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27

第27章 三安史叛乱之前的道教哲学(5)

此明注解之人意不同也。又诸家禀学,立宗不同,严君平以虚玄为宗,顾欢以无为为宗,孟智周、藏玄靖以道德为宗,孙登以重玄为宗。宗旨之中,孙氏为妙矣。在杜氏的观念中,重玄宗是和虚玄、无为、道德等并列的一宗;或者是和明事理因果、明治国、治身之道并列之一道。“重玄”一词源于《老子》首章的“玄之又玄”。在《老子》,这是对道的形容和描述。其意为,道深远幽暗又深远幽暗,和道是恍惚、无声无形、不可言说一样,都是在描述道超于言象的性质。自然,超言象的不只是道,它们都可以叫做玄,但道是超于言象的存在中最超于言象者,所以是“玄之又玄”。这里说明的只是道与人的感官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是从形象方面对道的描述,并没有说明道的内容,比如没有像《周易》那样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像《说文》那样的“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等等;也没有说明道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比如像老子那样的道生万物,庄子那样的道“神鬼神帝”,董仲舒那样的“道之大原出于天”等等。因此,“玄之又玄”的描述,在老子哲学中并不是个重要的命题。但隋唐时代的一些道教思想家特别重视这个概念,并且把它作为道最根本的性质,显然是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佛教最高的概念是真如,而这个真如佛性又是不可直接描述的,于是佛教就用否定的方法去描述。对这个真如,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任何肯定的说法都会使人发生“执著”,然而任何执著都不是真如佛性的本貌。于是不一不二、非此非彼等等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就成为佛教阐述真如佛性的方式和语言。从超乎感觉、不可言说、无形无象方面看问题,道和真如具有同样的性质。在协助玄奘翻译《老子》时,成玄英要求将道译为“菩提”,就是道教企图将道与真如等同的努力。而企图把道与真如等同的努力,是从南北朝时代就开始了。道教思想家们借助佛教的方法 ,从不执著于有,也不执著于无的立场描述虚无大道,到隋唐时代得到了更多的响应。前述《道体论》和《玄珠录》,就是这种从有无双遣的立场研究道体、即道自体或道本体的著作。而从成玄英开始,则把这种解道的方式,带进了对道经《老子》和《庄子》的注释。成玄英说“玄之又玄”道: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人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袪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依成玄英说,则不仅是有无双遣,而且是“遣之又遣”,这正是佛教在破我执、法执之后破之又破的思维方式。从有无双遣,甚至遣之又遣的方式去理解道,是成玄英《老子义疏》的基本思想。该义疏道: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所谓无极大道,是众生正性也。(释“道可道,非常道”)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有非无,不断不常。(释“名可名,非常名”)有无二名,相因而言,推理穷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明万法无实。(释“有无相生”)夫有物者,道也。道当有而有,非无而无,混沌不分,而能生成庶品。(释“有物混成”)妙本非有,应迹而无,非有非无,而无而有。(释“是谓恍惚”)在这些理解中,他不仅吸收了佛教的方法,而且吸收了佛教的教义。在《老子义疏》中,他不仅认为“万法无实”,而且认为“尘境虚幻”(第三章)、“物我皆空”(第二十二章)。他作为道士,也追求长生不死。他认为,世人之所以不能恬淡、无为,总是妄起贪求,其原因在于“适见世境之有,未体有之是空”(第一章),因此贪竞不息、不能长生。要想长生,必须息贪竞之心。息了贪竞之心,不见可欲之物,“处心中正,谦和柔弱,此则长生也”(第四十二章)。

息贪竞之心、不见可欲之物有两种办法,“一者断情忍色,栖托山林,或即塞闭其门,不见可欲;二者体知六尘虚幻,根亦不真,内无嗜欲之心,外无可染之境”(第五十二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恣目之所见,极耳之所闻,而恒处道场,不乖真境”(同上)。定要断情忍色、栖托山林,无疑是一种执著,或依道教说是“滞着”。滞着,就不是道;依这样的方法,也不能得道。而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极目所视,纵耳所听,也能遣有遣无,甚至遣之又遣,不加滞着,这样,他的心就会是永远宁静、恬淡,恒处道场。心的这种境界,成玄英称之为“即心无心”(第三章)。这里的心,不是精神现象的主体,而是精神主体的活动。精神现象的主体是存在的,“虽复即心无心,而实有灵照”(第二章)。所谓无心,只是心不执著,没有意念、意愿等等。简而言之,即没有欲望,甚至消解分辨事物的能力,“归无分别智”(第二十八章)。这样,就可以“复于本性”、“必致长生”(同上)。因此,修心、复性,乃是成玄英《老子义疏》的归宿。修心、复性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处弱、守雌、谦退、守一。这一切,都可归结为一个静字,“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源”(第四十五章)。当然,这个静,也不是滞着于身体静坐不动或强令心止于一念或一念不起,而是即有即无,在应接事物和不应接事物之中,都能不滞着于彼,也不滞着于此,甚至连不滞着也不滞着。这样的修心,不是成玄英的发明,也不是佛教的专利。《庄子》之中,已经有这样的主张。所谓“撄宁”,就是“撄而后宁”,即在和现实事物的接触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但是,对心的自体、作用专门反复作出论证的,则是佛教;而佛教关于心灵的理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成玄英双遣有无的直接思想来源。从道体非有非无出发,到即心无心去追求长生神仙,这完全是佛教的成佛之路,而在成玄英看来,这也是得道成仙之路,道和佛合一了。在这样的成仙之路上,没有方术的任何地位。在成玄英看来,以上所说还只是自利。道,还有治国爱民的功能。治国之道,“须是淳朴,教以无为,杜彼奸邪,塞兹分别。如此则击壤之风斯及,结绳之政可追”(第十章)。冲虚无为的大道,表现于治国,也不重礼制威仪:礼尚威仪,即经中教斋威仪是也。且至道冲寂,大象无形。今乃贱素贵华,重文轻质,不崇恬淡,唯尚威仪,虽为渐教法门,而未能与理相应。非但内乖于道,而乃外亦不能应物。(第三十八章)老子尚质不尚文,尚素朴不尚礼仪,在这里得到了本体论的论证。

成玄英在《老子义疏》外,还有《庄子疏》。《庄子疏》认为,万物虚幻,本无自性,只有率性而动,才可逍遥自得。从外表看,事物千差万别,假如他们率性而动,自足自得,从率性这一点说,就完全一致。人的率性而动,就是要认清物我双幻,虽然也有视听,但是无所见闻。心中安静,无思无知,这样就可长生久视,所说的神仙,不过是懂得了这个道理,从心里摆脱了一切世俗牵累而已,并不是一定要长寿千年,肉体飞升。在成玄英看来,上古的真人,是一个“无情虑,绝思想”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忧愁: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庄子疏·大宗师》)要成为这样的人物,就只有“善恶两忘,刑名双遣”(《庄子疏·养生主》)。成玄英认为,这是养生之要道,成仙之妙法,也是重玄之道的宗旨。善恶两忘,刑名双遣的归宿,是中道而行。所谓中道,也就是率性而动。成玄英认为,万物所禀不同,性分也有差异,鹏鸟扶摇直上,蜩鸠止于榆枋,都是率性而动。那么,人们千差万别的行为,也可说是率性而动。推而广之,则行善和作恶、贪竞和淡泊、遁迹山林和锦衣玉食,都可说是他们的本性不同,是率性而动。那么,如何区分出什么是“妄情”呢?依成玄英的说法,妄情也是本性,而他的确常常把“率性”和“率情”混用,把二者当成一回事。那么,他讲的率性也就可理解为任情妄为,只要心不执著:为道之要,要在忘心。(《庄子疏·逍遥游》)只要忘心,只要能刑名双遣,善恶两忘,那么,“姑射不异汾阳”,山林也不殊黄屋。这样,做帝尧还是做许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不执著。庄子贬尧,推崇许由;郭象则劣许而优尧。在这个问题上,成玄英站在郭象一边。他认为,尧是大圣,许由只是大贤。庄子贬尧,是表面的,不过是为了讲禅让。郭象的说法,才洞察尧的“无待之心”,是“探赜索隐”,真正懂得了庄子的意思。成玄英推崇帝尧,正是道教为帝王师企图的重现。成玄英说,姑射山的神人,只是庄子的寓言,意在说明尧的大德,却未必有姑射之实。这个寓言说明:圣人动寂相应,则空有并照。虽居廊庙,无异山林,和光同尘,在染不染。(《庄子疏·逍遥游》)在成玄英的笔下,皇帝,也是道教的大圣人。成玄英推崇帝尧,是道教企图重返政治舞台的理论准备。而道教要重为帝王师,讲治国之道,就不能像老子、庄子那样,过分地贬低礼制。成玄英的《庄子疏》,对礼制的治国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礼虽忠信之薄,而为御世之首,故“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礼之于治,要哉!羽翼人伦,所以大行于世也。(《庄子疏·大宗师》)“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成玄英并不否定老子这个命题的前半部,却不同意这个命题的后半部。乱之首在他那里成了“御世之首”。也就是说,这个“忠信之薄”的礼,对于治国,是绝对必要的。

而治国御世,并且为此而讲仁义礼制,正是黄老道教的本色。不过在成玄英那里,虚无大道对于治国仍然是次要的,居首位的作用是修身长生,尽管他说的长生并不是肉体飞升。唐代道教把老子之道主要用于治国从李荣开始。3治身治国的老子之道(上)李荣把道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极之理”、“虚寂之道”,它“超于言象”,“绝于有无”,不可称谓,所以说是玄,但也不可“滞此玄以为真道”,所以说是玄之又玄。所以,玄就是有无双遣:非有无之表定名之曰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丧,故曰又玄。(李荣《老子注》第一章,释“玄之又玄”)李荣对道的理解和成玄英没有根本区别,所以后来杜光庭把李也归入“明重玄之道”者。但是李荣和成玄英重大的差别在于,他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遣之又遣,以达到物我两忘,从而得道长生,而是主要论述如何治国、修身。而只要进入治国领域,那遣之又遣的忘心境界就不由自主地淡薄了。与虚寂之道相对立的,是“常俗之道”。李荣认为,常俗之道不是常道,它“贵之以礼仪,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而徇利”(《老子注》第一章),躁动有为,多欲贪竞,为李荣所不取。这种虚寂之道,既是治国之道,也是长生之道,二者处于同一层次,地位同样重要。与它对立的,仅是那有形有象、可以把握的东西。这种有形有象、可以把握的东西,就是尚礼仪,重浮华,追求名利,务于贪竞。两种道的对立,不是两种应用范围的对立,而是有形和无形的对立,形上和形下的对立。李荣说,虚寂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也是人的本始。但一般人总是逐末而忘本,纵欲伤情,“驰骛于是非,躁竞于声色”(《老子注》第一章)。这样必然堕入轮回,“逐末所以轮回”(第十六章)。圣人不是这样。圣人“抑末而崇本,反浇以还朴”,对于芸芸众生,“圣人皆劝以反本”,反本,就可以脱出轮回,“反本寂然不动”(第十六章)。所谓反本,就是“虚静无为”,虚静无为才能得道,因为“唯道集虚”。得道就可成仙,“得成仙骨自强”(第三章)。治身如此,治国也是如此。“圣人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注·序》)。所谓无为,并不是袖起双手,“以死灰为大道,土块为至心”(第四十八章),而是“顺自然之性。辅万物以保真,不敢行于有为,导之以归清虚”(第六十四章)。在李荣看来,老君所关心的,主要是国家的治乱:大圣老君,痛时命之大谬,愍至道之崩沦,欲抑末而崇本,息浇以归淳,故举大丈夫经国理家,修身立行,必须取此道德之厚实,去彼仁义之华薄,则损俗礼归真道。(第三十八章)在第五十三章注中,李荣用同样的语气说道:“老君伤时王不遵夷路,唯履险途。”时王们服文采,带利剑,积货财,使“农田荒秽,仓廪空虚”,所以希望他们行“无为大道”。在李荣笔下,老君是帝王之师,不是只顾个人长生的神仙。从这些内容看来,李荣似乎是长生和治国并重。实际上,他所说的长生成仙和成玄英大体类似,都是一种心灵的作业。相比而言,成氏多重双遣,李则更重自然无为。而自然无为,主要是一种人君南面之术,所以他的长生,首先是治国者的长生,甚至可说是一种治国之道。《老子节解》在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地方,都说老子讲的是爱气宝精之术;李荣则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说老子讲的是治国之道。他把“音声相和”,说成是“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把“先后相随”,说成是“君先而臣随,父先而子随”。“高下相倾”,他释以“水亦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第二章)。“阅众甫”,说是阅众生邪正之行,忠孝者赏,过忒一本作“篡弑”。

者罚(第二十一章)。“重为轻根”,说是君主“无为重静”,臣子“有为轻躁”,“上下各司其业”(第二十六章)。这样的注释,几乎随处可见。在治国和修身并提的地方,也往往是治国先于修身。如“不失其所者久”,李荣注道:“理国者用之,则国祚长久,修身者用之,则性命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李荣注道:“国王有道,天清地静,人安神泰”,“修道者以百年将尽之身,获万劫无期之寿”(第三十章)。这些注释,充分表明了李荣已把治国作为道教的主要使命。李荣还说,假如君主清静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就可以“清九野”,“朝万国”(第二章)。这就不仅是要治国,而且是要平定天下,道教和儒教一样,同样有着怀来致远的宏大志向。佛教常常抨击道教,说老子主张清虚,以身为患,和追求肉体成仙不是一回事。李荣的《老子注》,用虚极之理,把清虚和成仙,长生和治国,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把道教重新推向治国的前台。万物从道而生,道是虚极之理,虚极之理就是万物的本性。治国,是顺应、尊重人的本性;修身,是复归人的本性。二者归一,就是崇本抑末。李荣也讲万法皆空,因而贪竞无益。就这一点说,他和成玄英一样,因此而把他归入明重玄之道者,也不失大体。但李荣思想的根基,是反本归根、清静无为的道教哲学,是崇本息末的玄学思想。成玄英还只是跟在佛教后头讲双遣,讲空幻,李荣使道教哲学获得了独立,就像僧肇的《肇论》标志着中国佛教在理论上的独立一样。李荣和成玄英一样,也把主静作为指导行动的原则:动则有生有死,失于真性。静则不死不生,复于慧命也。(第十六章)使人不能虚静的,是人的心:夫生我者神,杀我者心。我杀由心,心为死地。若能灰心息虑,不拘有为,无死地也。(第五十章)李荣不同于以《黄庭经》为代表的内修派,讲三一之道,主张神气不离。他认为,只要有身有神,就有生有死:有身有神则有生,有生有死不可以言道。(第六章)要能得道,就要“空其形神,丧于物我”(第六章)。然而,所谓“空”、“丧”,并不是真的能消灭物我,不过是像天地那样,“无心,不自营生”罢了(第七章)。天地“无心”,所以能长久。人要长生,也应该“一身心”,使“纯和不散”(第十章),使心虚静,“以性制情”(第四十九章)。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未来的男女

    未来的男女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四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该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热门推荐
  • 第一正妻

    第一正妻

    那年温凉遇到一个俊美优雅的男人,她以为他会是她往后的明月,照亮她整个人生。却不料,恰恰是他,将她从天堂推到了地狱。她去做流产手术的那天,他上台,成为C国史上最年轻的首相阁下。四年后,他依旧高高在上,而她是国民眼中声名狼藉,不知羞耻的女人。一件王室丑闻,一纸婚约,将他们绑牢。这是一场无爱也无性的婚姻。他有他藏在心尖的女人,而她只想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城池。人前,他宠她至极,会带她出席各种场合,风光无限,羡煞旁人。会牵着她的手,温柔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后,他呼喊的却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后来,她被他最爱的女人陷害,失去了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女当道:倾国王爷心

    庶女当道:倾国王爷心

    因为心脏病发作,她一朝穿越,成了不受宠的庶女。嫡姐不待见?丫鬟给脸色?不不不,这些都不能阻挡她前进的脚步!一朝进宫,本是替父赎罪,却与两位王爷展开一段旷世之恋……
  • 倾心入暖江

    倾心入暖江

    青葵希最近在网上勾搭上了一个小哥哥,神仙温柔嗓音,可是这突如其来的告白是什么鬼啊片段一:“江丞绪,给我绷带”“叫老公,给你医疗箱”“……”请把之前那个温柔绅士的小哥哥还给我片段二:“卧槽,我把你当兄弟,你居然拐我表妹”“谢谢小舅子的信任,我会照顾好小葵的”祝兹:WTF???沙雕女高中生和温润大学生的恋爱日常,网恋+异地恋,女主成年后会去男主生活的城市哦,超甜撒糖小白文,可放心食用
  • 时光荏苒我遇见了你

    时光荏苒我遇见了你

    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在一个午后,遇见了那个他,从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果能回到从前

    如果能回到从前

    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全是头版头条:XX集团的总裁将于近日结婚。他是世家子弟,他是商业巨子,结婚固然是隆极一时之事。唐默然抬头仰望广场上的大屏幕,竟也是这样的消息。秦然的巨幅照片,英气逼人的俊朗外形,身边的新娘娇艳动人,小鸟依人。
  • 我最想要的投资学速读本

    我最想要的投资学速读本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投资学研究如何在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合理分配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
  • 医行学苑

    医行学苑

    从小学中医长大娶娇妻,求学路漫漫医德排第一,堂堂大国医振兴遥可期.......
  • 东北出马实录

    东北出马实录

    真实的揭秘骗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正能量的面对生活!
  • 朗朗的夏日

    朗朗的夏日

    她从小就是孩子王,天不怕地不怕。个性仗义,肯为朋友两肋插刀,风风火火像个男孩子的性格,而反观他的生活却如白水一样平淡,处女座的他规矩整洁。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相遇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 快穿之流浪人间

    快穿之流浪人间

    随机打劫随机写如有好的意见随时写出来我会修改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