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6100000012

第12章 5-6年级,父母必须明确的问题——小升初经常出现的问题(5)

好学生厌学比例在上升

案例一:小A,女,6年级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被老师所称赞,是一个乖乖女式的孩子,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不想去上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快考试了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爸爸妈妈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休学的第二天清晨,爸爸又催促小A去上学,从没打过孩子的父亲忍不住打了她,小A仍然无动于衷。后来在与小A交流时,她说当时只想睡觉,爸爸顿时觉得孩子真的很苦!

案例二:刚上5年级的小C厌学、情绪不稳、不出门,不与人交往,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些与她年龄不相称的一系列行为却都发生在了她的身上。

以上的个案显示,成绩好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比例正在提高,这是让家长和老师最不能接受的事实。以上的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可能并不是普遍的,但是厌学确实已经像计算机病毒,使很多孩子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启动”。

以上个案的孩子的行为已经是偏离正常教育的轨道,而且他们所表现的强烈的厌学情绪并不能单纯地归结到学习压力大上,在心理辅导专家一次次的引导下,在与这些学生有了深层次的交流后,厌学的原因才一一呈现,令老师和家长深感意外。

通过与小C多次聊天,心理专家了解到,由于父母一直感情不合分居,导致了她十分惧怕“战争”,而且长期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塑造了她超出一般孩子的坚强。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大于她的实际年龄,但是因为与同龄人交往不畅,以及母亲过多的期待,导致了她背负上了巨大的压力,这所有的加在一起造成了她经常出现抑郁情绪,同时又不能表达内心的愤怒,所以只好用厌学来表达对生活的不满。

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是基础

专家谈到,从常碰到的情况看,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一般分三个方面:一是现在的孩子承受力越来越差,抗挫折能力很弱,但家长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却越来越高。孩子情愿躲到家这个蛋壳里,也不愿去学校。二是教育目前都是向成绩看齐,缺少一个全面衡量孩子的标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正确、及时地引导教育,对孩子的生活能力、责任感、健全人格等教育都极度缺乏。只有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家长才觉得有问题了。三是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迷上网络游戏而厌学。因为孩子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没有快乐体验,所以才专注于此。

针对师生关系紧张这一原因,专家指出,作为老师应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一旦发现学生家庭压力过大,应及时跟学生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家庭工作,适当给学生减压。

据调查发现,有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还有对学习的爱好。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孩子里,有很多小学时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慢慢变得厌恶学习,变得任性、自私。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硕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虑别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最终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许多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学校动辄给学生排名次,对学生不良的惩罚措施等都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除了应该改革的应试教育方式,老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要多留心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发展。

课业压力引发童年恐慌

开学前一天,北京一名6年级女孩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前一晚,女孩跟爸爸说:“爸爸,我怕,我不想上学,你抱抱我吧。”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面对大环境,家长们又很“无奈”,怎么做才能够和孩子一起顺利度过这段小升初的“高压生活”?

针对学习压力及对孩子心理的关心,新京报与中国妈妈网展开调查。32.8%的家长表示,孩子每天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为2-3个小时,46.2%超过3个小时。46.2%的孩子同时上3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37.3%的家长认为孩子有较大压力,46.3%认为孩子压力很大。尽管如此,认为学校和家庭对于孩子心理都有足够关注的仅为13.4%。

北京妈妈李珺和女儿一起经历了小升初期间的艰苦岁月:周末两天,奔波于5个辅导班,中午只能匆匆忙忙地吃个快餐就赶往下一个上课地点。除此之外,女儿每天还要用两个小时来完成作业,可以说100%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本来孩子对奥数是有兴趣的,但因为很多班都是重复内容,时间又很紧张,最后孩子有些厌学了,他们班上还有孩子说,看到卷子就想吐。”北京妈妈李珺说。

李珺和丈夫都是留学归国的博士,李珺说自己也很清楚这种教育方式的问题,反对孩子上这么多课外辅导班。“但好的学校氛围比较好,基本的发展有保证,而上好学校只能通过这种途径。”李珺坦言,自己实际上是在被拽着走这条路。

另一个让李珺说服了自己、让孩子如此忙碌的原因,是她认为在目前,国内的学校和社会都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孩子拥有自信,必须有个好成绩。

曾有记者针对课外辅导班的问题采访过很多家长,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5岁前,还信誓旦旦“以后肯定不会让孩子上这么多班,不会让孩子那么累。”然而当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无奈地”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因为“大环境是这样,别人都在上,你就不敢不上。”

这实际上的家长将恐慌转嫁给孩子。著名的教育专家小巫认为,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施加很大压力,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家长自身的不安全感。对当今社会变迁感觉无所适从、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把握、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造成对孩子的过度担忧和焦虑,家长把这些内心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生怕由于自己努力不到位而耽误了孩子。所以很多家长忘记了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到底需要什么,而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鞭策孩子“不掉队”上面。

很多家长寄希望于教育制度慢慢改变,本身却不去做改变。家长应该保持清醒的意识,不要去埋怨教育制度,不要去埋怨老师,先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合格的标准是真正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

方法建议

1.坚持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式

很多家长都明白当前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期待着别人来改变。实际上任何改变都需要每个人去努力和投入,创造一个更加适合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环境。环境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常缓慢,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当环境有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和孩子去盲目地顺从与适应,而是着手改变,首先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小环境。

当然,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对很多家长来说异常困难。建议家长们不要单枪匹马地去抗衡,而是积极地建立心理支持网络,找到有共同想法的家长,一起学习,互相支持和鼓励,认准什么是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坚持下去。

2.不要给孩子设定太高的期望

中国的文化传统要求孩子光宗耀祖,家长以孩子为荣为耻,孩子没出息则家长没面子,而衡量孩子的仅仅是学习成绩这样一个短小狭窄的标尺。加之现在都是一个孩子,互相攀比、竞争,家长身上的压力也很大。这种压力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担负起为父母争光、实现父母梦想的重担,他们自身的需求往往被忽视,于是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个人生存下去的动力源于内心对自身存在价值的确认。这种确认来源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来源于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不是“你乖乖听话成绩好给我挣面子我才爱你”。有条件的爱令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一旦孩子感觉没有办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就会认为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他们会感觉自己是父母的累赘,会用死亡来使父母解脱。

同类推荐
  •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请所有带着这些困惑的家长朋友们翻开这本书。因为对自已的孩子所拥有的爱使我们在他们身上付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耐心,那么,我坚信所有拿到这本书的家长朋友们都会有足够的耐心把它看完。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自已究竟在哪个误区里,我们更可以从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好办法,然后,我们可能会明白事情并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严重,我们会逐渐相信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
  • 别错扣第一颗纽扣:成长中最中重要的36个秘密

    别错扣第一颗纽扣:成长中最中重要的36个秘密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成长中最重要的37个经验。这些经验具有独到见解,有助于青少年的生存、工作、理财、成功等。本书是关注孩子成长、关注自身发展的广大读者的不错选择。
  • 我们的孩子:看见、倾听及改变

    我们的孩子:看见、倾听及改变

    为什么长大了的我们不能好好爱自己、爱他人,有一颗温暖强大的心?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被看见、倾听,全然得到过父母的爱及呵护,长大后也很难拥有自爱和爱人之心。本书作者是有着45年临床经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他将全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看见、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作为重中之重来阐述。育儿的本质,是父母的自修。给予孩子以成人般的尊重,改变父母法则的“理所当然”,倾听孩子爱的需求,才能培养出自信、勇敢、有爱的孩子。愿我们的孩子都有被看见、倾听、做自己的幸福,父母都有敢为好大人的觉知及能力。愿我们能够在0—12岁,给孩子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给予孩子高质量和有智慧的爱。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妈妈这样教,孩子口才好

    有些孩子在课堂上从来不主动发言,甚至老师点名的时候会内心慌张,说话语无伦次。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也是只愿意成为“听众”,而不愿意成为“说者”。这种不善于表达、不懂得说话的孩子,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方面。因此,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口才,在孩提时代家长最应该值得关注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理论加生动的事例的方式为各位家长详细描述了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如何在生活中让孩子熟练运用口才的能力和技巧,让孩子从先就系统地培养和锻炼出一幅好口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王重生都市

    君王重生都市

    刘浩能否捕获各种极品美女的芳心,还是宁愿放之,感受到责任的重大!刘浩创建的暗影,魅影能否斗的过鹰国,虫国的杀手组织,而守住父母研究“新能源”的成果!刘浩的生死之敌“傅陌”是否成就枭雄!还是命丧刘浩之手!刘浩赴汤蹈火为夏冷儿查清父亲死亡的原因,机缘巧合之下却是查到属于自己的身世之谜!刘浩究竟何去何从!一切尽在君王重生都市!且看刘浩如何翻手为雨,成就华夏之龙!
  • 末日之暗黑魔王

    末日之暗黑魔王

    生命与希望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全民进化变异的纪元!
  • 财筑武道

    财筑武道

    一名兰水镇走出的少年,以谨慎却又无知之姿步入大世界经历着心智与实力的双重锻炼当他选择步入商道时他的修炼一途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ps:作者依然以修炼题材为主,文字的话偏向轻松风格,民风也不会偏向黑暗面,因为涉及到商业一面,初期可能与修炼那种宏观的发展道途着重点不一样,请不要当成文风突变喽。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尸血王子..more

    尸血王子..more

    孙立青是个拥有罕见尸血的尸血人,经常被一些灵异的东西骚扰,无意间他走进了一家奇怪的商店,店主人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年轻女子,传说,这是一家可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魄榜

    神魄榜

    星魄大陆每个人都有一种名为神魄的精神物质,而这个大陆所有强大的职业都需要神魄发出的特殊能量为基础。
  • 封神大魔头——余化

    封神大魔头——余化

    左手戮魂幡,右手化血刀,威风凛凛吼一声:“某乃封神第一魔头余化是也”。当狮子脱离的樊笼,它就是一头真正的凶兽!在以实力说话的封神世界里,律法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你够强,你就可以随心所欲,休管他是阐教修道士还是截教练气士,遇到本魔头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穿越成了封神中的余化,某便要借着这血腥的战乱凝聚阴魂、化取血气,成就真正的魔道!总有一天,某要成为封神第一魔头!
  • 拜见执事大人

    拜见执事大人

    李乘风在异界挣扎求生二十年后,终于登上仙山,虽然只是一个执事,却从最低级的黑衣执事做起,一步步登上高位,道倾天下,威压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