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1200000014

第14章 曲艺(2)

在这部英雄史诗的长期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其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由实用而逐渐艺术化,形成一种内容专一的口头性曲艺“说唱”的表演形式。其表演方式为:采用“一曲多变”式的专用曲调演唱,唱中穿插说白,有时还配以图画讲解。用藏语表演,常采用牛角琴伴奏。由于史诗内容十分丰富,结构体制非常庞大,故一般的艺人通常只是截取某一部分或片断表演。《格萨尔王传》说唱的艺人,藏语称作“仲肯”。他们的职能,早期主要是传承民族历史,活动方式很像欧洲古代的“行吟诗人”。

历史上的“仲肯”代有才人。20世纪以来,着名的《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已故的有藏族的扎巴和蒙古族的琶杰;另有藏族的才让旺堆、桑珠、玉梅和蒙古族的罗布桑等享誉民间。由于其艺术主要存留在他们的口头,因而他们与他们所表演的故事一样,都被视为本民族的瑰宝。

三、韵诵表演类

有山东快书、快板书、陕西快书等。

山东快书。

是非常典型的韵诵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因早期主要表演武松故事,武松行二,故俗称之为“武老二”,艺人被称为“说武老二的”或“唱武老二的”;因为其所表现的主人公武松身躯高大魁伟,人们又将艺人称为“唱大个子的”。后来在不同时期这一曲艺形式还曾有过“竹板快书”、“滑稽快书”的名称。1949年6月艺人高元钧在上海大中华唱片厂灌制《鲁达除霸》唱片时,正式将其定名为“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主要流行于以山东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为明代万历年间落第武举刘茂基创始说,二为清代道光年间山东大鼓艺人傅汉章创始说,三为清代咸丰年间落魄文人赵大桅创始说。但据艺人师承推断,比较可信的说法为清代道光年间傅汉章创始说。山东快书创立之后经过赵震、魏玉河、吴洪钧、卢同武、卢同文、杜永春、马玉恒、戚永立、范元德、高元钧、李元才等几代艺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影响整个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大曲种。山东快书的表演采用山东方音,以韵诵为主,间有说白。唱腔为典型的韵诵体,早期偏重“吟诵”,后来趋向“板诵”。唱法上有所谓“平口”、“俏口”、“贯口”和“散口”之别,说白所使用的“白口”又分为穿插说明性的“表白”和打岔议论性的“过口白”。唱词是以七字句为主的韵文,具有口语化和形象性的特点。

山东快书的传统看家节目是长篇《武松传》,但演出常常选取其中的回目或者段落,如《景阳冈》(又名《武松打虎》)、《十字坡》、《快活林》、《闹公堂》等。

陕西快书。

陕西快书最初并没有成为固定的曲艺形态,只是在民间口口相传的顺口溜。20世纪50年代后期,刘志鹏将山东快书、快板等艺术融入陕西快板,并在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和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帮助下,创立了陕西快书这种新的曲艺形式。20世纪60年代,陕西快书为全国曲艺界所承认,而刘志鹏成为名副其实的陕西快书的创始人。在他的努力下,这种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得以推广和流传,在西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刘志鹏一生表演、创造过近千个陕西快书作品,《五分钱》、《鲁达除霸》、《巧遇好八连》、《街头哨兵》等。这些快书或者移植于他省的快书形式,或者原创于平凡的生活中,刘志鹏用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带给观众很多快乐,让陕西快书这种新的曲艺形式得到广泛流传。

陕西快书以关中语音语气为主,语言通俗易懂,节奏鲜明,富有动作性。通常采用“十三辙”,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规则的合辙押韵,使演员说起来琅琅上口,和谐动听,容易促使演员记忆和背诵,且有助于表现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

在伴奏上,采用四页约4寸长的竹板,因为形状像房上用的陶瓦,故起名“四页瓦”,声音清脆、响亮,打法富于变化。

§§§第三节唱曲类曲艺

唱曲类包括板腔体、曲牌体、板牌混合体等曲艺类型。

一、板腔体曲艺

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

京韵大鼓。

属于鼓曲类的曲种,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它的渊源是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并传入京津地区的木板大鼓。河间木板大鼓历史悠久,以演唱长篇为主,兼唱一些短篇。1870年前后,传入天津、北京。胡十、宋五、霍明亮演唱技艺最佳,在天津久享盛誉。胡十嗓音高亢清脆,善于创造新腔;宋五善于编唱新曲目;霍明亮善于演唱金戈铁马的曲目。但原来的木板大鼓带有河间土音,曲调又简单枯燥,而且说比唱多。经艺人胡十、宋五、霍明亮以及后来的刘宝全、张小轩、白云鹏等改革,木板大鼓发展成京韵大鼓。伴奏乐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三弦、四胡等乐器,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的方言,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并采用了大量“子弟书”的曲本。20世纪20年代是京韵大鼓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几乎与京剧并驾齐驱。

有人评价京韵大鼓有五个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写意传神的表演。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建国后,在北京建立的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曲艺团等专业曲艺表演团体,先后在京韵大鼓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绩。第一个在唱词、唱腔、表演上进行革新的曲目是孙书筠演唱的《黄继光》,其中插入的配乐朗诵等获得了成功,短期内推广到京津两地,并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有《愚公移山》、《满江红》、《卧薪尝胆》、《野猪林》、《桃花庄》、《英台哭坟》等。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作品有《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西河大鼓。

又名西河调、河间大鼓,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键子,左手操鸳鸯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通俗,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西河流域最为流行,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西河调。

西河大鼓早期着名艺人是河北省安新县段村的马三峰,以及他的弟子雄县人朱大观,新城县(今高碑店市)人王振元,雄县人王再望(“转眼王”)等。新中国建立后的着名女演员,有王艳芬、段少芬、马俊英;男演员有王书祥、孙来奎、李逢春、魏德全等。

西河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二胡、扬琴,演员自击鼓、板。唱词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句组成。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等。说唱并重,形式简洁,富有表现力。

西河大鼓有《杨家将》、《呼家将》、《华容道》等中长篇鼓书100多部,小段有《小姑贤》、《兰桥会》等数百个。新鼓书有《狼牙山五壮士》、《新儿女英雄传》、《飞渡卢定桥》、《烈火金刚》、《地道战》、《红旗谱》、《林海雪原》等。

二、曲牌体曲艺

有单弦牌子曲、大调曲子、湖北小曲等。

单弦牌子曲。

形成于清代末叶,流行于北京城郊。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称八角鼓、单弦八角鼓、牌子曲,简称单弦。是在流行于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的岔曲的基础上,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实践,先是由单曲体的岔曲演变成枣核儿、腰截、牌子曲三种曲体样式,最后于清末衍生成说唱结合的单弦牌子曲,篇幅上也从演唱短段变成了中篇连续说唱。一般每个曲目分成为四至六段,每段演唱约三四十分钟。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1—1908年)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于岔曲〔曲头〕、〔曲尾〕中间穿插若干新的曲牌,用来编演了《青石山》等曲目,每天下午在西直门瓮城旁的迎门冲茶馆演唱。他在音乐上对牌子曲进行革新,将当时流行的具有韵诵特点的曲调,如〔南城调〕、〔怯快书〕、〔四板腔〕、〔剪靛花〕、〔湖广调〕、〔小磨房〕等吸收为单弦牌子曲曲牌,丰富了牌子曲音乐,形成了曲牌联缀体的音乐结构。司瑞轩还善于古事今说,强调插科打诨,表演时常向观众抓哏逗趣,活跃气氛。他能在一个下午单身坐着自己伴奏说说唱唱,贴出的海报上标榜:“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简称“单弦”。

民国初年,单弦牌子曲表演由全月如开始改为站唱,另有弦师伴奏。全还将昆曲、京剧中的一些动作,运用到表演当中。五四运动后,单弦艺人受新思想影响,创作了《秋瑾就义》、《国民宝鉴》、《摩登遗恨》等新曲目,一度产生广泛影响。20世纪20年代以后,开始有女演员登台献艺。

单弦曲牌的文体有长短句、上下句两种,以长短句为主,并常用三字头、垛句、嵌字、衬字等。曲目内容早期有不少以反映清代风貌及旗籍子弟生活的,如《穷大奶奶逛万寿寺》、《婆媳顶嘴》、《闹毛包》等。也有一些由戏曲改编的,如《合钵》、《罗锅儿抢亲》等。自司瑞轩编演中、长篇以后,则多根据《聊斋志异》、《水浒传》、《今古奇观》等小说改编成分本演唱的曲目,如《胭脂》四本、《杜十娘》五本、《翠屏山》五本、《武十回》等。

建国初,以杜澎为代表的一些艺人创编了《城乡乐》等新曲目,并在曲牌上吸收了许多新民歌,有〔汾河水〕、〔乱鸡啼〕等,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革新后的单弦牌子曲,在唱腔设计上,昂扬豪迈、铿锵有力,富有时代气息。代表性的新曲目有《四枝枪》、《好夫妻》、《红花绿叶两相帮》、《新五圣朝天》、《城乡乐》、《反浪费》、《地下苍松》、《天安门颂》、《青年英雄潘天炎》、《双窝车》、《单枪赴会》、《一盆饭》、《星期天》、《打箩筐》等。

三、牌板混合体曲艺

有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南词、长阳南曲、东北大鼓等。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

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成都市在20世纪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

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着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包》、《赶花会》、《昭君出塞》、《尼姑下山》、《黛玉焚稿》等,现代曲目有《黄继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长阳南曲。

长阳南曲亦称“丝弦”,是鄂西地方小曲中较古老的曲种之一。它主要流布在鄂西长阳和五峰两县,而以长阳资丘镇为最盛,1962年被定为长阳南曲。从南曲艺人所传遗物及已知师承关系来考究,至迟在清雍正、乾隆之际就已传唱,约有二百多年历史。据其曲牌名称、部分伴奏乐器和某些曲目考察,显然与明清俗曲有着渊源关系。

长阳资丘一带,是南曲集中传唱区,素称“南曲之乡”。逢年过节、娶媳嫁女、诞子祝寿,以及劳动之余,冬夏之夕,人们相邀聚会,你弹我唱,拍板帮腔,自演自乐,世代相传。

南曲有三个特点:唱词文雅,曲调优美,自弹自唱。演唱时主要是坐唱。有一人弹唱的,有二人对唱或多人齐唱的。也有一人弹奏,另一人击板按拍而唱的。有时,一人击板,几把三弦同奏共唱。或在伴奏中加进二胡等类弦乐,只拉不唱,而在拖腔处给予帮腔,这已受到高腔戏曲的影响,繁复闹热,是自弹自唱衍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主奏乐器是小三弦,云板击节,适当配以二胡、四胡、扬琴、月琴之类,无动作表演,极少道白,可见属于文雅一路。故南曲艺人向被视为“高人雅士”,颇受尊敬,待若上宾。民间流传“南曲三不唱:夜不静不唱,有风声不唱,丧事不唱”。很有点高雅自重的派头。音乐上有板腔体和单曲体两类,现存曲牌30多个。有“南曲”“北调”两个系统。

同类推荐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七夕

    七夕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

    妖娆婀娜是你,巾帼不让须眉也是你;温婉美丽是你,豪放刚烈、真诚率性也是你。台州女人进而善攻,退而善守,从不低眉顺眼。台州女人有着江南女人的玲珑剔透、聪慧能干,又兼具北地胭脂的豪放刚烈,有着自己独有的风姿。
  • 笔墨纸砚的故事

    笔墨纸砚的故事

    为了使读者对笔墨纸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墨纸砚的故事》按笔、墨、纸、砚的顺序(内部又以历史年代为序),用故事的形式,以著名历史人物对笔、墨、纸、砚的发明、改造和使用为中心进行介绍,并在介绍中配以相关实物图片、书法作品、故事插画加以说明,用浅显朴素的语言‘对每种文房用具的产生、发展及文化价值进行叙述,使读者存了解器物的同时,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热门推荐
  • 为谁结婚

    为谁结婚

    小说里写到的都是现在年轻人普遍遇到非常尖锐的现实问题——只能靠在外漂泊来获得生存;高房价对婚恋产生了巨大冲击;因为工作、房子等现实因素造成分居情况;因为房子、育儿、养老等问题,逃离北上广深。婚姻双方拉开差距后痛苦选择、艰难地处理相互间的关系;“责任”对于幸福的意义。
  •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小脚丫丈量大世界

    热爱旅行的70后新爸妈,常年定居英国,升级为爸妈后仍不放弃环游世界的梦想,受到身边朋友、同事的影响,在父母的不理解、网络上种种质疑声中,勇敢地带宝宝出发了。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怀疑动摇,到不断改进直至从容应对,以及宝贝在旅途中始料未及的惊人变化,如今宝宝通过层层考试,终于进入了英国当地最好的幼儿园。这一切似乎证明了他们的做法……
  • 吾心于明白

    吾心于明白

    明白,女扮男装的新晋少帅霍衍,假装傻子的军火大佬乱世,两人将如何书写他们的故事?
  • 天官斗神将

    天官斗神将

    天极会,一个神秘的组织,首领号称昊命天官,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秘密布局,搅乱天下。而代表主流势力的四大至尊头衔,在发现了天官的阴谋之后,集合所有力量,与之对抗。只是两边都没想到,背后竟有人利用了这场浩劫......无佛之面孔,魔又何以成魔;无魔之手段,佛又何以成佛,一念之间,悲心而已。天官斗神将,碧血染玄黄。侠骨伴柔情,看官细欣赏。
  • 武破乾元

    武破乾元

    少年徐越,一人一剑行六千里路,遇大妖,斩邪佞!入白鹿学府,凛冬台上修行武道,一剑出而天下惊!入北荒,闯南疆,行东海,走西狄……这一路,血火相连……蓦然回首时,唯有睢阳景致最好,可脚下已然一片瓦砾……群号:205276702
  • 柯南里的大漫画家

    柯南里的大漫画家

    柯南的世界里,当夏秋的漫画销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之时,系统的声音也随之响起,那是最后一个奖励。对此,夏秋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系统,你有什么愿望,我来帮你实现。” ps:群号:781、315、536
  • 快穿之Boss你别闹

    快穿之Boss你别闹

    莫名其妙的被炸死,和一个叫糯米的系统绑定。还说完成任务就能重生只可惜我不稀罕。不过系统的手感很好,很Q弹,而且他也答应了,每一个位面都已原型现身让我掐,既然都这样了那就我勉强去吧。#1v1/前期不洁#女主前期有点渣,三观超正的建议别看
  • 卡出来滴神

    卡出来滴神

    夜小苏,宅女一枚,却因为一次意外穿越进了未来游戏世界,而这个游戏名叫炫舞天堂。迷糊的夜小苏糊里糊涂的进入了一个炫舞天堂中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本以为此生就这样虚度下去,谁知道在这个世界里居然还可以与外界的人沟通,于是,夜小苏决定要努力回到现实世界,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毁灭发生了,炫舞天堂不复存在,而夜小苏也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 世子大人他又被截胡了

    世子大人他又被截胡了

    ——千里奔赴邺都,为的是报恩。可眼前这一脸纨绔相的恩人实在让人忍不住想恩将仇报。请花魁描丹青是吧?不巧,四雅阁——我家的邺都分店。“柳姐姐,给他扔出去!”同酒友醉生梦死是吧?不巧,临家酒楼——我家新开的。“小二,今日打烊,去请世子大人离开!”嗷~改行做生意了?孺子可……抢我家生意者,必抢回之。抢得还不止一桩生意,我看恩人是又皮痒了吧……若非临家祖训,谁愿意费时费力改造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风流世子啊?……日月可鉴,我真的只是来报恩的,“卓秋,快给本小姐放下来……”【智勇双全小财迷的首富千金VS花样作死伪纨绔的宣王世子*架空历史,请勿考究,坑品有保证*】
  • 聊斋大军阀

    聊斋大军阀

    聊斋世界,天道不显。作为被驱逐边境军营的庶出穿越者,意外获得幼鹰分身。借助分身之力,钟子良力举巨石礩,开数石之弓。以军阀身份见证鬼妖小倩,换头陆判等一个个荒诞离奇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