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500000040

第40章 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2)

关于误读的产生机制。布鲁姆认为误读可能是由于文本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意义空间造成的。这与霍尔对于符号内涵的多义性和编码者建构的意义最终在译码过程中非一解式地实现一致。不同的是,布鲁姆吸纳了德里达“延异”的观点,认为阅读是一种延异行为,文学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能指之间无止境的意义转换、播散、延异而不断进行意义的滑移。霍尔通过外延/内涵结构关系和内涵隐藏的社会意义结构具体构建了这种意义空间,并明确指出外延/内涵作为分析工具不是用来区分语言中意识形态的在场/缺场,而是仅仅用来区分意识形态与话语相交叉所处的不同层次。可以说,第一,霍尔与布鲁姆对于文本产生出不同阐释的原理是一致的;第二,霍尔通过搭建意义结构比布鲁姆更加精致地解释了阐释的原理;第三,布鲁姆用意义延异解释阅读行为的完全不确定性,甚至提出“阅读总是一种误读”。而霍尔通过意义结构1与意义结构2的非重合性,具体说明了阅读或者译码与原编码之间在永远不可能重合的前提下,从比较一致到完全相反的无限可能。特别是通过莫利的验证使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相对于布鲁姆而言,也许斯坦利?费什的观点更可取。同样是享有盛誉的文学批评家,同样否认意义在文本中的客观性,甚至提出不应当讨论“文本的意义是什么”,而应当问“文本做了什么”。尽管如此,费什却明确指出意义的赋予并非个人化行为,不能随心所欲地把意义赋予文本。他提出“阐释群体”的概念,认为读者通过交流和互动,构建共同的意义。例如在文学课上,全班同学会在教授引导下最终对一部作品形成共同的解读。这个班由于与其他年级“共享”一个教授,从而形成更大的阐释群体。这位教授与其他大学研究相同领域甚至作品的教授参加同一个学术会议,阅读同一本专业杂志,就会形成相当大的一个阐释群体。费什的观点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也与霍尔的观点比较接近。

关于研究对象。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对布鲁姆研究的是文学批评理论而霍尔研究的是电视节目。布鲁姆认为误读理论适用于文学批评。虽然他在其著作中提到的是诗人,但明确表明这也适合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作者。而且布鲁姆集中分析的是不同时代的诗人之间误读的创造性作用。但是,误读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也不仅仅是历时的。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学作为传播符号之一种,有代表性而且很重要,但它肯定不是人类传播的全部。在我们今天所处的视觉传播时代,它甚至沦为了次要地位。文学与电视节目都是传播现象,都对传播符号进行研究,只是符号构成不同而已。而且误读随时出现在共时现象中,到网上稍一浏览就能证明这一点。

关于“一切解读都是误读”。这一观点实际上更加流行于国内学术界。多篇文章都提到这个出自于艾柯的观点。但艾柯本人不承认自己有这个观点,甚至批评其为“愚蠢的想法”。强调这种观点,是强调或者过分强调了符号内涵的多义性对阅读的影响。强调文本的客观性,是强调或过分强调了符号解读中主导性话语结构的作用。在我们看来,二者本身并不矛盾,任何偏颇都可能导致谬误。作者在编码过程中加入了其所在时代的社会意义,读者在解读中受特定位置的影响(据莫利的研究,不是阶级地位)从特定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形成多义解读,但一定有相对统一的解读,这就是当时的“主导性话语结构”。这是对文本的共时分析。当时代发生变化,稳定的文本面对的是时过境迁的解读。多义解读的可能性更大,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仍然存在新的“主导性话语结构”,但已经是“误读”了。这是对作品的历时分析。布鲁姆本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在尼采和弗洛伊德之后,要完全回到寻求复原文本意义的解释方式是不可能的了。”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文化的传承性,文献的解读在不同时代都存在多义与共识两种现象,但始终存在对文献的一些基本认同。否则,人类文化就不能继承和积累了。

关于“误读”、“正读”及其他。误读理论实际上是讨论文本与阐释的关系问题。必须回答文本意义的客观性是否存在,什么是误读,什么是正读。现在我们按照霍尔的理论回答这些问题:

1.如果把文本理解为作者本来的意义的话,文本没有客观性。文本的意义是编码者与译码者共同建构的,而译码者是一个意义单元。极端一点说,文本的客观性是一个伪命题。

2.如果把与误读相对的“正读”理解为旨在寻求复原文本的意义的话,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正读。因为所谓文本的意义,也就是“意义结构1”,它只是编码者的意义。但它并没有讨论意义,因为这个时候的文本还是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被消费的“产品”。

3.如果把“误读”(Misunderstanding or Misreading)完全按照牛津辞典解释为“read or interret (text, asituation, etc.) wrongly”的话,基于前面两个问题,这个词的阐述要做重大修改,甚至要完全摒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布鲁姆误读理论已经或正在颠覆传播的阅读阐释理论,但下意识地留恋着与传统理论紧密联系的“文本客观性”、“误读”和“正读”等范畴体系,这是对布鲁姆理论评价分歧的根本原因。事情总是这样,新体系从旧体系蜕变而出,脐带会依依缠绕。毕竟,剪断脐带催生新生还是任其纠缠窒息新的生命,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比较文学的学术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而且“中国学派”的“跨文明研究”方法也受到一些批评(如吴格非《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4期),这些质疑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尽管如此,在我们看来,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即使不是当代主要趋势,也至少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关注。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认识

如果把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作为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的标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逾甲子。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立和巩固阶段,到70年代对“文化大革命”冲击的恢复阶段,再到7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后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功能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的引进以及国际“汉语热”、“文化热”的兴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何进行文化教学以及文化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到中期。程棠对这两个阶段讨论的成果进行了概括,他认为第一阶段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第二阶段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性质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发展说略》,《汉语学习》2004年第6期。的确,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文化教学的性质等问题在对外汉语界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之后,文化教学的宏观性研究集中在“内容”、“范围”、“层次”、“等级”以及制定什么样的“文化大纲”等多个方面。

二、问题和不足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复杂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中,还存在着粗放和简单化的不足。例如,陈书秋指出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存在以下不足:偏重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专门的文化课教学研究不够;偏重语言交际文化研究,非语言交际文化研究不够;偏重文化差异研究,文化共性研究不够;偏重主体文化研究,亚文化研究不够等现象。

我们认为,这些不足虽然有教学结构处理上的问题,如上述的专门的文化课程,身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程棠就明确指出在一些学校没有坚持,而是把这门课程取消了,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目标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论视野的局限。总的说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来看,传统思维单纯强调对外汉语教学是本国文化对外扩张的途径是加强国家软实力的举措。如有的学者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满足世界各国对汉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争取汉语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有的学者甚至把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到经济学高度:“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提升区域经济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语言经济学为发展对外汉语的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文化辐射力增强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相当多的类似观点还引起国外的敏感反应。如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5-6月号刊登了署名为迈克尔?埃拉尔的《用汉语说“全球”》:

让位吧,英语!一种新的语言正在争取全球性地位。有十多亿人在使用的中国普通话已经超过英语成为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不过,几乎所有说汉语的人都是中国人,但北京正在全世界推动汉语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在亚洲地区,学汉语已经在韩国和泰国流行起来。中国也向诸如法国和美国这样重要的贸易伙伴伸出手去。中国人甚至向哈萨克斯坦和毛里求斯这些不可能的地方出口普通话。

“国家汉办”位于北京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处于这一行动的中心。“汉办”估计,目前全世界有3000万人正在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它希望到2010年这一数字能够达到1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汉办”打算在5年中花费1200万美元在世界各地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同法国的法语联盟和德国的歌德学院一样,孔子学院注重推广本国的语言和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同北京的外交政策正好相适应。它通过在全球推广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来提高中国的地缘政治形象。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奥代德舍恩卡尔说:“(中国)希望获得世界性文明的地位。方法之一就是传播它的语言。”随着其语言的推广,中国就能以一种没有威胁的软方式培植影响力。这种方法似乎正在发挥作用。外交学会的伊丽莎白伊科诺米说:“在缓和世界的忧虑方面,中国人一直非常谨慎和周到。语言教学是一种有利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还能带来微妙的外交利益。普通话的推广使大陆同海外华人建立起了联系,对大陆投资中的40%来自海外华人。中国还对台湾赢得了优势,冷战期间,在西方同北京建立官方关系之前,台北是中文教学的主要基地。现在,中国大陆和“汉办”取代了台湾的角色。推广汉语也提升了民族荣誉感。舍恩卡尔说:“推广汉语的合理性基础有两个:一是经济繁荣,另一个是民族主义。”当每个人都说汉语,北京肯定会感觉良好。

我们无意说对外汉语教学与发展国家软实力无关。但是文化的传播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扩张与传播。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扩张,外国语言的学习与教学已逐步从单向地向外传播本土文化和学术层次上的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演变成了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也从政治与文化的学术上的交流,向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的多元文化之间的转变。

如美国教育部门及包括全美中文教师协会(CLTA)在内的全美多个外语教学协会于1996年研制,1999年修订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把外国语言的教学目标确定为5C,即五个核心: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 Connections(联系)、Comparisons(比较)和 Communities(社区)。这5C的关系是: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标,要努力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特定言语社团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在交际中交际者才能展示和被确认该言语社团的文化身份。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本民族文化以外的其他文化好奇心、对文化差异和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如何克服本民族文化背景下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外语学习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作为文化类型之一种的外国语言与其他文化类型相联系。其中包括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的联系,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共性的联系等。比较可以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通过语言的对比延伸到文化的对比,其中还包括非语言交际形式的对比。社区则强调学习者在学校、社区和国外都使用外语进行交际,从而通过环境的变换培养学生语言和环境的联系。可以看出,这个目标的核心是不同文化的互动。

但是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欧盟中,法国都是“文化多元”主张的积极推动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法国逐渐把“外语教学多元化”视为“文化多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对本国学生用外语开设某些相关教育课程,甚至法语和外语在教学中平分秋色的“法语+外语”的双语组合方式在法国通常叫做国际语言部或双语(三语)教学部。其目的是积极推动不同文化的多元互动。而在德国,为了体现跨文化在对外德语教学中的地位,并与传统的对外德语教学专业相区别,这门以跨文化交际为基础的对外德语教学专业被称之为“跨文化的日尔曼学”。随后在阿尔堡大学、拜罗伊特大学、杜塞多夫和卡尔斯鲁尔大学设置这一专业。专业分为五个部分:文学研究、语言研究、德国国情学、异域文化学和比较文化学。这个专业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德语教师。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全脑超能想象力

    全脑超能想象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本书是国内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先生与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名声渐起的阳光女校长——张萍女士关于学校管理的精彩对话,是人生、阅历迥然不同的两位智者的管理经验和人生体悟的感言集。本书包括8章40节,陶继新先生与张萍女士以凝练的笔法、精妙的话语,深刻的认识,对领导哲学、人才理念、办学精神、课程建设等都提出许多真知灼见,书中所谈到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教师发展等诸多问题,都是时下校长们所关心的问题,从中也再次印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相信很多校长从中可以学到真正的治校之道。
热门推荐
  • 我的仙女房客

    我的仙女房客

    八零后单身宅男唐飞,遇上一位坚决要跟他同居的仙女。。。
  • 金牌美容顾问销售实战教程

    金牌美容顾问销售实战教程

    本书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金牌美容顾问朱俐安著作的销售实战教程,内容鲜活,作者站在理论和实践和前沿,针对美容业成长中的最新问题,如当前美容业管理中常见的错误,美容院经营中的观念和技术问题,如何突破美容院的销售障碍,如何选择新的广告媒体等等,全部采用问答的方式作了深入而详尽的介绍。非常实用,能使销售人员避免销售误区,是美容院销售倍增的利器,是所有美容院院长必备的销售训练宝典。更是对销售人员非常具有实用意义的一本工具书。
  • 校草大人不好惹

    校草大人不好惹

    只不过那一天不小心得罪了他,本以为再也不会相遇,没想到居然跟他同一所学校,更没想到他……他居然认出她来了。他冷冷的看着她:“我们的游戏现在才开始!”她却不肯示弱的对上他的眼睛:“拭,目,以,待!”接下来的日子简直就是她的末日,可她就是倔强的不肯低下头,他冷笑的看着她。只是没想到这座冰山居然有一天会对她笑,她没看错吧?他的未婚妻突然有一天出现在她眼前,处处刁难她。两人的爱情好不容易开花,却没想到一个天大的谜团浮出水面。她该如何选择。。。
  • 忠犬,更可欺!

    忠犬,更可欺!

    “天佑,去把院子里的花盆全搬到外面,然后再搬回来!”无理取闹。“是。”某侍卫恭敬呆板无异议无表情地遵命。“天佑,去把后山的竹子全砍了,然后再栽!”继续无理取闹。“是。”某侍卫仍旧恭敬呆板无异议无表情地遵命。梦痕顿时挫败了,为什么她都这么无理取闹了他还是没正常人应该有的反应……简直就像块木头一样!好大一只忠犬,好大一只木讷的忠犬!“天佑,备水,我要给你洗澡玩!”挫败之中灵光一闪。“…………是……”面瘫脸终于出现裂纹。梦痕顿时满足了。作为一个人,脸上会出现裂纹会有表情,这样才正常啊。作为主人,她有义务把她家的木头侍卫向正常人的方向引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永恒之正道邪君

    永恒之正道邪君

    我的第二部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男主也是一样,然而七十六岁高龄还要有梦想,不是别的就因为自己师尊的一句话,让他改变信念并返老还童。他将用新的自我来面对一切。他会走多远呢?
  • 绝世浅笑

    绝世浅笑

    梦易碎,风拂泪,你的酒窝如醉,容颜妩媚,繁花落,笑倾城,你的一笑眸回,浅恋如歌,笑红尘,笑今生,笑看不厌倦你的身影,你的美,我沉醉,我们是不是以无法挽回,我的泪遗落在千年之前,只为你绝世浅笑,只为你红尘回眸,前世尘,今世风,的凄美,等你的一生,我到那里去寻,只为你浅浅的一笑......
  • 我的公主殿下是大姐

    我的公主殿下是大姐

    凤璃茉本是凤凰国帝女,却因性格问题被家族“一不小心”传送到现代,遇见了一个大四实习期学生林墨,两人日常相处
  • 张无忌后传

    张无忌后传

    穿越到古代没啥稀奇的,看一代武神张无忌穿越到现代后,在科技文明鼎盛的今天,他是如何混下去的。情圣还是情圣,武神却已非昨天的武神。本书题材虽然是同人,内容偏向都市与军旅,张大教主在现代的将军之路。本周分页强推,更新不敢保证多少,但会尽我最大的速度,争取多更,谢谢大家的支持!当然,也希望大家赏点票票,这是对作者的肯定,当然也是我们的责任。
  • 青春的无病呻吟

    青春的无病呻吟

    恍如昨日,近在眼前,却已经匆匆而过,收集心里的情绪,写下心里的文字。
  • 传闻中的陈芊芊之裴芊缘分再起

    传闻中的陈芊芊之裴芊缘分再起

    她嚣张跋扈,却愿为他偃旗息鼓他平淡无痕,却也为她撩起水纹裴恒:陈芊芊,乖一点陈芊芊:好裴恒:陈芊芊,别嫁给韩烁陈芊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