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7200000001

第1章 我的格利大道

我跨上38号巴士时,是午后1点多。今天是2010年最后一天。有好几年,我在今天都爱舍弃自驾而乘搭公交车。说到目的,和陆游的“细雨骑驴出剑门”近似,他是去寻诗,我是去搜刮写作素材。但今天没这份闲心,目的单纯:上班去,此前和一位老朋友喝咖啡。舍惯常所搭的19路和71路而搭这一路,则是为了到下城的“苹果”专门店,去修理出现小故障的3G手机。

在巴士站等车。对面的五金店,通体漆成和四十年前故国“红海洋”时期一模一样的大红,十分刺眼。再看,红色门面一侧的门,通向二楼,那是故友老南二十年前的居处,我去那里吃饭、聊天的次数难以计数。随即,他家走廊里放大的全家福黑白照,卧室里贴满三面墙壁的叙事长诗《梅菊姐》,那些带嫩绿格子的文稿纸,仿佛直立的稻田,栽着汉字的秧苗,一一映现,叫我泛起“故朋云散尽”的悲凉。18年前,老南家的客厅,坐过纪弦和顾城这两位诗名相近但年纪相差40岁的诗人,我是旁观者,他们天真烂漫地议论:

“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两类:诗人和非诗人。”高个子纪弦得意地公开独得之秘。

“对透了!我们就是傲视非诗人的诗人!”顾城点头呼应,从牛仔裤筒裁出来的高帽巍巍然。

巴士开动,风景流转。我忽然想到,这座我足足住了30寒暑的城市,今晚照例举行跨年度狂欢。可是,对于我这样行将成为归人的移民而言,怀旧比前瞻有意思。在22街站,一位背着吉他的青年男子笨拙地转过庞大的身体时,我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故乡”的定义为何?王鼎钧先生说,它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具体到我的家族,百年后我也算旧金山这一支系的“祖先”。但那只是籍贯上的,家世上的。至于心理上,我们不能不服膺“此处安心是吾家”说。何谓安心?这是大题目。我这一生命个体--它的平凡,使得我一次次地设想“旧金山的芸芸众生,在总体上说,会不会因为我的出现而有所不同”时,哪怕发挥了最大胆的想象,都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会。政治版图不因我而改变,人文状态不因我在报上登了十多年专栏而转向,历史不因我而改写任何细节--故乡的资格,主要地依赖于记忆,如果这里的每一处首先都被你的脚印覆盖,尔后被你的记忆涵盖,那么,它就有权利被称之为“家乡”。同样的结论,可移用到故园。设若你既没有在田峒拿手电筒逮长着师爷式八字胡的泥鳅,在水库里挑泥,在山冈上按着杜鹃啼声的节奏对祖宗坟茔跪拜,在冬日黄昏的风声里告别亲人踏上花尾渡颤巍巍的跳板,河里也没有倒映过你跳水的少年裸体,与友人边散步边谈车氏长篇《怎么办》的手势,如何有资格把它当做心灵皈依之地?

那么,我坐在巴士所经东起下城最繁华的市场街,西至太平洋之滨著名景点“悬崖屋”酒吧,在20世纪80年代被一本杂志称之为“全美国最繁忙”的通衢大道--GearyBlvd,恰恰是记忆最密集之所在。“恰似飞鸿踏雪泥”的人生,在这里,差不多没有漏掉一个重要部位。“格利”只有一条,然而,100万名经过它的人,各个在记忆里拥有糅合自身人生,以及时间、地点、内容千差万别的偶然因素,而制造的独家“大道”,我也有我的。

心田涌动着酸楚与欣慰交混的情愫,播下的脚印,今天该收集了。哪里是移民以后第一排的生命之痕?不是靠近第25街的老南故居,而是和第7街接壤的路德教堂。30年前,我抵达的第一个星期,便来这里上英语课,靠当知青时自学的底子,不必从ABC起步,读中级的300班。同窗中,有称我为“红卫兵”的台湾老兵,还有伊朗来的老绅士(据说在巴列维王朝当高官时,被狂热的教主霍梅尼通缉,狼狈逃出),西装笔挺,开课第3天起,公开声明追求女教师玛格丽特,每天一早,站在教堂门口,等候进门的梦中情人,为她提文件箱。从那个时空算起,“我的”格利大道镌刻着我的众多卑微到连自己也懒于保存的“第一”:第一次把在金门公园拍的全家福彩照寄给家乡亲友;第一次驾驶8缸、10年车龄的雪佛兰老爷车;第一次在后院的冬青树下种下白菜;第一次隔着篱笆看到邻居明黄的中国菊;第一次在异国的书桌上写下马雅可夫斯基体楼梯式抒情诗《我骄傲,悲哀地骄傲》;第一次投稿;第一次接到纽约一位副刊编辑热情洋溢的退稿信;第一次把彩色电视机搬进家;第一次送女儿上幼儿园;第一次在异国吃家乡汤圆;第一次在深夜街头对着星星想念彼岸亲人,用带油腻的夹克袖口抹眼泪。

时间有序,而记忆杂乱,意识流没有确定的方向。我从第7街的课室,凝视自己32岁的背影,11时,我便提前溜出,到相邻的卡拉缅街一家叫“海运”的中餐馆当杂工去。患了轻度坐骨神经痛,走路有点瘸,一天天咬着牙剥虾切胡萝卜,直到夜晚11时。

招牌、路灯、霓虹灯、圣诞树的灯饰--只会后退不会回头的光流。沧桑一轮又半,沿街的房产和生意易手的极多,尤其是餐馆。百货店、理发店、修甲店、镜架店、眼镜店、时装店、租赁自行车或者工具的店子,难得看到30年不变的招牌、主人和伙计。门脸奇小的锁店虽在,但老板肯定不是28年前我因把钥匙遗落在家里,请上门来开锁的俄国佬,他的长筒皮靴橐橐地敲着水泥路,一路操地道的东北话,叫我惊讶之至,原来是在哈尔滨长大的白俄。

巴士驶过第16街,我拼命扭头,要看532号,那是我移民后第一个住处。依稀看到门口堆着三辆破旧的保时捷,房东的儿子囤积这类豪华旧车,异想天开,修好了卖好价钱,却从来不动手,这热情似乎30年来没有改变,尽管婚姻变了不止一次。在那里住了5年,全家大小进出家门,要把大半张乒乓球桌般的车库门拉开。我现在才纳闷起来:当时才7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如果独自动手,是怎样完成的?

巴士在越过普拉斯迪奥大道前停站,这里留下极美好的记忆--迄今唯一一次接受金钱施舍。那是傍晚,我赶去上班,跑步追上巴士,掏钱买车票那一刻才知道,钱包没带,口袋里也没硬币。我低声说:“糟糕--”黑人司机毫无表情地扫了我一眼,意思是:还要我赶呀?下车去。我仓皇四顾,没办法了。举步下车的刹那,两位中国尼姑从座位上起来,微笑着走近,将两个25分硬币放进投币口,把司机递来的车票放到我手上。我眼睛含泪,望着黄色袈裟的背影,没来得及道谢,只在脑际刻下这一镜头。

第6街街角,有唯一没改换过的店名:制服专卖。从前路过,看到众多的行业专用服,如空姐服、护士服、侍应生服,至今亦然。塑料板做的招牌,鲜丽如昔。它的左壁,是一家法国餐馆,叫“三色旗”。我在那里当过周末练习生,给一群法国来的女侍者打下手,带位小姐苛刻无比。老板就是头厨,天天最早上班,弯下虾公腰,在案板上切带皮的猪肉。他终身不娶,赚了钱就买公寓,管理也不假手于人,所有出租单位的钥匙,都挂在家里的屏风后,黑压压一串串,这家当羡煞了多少他的异性同胞,其中的一位,就是在下城“马车”餐馆当侍应生的巴黎女人--把我推荐到“三色旗”去的,妖艳和精明均到位的阿莲。

法国医院,它早已被凯撒医院兼并。我在那里打过不止两次感冒预防针。卖汽车零件的连锁店,我买过拨雨器和引擎油。24小时营业的“卡拉食品”,我搬到第5街以后,偶尔陪妻子来买减价的橙果和排骨。替我的新“本田”安装收音机的小店。我买了好些别致家具,如拼装式木架的“码头”公司。对面,有一家从未易主的京菜馆,如今仍叫“五福楼”。1980年7月6日,我“上埠”的次日,诗人老南来访,领我从岳父母家走到格利大道那里,为我接风。为了回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每一年同一天,我都邀他去“五福楼”,尽可能坐第一次来时坐的酸枝桌子,吃第一次喝的海鲜汤(我头一次吃到儿时祖母开海味店时吃腻了,但我从来无缘一见的蹄子和鲍鱼)。我们在一起,他爱回味合作的新诗《侨乡的山》登上省级刊物,收到14元稿费那阵的得意,然而,在连根拔起的初期,我们都为谋生远离了诗。

20世纪80年代,关张的全国连锁店“消费者”(我在里面看画册般漂亮的目录簿,买下便宜而易坏的用品不计其数)、轮胎店(我进去过,但价钱谈不拢,没做过交易)、丰田汽车销售点(我买了2005年的“康瑞”牌)、售后服务点(进去打听电子钥匙的价钱)、五层公寓大厦(从前的潮州菜馆)、日式折叠木床零售店(和妻子去买了一件沙发床铺两用的家具,200多元,自行运走)、办公大楼二楼有朋友开的翻译公司(我上去搬杂志和送校对稿件)。

巴士爬上小坡,穿过的玛莎尼克街,是我在26年间上班必经的。记不清“本田”在路上磨去多少只轮胎,但记得安全岛上一朵俗名“满天星”的小菊花,黄灿灿的,叫我精神一振。

巴士靠站,旁边的巨大复合建筑物,我初来时,是拥有300多雇员的“西尔斯”百货公司。抵达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登上四楼的家具部,一一查看沙发和双人床的价钱。从前在故国最豪华宾馆看到的高档货,一件只要二三百元,心中窃喜。咿,干一个月不就能买一两件吗?那时月薪才600元,每天扣掉2元伙食费。须知,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买一块上海牌手表,也得3个月薪水的总和呢!我在穷光蛋时代按照国内思维模式所生发的阔气,如今想来也是最牛的。对面餐馆,从前叫“铜便士”,后来改为“便士”,24小时营业。1980年年底,我和老南冒着寒风,去那里见工,经理应允,雇我俩为练习生,“每天保证有小费10块”,但没了下文。

下坡路,凯撒医院。在那里,一位家庭医生替我作常规体检,看我的年龄:40岁,大声宣告:过半了!按他的算法,如今更是过了三分之二强。大肠检查,验血,看小病,探望癌症晚期的乡亲,送别慈祥的岳父。日本城,一家4口在太和塔下的留影,那套灰色西装,是在住处附近的大百货公司清盘时捡的便宜货。鲤鱼旗帜下的一家中型旅馆,它的人事部通知我去上班,我没去,若去了,我从1984年起的人生便要改写。

阔街到了。看了无数场电影,听了5次交响乐(在戴维斯音乐厅)、3场文艺表演(赫比斯剧院),吃过少于10次的麦当劳快餐,一场电视直播摔跤大赛(在退伍军人剧场,10美元门票,上万人坐对大银幕,其狂热不可思议)。有一回,深夜在大雨里驾车回家,在这里看到一男一女以报纸当伞,牵着手飞跑过马路。这对白人夫妇是我的老相识,老公比老婆小7岁,靠顽强的牵手走过众多感情的险滩。

巴士减慢了速度,不是为了给我的思绪调整节奏,而是人和车都稠密起来。人流正向下城汇聚,为今晚的迎新晚会作准备。拉金街在前,20世纪80年代,那里有老南的家,月租250元的两卧室公寓,是新乡里年代我和他两家子的乐园。乡间带来的淳朴诗情,以汗水蒸馏的友情。老南以逾量的油盐,在老掉牙的煤气炉上烹调八大碗。入口即化的梅菜扣肉,“锅气”十足的蒙古牛肉,中年的快意尽在和眼前的困顿风马牛的“诗的争吵”中。可惜,太重的口味,为老南20年后死于心肌梗塞埋下伏线。150号在眼前,尽管只是一瞬。铁闸不见了,旁边的金铺改了名字。我没醒过神来,巴士已到了美慎街。

希尔顿大旅馆门前,旗帜飘得起劲,可见风起了,难怪街上行人愈加瑟缩。巴士倒是暖和的。无上装酒吧过早地透出灯光,预告着今夜的狂欢。下城的夜,热闹的只有这一带。从前我夜晚下了班,11点来钟站在这里等巴士。一位过分严肃的警察,驱赶着一群娇滴滴的洋妓女,在我身前经过,往阔街方向移动。好似猎狗对付一群无辜的羔羊。我由此知道,妓女站街,有级别的讲究,在美慎街和格利街交界,是一级,因为法兰西斯等高级旅馆在那里。越往西,级别越低。警察此举,可能是维护风化,也可能是维持她们品牌的纯洁性。

在市得顿街,我下了巴士。穿过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到苹果专门店去。登上二楼,坐在银幕前,听小伙子讲解4G手机的新功能。这经验倒是全新的。

长度超过10公里的格利大道,我众多人生细节遍布。但是,我在与不在,在我来之前还是我离去之后,大的格局和小的摆设都不会受波及。忽然,记起在1983年前后,我把脏衣服拿到格利大道上的自动洗衣馆去,在滚筒运转时,我急于打一个电话,但唯一的付费电话被一操俄语的女子占用,她慢条斯理地话家常,我在旁边跺脚。趁她撂下话筒去给洗衣机加硬币,我拿起来打我的电话。她回来一看,红着脸训斥我。我向她扮鬼脸。此刻想及,心头泛起无由补赎的愧疚。

有一回,和老南在格利大道一家餐馆吃了午饭,走出门,一路谈着:什么样的作品才有较为长久的寿命。“还不简单?哪里水泥未干,就在上面以脚来发表,只要不被覆盖。”我指着第1街交界处刚刚铺就的三合土人行道说,相顾大笑。如果真有这么傻,也许今天“墨迹”还在--唯一影响格利大道的历史性个人书写。

(2011年1月)

同类推荐
  • 每一段时光都是限量版(唯美阅读)

    每一段时光都是限量版(唯美阅读)

    本书中收录的经典哲理美文,内容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这里有体会幸福的生活感悟、有涤荡心灵的历练、有战胜挫折的勇气、有闪烁光辉的美德、有发人深思的人生智慧、有温馨感人的爱情、有荡气回肠的亲情……每则故事后还附有画龙点睛的哲理启示,帮助读者拨开理论的迷雾,直人心灵,获得人生感悟,轻松愉快的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4)

    李叔同全集之书信(04)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致刘质平、邓寒香、夏丐尊、丁福保、王心湛、谭组云、印心-宝善和尚、李圣章、周敬庵、堵申甫、沈繇、陈伯衡、蔡丐因、徐蔚如、崔海翔、黄庆澜、吕伯攸、姚石子和性愿法师的书信。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江湖风云录之风云在起

    江湖风云录之风云在起

    见怪了都市的光怪陆离,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尘上,来这里,给你一个纯粹的江湖,没有金戈铁马的纷乱,没有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江湖人,还独缺一个你……
  • 无泪少女

    无泪少女

    少女蕾是一个怪物——她,没有眼泪。当他在病房里无力地垂下手时,当她在海岸笑着消失时,她都没有流过一滴泪。无泪少女轻轻地,拾起破碎的心。
  • 完美的游戏人生

    完美的游戏人生

    穿越众多耳熟能详的3a游戏世界中,儿时那满满回忆的童年游戏中,体验一场不一样的人生。【古墓丽影】【GTA】【刺客信条】【重装机兵】【三国演义之吞食天地】等等.....现实中,不想在如此麻木的当一个程序员,他打算开办自己的游戏公司。
  • 师命难为:徒儿快到怀里来

    师命难为:徒儿快到怀里来

    传闻平阳王世子纨绔风流,空有皮囊,好欺男霸女,爱风月之所;听闻东曜国国师大人尊贵神秘,俊美邪肆,被世人所忌惮,连帝王都对他退避三分。不过,那空有皮囊的世子怎么就成了咱们国师大人的徒弟?这也就算了,可他们怎么看起来像是在……在秀基情?小片段一个:某夜,月色醉人,某国师翻窗而入。“师父,你这是在干什么?”某世子捉住身上不安分的手,挑眉。“徒儿,俗话说……”“你要是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夫什么狗屁之类的话,本世子就废了你!”“俗话说一日为徒,终身为妻,徒儿是否要当履行妻子的责任?”某国师邪肆一笑,搂住某世子的腰肢道“...”
  • 你眸光似星海

    你眸光似星海

    “甜宠危爱新言情”——私人雇佣兵+自由潜水员。韦清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而苏远声是她黯淡生命里唯一的阳光。八年前的雨夜,他突然人间蒸发,再无踪影。多年以后,海底重遇,一场大逃杀,让他们的命运再次相连,韦清才知道——原来,曾经那个爱说爱笑的少年,就是在八年前的荒楼里,在众叛亲离的一刻忽而长大的。那个消失了整整八年的男人,竟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这深远的海洋里,与她四目相对,与她近在咫尺……她的男人征战天下,是世间的恶鬼。她心甘情愿地陪他亡命天涯,共同完成任务,去深海里寻找遗失的宝物——鲸鲨之吻。而他更是不惜赌上自己一生的自由,来给雇主卖命,只为了护她周全。世间疯魔的至死许诺:温柔入骨,生死相依。
  • 冥王追妻:废材逆袭记

    冥王追妻:废材逆袭记

    “咳咳咳!”男主正在清理嗓子。“亲,要不要止咳糖浆,包邮哦!亲~”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我不要止咳糖浆,我要你”男主调戏着手里拿着止咳糖浆的女主。“亲,洗干净我在床上等你哦~”女主反调戏的说道。一夜春宵....
  • 和懿秘史

    和懿秘史

    看客也是戏中人,悲欢离合作笑谈。庆历二十四年因荣城失守,举国哀恸。璟帝想弄出些喜庆事儿,密诏了青尧进宫后,隔日颁布了两道旨。和敬公主赐婚宁国公长子林绍和懿公主赐婚定远将军穆宁
  • 班长殿下第二季

    班长殿下第二季

    讲苏年年,星宇,顾梓晨找的幸福,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了产业的旅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名门女医慕浩冉

    穿越之名门女医慕浩冉

    前世,慕品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医学上,在一次警察抓毒枭中,慕品的参与抓住了毒枭,不料黑匣子被安装在车上,慕品已经奄奄一息,当自己醒来已经穿越到古代时期,她在古代行医施药,救济苍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活神仙,更是为了自己前世所未能完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