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8400000010

第10章 朵颐家常(2)

究其原因,大约是当时面食家族刚刚问世,人丁不旺,归堆也没有几样,只好凑在一起,以壮声势。借用现在一句话,就是“大饼是个筐,什么都得往里装”。说是凑,其实也有一定之规:“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也就是说,只有将面粉与水搅和揉制后,加工出的食品才有资格进入饼类。据此,油炒面不能算饼,浆糊也不能算,但面条却算。其中区别就在于是否被“溲”过。“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个意思:“排泄粪便,特指排泄小便。”但是在古汉语中“溲面”即是揉面。这是需要弄明白的。

别看面条现在家家户户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当年可是个稀罕东西。束皙在《饼赋》中把面条好好褒扬了一番,说是“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不过,有条件用汤饼“充虚解战”的,非贵即富,其他人等,只好站在一边干看:“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区区一碗面条,竟能把人馋成这样,若非前人白纸黑字,实在叫人难以相信。

翻检材料,还有关于面条之崇高地位的佐证。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晏,是魏国的驸马,又是地地道道的小白脸,白得让魏明帝怀疑他是不是涂了粉。为了辨明真伪,魏明帝大夏天把何晏召到宫中,让他吃热汤面。何晏吃完之后,“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OK!脸上没有粉被汗水冲掉。从此事不难看出,面条当时确为珍稀物种,不然皇上不会赐给臣子吃,太跌份。

魏晋南北朝时,还有另一个关于驸马与面条的故事。此驸马生于南朝宋,姓何名戢,祖、父都曾在朝中任过高官。他在担任司徒左长史时,与军事长官萧道成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所吃何物?面条!萧道成爱吃“水引饼”,于是何戢便叫妻女亲自动手做面条招待他。后来,萧道成仰仗军队硬逼南宋君王下台,自己取而代之,当上了南齐的开国皇帝。登基伊始,他便提出让何戢当宰相,有人反对说此人资历太浅,又没有建树,萧道成便任命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何戢不过三十出头。

这个何戢36岁就死了,《南齐书》中有其传。有意思的是,传中没有写他有何政绩,有何真知灼见,只是把他的家庭出身、为官履历罗列了一通,再有就是干过两件事,一是和萧道成一道吃过面条,二是把家藏的扇面精品送给了皇上,得到了嘉奖。这个何戢,“家业富盛,性又华侈,衣被服饰,极为奢丽”,而萧道成却是一个比较节俭的皇帝,这也不让穿那也不许戴,他有一句名言:“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这两个人之所以能够扯到一块儿,大概是靠面条的黏合力。

萧道成所吃的“水引饼”,今天看来实在算不了什么。据《齐民要术》记载,其做法是将面“溲”后,先揉搓成筷子般粗细,按一尺一段分开,然后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子那样薄,下锅煮熟。就是这样一种简单面食,当年竟能换个吏部尚书当,这未免让一些人慨叹生不逢时。

面之贵贱

面条应该算创立大宋王朝的功臣之一。

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统率精兵,权倾朝野。他见新皇帝年幼,遂萌废立之意。一次赵匡胤要领兵北征,京城开封顿时流言四起,说是“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商大贾闻讯纷纷外逃,市面大乱。老赵一见事已泄露,生怕篡位不成反引来杀身之祸,于是急忙赶回家中向姐姐讨教:“外面人言汹汹,如何是好?”赵姐正在厨房做饭,闻听此言,抄起擀面杖就抡,厉声说:“大丈夫临事自己拿主意,到家里吓唬女人家算什么本事?”老赵挨了一顿擀面杖,心里踏实了,决心照既定方针办,这才当上了皇帝。如果当时老赵家不吃面条,没准儿也少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当然,光吃面条的还不行,还得有个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主儿,敢跟老赵当面抡擀面杖。此事说明,头发和见识并非反比关系。所以后人往往惧内。

宋代面条已经相当普及,做法也多起来。除了水煮,又有了炒、焖、煎等花样儿。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已有专门的面食店,售卖的面条包括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子料浇虾臊面、银丝冷淘、丝鸡淘、耍鱼面等。名目繁多,勾人涎水。

冷淘就是凉面,唐时已经流行开来。潼关之西有一野狐泉,相传泉水是野狐狸刨出来的。于是有人在泉眼附近开了一家野狐泉店,专卖冷淘。由于拿“野狐狸”做卖点,生意很是不错,“过者行旅止焉”。当时朝廷官员,办公可享用免费膳食,冬天除正常饮食外,还要添加汤面和黄米肉粥,“夏月加冷淘、粉粥”。

冷淘之中的槐叶淘,曾经让杜甫老先生馋虫乱爬,诗兴大发,赋得《槐叶冷淘》一首:“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君王也要尝尝鲜,可见冷淘的地位还是不低的。

杜诗毕竟不是食谱,读过之后让人还不太明白这槐叶冷淘如何料理,倒是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说得比较清楚:“于夏季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瀹,研细滤清,和面做淘,乃以醯、酱为熟齑,簇细茵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看来,这槐叶冷淘普通人家皆可为之,无非是榨取槐树叶的汁液,和面,煮熟,凉水冷却。吃时再拌些酸咸之物。不过,眼下虽已是初夏,在京城还是别惦记槐叶冷淘为好。老杜写诗时,尚不知环境污染为何物,更没见过敌敌畏。

尽管面条与赵匡胤有些瓜葛,而且在宋代已经蔚为大观,但赵氏后代对面条似乎并不怎么认账,无论请吃吃请,膳食之中绝少其踪迹。南宋度宗一次过生日,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提前一天凑份子给他祝寿。寿宴之上是又歌又舞,又吃又喝,百官们给皇上进了九盏酒,说了不少遍万寿无疆,可让皇上吃的主食只是干饭、胡饼、莲花肉饼、独下馒头、水饭之类,一碗寿面也没得。当时民间习俗,小孩子刚生下来就要吃汤饼即面条,“必食汤饼者,则世所谓‘长命’面也”。可皇上老大不小了,过生日却只是吃干饭,未免差点意思。不过,这差点意思肯定是万岁爷的意思,不然臣子何敢如此。

后代宫廷之中,也基本没有面条的地位。清宫御膳房分为荤局、素局、点心局、饭局等,各类菜点都有专门机构负责,包括熬粥,唯独面条靠边站。慈禧太后过生日未见吃面记载,只由点心局制作四盘寿桃了事。素局承办的各类汤菜中,倒是有片汤、疙瘩汤、拨鱼汤等,但这些玩意儿只是面条的远亲,并非直系。清代皇上宴请臣子也很少吃面。康熙、乾隆办过几次千叟宴,把几千个白胡子老头从各地召集到宫中聚餐,算是大饭局了。老干部中最老的超过百岁,早已豁牙露齿,最合适来碗热汤面,但皇上偏偏不给,让他们吃什么肉丝烫饭。估计不少人得消化不良。

面条不受帝王待见,恐怕是性格使然。吃面条得人等面,不能面等人,刚出锅就吃的面条味道口感最好。北京人吃面讲究“锅挑儿”,可谓深得其中三昧。可是皇上吃饭总要端架子,一是没准点儿,什么时候想吃马上就得备好;二是传谕后,一百多样饭菜得一齐上桌,少一样厨师就得挨板子。于是,御厨只好把饭菜先做好了,再用蒸锅保温,随时候命。其他菜点好歹还经得起折腾,面条如此这般之后,就散了架成了糊糊。这等货色,当然没有资格成为御膳,所以面条注定只能与百姓为伍了。不过,对面条来说这未尝不是好事,起码还有懂得“锅挑儿”的知音。

面之异类

中国面条之种类多哉。国人不识面条者少矣。

让人奇怪的是,遍翻《辞海》《辞源》和《新华词典》,这些大砖头对“面条”竟然全都不屑一顾。也许是觉其过于大众。倒是《现代汉语词典》有些“王者不却众庶”的精神,对“面条”有一简单解释:“用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对“面粉”还有一简单解释:“小麦磨成的粉。”细加琢磨,其义似不尽周全。有些细条状食品,虽非面粉制成,但确乎应属于面条家族。

例如朝鲜族的传统食品冷面。其做法是将面条冷却之后,佐以牛肉、鸡蛋、鸡汤、辣椒、香油、酱、白醋、芝麻等诸料。讲究的,不用牛肉而用狗肉。冷面风味独具一格,香辣酸甜兼而有之,因此早已走出延边一隅,成为全国性面食。制作冷面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荞面与白面大致各半,还要掺加一些淀粉,以增加其韧性。纯用白面,就不是那个味儿了。也有的冷面索性开除白面,只用细玉米粉加土豆淀粉。如果有人因冷面所用原料不够纯粹,便取消其面条资格,众多食客势难同意。

再如荞面河漏,更是与小麦磨成的粉毫不搭界,是纯用荞麦面做的。荞麦一向名列五谷之外,属杂粮者流。从植物分类上说,荞麦也是另类,属蓼科,与小麦之类的禾本科作物关系疏远。荞麦产量虽然不高,但几十天便可成熟,因此适合高寒山区种植。平原地区夏天因灾绝收后,再种玉米高粱等作物往往已不赶趟,农民此时也会赶种一茬荞麦,好歹还能打点粮食,少饿肚子。

由于出身不好,荞麦过去不为显贵所看重,起码在元代如此。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中对荞麦的政审意见是:“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久食动风气,令人头眩。和猪肉食之,患热风,脱人须眉。”又说荞麦不可与野鸡同食,否则肚内生虫。也不可与黄鱼同食。为什么不可?没说。优点虚化,不足实说;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荞麦算是倒霉,碰上了搞专案的行家。忽思慧当过宫廷饮膳太医,他的意见应该具有官方色彩。《饮膳正要》列举了上百种菜点羹汤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连狼肉、驴皮都入选了,“实肠胃、益气力”的荞麦却无影无踪,足见其地位不高。

但是在民间,荞麦则是另一种形象。唐代白居易《夜行》诗中曾写到:“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田野,月色荞麦花如雪。”看来他对荞麦很有些好感。如雪之荞麦花还是蜜蜂的重要食粮,荞麦花蜜是很有些名气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荞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割,……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汤饼,是面条的古称,可见李时珍是承认荞面河漏为面条的。尽管它的模样不那么白,而是黑褐色。

晋陕北部一带的百姓,至今把荞面河漏看得十分金贵。陕北民歌里唱道:“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饸饹即是河漏,这样看上去更像一种食品。如果荞面河漏不是美味,人们怎么会拿它比喻爱情之坚贞不渝?

荞麦其实本不是做面条的材料。因其面中无筋骨,难以成形,勉强弄成面条模样,下到锅里也会肝肠寸断,甚至是一锅浆糊。这一点,小麦的条件要优越得多,因为富含面筋,制作的面条耐久煮,不散架。因此,说面条就是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就其主流而言并不为错。

中国百姓的高明之处便是能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荞麦本来无论是抻是擀,都难进面条之列,但是借助更强大的外力压成河漏,便有了细条状的样子。制作河漏需要专门的设备河漏床子,其模样有点像重机枪。做河漏时,先将面剂填入一个下面钻满细孔的圆桶中;河漏床的一端有一可活动的木杆,上面有一个和圆桶粗细相似的木柱,将木柱对准圆筒,然后用力压之。桶内的面剂无处逃逸,只好顺着细孔钻入开水锅中,变成了长长的面条。

除了施加强大压力,制作河漏还须于荞面中增添些粘合剂,常用的是榆皮面。西安著名的较场门河漏要加青石水。选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烧红,放入凉水中一激,“滋喇”一声,青石水就成了。据说以此水和团,河漏便会筋韧耐嚼。这青石水说白了,其实就是石灰水。当年在山西农村插队时,做饭的大师傅就曾经端着一簸箕石灰面,泡水制作河漏。当时我们心里直嘀咕:这砌砖抹墙的材料如何能进肚?但吃了也就吃了,味道还不错。

我们当年所吃的河漏,多配以猪肉臊子,属于忽思慧认定的大忌。但同学们胡子眉毛都还健在,并无异样。可见“官书”所说的未必都是真理。世上许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其实并不那么邪乎。

面之雅俗

中国的面条可是一个大家族。

据说,光是陕西的面条就有近千种花样,什么臊子面、旗花面、麻食面、酸汤面、油泼面、血条面……细者如发丝,粗者似腰带。其他地方的面条,名堂也不少。

别看现在面条很是平常,搁到1000多年前可正经是稀罕物。唐明皇李隆基,在诸皇子中排行老三,原配夫人姓王,是他当临淄王时迎娶的,人很贤惠。等到李隆基当了皇上,身边的小妞多了,便觉着王皇后不顺眼了,想休了她。王皇后便哭着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汤饼,就是面条。半臂,就是套在长衫外面的短袖罩衣,北京这两年很时兴这种穿法。这句话的意思如译成现代歌词,大约是:“人家的生日都吃面,三郎的囊中没有钱。扯下了身上的小褂子,给我夫君把面换。唉唉唉唉,把呀把面换!”可以《白毛女》曲谱唱之。唐代只有够品级的人才有资格穿紫,这紫半臂想来还是王氏的礼服。看来,面条还是有感召力的。李隆基听了这番话,“悯然动容”,废后一事缓议。不过王皇后终究还是被废了,因为面条的感召力最终比不过小妞儿。食遇上了色,往往要吃败仗。

中国面条繁衍到今天,也有了自己的“五大”:曰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广东伊府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如果论起档次,超出“五大”者不知凡几。过去北京富贵人家夏至吃的“全卤面”就是一例。吃这碗面,要在夏至前一天,先用慢火将猪、牛、鸡、鸭诸物煮出浓汤,等到正日子再将燕窝、银耳、金针、鱼翅、海参之类投入汤中,加料酒酱油,以小火熬之。等到锅开三滚之后,勾芡,再将打好的鸽蛋浆缓缓注入卤中。最后以铁勺炸花椒油热泼于卤上。如此全卤才算大功告成。这等吃法,绝非一般百姓所能问津,因此这全卤面虽然很是高雅,却难以进入“五大”之列。

“五大”之所以成为“五大”,就在于其不事雕琢,一般人家皆可为之。就像通俗歌曲,大家都能哼哼几下,故而能够流行开来。不过,虽说这些个面条属下里巴人之流,但制作也有一定之规,绝不能胡乱将就,否则就成了下三滥。

拿四川担担面来说,相传它是自贡一个叫陈包包的小贩创立的,因最初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售卖,故以此名之。其配料有红酱油、化猪油、麻油、芝麻酱、蒜泥、葱花、红油辣椒、花椒面、醋、芽菜、味精等十多种,也有人在其中添加炒制猪肉末甚至豌豆尖,以提升档次。传统担担面讲究面细无汤,麻辣味鲜,因此花椒面绝不可免。四川的花椒面,是用生花椒微火焙干后碾成的,最佳者为当地所产之大红袍,稍加一点,担担面的滋味立即凸显。可惜,许多仿效者对此常常忽略。我们家老爸,当年几乎天天以自制担担面为早餐,谈及花椒面的缺失,往往为之扼腕。

同类推荐
  • 周末聚餐

    周末聚餐

    《周末聚餐》根据周末聚餐的特点、人体的营养结构和不同人的饮食喜好,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周末聚餐的食谱,搭配合理,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周末聚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
  • 食色

    食色

    美女与美食,天生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概念。乐天逍遥、玩世不恭的蔡澜,一生几乎只专注于对美食和美女的开发、鉴赏、品读。他欣赏的女人与尝过的美食不分伯仲,都有同样令人难忘的美好。《食色:美人如馐,美食如嫣》从大食姑婆到韩国伎生宴,从美食女主播到好友冯小姐,蔡澜讲述美食与美女的种种纠缠,感受味蕾与视觉的饕餮盛宴。有美食入口,有美人入心,人间乐事,不过如此。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降压降糖菜

    降压降糖菜

    素菜,菜肴流派之一。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得菜肴。素菜以其食用对象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素菜得特征主要有:时鲜为主,清爽素净;花色繁多,制作考究;富含营养,健身疗疾。
  • 路无边,吃无界

    路无边,吃无界

    《路无边,吃无界》作者作为美食随笔名家,古清生一直在漂泊,为了寻觅美食,为了寻找心中的风景。人活着就要吃饭,人活着也同样要行走,古清生独居山林,天地任他悠游。食物不怕平凡,平凡可以解饱,平凡可以感动。告别繁华,市井民间一样有百般滋味,为了某次记忆中的味道,不惜跋山涉水,再度重拾。走遍人间山水,对于吃的渴望和这片土地的热爱,古清生从不曾更改,读完《路无边,吃无界》,相信读者也能体会到“路无边,吃无界”的那份广阔胸襟。
热门推荐
  • 实用维生素矿物质安全手册

    实用维生素矿物质安全手册

    本书共分四部分,即总论、各论、专题论文和附录。各论又包括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四章。
  • 绝色妖言

    绝色妖言

    平凡琐碎的都市生活中,桌子上可爱的茶杯贵兵犬忽然变身一个单纯、善良、性格开朗的美女出现在你面前,并忠心的帮你解决眼前的困境。那是一只千年狗妖,但她不会任何法术。狗妖成仙之前还要经历最后一个考验,她需要附身到一只可爱的茶杯贵宾犬身上,去现代都市中为她的女主人耿琳做三件事。那时候耿琳不幸缠在一桩非常棘手的案件中,小狗在主人最困难的时候来到她的身边,并成功帮她扳倒了市长,摆脱了院长儿子杨誉的纠缠,可是第三件事,她真的办不到:主人要她放弃深爱的穆远航。
  • 穿越到大秦当将军

    穿越到大秦当将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天寒大帝

    天寒大帝

    空前强大的敌人令主角一次次陷入绝望死境,兄弟反目,至爱凋零,孤立无援的他,绝望之下破开时空来到未来,与长子天邪,次女天情共同商讨谋划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天纹计划。但是,另一个无限恐怖的惊天大阴谋,却悄然浮出了水面……我的故事没有高歌猛进,没有嚣张跋扈,只有一路的血与骨,一路的苦与痛,难以抉择的恩仇未泯,血泪如海的胸怀天下……开兵血刃,浴血搏命,儿女情长,侠骨丹心。唉,简介太啰嗦,简单来说,一句话。一场穿梭时空的战斗!
  • 砸入新世界

    砸入新世界

    莫名其妙被砸晕,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任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衍阳楼

    衍阳楼

    衍阳入质,少年修行。衍阳圣子的亲弟弟,圣江之上最大纨绔?等等名头,他都毫不在乎。只待宝刀在手望桌一拍,呼喝阑珊间把壶一摔。他笑而喊道:小二在否,老子要茶不要酒!
  • 无节操的异世穿越

    无节操的异世穿越

    第一部拙作,不好的请谅解就是一篇无节操的轻小说,顺带拯救世界
  • 无极进化

    无极进化

    天外陨石带来了非凡科技,带来了生命进化的契机,带来了人类迈向宇宙的大门,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血与火。面对注定的命运,面对一次次生死的危机,夹缝之中求得生存,无极之中孕育可能。
  • 2015学校

    2015学校

    一直被人孤立、却在一天早晨颠覆成为江南的名牌高中——世江高中的风云人物的李恩菲,而拥有八块腹肌身材健美的新星、被媒体和大众的聚光灯包围的游泳天才、外冷内热的世江高中公认的校草韩以安,与世江高中的定时炸弹、捣蛋鬼、四次元少年孔泰光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