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8500000036

第36章 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建设(4)

4.开展以企业权力下放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战备的需要,为了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规定,1970年,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以下放企业、事业单位权力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在1970年2、3月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上,拟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要求:(1)各部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大多数下放地方管理,少数实行双重领导;(2)试行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3)试行物资分配大包干;(4)实行财政收支大包干;(5)计划制度实行由下而上,“块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办法。

根据上述精神,同年3月5日下达了《关于******工业交通各部直属企业下放地方管理的通知(草案)》。《通知》要求******工交各部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绝大部分下放给地方管理;少数由中央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极少数的大型或骨干企业,由中央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中央部为主。正在施工的各直属基本建设项目也按上述精神分别下放地方管理。《通知》要求部直属企业下放工作在1970年进行完毕。接着,全面展开了企业下放运动,在很短时间内,全国有2600多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央直属的大型骨干企业、事业和建设单位,不加区别地下放给省、市、自治区管理,有的还层层下放到专区、市、县。还包括鞍钢、大庆油田、长春汽车制造厂、开滦煤矿、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

经过这次大规模的下放,中央各民用工业部门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只剩下500多个,其中工厂142个,相当于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总数的0.13%,中央直属企业的工业产值在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65年的46.9%,下降为8%左右。随着工业企业的下放,商业部门也将所属的一级批发站,全部下放给省,省属二级批发站下放给专区。外贸部在各地的企业也全部下放给地方,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全部下放给地方管理。

针对我国经济体制存在过于集中的弊端进行必要的改革,是我党早在1956年便提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努力。1970年以下放企业权力为中心的经济经营体制的改革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但是,由于当时在“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对所谓“条条****”进行了不加分析地批判,因此,这次体制改革的盲目性很大,造成了生产经营管理更加混乱的状况,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效果是不好的,教训是深刻的。

经过以上所实行的工作措施,工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实现了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规定的任务,也基本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农业总产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普遍大幅度增长。粮食产量4799.1亿斤,比上年增长13.7%;棉花4554万担,比上年增长33.5%;煤3.54亿吨,比上年增长33.1%;原油306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发电量1159亿度,比上年增长23.3%。大部分工农业产品产量达到或超过1966年的水平。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相应都有很大的发展。铁路运输量6.8132亿吨,比上年增长28.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1%。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财政总收入为662.9亿元,总支出为649.4亿元,盈余13.5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总额高达29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8.8%,其中国家投资2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地方自筹基建投资3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上述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第三个5年计划的任务。

在这5年的****中,能够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是由于原定的计划指标增长幅度有限,留有较大的余地;又由于60年代前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国民经济,为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由于******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所以能够在极不寻常的条件下,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新发展。

应该指出,1970年经济建设是在不可能摆脱“左”倾错误的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还加上****、江青一伙的干扰破坏,因此。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倾向相当严重。1970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膨胀,是建国以来三次经济上大起大落的其中之一。1970年计划安排的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在执行中两次追加投资50.3亿元。到年底,国家预算内投资实际完成255.17亿元,加上地方自筹资金39.82亿元,全年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总数达294.99亿元,比上年增加109.34亿元。全年施工项目达1409个,比原计划1113个,增加296个,全部建成投产只有235个,投产率只达16.7%,可见效率不高。由于基建规模加大,相应国民收入积累率猛增,由上年的23.2%,增长到32.9%;相应大大增加职工人数,由上年的1630万人增加到1959万人;相应造成了钢材、木材、水泥的紧张,只好采取增加进口,动用国家储备等办法来弥补“缺口”。造成这一年基建摊子铺得过大,同加快内地建设,加强战备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这一年工业生产各项指标是定得比较高的,特别是钢产量,重工业上得过快,基本建设大膨胀,势必挤了农业、轻工业,挤了人民生活,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犯“******”的“左”倾冒进的错误。

第二,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开始实施

1970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讨论并拟定了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草案)。同年9月,这个纲要草案提交党的九届二中全会讨论。由于****、******的干扰破坏,会上未能讨论。此计划后来以中央名义作参考文件印发全国。

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要求“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此,制定了1975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和第四个五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收入计划指标。粮食6000亿到6500亿斤,比1970年预计增长30—41%;棉花6500万担到7000万担,比1970年预计增长25—35%;钢3500万吨到4000万吨,比1970年增长106—135%;煤4亿吨到4.3亿吨,比1970年增长25—34%;原油7000万吨到1亿吨,比1970年增长133—233%;此外,电力、轻工等部门先后提出1975年产量翻一番的高指标。燃料工业部也提出“大干一年,扭转北煤南运”的口号。这是一个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左”倾冒进的计划为了贯彻这个计划内容,当时采取了两个方面大的决策。

1.制定并实行高速度、高指标的1971年度计划

1970年12月16日至1971年2月19日举行了全国计划会议,这次会议讨论并拟定了1971年度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这个计划要求,狠抓内地和国防工业的建设;大办农业,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狠抓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要大打矿山之仗;发展科学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指标是相当高的。工农业总产值3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总产值750亿元,比上年增长7%;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指标是:粮食4900亿至5100亿斤;棉花4800万担至5000万担;钢2000至2100万吨;煤3.6亿至3.7亿吨;电1300亿至1350亿度;石油3900万至4000万吨;棉纱1000万件。铁路货运量7.3亿至7.5亿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50亿元。财政收支各为705亿元。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270亿元,大中型项目1168个,其中新建112个。新增职工140万至156万人。

由于这个计划的高指标,特别是突出了重工业,突出了基本建设,突出了战备。所以,尽管计划规定的任务经过努力,基本上完成了,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实行基建投资、物资分配、财政收支的“大包干”,扩大地理权限随着企业、事业单位权力的下放,按照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规定,还要实行财政收支、物资分配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大包干”。

所谓财政收支的“大包干”,就是在国家统一预算下,对省、市、自治区试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贴补),结余留用或者全额分成、收入留成的办法,实行这种办法,无疑扩大了地方的财政权限,但是,很快就暴露了新的矛盾弊端,实行一年后作过一些修改,但弊端没有真正得到克服。

所谓物资分配“大包干”,就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地区平衡,差额调拨,品种调剂,保证上缴的办法。实行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在平衡、分配、供应物资方面的权限,有利于在本地区内对物资的统筹安排的合理使用。但由于管理上的过于分散,造成调度物资的困难,大大影响重点建设的需要,这个办法由于造成新的矛盾太多,在实际工作中也并没有全面贯彻。

所谓基本建设“大包干”,就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任务,由地方负责包干建设。投资、设备、材料由地方统筹安排,调剂使用,结余归地方。地方暂时办不了的少数重点项目,实行双重领导。这个办法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上也没有全面贯彻。但是,由于地方对基本建设投资权的扩大,使我国地方小型工业继1958年以来又一次大的发展,全国有近300个县、市办起了小钢铁厂,有90%的县建立了农机修造厂。这些地方小工业的发展,有某些方面是合理的,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损失。

由于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和1971年计划规定的过高过急的要求,加上经济体制盲目性的大变动,特别是****一伙的干扰破坏,使1971年经济工作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项都突破了计划数字”。不只三个突破,“货币发行也突破了。”具体来说,由于基本建设规模和重工业生产的急剧膨胀,职工人数急剧增多,1970年、1971年,原计划全民所有制单位增加职工306万人,实际上增加了983万人,超过计划2倍多,到1971年底,职工总数达5318万人。由于职工人数猛增,使得工资支出总额突破,原计划1971年全民所有制职工工资总额为296亿元,实际执行结果达到302亿元;与此同时,粮食销售量也被突破,原计划1971年粮食销售量为794亿斤,实际执行结果为855亿斤,这样,全国职工总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总额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了800亿斤,相继而来,就是货币发行量的突破。******曾指出:“票子发多了,到了最大警戒线。三个突破不如这一个突破。”这四个突破,表明了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危险的倾向。

第三,******主持了中央日常工作经济建设有了转机。

1971年9月,****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在******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反对极左思潮,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工作,特别是经济、组织、外交等有了转机。

1.着重解决国民经济工作中的“三个突破”

******首先发现这个严重问题,他在1972年初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指出:职工人数突破了5000万人,工资突破了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800亿斤,这“三个突破”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注意解决,就会犯错误。对此,国家计委在1972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中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切实得到解决。所以,1972年内“三个突破”的情况继续发展,职工人数又超计划增加183万人,到年底职工人数达到5610万人,比上年增加292万人;职工工资总数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粮食销量达92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由于粮食销售量的突破和棉花年年减产,因此,出现了粮食、棉花周转的困难,挖了库存,形成了“两个窟窿”。

对此,******在1973年2月26日听取国家计委汇报1973年计划和《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的草稿时严肃地指出:“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三项都突破了计划数字。去年我讲了这个问题,但没有抓。确实没有‘王法’了。”

******根据******的指示,采取了各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同类推荐
  • 房地产企业财税处理技巧

    房地产企业财税处理技巧

    根据房地产业最新颁布的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分为“房地产涉税处理技巧”和“房地产节税实战方案”两篇论述,分别从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等角度深度解析房地产业的税收政策和纳税处理技巧,并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剖析房地产业的节税操作思路与技巧。
  •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

    陈国胜所著的《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增收对策研究——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大量实地调查为基础,以温州市文成县为例,对该县的农民收入变化特征与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其增收途径与对策进行研究、设计。本研究成果可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对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沿海其他经济类型及区域的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本书通过三峡诸多相当于中原商周遗址的发现,为认识早期巴文化提供了物证,多处与盐业有关的遗址的发掘,解读了巴人与盐的关系;为“巴盐”与“盐巴”,提供了物证。
  •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

    《微观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一书,是作者不断思考中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一把试图解开人类生存、生活、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钥匙。是为了使人类全面认识、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灾源,甚至消灭灾源,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而写的经济学著作。
热门推荐
  •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主义说明

    马克思何许人也?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本小书正是要介绍他的思想、生平与著作,提供一个逻辑清晰而又不失笑点的全面视角,把漫画与哲学、幽默感与整合概括的学术精神相结合,通过其现实性来展现这位反资本主义理论巨匠的思想。马克思长久不衰的名气正是来自于他对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危机的阐释。为了更深一步地了解下去,在本书中我们将读到有关资本的侦探小说——《追忆逝水价值》。我们还将重新追踪资本积累的机制,直到洞悉商品拜物教的秘密。本书既是一份备忘录,也是一堂导论课程,同时还是一本趣味读物,本书是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工具箱。
  • 她是我的绝处逢生

    她是我的绝处逢生

    盛夏在沙漠里随手救了个想要轻生的人,却没想这人居然赖上她了!本来看在他腿长颜好的份上,养着也行。结果有一天一个贵妇拿着五百万的支票让她离开她儿子,盛夏惊了。#我养的小白脸居然这么值钱!#五百万我是立刻收下,还是跟她再讲讲价#用这五百万养秦湛似乎也不错,黑吃黑可还行#花你的钱,泡你儿子,就问你气不气
  • 绝色杀神穿越:傲世无双

    绝色杀神穿越:傲世无双

    一朝穿越,她成了天赋极差,长相丑陋的莫家九“公子”。睁开眼,原先平淡无奇的双眸中,此刻尽是风华。人若挡我,我便杀人!神若挡我,必当杀神!惊艳重生,这一世,她定要让日月为之失色,要让天地为她斗转!一朝丑颜破,那副绝色的姿容,引得多少男女为之疯狂?当重重谜团被揭开,原来,她并非只是那莫氏分家的废物小九——从此,角色清冷的容颜,身后不断壮大的兽队,开始了征服整个大陆的历程…绝色杀神,傲世无双!——
  • 幸福是一种尘埃落定

    幸福是一种尘埃落定

    幸福是什么?都市剩女陆妮和冯彤彤都在苦苦追寻,即使身负创伤,伤痕累累,她们仍希望自己能拥有自己的幸福。陆妮遭遇了一个小男人炙热的迷恋,故事的结局却让她不堪回首。冯彤彤选择了看似保守真爱的男友,破釜沉舟地到达了男友的城市后,却无法走进男友的家庭。青梅竹马的花花公子邵康竟追到了她栖身的城市,索要她欠他的感情债。冯彤彤深感这个年代真是欠什么都逃脱不了的,欠钱还钱,欠情还情,可她却丝毫没觉得欠邵康的情债,两个人就那么一来一往地争吵缠绕,最后冯彤彤发现,她的幸福只有这个回头的浪子能给予她,邵康给予她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幸福,她打心眼里踏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亚特兰蒂斯之倾覆大陆

    亚特兰蒂斯之倾覆大陆

    亚特兰蒂斯最混沌的时期,想要结束战争却必须依靠战争,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讽刺!谁能决定这个世界最终的走向?为寻找人生方向踏上流浪之路的作家,“天之北斗何其蓝,折翅骄鹰涉宇难!”通晓一切丧失情感之人,“如果敌军中出现了那个男人的名字,那就意味着我们走到了尽头!”摒弃仇恨引导人类的天使族末代之君,“无论你曾经有多么强大战胜过多少敌人,只要有一次错误的决策就足以让你走上末路,这就是战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雷炎天帝

    雷炎天帝

    众神陨落,天道不公,神裔怒,奈何,外有魔族拢,内有小人阻。后之,四方烟火,帝极境封,神裔隐。谁料,守护者再现,定天地乾坤。
  • 浮星绘

    浮星绘

    一梦方醒,问题连连!我从地球来到了奇怪的世界?一醒来就被人追杀这么刺激?等等,我怎么从男人变成了女人?!苏白望着眼前近在咫尺的美貌少年,娇嗔低语:就算你很帅我也不会屈服的! (这是一个正经不了几章就开始搞笑,搞笑不了几章又开始正经的故事,别拦着作者,作者酱已经开始放飞自我了~~~
  • 全能漫画人生

    全能漫画人生

    “叮咚!”“系统:恭喜玩家抽取到料理技能【黄金蛋炒饭】。”【黄金蛋炒饭】:国营餐馆菊下楼的主厨,阿贝师傅发明的独门招牌菜,可将一碗普通的蛋炒饭,作出无与伦比的绝妙滋味。(滑稽提醒:会发光的才是好料理!)陈浩本来是个刚被公司炒了鱿鱼的小屌丝,直到某一天他意外获得了一种从看过的动漫中抽取人物技能的系统,他的人生这才变得与众不同了起来。
  • 会相见吗

    会相见吗

    她,惊鸿一瞥,一眼万年,故事开始了。他,日久生情,情根深种,故事结束了。再无相见的日子,他们淡忘了对方。可再次遇见,他们依旧心潮澎湃。原来时间,不能让你忘掉,只能让你不再想起…而他们,依然爱着对方,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