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1600000005

第5章 少年皇帝政治早熟(4)

大清的皇帝康熙就是这样的人,康熙的记忆力是超群的,对此,侍奉过康熙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回忆说:康熙的记忆力极强,他只要稍微认真听一下别人谈到的事,哪怕是细小的国事,或是只见过一面人的名字,他就历久不会忘记。他亲自处理过的事情,不管数量是多是少,时间或长或短,他都不忘记。

关于康熙过目不忘这一点,不仅白晋,就另一位神甫也对此惊叹不已,有一次,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甫,就遇到了一件非常罕见的事。他陪康熙帝外出游览,皇上看到一只鸟儿,便问道:用贵国话说,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南怀仁神甫当即说出这种鸟的名字。这已是几年前的事,当时南怀仁神甫由于多年在异国,加上这种鸟的名字很奇特,所以他早已记不得了。可是皇上马上询问道:这种鸟的名字不是这样叫吗?南怀仁听到连自己都已经忘掉的鸟的名字,皇上却依然记着,则越发感到惊讶。

四十三年八月和三月,大学士称颂康熙帝是天使成为的圣人,聪明异常,记识不忘,古今无人能及。康熙帝对自己的记忆力,也曾如此讲过:朕看过的书,虽经日月相隔,也不遗忘。如今年岁已经大了,但记忆力仍可和以前媲美,就拿我们眼前陈列的各种各样的书籍来说,想查找某卷某处,只要让人去取,即可得,而不会耽误。

人们惊叹康熙的记忆力怎么如此惊人,他是怎么形成这超群过人的记忆力呢?康熙告诉大臣说:大约存心清虚,无私心杂念,不但事不遗忘,对于人的养生之道也是很有益处的。存心清虚,即清静无为而精神集中,不为外物所诱惑,于养生有益,既能活动身心,又使其大脑灵活、多变、思维敏捷,且能善记。康熙告诉文武大臣及文人学者说:朕听政四二年,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凡是朕亲自处理过的事,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康熙手下的大臣及文武百官,无不钦佩皇上的记忆力。

事经久而不忘,人经见而即识。也就是说,实践出真知,康熙惊人的记忆力就是从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康熙认为,学问之道,无不徙言空,惟当躬行实践,才能有更深的体验。康熙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古今中外的知识领域无不涉及,上至天文,中至人文,下至地理,无不知晓,而举凡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经史子集四部书,以及东西方的自然科学及几何、代数、医学、水利、农业等,都是他探讨的问题。阅历多、见识广、思维宽,各门知识之间互为联系,互为理解,融会贯通,记忆力自然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康熙还重视实践活动,并且从中更加增强了他的记忆力。康熙帝是一个喜爱动而不爱好静的人,为此他经常不断地出巡,走遍了全国各地。几乎每一年,甚至每个月他都有些时间是在外面渡过的,在行宫和旅途中处理国事,而且无论国事还是家事他都十分留心,大事小事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记忆力也很自然地犹新。因为关心国防安全,他常到边疆地区观察,加上平时他在宫中不断查阅大量地图,所以对边疆要地无不记忆于心。又因为关心河务管理,经常巡河查检险滩,所以对河道情况了如指掌。这正如康熙所说:朕要经过巡阅河道,对哪里应排应疏、应分应合,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10.亲奉儒书,学无止境

在中国封建时代,历代贤哲之君,或创业,或守成,惟有将道德与传统相结合,方能安民强国,久长于天下。

身为泱泱大国的君主,康熙帝知孔孟于亿万汉民心中的地位,便决心以儒学治国,以身作则,亲奉儒书,不耻下问,可谓用心之良苦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我国历代皇帝都尊崇孔子以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清代,除太祖努尔哈赤晚年一度执行诛儒政策之外,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两代皇帝均执行尊孔崇儒政策。史载:“世祖等好儒术,手不释卷”,并采纳给事中张文光建议,按明嘉靖十九年封号,仍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孝庄皇太后不崇儒,因有“汉俗盛则胡运衰”之虑而加以排斥。康熙即位之初,尽管汉官一再建议举行经筵日讲,辅政大臣仍贯彻太后意图,予以拒绝。既不搞尊孔崇儒,亦不设经筵日讲。而康熙帝竟大有乃父遗风,从治理国家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抱有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自八岁登基开始,他“即知虽勉学问”,因未设经筵日讲,便自己主动向太监张、林二人学习句读经书,书写汉字。张、林二人原为读书之人,后为宦官,不仅教他读书,还能讲说明期典制及宫廷轶事,使康熙受益匪浅。乳母恐其过劳,就把他的书藏起来,祖母亦劝阻说:“贵为天子,倒不必为应付主司考试而苦了自己。”康熙竟不为所动,仍勤学不辍。

康熙八年四月十五日,康熙采纳汉官建议,于宫中致斋后,在诸王、大臣陪同下,乘步辇诣太学祀孔,他以很是虔诚之情,于棂室门外降辇,步行进大成门,至孔子位前行三跪六叩头礼,亲奠完毕,又至彝伦堂听满汉祭酒、司业以次讲《易经》、《书经》,并鼓励说:“圣人之道,如日中天,讲究服膺,用资治理,尔师生其勉之。”

康熙八年,还亲诣太学祀孔之后,立即宣布恢复以八股之取士之旧制。八股文是明清以来流行之科举之体,有固定的段落和字数限制,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内容只许阐发圣贤微旨,不许任何人有创见。康熙二年废除八股取士的决策本就是正确的,但是二百多年来,汉族士大夫早已习惯于这种死板、生硬之八股文,认为不作八股文章,便是不讲圣贤之学,因而要求恢复八股取士的呼声越来越高,康熙帝并非不知八股之弊,只为“牢笼志士,驱策英才”,于是迁就汉族士大夫要求,于康熙八年题准:“嗣后照元年以前例,仍用八股文章考试。”

自然,此举有得有失,其得是对争取汉族士大夫起了重要作用,甚至有“自是发后,汉族始安,帝业始固”之说。

既知儒家思想有利于巩固统治,康熙便认真学习,始终不谕。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及至十七、八岁时,更笃于学,诸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他十七、八岁,正是康熙九年、十年,首先开经筵日讲之际,康熙在听讲过程中,经常向日讲鲁咨询时政,“有疑必问”,尤以问询讲官熊赐履之多。

康熙对儒家学说的学习注重实际,仅对过分溢英之辞,十四年二月,他看过经管筵讲所拟《四书》、《五经》讲章二节,传谕说:“讲章内书写称颂之言,虽系定例,凡事俱宜以实。这《中庸·诚者天之道也》一节讲章内有:秉至诚而御物,体元善以宜民,固已媲美三王,跻隆二帝等语,似属太过,着另改来看。”与此同时,他还反对那种“讲官敷陈讲章,于经史精义未能研究印证”的传统进讲方式,主张“讲学必互相阐发,方能融会义理,有裨身心”。就为这,他还在十六年三月十一日决定,今后讲官讲完之后,他适当进行复讲,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不久,从听后复讲发展为听前先讲。这种方法的确有创意,皇帝试讲之后,讲官再针对皇帝理解和体会进讲,比原来深入多了。

同年的五月十八日,讲官喇沙里、陈廷敞等进讲《孟子一暴十寒章》,康熙听后体会说:“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君子小人势不两立。孟子所谓一暴十寒,于进君子退小人,亲贤远佞之道,最为明快,人君诚不可不知。”

随着学识的增长,康熙帝已能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评论并指出具体的要求:

“讲章词取达意,以简要明白为尚。如本意敷衍太多,则断章未免重复。……今后所撰《诗经讲义》亦须要言不烦,期于尽善。尔等知之。”

《圣谕十六条》发布后,颁行全国,“通行晓谕八旗,并直隶各省州县乡村人等,切实遵行”。每逢初一、十五,在街头或指定之所宣讲,居民必须来听。康熙皇帝倡导信奉儒家思想,在当时极利于联络广大汉族官员之感情,缓和满汉民族矛盾。

【异点】人小志大,广学博览

翻开中国古代帝王画卷,少年天子确而有之。终成大器者,却廖廖无几,康熙可算成功者之一。与康熙齐名的两位封建帝王,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在二十几岁时才开始建功立业的,名满天下。而康熙则是8岁登基,14岁擒鳌拜亲政。比前两位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正能与康熙媲美唯秦始皇赢政一人而已。康熙与其他少年天子不同之处在于少小立志,广学博览。

8岁之童,尚在顽劣,不谙世事之时,而康熙深知自己乃一朝仁王帝主,坐天子位,当谋天下事,当解万民忧,时刻以治御天下为已任。故而,勤耕不辍。广学不厌。以积治天下为已任。终至父治武功冠绝非凡,成为帝王中的佼佼者。

【胜点】果敢坚定,藏而不露

中国有句话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它向人们讲述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果断,而不要优柔寡断。不然肯定后患无穷。古今成大事者执此作法有之。赤壁之战的年轻统帅周瑜。面对气势汹汹的百万曹兵,当机立断。战则生,降则死。终于成就一世英名。唐太宗李世民,痛下决心,发动“玄武之变”,而创“贞观之治”。

康熙过人之处也在于此,他果断坚定,擒鳌拜,撤三藩,收台湾,击沙俄无一不及应了他立场坚定,果敢无畏的一面。然而他更高明之处则表现为深藏不露,善待时机成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也是做事成功的一种特殊手段。

【焦点】欲成事,先成器

有多大的本领做多大的事,一个人要想有一番作为,必须先修身、充智、博学、精思此四者为成事的几大前提。

同类推荐
  • 八荣八耻三字经

    八荣八耻三字经

    本书秉承古老而瑰丽的“三字经”艺术形式和风格,全面阐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该书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观点鲜明,其中776句经文列举了131个中国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给读者以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熏陶;经文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使读者易诵易记,便于掌握。在创作上力争做到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古老的中华诗词艺术的有机融合。这部《八荣八耻三字经》的问世,为姹紫嫣红的我国精神文明宝库增添了一份光彩。
  •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读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读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学习读本》从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以及党的若干纪律建设出发,为党员干部明确了要遵循的“高线”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是党员干部学习掌握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相关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 闹市观潮

    闹市观潮

    我之《闹市观潮》,与名家名作不同之处在于:力求鸟瞰人间,以史为鉴,究兴衰之因;力图洞幽烛微,言人未言,探人间正道;力争引领视听,促进和谐,尽匹夫之责。目的:在依托事实的基础上,就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存在问题或丑陋现象,就事论理,举一反三,寄几许担当之意,慨几分家国情怀,发几句忧患得失之词,张几条天下仁义之理,议风气,论是非,辨善恶,扬正气,树新风,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摇旗呐喊,彰显正能量,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典型案例(一)

    本书内容包括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公务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严重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等。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热门推荐
  • 凡人再修仙

    凡人再修仙

    一样的凡人,熟悉的世界,不一样的时代背景,这是讲述韩立飞升五百年之后的故事;
  • 尸道问天

    尸道问天

    一尸凌于众,二尸视凡蚁,三尸仙凡隔,四尸繁各行,五尸悟大道......这是尸的天下,这是尸的世界,这亦是尸的传奇。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是铸就强者之路的通道,还是泯凡于众人矣!爱与恨之间的纠缠,是磨练心智的毒药,还是让人止步的温柔乡!信与叛之间的选择,是美好记忆的留恋,还是默默沉痛的无奈!让天于我同在,让地永远被我踩我的脚下!让我永向大道而进也,至死而不悔矣!
  • 在我想你的日子里

    在我想你的日子里

    爱了便想要全世界都知道!我若化做蝉眠,你便是那盛夏——我为你而鸣!
  • 孤的后宫有点空

    孤的后宫有点空

    “听说了吗?陛下昨日又被凤君殿下赶出凤鸣殿了。”“呀,那殿下岂不是很伤心?”“谁说不是呢,陛下太过分了!凤君殿下天人之姿,陛下居然还去……还去……”
  • 独步,天下

    独步,天下

    一场意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意外的收获了亲情,然而在她十二岁那年一场意外,让她踏上了寻亲之路意外的发现原来家族如此神秘刺激与凶险的较量、生存与死亡的摩擦这场生命之旅,她结交了不离不弃的挚友与疼爱入骨的哥哥相遇
  • 长生观

    长生观

    朔风凛冽,寒雪飘飞,万籁俱静,百物凋零。有些生命总是无限短暂,它们诞生在春风的怀抱里,迎着夏日的骄阳茁壮成长,在唯美的秋色中绚烂,可惜它们永远见不到冬雪的壮丽,因为冬天即是它们生命的终点。或许毁灭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的创造,正是由于老天爷为每个生命都设定了一个终点,所以生命才显得无限美好,也正是由于生命的无限美好才致使人们不断的追求长生。生命永远是最奇妙的东西。(每天稳定更新,新人作者求关注,么么哒。)
  • 玄裳

    玄裳

    她,凤矜大陆至高无上的皇;她,南笺大陆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她的眼中只有至高无上的王座;而她的眼中只有年轻俊美的美男。一个是凤矜大陆人人敬仰的神;一个却是南笺大陆人人唾弃的人渣。当她变成了她,一切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 天行末道

    天行末道

    巍巍长青树,万古不死族!一个被封印的世界,一段被遗忘的历史。铁与血筑成的战歌,撑起文明的星火。历经千万年沧桑变化,最后是末世的终结,还是新时代的开端?
  • 危险情人

    危险情人

    她是明星的小助理,一次偶然遇上了混黑社会的旧情人……她舒晓珊,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长相平平,书只读到大专……(61183218)已完成
  • 重生之誓不为妃

    重生之誓不为妃

    大婚前夜被夫君扔进蛇窟,重生成为九岁将军府小姐,羽翼渐丰,大仇待报……男子轻倚软榻:美人,山河为聘,娶你可好?“对不起,不嫁!”“哦~这可由不得你喽!”“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