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4300000048

第48章 大帝的重建与分裂(12)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为了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消灭造成国家分裂割据的社会根源,除了在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唐朝的地方行政分州(府)、县两级。一个节度使往往割据好几个州郡,权势很大。北宋仍旧沿用州(府、军、监)、县制,但对州一级的地方权力,由朝廷直接控制。当时虽然还保留节度使的名号,但和唐、五代时的节度使,已全然不同。宋初有些元老重臣,出守外地,加个节度使的虚衔,毫无实权,地方军政实权都归于州。各州的长官由朝廷直接派京官充任,叫做知州事,简称为“知州”。知州由文人充当,三年一换,当地人不能在当地作官,地方官无法树立自己的私人势力,使中央政府容易控制。宋太祖又在各州设置通判官,由朝廷直接派遣。通判既非知州的副职,又不是他的属官,有权与知州共同处理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直接向朝廷报告地方情况。因此,通判又称“监州”。知州和通判就成为全国的定制。各州公文都要有知州和通判并署,方能生效。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既可以防止他们的擅权跋扈,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他们专权。

在选派文官为知州的同时,赵匡胤还选派一批京官,带着原来的中央官衔出任知县。北宋王朝的权力一直控制到县一级。有个小故事,颇能说明这个做法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后周旧将符彦卿久镇大名府,宋初,专横一时。公元963年,宋太祖任命朝官周渭知永济。符彦卿郊迎,周渭只在马上拱揖。符彦卿对周渭也无可奈何。

在集中地方权力的同时,中央权力也集中于皇帝一身。

北宋中央政府分为政事、军事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握。

北宋的宰相制度是继承唐朝的,但权力已大大缩小。宰相无定员。赵匡胤用谋臣赵普为宰相,又用薛居正等三人为副相,称“参知政事”。宰相只是负责全国行政事务,军事改归枢密院,财政改归三司。

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专掌军事政令、调动部队。宰相和枢密使,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由皇帝直接控制政权和军权。三司使主持国家的财政大计,地位仅次于宰相,称为“计相”。三司包括盐铁、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工商业收入和兵器制造;度支掌管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户部管理全国户籍、赋税和专卖等事。

北宋政府又设御史台负责纠察官员。御史官有权弹劾各级官吏包括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处。

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地方财富很少上交给中央朝廷,而且可以任意加赋。这是造成地方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控制地方财权,赵匡胤于964年下令,从这一年起,各州郡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的必要开支外,所有钱币绢帛之类,都要送到京师。第二年又重申,各州除留少数必要费用外,全部解送京师,不许扣留。中央政府还派出朝官十八人分赴各地,收受民间租税。宋太宗赵匡义还派出朝官驻各州监督收税,成为固定制度。965年,北宋政府又开始设置转运使,总管各道财赋。997年(至道三年),改道为路,全国分为十五路(后增至二十六路),转运使是路一级的常设官员,主管某一路所属州郡的财政税收和水陆转运。赵匡义还规定各路转运使要轮流到京师报告当地的财政情况。

经过了宋太祖和宋太宗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地方权力完全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基本上全面得到加强。

北宋王朝在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专制主义的皇权,造成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和各级官吏之间的互相牵制,增加种种矛盾,造成种种紊乱。宋代官制,从此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差遣”才掌握实权。地方官中,如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州刺史等,只领俸禄,不于实事。朝廷文武官员,竟有十分之七、八作官而不管事。这些所谓“官”,不过是表明他们的政治地位,向国家领取俸禄,毫无别的作用。“职”仅仅是表示学识,如翰林学士等。北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官僚人数无限膨胀,官僚机构空前庞大。一般地主阶级分子,通过科举就可以做官。宋真宗时,一次科举就取士达一千八百多名,官僚人数越来越多。中央集权的严重恶果,是把一副更加沉重的封建枷锁套在全国农民的身上。国家为了支付浩大的军费和官俸,农民的负担日趋沉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北宋的户籍制度和役法

经过唐末黄巢农民战争的扫荡,使官僚贵族按等级占有土地的制度无法维持下去。特别是经过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相互混战和各族人民的反抗,多少改造了腐朽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北宋初的阶级状况和土地占有关系与唐代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

北宋王朝把全国的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类。凡是有土地的人家,不管土地多少,都称主户,也就是纳税户,要向国家定期缴纳赋税。那些没有土地的民户,列入客户。

主户按照占有土地和资产的多寡,分为五等:一等、二等、三等户习惯上叫做“上户”。一等户是占有土地十多顷、数十顷甚至上百顷的大地主,二、三等户是占田较少的中、小地主。“上户”就是宋代的地主阶级。其中现任文武官员称“形势户”,官员家属及其后代,称为“官户”。

主户中的四、五等户,习惯上称为“下户”。四等户都是仅有十几亩到数十亩田地的自耕农,五等户就是只有极少一点土地的半自耕农。在北宋初年,全国户籍中的下户较多,其中大部分是从唐末和五代农民起义中解放出来的依附农民和奴婢,他们从斗争中夺得了一小块土地;也有一部分是自己辛辛苦苦地开垦了一点荒地。北宋初,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在太平兴国年间(978~983年),全国户数中的十分之四是客户,而十分之六的主户中,绝大多数是下户。自耕农和半自耕农的大量出现,是阶级斗争的成果,是推动北宋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到了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新的土地兼并现象的恶化和沉重的赋役剥削,主户中的“下户”又面临着破产的命运。上户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下户占有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二十。下户连少量的土地都无法保持,终于逃亡或者沦为客户。

客户就是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又叫“佃客”、“浮客”。这些人正如北宋初石介(1005~1045年)在《徂徕集》中所写的:“乡野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早在唐朝,就有“客户”这个名称,但指的是从外地迁来的人家,既有佃农,也有地主,与宋代的客户性质完全不同。宋代的客户,主要是指农村里的佃农。他们全无田地,是靠租种地主的田地生活的。北宋王朝把佃农编入户籍,主要是为了征收身丁税,并且要他们担负国家的劳役。客户中也有少数是没有土地的小工商业者。

北宋时期的客户,遭受种种封建压迫和剥削。佃户根据契约上规定的租佃关系,每年向地主交纳沉重的地租。但是他们的户籍已经独立,不再依附于地主的名下。佃客的身分地位,比起东汉以来的部曲、徒附是大不相同了。田主不能奴役佃户的家属;契约满期,佃户可以更换田主。特别是农业生产比较发展的江南地区,佃农在收割完毕并向地主交清地租以后,可以离开原来的田主,田主不能无理阻拦。这些生产关系的变化,都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广大农民进行长期阶级斗争之后才出现的。

宋代的役法分徭役和差役两种制度。

徭役是政府强迫农民替国家服劳役,称为“夫役”。这种夫役是由主户中的下户(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和客户承担的无偿劳役。佃农虽然没有土地,但作为客户编入国家户籍之后,也要按丁口承担夫役。

较大规模的劳役如修治黄河、疏浚运河、修筑堤堰,往往要调派役夫几万到十几万人;修筑城池、官舍、桥梁、道路,也要使用大批役夫。此外,诸如运送粮草、茶盐等官物,也都征发役夫承担。应役期间,政府也发一点钱物,但很难真正落到役夫手中。役夫们来自各地,不仅荒废了农耕,甚至惨死于道路或役所。那些单丁户和女户,本来是免役的,但是地方官在追索不到男丁时,不管妇女和老弱,也要强迫他们充数,出现了“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léi雷)老身”的悲惨情景。

差役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衙前——这是替官府看管仓库或押送财物。法定要由资产在二百贯以上的一等户大地主充当。担任衙前职役,有可能授给官衔,三年一升。

里正、户长、乡书手——这是替官府督催赋税。户长是里正的副手,乡书手帮助里正办理文书。法定里正由一等户轮流充当,户长由二等户充当,乡书手由三等户充当。里正催收租赋,有权捕人送县鞭打。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中贪污勒索。

耆长、弓手、壮丁——名义上是替官府捕捉“盗贼”,实质上就是帮助地方政府镇压农民的反抗。耆长由二等户轮充,弓手和壮丁由三等户轮充,都听从耆长指挥。有时也从四等户中抽取“壮丁”。

北宋初,地主阶级也有争当衙前、里正的。他们可以利用差役的机会,压榨人民,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到了北宋中期以后,役法日趋混乱。衙前押运官物,如有损耗,就要包赔,甚至遭到库吏的挑剔成色、敲诈勒索。里正、户长催税不齐,也要代为赔垫。因此,有些中小地主特别是三等户的小地主,常常由于服差役而全家破产。

按照法令规定,差役是在上户中按户等派差的。事实上,官户、形势户不服役,女户、单丁户、僧道都免役,大地主可以设法逃避差役,他们把差役转嫁到农民身上。最后,各种大小差役都由下层地主和勉强温饱的自耕农来承担,甚至客户也有被差服役的。有的家产仅有十几贯到二十几贯铜钱,或者是开一家饼店,甚至是孤老妇人,也一律派差。差役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充当弓手和壮丁的,要自备衣装弓弩,武艺熟练,甚至终生不能摆脱。充当户长的,由于民户逃亡,赋税催不上来,要由他们自己赔纳,使派充户长的人也不得不逃之夭夭。宋代户口的逃亡现象,就是在土地兼并和差役的压力下产生的。早在咸平年间(998~1003年),蔡州(今河南汝南)就有2509家主户逃亡,使政府减少了5300多贯的田赋收入。北宋役法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司马光就以亲身所见叙述广大农民不敢发展小农经济的情况,农民们如果“多种一桑,多置一牛,蓄二年之粮,藏十匹之帛,邻里已目为富室,指抉以为衙前矣。况敢益田畴、茸庐舍乎?”(《衙前札子》)因此,稍有一点田产的农户,只得将田产典卖给形势户,甚至被迫将亲族分居,减少丁口,以降低户等。李觏(1009~1059年)在他的《哀老妇》)中,描写一家下户,为了逃避差役,忍痛把六十岁的老祖母出嫁。有的农户,为了使儿子免去差役,宁愿自杀而死。这些血泪斑斑的历史,暴露了宋代役法对人民的严重摧残。1069年(熙宁二年),当时任三司使的韩绛就指出:“害农之弊,无出差役之法。”王安石的免役法,就是针对当时差役法的弊病,把差役改为由政府出资雇人服役。免役法实行后,官府差役有人充当,收缴的役钱却超过了实际需要,官府并由此增加了收入。

北宋王朝施行沉重的赋税剥削

以赵匡胤为首的统治集团建立北宋政权以后,放手让官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官僚地主的庄田迅速膨胀。1022年(乾兴元年)就有人向宋真宗报告:宋朝建立六十年来,豪强大姓大量并吞土地,如果不加制止,全国田地将要有一半被他们占有。一批经商致富的大商人,以大量的资金购买土地,成为社会上一批新的封建剥削者。北宋王朝上自宰相,下至各级地方官,无不经商贸利,兼并土地,过着歌舞宴饮的生活。因此,地主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地遭到破坏。

官田是北宋政府直接控制的土地,包括官庄、屯田和营田。官庄就是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租给农民垦种,收取租赋。屯田和营田都是士兵在沿边驻地屯垦的土地。

自从唐朝的均田制破坏之后,原来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大都被豪强地主所占有。到了北宋,国家所直接控制的土地为数已很有限。因此,官田在整个土地占有形式中不占重要地位。最主要的是官僚和豪强大姓(即官户、形势户)占有的庄田。

唐朝对各级官僚实行职田制,按品级领受职分田,从二百亩到一千二百亩不等。北宋虽然没有职田制,但大小官吏都可以自行购置田产,没有数量限制。从宋太祖赵匡胤时代起,那些放弃军权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等人以及高级官吏,都有任意占有田地的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宋仁宗时,全国有十分之七的垦田已经落到官僚地主阶级手中,他们逃避赋税,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政府才不得不下令:公卿以下官员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这就说明官僚占田超过三十顷的现象决不是少数。这种限制是不可能生效的。

大官僚、大地主在自己的田庄上建筑华丽、高大的屋舍,并强迫佃户寄住庄上,私蓄兵器,建立武装。大姓豪族的一个大田庄,就是一个大村落。《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就是祝姓大地主的田庄,庄名也就是地名。宋仁宗时,衡州大姓尹家,占田达一千顷,称霸一方。这种庄田,就是北宋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

一面是官僚、地主、商人无限占田,一面是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的顷家破产。这就是北宋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北宋时期自耕农的土地,多者也不过数十亩;半自耕农的小块土地,不过三、五亩到十多亩,还要租种地主的土地。他们是主户中的下等户,要负担国家的繁重赋税和徭役。大官僚阶级可以免赋免役,还用各种手段,把自己应当负担的赋税转嫁到自耕农和半自耕农身上,迫使他们忍痛把小块土地卖给地主,沦为佃农。甚至当他们出卖土地之后,由于田产没有在户籍上注销,仍然“产去而税存”。他们终于被迫逃亡,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破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是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重要力量。

北宋时期的佃农,通称“庄客”、“佃客”或“浮客”。他们没有一寸土地,流动他乡,通过租佃关系,租种地主的土地,遭受地租和高利贷的沉重剥削。他们是农民中最穷苦的阶层。

同类推荐
  • 祖龙之咒

    祖龙之咒

    洛南小吏被偷运入宫做了皇后的面首,出宫之时顺手偷走了传国玉玺,引发了江湖的纷争。。。。。。。
  • 北宋那些事儿

    北宋那些事儿

    太宗之后,北宋进入最好的时代,谋士有、武将有、外交家有,忠臣更有,可是朝廷打了几次败仗就怕了,想花钱买和平,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辽人打了,金人打,打完又打。直打到政权垮台,皇室宗亲全部被俘,皇上变囚徒,娘娘受辱死……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如懿传

    如懿传

    一个当代白领再回家路上,突发车祸,她拥有绝代容颜,难道就这样香消玉损吗?一个碰撞把她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且看她怎样从一个尚书之女一步一步登上皇后宝座。
  • 战国魏武卒

    战国魏武卒

    《横冲直撞闯大明》酒中狐已签约新书,狐狸的人品还是有保证的,兄弟们收藏了先。兄弟群号:942375467
  • 佳仪传

    佳仪传

    人类历史是一部文明史,更是一部战争史;他的出现,也许只是出于人类最初的目的,生存,然后更好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夺天之玉指环

    夺天之玉指环

    如果不是因为它,他怎么想自己也不会走上这样一种路,也许梦中的他也不会做出这样色彩斑斓的梦境吧、、、、、
  • 召唤星海

    召唤星海

    上古年间,天降神石,改变了元海古界的力量规则,让人们能够觉醒职业,修行元师!地球绝症青年林燃魂穿古界,发现拥有元师天赋,觉醒出前所未有的神秘召唤师职业,猎杀妖兽,踏凌海域,探寻神石奥秘,召唤天下,成就星海至尊!这一切,从遥远边界海域的藤岛开始!
  • 绾金环

    绾金环

    天外陨星送过来了一颗金色的虫卵,渐渐地,世间有了求雨、神行、落头、招魂、巫医、施蛊……玄邃:不想当北国的皇帝,也不想当南国的王爷,我是千杯不醉的浪荡子。弗蓝:干过杀手,干过捕快,理想的职业依然是厨子……我左眼为什么是金色?因为是假的呗,哪,挖给你看。魏尊:孤就是三起三落,不倒翁般摁下去站起来摁下去站起来,最后坐江山的太子。
  • 九宫

    九宫

    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不为人知的秘密牵扯着多少人的性命江湖不过过眼云烟一次偶然的相遇是命定还是人为制造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又该如何波折曲离结局能否圆满九宫出世行星转移前尘过往推翻历史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一次次悲欢离合的离别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看九位奇男女子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属于他/她们的幸福是否能如人愿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让我们一起见证他/她们的爱情叹朱颜留不知知己红颜江山又有何用..问苍天何处才是停歇天上一天地下万年终究是残念....《九宫出世》将会带你一同前往...将会带你领略他/她们口中所说的...江湖
  • 神奇宝贝之星落

    神奇宝贝之星落

    意外来到神奇宝贝世界的大木星落,在和不同的神奇宝贝和训练家相遇,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未来,目标是成为最强训练家!PS:单女主,原创
  • 空之刃

    空之刃

    世界差点被毁灭,只留下无数古代的遗迹。雷云携着最强禁术,在怪物横行的城市中探索。不小心捡到一个精灵,又发现了几个宝物……这是一个冒险的大时代!
  • 绿茵江湖前传

    绿茵江湖前传

    一提起华夏足球,人们总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有14亿人口,但我们却找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无数人给出了无数的答案,但这些答案都被证明是错误的。大道至简,其实,答案就在问题里面:正是因为我们是要从14亿人里面找11个会踢球的人,所以我们才找不到11个会踢球的人。是不是感觉很难理解?换一个说法:要想发展好一个足球职业联赛,要想发展好一支足球代表队,14亿人并不是优势,却是劣势,有的时候,人口太多了,反而是过犹不及的负面因素。14亿人发展足球,其效果,未必就有14万人发展足球更好。那么,什么样的人口规模,才是发展足球最合适的人口规模呢?华夏的每个省份才是最合适的。在本书中,你将会看到:华夏将足球事业交给各省独立自主发展之后,华夏的省队,能够吊打巴西、德国、法国、西班牙、阿根廷、意大利、荷兰、英格兰等欧美列强,而世界排名前十的足球俱乐部,也几乎全部来自华夏。
  • 皇兄勿靠近

    皇兄勿靠近

    尸沉湖底,今生注定有缘无分。肉身借她,望遂夙愿。新生的她,有着自己的兄妹情劫。摊牌告之,引出事情真相。他强行占有,发现她真的不是她,一朝失身,她寻回了她的记忆,二人合体,阴谋暴露,风云骤起!一朝反击,绝不留情!他为她织一情网,诱她深陷;她还他一梦靥,至死不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紫微星耀

    紫微星耀

    天破祸临,时空崩坏,八面凶风,妖邪横野。北极紫微,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饱受妖魔侵袭的异界,唯独缺少神明的救赎。传承紫微神力的少年,将让世界都为之颤抖!(关键词:领主、神话、战略类,借鉴英雄无敌、魔兽、战锤等)(群:西极监兵96544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