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500000048

第48章 附录:有效交流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理论(4)

对语言上与我们有交集的陌生人我们很乐意接触(Giles & Smith,1979),但是同化并不总是受欢迎。盖尔斯和伯恩(Giles &Byrne,1982)指出当陌生人开始学习我们的说话方式时,我们会为了保持语言特殊性拒绝陌生人的同化(Simard等,1976)。对陌生人言语的同化也取决群体内部成员对陌生人意图的归因。当我们意识到陌生人的意图是积极的,我们就会积极地评价他们的同化。如果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感到不安全并且/或者我们从陌生人那里受到威胁,我们就会拒绝陌生人的同化(Gallois等,1995)。集体主义文化的群体比个人主义文化的群体对陌生人的同化更加排斥(Gallois等,1995)。

影响我们交流的因素除了我们对陌生群体的适应以外,还包括陌生人对我们群体的适应,但其中陌生人对我们群体的适应影响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如果陌生人跟我们有分歧,他们的行为就很难预测,我们与之交流时就会产生焦虑和不确定性。相反,如果陌生人能融入我们的交流方式,我们也意识到他们的意图是积极的,就有利于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

六个关于对陌生人反应的公理如下:

公理10:复杂处理陌生人信息能力的增强,会减弱我们的焦虑,并且增强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1:对陌生人的态度越是僵化,我们的焦虑就越强,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低。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2:不确定性指向性越强,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3:我们对模糊容忍度的增强会减弱焦虑。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4:与陌生人产生共鸣越强,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弱,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当我们尊重陌生人,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5:陌生人融入我们群体的程度越强烈,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弱,预测他们行为的自信就越大。限制条件:只有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我们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感到安全并且没有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威胁,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社会分类(Social Categorization)

社会分类是指把人们划分成对我们有意义的不同群体,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环境有条理(Tajfel,1978,1981)。通过分类,我们开始意识到什么是群体内部成员和群体外部成员。社会分类促成了活跃的社会身份以及与陌生人交流的群际行为,这一切也导致了焦虑和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如果意识到与陌生人分享的是高于普通内部群体的身份,我们的焦虑程度仍跟与内部成员交流时的焦虑程度相似(见Gaertner等的研究总结,1999)。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外部群体(陌生人的群体;Linville等,1989)有更大的区别。对外部群体越熟悉,我们认识到这些群体的差异就越大。对外部群体我们的认识越具多样性,我们就不会以一种简单消极的方式对待所有的成员(Johnston & Hewstone,1990)。高夫曼(Goffman,1959)认为在群际交流中的功能性行为能够使人意识到群体间的差别,并利用这个信息使交流尽量顺畅。

当我们对陌生人进行分类,或者考虑陌生人和他们的群体时,我们会对陌生人的行为抱有期望,它与我们的参与和预测有关。消极的期望(如基于种族中心主义、消极的观念、偏见)会带来不确定性和群际间的焦虑(Hubbert等,1999)。相反,积极的期望(基于积极的观念)帮助我们管理不确定性和焦虑。积极的期望使我们在与陌生人交流时采取积极的行为(见Hamilton等对期望确认过程的讨论,1990)。我们的期望越积极,我们就越不会产生焦虑,并且预测陌生人行为就越有信心(Gudykunst & Shapiro,1996;Hubbert等,1999;Plant & Devine,2003)。尽管如此,单凭积极期望,还不能足够的准确预测,为了准确预测,我们需要掌握关于陌生人文化、群体成员和与我们交流的陌生人个体的准确信息。

迪万(Devine,1989)认为当我们的消极观念滋长时,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我们对陌生人的偏见。她指出“不带偏见的反应是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一个有目的的控制过程,为了不表现出偏见而要求有意识的决策。另外,新的反应在对自动滋生的传统观念的反应变得有竞争力之前,必须先要习得和实践”(p.15)。当我们的消极观念滋生时,我们变得有意识就可以在认知上管理焦虑并增加我们准确预测陌生人行为的能力。

我们倾向于通过肤色、衣着、口音等对陌生人进行分类(Clark & Marshall,1981),但用这种线索不一定能进行正确的分类(当我们把陌生人分成一类,而他们认为不属于这一范畴时,错误分类就发生了)。在特定情况下,我们根据群体成员关系对陌生人的分类可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这时我们对陌生人行为的预测有可能不正确。我们可根据一种群体关系分类(如种族),并且假设基于这种分类社会身份正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尽管如此,影响陌生人行为的依据仍是不同的社会身份(如社会阶层、性别、角色)。为了准确预测,我们必须明白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哪一种社会身份在引导陌生人的行为。

如果陌生人强烈认同他们的群体,我们必须努力接触并认识他们的群体成员,这是为了支持他们的自我意识。如果我们忽略了陌生人的群体,他们会认为我们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行为。因此,意识到我们和陌生人群体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对有效的交流很重要。相反,当陌生人不强烈认同自己的群体时,我们和陌生人群体间的不同点就不那么重要了。

意识到与陌生人的个人相似点会影响我们接触他们的意愿或者是否与他们结成友谊(见Berscheid,1985)。意识到相似性与管理焦虑和不确定性有关(如Gudykunst、Chua & Gray,1987;Hubbert等,1999),意识到双方的差别越大,我们与陌生人交流的消极影响(如焦虑)就越强。

七个关于社会分类的公理如下:

公理16:对双方相似性和不同点的理解力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弱,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我们没有深思熟虑,并且陌生人对自己的群体有强烈认同的时候,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7:意识到双方个人相似性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弱,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8:我们按照陌生人分类的方式对他们分类的能力越强,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19:意识到陌生人群体多样性的增强,会降低我们的焦虑并且提高准确预测他们行为的能力。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0:我们同陌生人分享群体内部的高级身份的意识越强,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1:对陌生人行为积极期望值越高,我们的焦虑越小,并且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大。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2:当对陌生人消极期望滋生时,我们延缓它的能力越强,焦虑就越小,正确预测对方行为的能力就越强。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情境的处理(Situational Processes)

情境影响我们行为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我们在不同情境中活动的剧本。剧本就是“作为参与者或旁观者的个人或与之有关的人所期望的一连串前后连贯的事件”(Abelson,1976,p.33)。剧本在不同情境下为我们的对话提供指引,并且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不确定性(Berger & Bradac,1982)。

虽然我们知道成千上万个剧本,但多数人在与陌生人交流时是没有剧本的,这时我们感觉一切不在自我掌控中,从而产生焦虑(Britt等,1996)。如果我们只按照自己的剧本与陌生人交流的话,误解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因为在与陌生人无意识地交流时我们以为他们会以相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些剧本在交流中是有用的,例如,运用寻找剧本的信息会减少交流中的焦虑(Leary等,1988)。

与陌生人交流的环境影响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举个例子,阿盖尔(Argyle,1991)认为合作会使双方产生积极的感觉。当我们与陌生人合作时,交流中有制度上和规范上的支持,我们通常不会有很高程度的焦虑,通常在预测他们行为的能力上,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同样,我们群体的其他成员在场比我们单独与陌生人交流产生的焦虑更少,因为有自己的人在场感觉更安全。

情境也会影响到群体内部成员和陌生人的力量。力量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如French & Raven,1959)。缺乏力量会产生焦虑,需要努力管理焦虑(Fiske等,1996)。陌生人倾向于比群体内部成员更缺乏力量,陌生人也比群体内部成员更容易意识到群际之间的力量差别。陌生人与群体关系的自然属性影响到二者的力量以及他们之间潜在的冲突(Gudykunst,1985c),与陌生人相比,我们拥有的力量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力量也会引出认知上和评估上的偏见(Goodwin等,1998),因此对陌生人的预测不一定很准确。

四个关于情境处理的公理如下:

公理23:与陌生人合作程度越高,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高。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4:在与陌生人交流时规范的制度给予越多支持,我们的焦虑就越小,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就越高。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5:在一个交流情境中我们群体成员所占的比重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公理26:我们意识到自己比陌生人的力量越大,我们的焦虑就越小,但我们预测他们行为的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限制条件:我们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大和最小“门槛”之间,并且我们不是深思熟虑时,这个公理成立。

与陌生人的联系(Connections to Strangers)

吸引或者对某人有好感,是提高自己与陌生人关系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陌生人不够吸引我们,我们就不想与他们有任何关系。我们倾向于被在感觉上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吸引(Sunnafrank & Miller,1981),这个在与陌生人交流之前显得尤其真切,但我们有机会和与我们不同的陌生人接触时,通常也会被吸引,他们对我们的吸引力会减少我们的焦虑(Stephan & Stephan,1985)和不确定性(Berger & Calabrese,1975; Gudykunst,Chua & Gray,1987)。

斯蒂芬和斯蒂芬(Stephan & Stephan,1985,1989,1992)认为与陌生人交流的质量影响到我们焦虑的程度。伊斯兰姆和休斯通(Islam & Hewstone,1993)认为交流的数量也会影响焦虑的程度。布瑞特(Britt,1996)等也报告指出焦虑的特征和状态与双方全面的交流呈反比关系。

与陌生人交流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影响不确定性的程度。伯格和卡拉布瑞斯(Berger & Calabrese,1975)的不确定性削减理论(URT)指出更多的语言交流能减少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削减理论还指出我们与他人的交流越亲密(非表面上的交流),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越少。扩展一下不确定性削减理论的这一含义,表明了我们与陌生人交流的次数越多,交流的质量越高,得到陌生人和他们群体的信息就越多,产生的不确定性就越少。

我们与陌生人之间互相依赖会影响双方的交流。例如,如果双方互相依赖,我们就不会产生很高程度的焦虑,预测他们行为的信心也会增加。费斯克和莫灵(Fiske & Morling,1996)认为“互相依赖可以促使正确印象的形成”(p.324),因此互相依赖可以保证预测陌生人行为的准确性。

我们和陌生人之间的亲密性也会影响双方的交流。当不同群体间的人们变得越来越亲密时(如从最初的交流到成为亲密的朋友),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私人化,越来越有同步性,困难就小了很多(Gudykunst,Nishida,& Chua,1987)。在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群体相似性显然起到重要作用(如最初的交流和泛泛之交),但在后期却不会(如亲密的朋友;古迪昆斯特Gudykunst,Chua & Gray,1987; Gudykunst & Shapiro,1996)。

同类推荐
  •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班主任服务,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事业的发展,我们在总结、宣传新时期班主任杰出代表的先进经验、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规律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对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素养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烈女求歌

    烈女求歌

    求歌转过身,看着容若那双含笑的眼睛,调皮道:“半夜三更在这里打扰人睡觉,不知道是何居心?”容若接过话:“居心没有,好心倒是真的。”求歌眼波流转道:“阿猫阿狗会有好心?除非太阳东方不出西方出。”容若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他走近求歌:“听说你决定嫁给张纯了?”“我嫁谁与你何干?”“当然有干系。因为我不容许。”容若盯着求歌的双眼。“我的婚姻大事还需要你容许吗?”她迎上容若的眼睛。
  • 双界灵

    双界灵

    在人间游荡许久的亡魂林宇魁被引渡回阴间,为了找寻自己的死因,他选择当个活死鬼,并且应聘上阴差一职。就这样,他在人间和阴间来回,用阴间赋予活死鬼的不可思议力量,治坏人,斗恶鬼。既然不能继续做人,那就做一只强大到无需害怕死亡的活死鬼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才宝宝:爹地婚了没

    天才宝宝:爹地婚了没

    她时隔五年带个宝宝刚回国不过几天就把孩子丢了,找遍整个城市,发现宝宝竟然在一个陌生男人的相亲大会现场!还在,给搞破坏?岂有此理!她上去给了那男人一个耳光。唔,等等……这男的不是……她宝宝的爹地吗?莫非他知道这孩子是他的了?他难道认出她来了吗?他会不会还记得五年前她喝醉酒推倒他的事?趁他还没发现他们母子的身份之前快走!她抱着孩子就要溜之大吉,他一个‘壁咚’将她给挡在了门口。“你走不了了。”
  • 别慌有我

    别慌有我

    看着一波波扑来的黑色巨块,周灿的心里慌的一批,但是看了看身后的妹子们,周灿暗自咬牙,转过身不让别人看见自己脸上的恐惧,声音平静而底沉,"别慌!有我"
  • 魂穿:心理医生,别显摆

    魂穿:心理医生,别显摆

    无论是21世纪的2018年,还是千年之前,亦或是五十年代的天津。无论是喜欢若即若离的我,还是因为某些事情躲着你的我,亦或是不断因为爱你而把你绑在身边的我。请相信,都不是我的本意,不知如何对你解释,对你坦白,才算真正的解脱。无论如何,请你记住,我对你的爱,至死不渝。
  • 捕捉冥王

    捕捉冥王

    这是人类十星,是念师的世界,冥王正从无尽星空赶来,在它到来之前,我们来抓住它。
  • 契约成立:银十字序曲

    契约成立:银十字序曲

    暗沦落世间,却仍旧落魄受馈手握政权。明生于混沌,却依然承载属于神的灵魂。传闻当阴阳汇集,便有权开启最后的审判,迎来既定的轮回。命运之轮转动,见证悲欢离合。回首看尽世间寒暖,转瞬万念俱空。瞳孔里映照着火光,一秒的时光之差,化拯救为毁灭。背诵起神明写好的剧本,被改变的自己只能漠然旁观着不可逆的结局。亦阴亦阳,最清澈的湖水会倒映最真实的剪影,终焉的审判会迎来时空的变迁。所谓善恶到底被谁定下判定的标准,谁言行走于黑暗就一定代表着肮脏的内心?破碎的瞳仁掩盖了疲惫的内心,行走的女王最终握起审判之杖。万物生命被折磨,崩坏的地面把所有人赶出无法回溯的楼阁。万物生命被雕刻,神灵为这唯一被它操控的维度唱起了赞歌。
  • 末世之玛丽苏拯救世界

    末世之玛丽苏拯救世界

    铺满了丧尸尸体的断壁残垣间,血肉模糊,断肢横立,一个人痛得已然麻木,只觉自己下一秒大概就会去见了上帝。然而下一秒,一个短裙白衣的少女出现在他面前,熟练地止血包扎解毒。路人惊呆了,磕磕巴巴问道:“恩人……贵姓?”脑袋里掠过雷锋、红领巾这样囧囧的称呼,少女思考了一下,很认真道:“你就叫我玛丽苏吧。”这是一个末世里,玛丽苏少女拯救世界的故事——其实是个正经故事,真的=============================================末世之下,丧尸堆里,少女白衣,观音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