杀来斗去的故事,相反,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进入空中电波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呢?是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少?不是。这几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丰收,特别是一些优秀长篇纪实作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强烈震撼力,听众是喜爱的。那么,是企业不愿赞助播放当代作品?是听众只愿听武侠小说?看来这个问题只有留给圈内人士去回答了。

应当看到,广播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方便、传播面广等特点,在教育感染听众方面是有独特作用的,广播小说更是一块革命教育的传统园地。我的一些朋友曾深情地谈起“文革”前上学时听广播小说《烈火金刚》、《红岩》时所受到的教育和激励,感到广播小说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对他们的品格形成和人生道路选择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如今,电视普及了,娱乐方式多样化了,但据一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依然是广播小说的热心听众。因此,在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广播小说这块校外园地。我们渴盼广播小说也能厚今薄古,多推出反映当代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文学作品。

5.活跃春节“戏台子”

说着话就过年了。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当领导的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进了腊月我们就看到领导在四处奔忙:走市场搞慰问,检查注水猪肉,制止菜价上涨,这些关心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举措,是着实让老百姓高兴的。但于此之外,我们有必要说一下,过年了也应关注老百姓的“戏台子”。

我们说的“戏台子”就是老百姓春节的文化生活。谁都晓得,民族的传统节日说到底就是要创造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围。这里面除了“吃喝”以外,还须有“玩乐”。像西方圣诞节要装扮美丽的圣诞树;巴西的狂欢节要组织盛大的化装游行;我国春节贴对联,“拉花”、赏灯莫不如此。这些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红红火火、欢欢畅畅的节日氛围里,忘掉过去的辛劳,积蓄力量迎接新一年的劳作。

近些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春节大采购、大屯积,年糕年饭一做几十天,过节大吃大喝的已不多见。人们对春节“吃喝”似乎可以忽视了。而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春节文化生活的关注却有增无减。如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挑剔;对正月十五灯会常评头品足;每逢街头有“拉花”必人头攒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的父母官们有必要在关心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同时,切实关心一下春节的“戏台子”,把春节文化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老百姓在新春佳节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养精蓄锐,以饱满热情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6.春联亦为镜

民间贴春联始于什么年代,笔者没有作过专门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岁月更替,日月如梭,春联年年贴,而春联的内容岁岁年年不相同。远的不说,就说建国以来吧!1951年,新中国诞生不久,农民闹土改翻身,搞互助合作,全民都支援抗美援朝。那年的春联是:“村外抢修前进路;垄上争扶翻身犁。”横批:“发家致富”。另一副春联曰:“爱祖国人人有份;保和平个个尽责。”横批:“巩固国防。”1958年我们搞大跃进,提出赶英超美,与苏联老大哥特磁。当年的春联与形势一样火热:“回顾八年来祖国建设鹏程万里;瞭望十五载工业水平超过英国。”横批:“普天同庆”。再一联:“苏联卫星上天吉星高照;和平宣言传世万民腾欢。”横批:“中苏友好。”到了1966年,中国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老百姓依然沉溺于狂热的“红海洋”之中。仅举一副春联就可看到当时的情势:“读毛主席的书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听毛主席的话高举红旗奋勇前进。”1967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放假的春节。假不休,春联还要贴,而且火药味特浓:“夺权不怕赴汤蹈火;造反岂惧牛鬼蛇神。”1973年,全国正搞批修整风、备战奋荒,春联浸透了这个色彩:“喜看批修整风层层深入;笑望革命生产步步发展。”再一联:“学大寨举旗抓纲不离线;赶昔阳扬鞭跃马永向前。”这样向前向前,使中国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6年的秋天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的春节自然喜气洋洋。且看这一年的春联:“辞旧岁扫除‘四害’千家乐;迎新春喜庆胜利万民欢。”确实准确地描绘了老百姓的欢快心情。198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政策初结硕果。这年的春节就充满务实精神。且看这副:“开放打通致富路;搞活架起幸福桥。”再看另一副:“改革鲜花满天下;承包硕果遍城乡。”

古人讲:“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春联为镜呢?

7.为“叫板儿”喝彩

往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在荧屏上一枝独秀,“垄断”着国人这道不可缺的精神年夜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他省市电视台即使精心编排导演了文艺晚会,也不敢排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而多以推出电视剧、电影应景,这似乎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除了有批评家埋怨观众胃口越来越高,或教导观众要以平常心看春节晚会之外,似乎没什么高招。

今年春节这种沉闷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了。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电视台都在除夕之夜推出自己制作的春节文艺晚会,一齐站出来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儿”。北京电视台更别出心裁,采取设立分会场,开出十辆拜年车,招募百名志愿者等形式,力求有所创新。这些晚会得失成败暂且不论,他们这种“叫板儿”的精神却值得喝彩!

让电视荧屏丰富多彩,文艺生活活跃繁荣,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实现这个愿望靠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还要靠竞争,在文化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这条尤其重要。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创办伊始曾有过辉煌时期,然而近几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多层次化发展及文艺生活的多样化,再让十三亿人除夕之夜盯着一台晚会看,也就真为难了编导,难为了观众。如今北京等省市电视台站出来“叫板儿”,打破了中央电视台“垄断”年夜饭的局面,不管你是“大哥大”还是小兄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的春节晚会有创新,谁编导的节目精彩,谁的观众就多,否则就会砸牌子,失掉这个黄金时间,这种“叫板儿”将促进春节荧屏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说到底,“叫板儿”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观众。

8.鼓励优秀作家“触电”

近日,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在有关部门的会议上又强调要提高我省电视剧的水平和质量,搞出像《年轮》、《情满珠江》那样既弘扬主旋律,又有广泛社会效应的作品。这无疑对我省电视剧创作和生产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这些年,我省电视剧创作生产有显著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这差距那差距,关键的差距还是缺乏高水平的电视剧本。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年产六千多集电视剧仍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与这个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我们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作家则少得可怜。作家少,创作队伍单薄,就难以产生优秀的电视剧本,没有好本子,再好的导演和演职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尽快提高我省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呢?笔者认为当前应鼓励优秀作家“触电”。我省有一批素质高、生活基础丰厚、创作技巧纯熟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潜心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取得成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批有潜力、文学修养好的作家直接涉足电视剧创作的却不多,即使偶而为之,也是个人即兴之作,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扶持。这不能不说是我省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缺憾。

为提高我省电视剧创作的水平和档次,必须对优秀作家“触电”进行支持鼓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扶植。首先,应当对我省优秀作家近年的作品进行审视,选出一批贴近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约请作家改编创作。其次,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和部门应与优秀作家进行先期接触,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创作中的实际问题。相信生活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优秀作家“触电”后,一定会有一批电视剧佳作脱颖而出。

9.戏单

正正规规的剧团在剧场演出前,往往要或发或卖节目单——介绍演出剧目概况和主要演职员,有的还捎带把自己的剧团吹一吹。人们通常称其为戏单。我有收戏单的爱好,当然也不刻意求索,只是把赶上到手的留存起来罢了。

戏单虽小,却也是戏剧发展的缩影,甚至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世态。我手头有几份1976年春天“河北省农业学大寨题材专题文艺调演节目单”,随便浏览,那确是相当“精彩”。有一出叫《滏阳红英》的河北梆子,戏单是这样介绍剧情的:“向阳庄党支委红英,执行毛主席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指示,而她的公公生产队长铁山却不重视集体养猪,为此,公媳之间展开一场尖锐思想斗争,最后红英终于说服了公公,揭露出幕后的坏人。”其他戏也是大同小异,反正都要有一个英雄(大多是女性),然后跳出个阶级敌人,一番斗争,英雄获胜,如此而已。更有趣的是在那个年代,不仅有情节的戏要突出政治,连杂技这类纯属技巧的演出也不能免。1976年,全国杂技调演,山西代表队的节目单中有这样的节目:口技《学大寨》、走钢丝《秋收忙》,只可惜我无缘看到杂技演员如何在钢丝上“秋收忙”的。

小小戏单,装潢却大异。有的不过是白纸黑字,有的则彩色铜版纸印刷,还有据说烫了金的,行头差异是颇大的。手头最精致的两个戏单是北京人艺的。一个是《旮旯胡同》,一个是《鸟人》。《旮旯胡同》的戏单封面是一幅相当精致的铅笔素描,画的就是旮旯胡同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鸟人》则换了一副笔墨,是水墨画:一位穿大衣的男人正晃着鸟笼悠然而行。这样的戏单真正称得上纪念品。当然没有实力、没有精气神的剧团是只能望单兴叹的!

同类推荐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郁达夫作品集(1)

    郁达夫作品集(1)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愿流浪在小镇

    我们总怪时光匆匆、时间少,你想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我们渴望去一趟远方,让自由的风带走你被一切不顺造成的忧伤,却从未出发。我们和作者范泽木一样,天天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朝九晚五轨迹恒定,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也许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从何处出发。作者范泽木眼里的小镇就是我们心中的小镇,小镇里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人间冷暖,草木诗话,这些被妥善安置的时光,需要我们一一掀开。让我们每个有心人,释放自己对故乡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怀恋,自细微处,看万物有灵之美,赏时光静好的安宁。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热门推荐
  • 穿越未来之大将小姐

    穿越未来之大将小姐

    一朝穿越未来星际年4731年,科技发达,但战争时刻在进行。她,不忘初心,最终站在最高的一席之位,带领伙伴直面战争的残酷到来。他,为一国阎王将领,对外人冷漠,唯独对她唯命是从。她,不信命,因为她的命谁也拿不走,她的命只有她自己把握。他,不容得任何人将她的命拿走!谁拿!谁就得灭国!“那些阴谋家的身后藏满了无数无辜的尸体,而他们就站在这座山上俯瞰这片被战火笼罩的大地。”“炮火轰鸣,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绝地反击,放手一搏”开启未知的战争,为了人民而战,在失败中捡起国旗挥扬起来。女儿身又如何?她带着假男人的身份,依旧把军旅走下去!因为她,是千末玹!不辱使命。(男强女强,欢迎入坑)
  • 妖壶降世

    妖壶降世

    炼妖壶,古称九黎壶,相传最早为九黎族酋长蚩尤所拥有,乃上古异宝之一。拥有不可思议之力,据说能造就一切万物,也有惊人之毁坏力量。内部有着奇异之空间,空间之大似能将天地收纳于内,功能是炼化万物!(新人,新书,求推荐,求打赏,求收藏,求保养……啊啊啊啊啊啊……)
  • 来自地球的智能机

    来自地球的智能机

    应阅是一个拥有兔族基因的傲娇演员,凭借着高级演艺芯片混迹娱乐圈,直到她遇上一只来自古地球的古早智能机……
  • 谁能指引我一条路

    谁能指引我一条路

    体会一段最真实的青春写照,找回曾经永远留在青春记忆里的你。
  • 王爷的牛掰小跟班

    王爷的牛掰小跟班

    秦丽人是个现代女屌丝,一朝穿越,成了一个她从未听说过的皇朝的小宫女一枚,本来是要逃跑的,结果遇见了一个倒霉又不受宠的王爷,她好心照顾他,怎料王爷恩将仇报,把她带在了身边。还让她跟着他一起发配?
  • 倚画成仙

    倚画成仙

    前世想做个凡人,却落个生死道消的下场。今生她不求真爱,只问大道。咦,只是李珉发现自己身后不知不觉中怎么多了条尾巴,还整天死皮赖脸地说同类才能相爱!
  • 奠祭无常

    奠祭无常

    有人说:他比亡灵还邪恶亡灵却说:他是黑暗的代名词黑暗却说:他是最邪恶的坠落天使天使们却说:他是我的信徒然而全世界都说:“他是恶魔却有一人说:他是全世界最善良的而他却说:我是悲哀的,我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L’amouretlajoie
  • 没有提督的世界

    没有提督的世界

    难以下笔,没死,会更。深海覆灭,提督失踪,舰娘们如何在没有提督的世界继续生活?
  • 天神诀

    天神诀

    【火爆玄幻】一滴魔血,照破山河万朵。一卷古经,湮灭日月轮回。一部神诀,埋葬诸天至尊。杨青玄得天命传承,修无敌之法,开启了一场碾压当世无数天才,通往万古不朽的强者之路!“我一向以德服人,不服的都是死人!”
  • 快穿之你要控制你自己啊

    快穿之你要控制你自己啊

    “Excuseme?系统你就不能给我一个正常的任务么?”_(:3」∠)_系统:“这个人是谁啊我不认识她。”一朝平地摔,从此就被一个不靠谱的系统绑定了。凑cp任务?拯救学渣任务?攻略任务?好的,凌小溪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个万能的(然而并没有)宿主。带的了学霸,凑的了cp,还能攻略病娇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