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2000000004

第4章 俄美关系:不情愿的伙伴关系(2)

1990年以后,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政局混乱、经济恶化、社会结构逐步解体、民族分离主义情绪蔓延,不仅是普通民众对时局不满,苏共领导层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斗争。面对危机,戈尔巴乔夫采取的对策是:(1)继续大力推进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如在1990年3月12日举行的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取消了宪法第六条对苏共执政党地位的认定,决定实行多党制,进而实行总统制,并于3月15日使自己当选为苏联第一位总统,希望借此确保自己政治上的生存;(2)试图通过采取严厉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1990年1月,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发生拥护联盟和主张独立的两派势力之间的争斗,苏联驻军介入冲突,酿成流血事件。戈尔巴乔夫为控制国内危机状态所采取的强硬政策,引起国内“激进派”和“民主派”的强烈不满。1990年12月30日,被西方看好的谢瓦尔德纳泽宣称保守势力要卷土重来,辞去了外长职务。1991年1月,鉴于波罗的海国家争取独立的行动危及联盟的统一,苏联坦克开进了立陶宛;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戈尔巴乔夫宣布对其实行经济封锁。美国将这些动向视为苏联政治后退的信号,立即对戈尔巴乔夫假以颜色。

1990年4月17日,布什政府宣布,如果苏联中断对立陶宛的天然气和其他燃料的供应,美国一定会作出“适当的反应”;4月23日,布什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对苏联的制裁问题。会议决定放慢同苏联缔结一项投资协定的工作,不支持苏联在关贸总协定中的观察员地位。5月初,布什继续就立陶宛问题指责苏联,宣称美国50年来一直“拒绝承认把波罗的海国家强行并入苏联”。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继续其对苏联经济上的歧视政策,对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持观望态度。1991年1月,美国宣布推迟原定于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最高级会晤。针对苏联在立陶宛的行动,美国国会和政府反复强调,苏联不改变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态度,不让其“自由选择”,就决不会给苏联最惠国待遇。美国政府还决定放慢美苏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的谈判。

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不得不做出让步。戈尔巴乔夫同立陶宛总理举行了和解式的会见,并开始拆除美苏存在争议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雷达站。苏联的让步促成了苏美最高级会谈。1991年5月31日至6月3日,美苏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晤。两国在这次会晤中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最为重要的是关于《未来削减50%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基本条款》、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及华约的关系问题,以及两国贸易协定的签订。实际上,正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在前两个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才换来了后一个协定的签订。就德国问题而言,戈尔巴乔夫本来坚持统一后的德国既加入北约,也加入华约,但在布什的压力下,最后同意由德国自己做出决定,这实际上是为德国最终加入北约亮了绿灯。而戈尔巴乔夫则特别看重两国贸易协定的签订,希望借两国经济关系的加强,尤其是最惠国待遇地位的获得,来缓解苏联的经济危机。

此时,戈尔巴乔夫已经被国内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乱了方寸,他将争取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视为医治苏联经济疾病的良方。7月17日,戈尔巴乔夫几经努力,终于得以在伦敦召开的七国首脑会议上露面。在会前与布什的一次会见中,戈尔巴乔夫抱怨道: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为了对付一场地区冲突,可花上1000亿美元,为实现其他计划也能找到钱,而这里讲的是这样的项目——改变苏联,使其达到新质,让它成为世界经济、国际社会的一个有机部分,而不是一种对抗力量、一种可以产生威胁的源泉。这是一项没有先例的任务。”戈尔巴乔夫直言不讳地问布什:“美国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苏联?”布什则回答说:“我们希望,苏联将是一个民主的、市场的国家,充满活力地融入西方经济的国家……希望它能在中央与各加盟共和国之间顺利地解决好联邦的问题……”显然,在布什的眼里,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还不是美国所希望的样子,至少在它成为这个样子之前,美国还不准备慷慨解囊。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在伦敦七国首脑会议上没有得到任何实在的东西。

同年7月30日至8月1日,戈尔巴乔夫和布什在莫斯科举行会晤。这是两个超级大国领导人的最后一次正式会晤。在这次会晤中,双方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大幅度削减战略武器,打开了通向更大幅度裁减军备的道路。苏联加盟共和国与联盟的关系也是两国领导人讨论的问题,布什直截了当地劝说戈尔巴乔夫“放了波罗的海三国”。此外,戈尔巴乔夫仍试图说服布什向苏联提供援助,但布什仍将美国的援助与苏联如何改革联系在一起。利用援助问题影响苏联的改革方向是美国的一贯政策。布什在1990年6月20日的讲话中就强调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苏联尚未进行经济和政治的根本改革。

1991年6月初,美国副总统奎尔在访问西欧时重申,在苏联“没有实行根本改革之前,我们是不会提供任何数量的援助的”。而美国所要求的“根本改革”,就是“朝着民主化前进,朝着私有化前进,朝着开放市场和实行自由经济前进”。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企图废黜戈尔巴乔夫的事变。“8·19”期间,西方国家一致对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表示谴责。事件发生当天,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谴责政变行动,宣布暂时停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随即,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纷纷发表类似声明,向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施压。8月22日,在内外势力的抵制下,政变流产。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挫败政变所起到的作用,戈尔巴乔夫事后评价道:“政变分子们打算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应。他们不考虑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关系上的变化。”“同外部世界的新关系和改革的民主成就,是预先决定这场阴谋必败的主要因素之一。”“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解散了苏联共产党,苏联内外政策加速倒向西方。而随着苏联内部体制的剧烈演变,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表示加强对苏联的经济援助,帮助苏联向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迈进。1991年12月2日,七国首脑会议协调人梅杰致函戈尔巴乔夫,宣布“七国集团”和欧共体同意了数额为1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计划。其中,美国将提供12.5亿美元的农产品供货的补充贷款担保和1.65亿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这是给当年早些时候提供的2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追加的担保。但是,1991年底的形势已经表明,即便是有了西方的援助,也难以阻挡苏联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步伐。

随着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战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得以结束。

美苏两国的矛盾和冲突、分歧和对抗,究其根源在于两国在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社会制度上的对立,冷战是“建立在思想分歧之上的”

。东欧、希腊和土耳其问题点燃了冷战的导火索,但美苏在这些地区的争夺,归根结底还是为在这些国家建立哪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因此,这些斗争实际上只是冷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冷战的“战场”并非只是在东欧,东欧只是冷战的前沿,苏联和美国自身才是冷战的主战场。因此,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可以被看作是冷战走向终结的重要象征,但并不意味着冷战已经最终结束。苏共的跨台、苏联对西方价值观的全面认同、苏联向西方式民主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才是冷战终结最重要的标志。

二、叶利钦时期的俄美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的俄美关系承接了80年代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积极发展势头的苏美关系的遗产,尤其是在苏共下台、苏联解体之后,这种制度上的改朝换代既影响了俄对外战略的选择与对美政策的定位,也是美国对俄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是,叶利钦时期的俄美关系除了20世纪90年代初曾经有过一段不长的“蜜月”期之外,之后就不断被各种问题所困扰,尤其是在叶利钦第二任期里,国内的政治压力、美国对俄政策给俄政治和安全利益以及大国地位造成的损害,导致俄美矛盾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使俄美关系到20世纪90年代末降到了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点。

(一)“死神之吻”

俄罗斯立国之初,将激进的西方化改革视为振兴国家的根本出路,从对外战略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来看,俄罗斯必然要将西方头号大国美国当作外交上最重要的方向。因此,俄罗斯最初把俄美关系定位在“战略性同盟关系”

上面,将对美关系视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基础。如果能够从与美国的结盟中获得财政援助和先进技术,当然会大大有利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转轨;而且,鉴于美国在西方世界的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俄美关系的拉近,对俄罗斯尽快融入西方自然也是极为有利的。但在内部体制的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却遭遇到未曾料想到的困难。

俄罗斯最初是将美国视为民主的化身和代言人,对民主的热衷转化成了对美国的热衷。但是,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俄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对于俄未来基本发展道路的选择存在着不尽一致,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主张,它们在俄对外战略的选择和对美政策的定位方面也反映出不同的倾向。“那些西方意义上的市场或自由民主的热衷者显而易见地并不倾向于将美国视为一种威胁,对北约东扩很少关注;很少倾向于增加军费开支,而更多地认为,没有西方的援助俄罗斯就不能解决其经济问题”;比较而言,那些对西方的市场和民主并不认同或持有异议的人则“希望增加军费开支,认为没有西方的援助俄罗斯也能解决其经济问题,更为关注北约的东扩,也更倾向于视美国为一种威胁”。俄美关系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随着俄国内西方式的改革走入困境,以及俄在国际上地位和影响的急剧下降,俄政府所推行的对外战略及对美政策成为一些党派攻讦的对象,从而加剧了国内政权危机,迫使执政者不得不就对外政策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以争取民心,稳固政权。

对美外交方面的失意,造成了对俄外交决策者的政策调整压力,这一压力又因国内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斗争而进一步增强。

对俄罗斯执政者而言,西方化所产生的悖论在于,它在带来民主政治的同时,也带来了相互竞争的利益和意见的多元化。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在俄罗斯西方化进程中利益受到侵害的群体必然会对西方化的选择提出质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在俄罗斯人心灵中造成的对西方世界满怀狐疑,甚至敌意的心理鸿沟不可能很快被填平,而随着西方化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种狐疑和敌意也就越来越普遍和强烈。这一点,在1993年底的议会选举结果中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自由民主党和共产党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攻击执政当局的“美国制造”的内外政策来迎合民意、赢得选举的。随着以强调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特殊使命的民族主义成为俄罗斯大多数政治势力进行政治动员的资源,俄罗斯对美政策的制定者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附和这种诉求。

1993年4月23日,叶利钦总统颁布命令批准《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基本原则》,确定俄罗斯外交政策要使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拥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技术潜力、智力潜力、伦理潜力的大国,理所当然地置身于国际社会,并享有充分的权利。具体到俄美关系,“构想”提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与美国的关系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优先点的刻度表上仍将保留首要的位置,这是符合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的,全面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有助于为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构想”同时指出,在美国,存在着对俄美关系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的力量;在同美国进行国际问题的合作方面,列入首位的多半是俄罗斯周边的冲突形势,不排除美国试图在居中调解的幌子下,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占据俄罗斯的位置;在俄美关系中不存在对抗性的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冲突。“构想”所确定的俄美关系发展目标是:“俄罗斯根据现有的军事政治和财政经济方面的协议,将争取稳定地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它的目标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长远的目标是建立盟友关系。同时,必须坚定地反对在华盛顿政策中可能重新出现的帝国主义的表现,反对企图把美国变为‘唯一超级大国’的路线。”1994年2月,叶利钦在首次向俄罗斯新议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不断促进俄罗斯的民族利益。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开放和合作,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俄有权在必要时采取坚决和强硬的行动。”他强调,对外政策“要始终体现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相应地,俄罗斯在对美政策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在诸如波黑危机、与近邻外国的关系、北约东扩等一系列问题上对美国表现出了一些强硬姿态。尽管有了这些调整,俄罗斯对美政策的基调,即谋求同美国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对外政策从总体上还是保留了“亲西方”的方针。

这种调整一方面仅仅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对来自于国内的压力做出文辞上的反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融入西方而自抬身价的一种策略。这种调整所产生的结果是两面不讨好,既未能平息国内激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又加深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怀疑和戒心,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地对后者加以防范和排斥,进而又增强了俄罗斯人对西方的不信任和敌意。

同类推荐
  • 二战史·闪击鏖战

    二战史·闪击鏖战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了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了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 火红的军营

    火红的军营

    火红的军营绿色的海留给我的有热血的青春有难忘的回忆还有那句永远在耳边回荡的誓言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献给所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部队所有现役和退役军人,以及公安、消防和国家安全部等所有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先行者。
  • 保家卫国兴邦

    保家卫国兴邦

    话说前清光绪年间,家住热河承德的戴家少爷戴天理可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顶天立地一个唾沫一个钉的人物。当年他杀了两个洋人成了通缉犯,闹得满城风雨之际逃出老家避难。转眼大清国伸腿闭眼,民国粉墨登场。天理辗转回到热河,父亲险些被枪决,师傅又遭同门师弟那图鲁挑断脚筋,更有痴情姑娘那素芝苦苦等待天理回来成亲,这个汉子可真是一刻不得闲。而忙中添乱的是,戴天理又和叫花子组成的“杆子帮”扯上关系。原来当年与他一同杀洋鬼子的侯大哥正是杆子帮老大,侯大死之前将帮中信物打狗棍交到戴天理手中。戴天理不知不觉成了统帅一帮的帮主,而在之后的混乱年代里,他更将凭借手中的打狗棍谱写一段热血刚直的英雄传奇……
  • 末世之龙起浅滩

    末世之龙起浅滩

    人类对自然的践踏得到了上天惩罚,一个只针对人类的病毒爆发了,三个月的时间让七成的人口变成了可怕的怪物丧尸。活着的人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往日安逸的生活,不甘心被动的接受老天给于的惩罚,人们奋起反抗。肖臣一个为了战友的尊严被迫复原的正直军人,建基地,保护亲人和战友以及父老乡亲。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储物戒指,报复末世前敌对的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末世尾为守着自己的亲人抛弃一切荣誉,只为弥补自己欠他们的感情!向军人和家属致敬
  • 抗战之带着系统打鬼子

    抗战之带着系统打鬼子

    穿越亮剑,老李怒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热门推荐
  • 大侠云飞扬

    大侠云飞扬

    侠之小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之中者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拯救苍生。这是一段异国武侠的故事,有你熟悉的门派,有你熟悉的武功,还有你熟悉的侠之大者。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能够收藏关注一下,无双感激不尽!其实无双希望什么时候点击能和字数一般多那就心满意足了!
  •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 艾莉的末世日记

    艾莉的末世日记

    末世的一本日记记载了,在那段血腥的时光中人们的艰难选择。高中生艾莉记载了末世来临的每段时光,在末世中,少女不断变强,渴望得到暗恋的人的目光,可他的目光从不属于她。
  • 001号实验体

    001号实验体

    纪元一年作为世界战争的另一个起点,人造人也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武器,然而,成功品却只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作为人造人的莎莉文和帕萨特对于“人造人有没有感情”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神秘人k的出现也让全世界陷入崩坏,接下来将展开人造人之间的头脑战争。
  • 穿越——休夫王妃闹翻天

    穿越——休夫王妃闹翻天

    云裳儿死后穿越到架空王朝,成为不受宠的王妃。王爷辱骂她、毒打她、虐待她。因为她霸占着他心爱女子的位置。王府姬妾陷害她、嘲笑她、侮辱她。因为她霸占着正妃的位置。王府的丫鬟小厮们都看不起她。因为她在王府的地位还不如他们。云裳儿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成功休夫,将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 天途万丈

    天途万丈

    五界共存的时代,仙帝推演天命,魔域蠢蠢欲动,一人一猫,奉师命下凡。交损友,灭强敌。可最后,谁是敌人,谁又是朋友?任你风起云涌,我自一剑搞定。天命?我就是天……
  • 四锦图

    四锦图

    名震江湖的四大镖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相继覆灭。而对手是谁却不得而知。嫌疑最大的黑龙会一时间也销声匿迹。十年后,风波再起。震南镖局的后代宋云天到苏州的扬威镖局去探寻真相,不料却碰到了在镖局门口一位卖茶的姑娘,自此以后,他莫名其妙的被卷入一场纷争,而纷争的背后却和镖局的覆灭有关,结局又有些意外……
  • 随便吧不在乎

    随便吧不在乎

    哈哈,瞎写的。。嗯。不知道说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有一具大帝分身

    我有一具大帝分身

    大千世界,唯我独尊!少年萧尘在机缘巧合,风云际会下夺舍了一具古之大帝分身,从而鱼跃龙门,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