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4900000012

第12章 千古处世名句——学经世之言,铸练达人生(2)

当有人处于困难中时,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以满腔的热情,真心实意地多帮助别人,特别是为那些有困难、身处逆境的人多做些急事、难事、苦事。以自己的良心做事,不以回报为目的,才是真正的善。

败子回头金不换

【出处】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释义】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解析】人生总有很多意外,也许是一件事、一个人,甚或一句话,都会改变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自己的世界观。有些人见死不救,背信弃义,为名誉而不顾多年友情出卖朋友;为金钱而不顾自己的清高做尽坏事;为利益而不顾家人劝阻自甘堕落。

堕落的人翻然悔悟,痛改前非,很难得。对他来说,要做到“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浪子”身上的劣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必须不断与自己的恶习作斗争,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追回浪费的时间。而且,身边的人要对“浪子”给予更大的信任,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让“浪子”醒悟过来,认清善与恶,美与丑,重新做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释义】粮仓充足,百姓懂得礼节制度;衣食充足,百姓知道荣誉耻辱。

【解析】原文为,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出处】出自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民征收有度,耗费又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小也一定安宁;对人民征收无度,耗费又没有节制的,国家虽然大也一定灭亡。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劝告齐桓公,必须施行德治,勤政节俭,取民有度。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对人民横征暴敛,这样的国家迟早会灭亡。

雍正帝就是一个十分懂得“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的皇帝。他的饮食非常简单,御膳房常常给他做烧豆筋、炒豆芽等几个简单的素菜,外加一碗糙米饭,掉一个饭粒都要捡起来吃掉,连李卫都感叹皇帝太“寒碜”,雍正帝则淡淡一笑:“朕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何物不可求?何膳不可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啊!”雍正帝从未去过承德避暑山庄,稍有花销,就认为是过奢之举。此外,他对群臣进献的稀世珍宝也大不以为然,反倒认为:“行一利民之政,胜于献稀世之珍也;荐一可用之才,胜于贡连城之宝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出处】出自三国魏·李康《运命论》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过于杰出,必然遭到各方面的打击。

【解析】原句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人如果过于杰出,必然遭到各方面的打击。

苏轼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苏轼是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21岁便中进士,可是没想到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

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的时候,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为反对“新法”,苏轼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拟进士廷试策》,或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借题发挥、旁敲侧击,而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地全面攻击了。

王安石是敬重苏轼的,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但政见的不同使其在皇上问“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苏轼也感到京城难待,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被罢相,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和报复。苏轼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摘出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过了七年,司马光上台,苏轼既未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又不满司马光旧党集团的倒行逆施,于是旧党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求外调。后来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被一贬再贬,从惠州到海南岛,后死在遇赦北归的途中。

苏轼一生的遭际: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二是小人作怪。苏轼才华过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苏轼最终成了小人们口诛笔伐的牺牲品。

富润屋,德润身

【出处】出自《礼记·大学》

【释义】“富润屋”意思是说富人住的房子,不一定都要雕梁画栋,即使住在几间茅草里,进到他的房子里的人,经常可以感觉到在简陋的房子中间,有一股兴旺之气,这就是所谓的“润”。“德润身”,其“身”即指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内心修养的“身”,指容纳着聪明或愚蠢,贤明或不肖的内在气质修养的载体。

【解析】原句是:“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说到后半句,鲁迅先生曾经在其《华盖集续编》中以调侃的口吻这样引用过:“这时我无端有些感慨,心里想,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心广体胖’的还不在少呢。”

道德需要有准则来规范,但这些准则一旦被假道学偷窃,就成了他们虚伪的外衣。曾经有这样一则笑话讽刺这类假道学。从前有个道学先生,脚登高底大鞋,甩着长袖,拖着宽带,头戴一顶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一件伦理道德的衣裳,从故纸堆里弄来一两句儒家经典,整天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念诵不已,自以为是货真价实的儒家弟子。有一次,他正好碰到文士刘谐。刘谐是个聪明而有学问的人,看见他这副样子,嘲笑他说:“你这样实际是不了解我仲尼老兄。”道学先生气得变了脸色,站起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你算什么人,竟敢直呼夫子的名字,还称兄道弟!”刘谐说:“噢,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不分昼夜,整天点着灯笼走路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处】出自《论语·魏灵公》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解析】原句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有一则人们非常熟悉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给了两个儿子每人一把锈了的柴刀,让他们去山上砍柴。一个儿子到了山上就开始干了起来,十分卖力。另一个儿子却跑到邻居家借来了磨刀石,开始磨刀。等到刀磨好了,他才上山。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两个人都回来了,先砍柴的扛回了一小担柴,先磨刀的则扛回了一大担柴。父亲就问打柴多的儿子,你没有先上山,怎么砍的柴比先砍的多呢?他回答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刀没磨快,怎么能很快地砍柴呢?这个故事就是说准备好了工具,做事情才可以事半功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处】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道出了世人大都忙于追逐利益的实情。

【解析】原话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何况匹夫。”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人站在江边,看到江上船只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其中一个人感慨地问另一个人:“江上船只来来往往,其实只是为了一个字,你知道吗?”另一个人不能回答,然后这个人告诉他,其实都为了一个“利”字。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绝对,但也道出了世人大都忙于追逐利益的实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出处】原出自《尚书》,也作“星火燎原”。

【释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解析】明代贺逢圣在《致族人书》引用过这句话:“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近代著名作家孙犁在《白洋淀纪事·烈士陵园》中也写道:“很多烈士在中学、师范甚至小学就接受了党所传播的革命思想。然后,他们回到家乡,或是在穷乡僻壤的小学校里教书,他们又向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子弟传播了这种思想。这就是星火燎原。”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

【出处】出自北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

【释义】天下之人,有财即聚,而要理财不能不讲仁义。

【解析】王安石主张从经济入手,对社会进行全面改革。王安石生财的办法是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发挥人的创造能力;理财的办法是抑制兼并,轻徭薄赋,省敛宽民。所以他说:“盖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可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可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他的这一思想,在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改革措施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但新法的实行触及了宗室、外戚的切身利益。例如,神宗和王安石变革宗室子弟的任官制度,使不少远房的金枝玉叶失去了得到官职的机会,因而招致他们的强烈不满。这些宗室子弟不仅向朝廷上书,甚至围攻王安石本人,拦住他的马,对他说:“我们和皇帝都是同一祖先,丞相不要为难我们。”最终王安石的改革由于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了,但他的这一思想却保存了下来。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出处】出自战国·孟轲《孟子》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尺子”,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解析】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是传说中一个目力非常好的人,能“明察秋毫”;公输子就是鲁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便具备离娄的目力、鲁班的技能,如果不用“圆规”和“尺子”,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出处】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释义】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解析】原文是:“精气之集敛,必有入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精玉,与为精良;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精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附:名句荟萃

心作良田,百姓耕之有余。

【释义】善心做良田,后代子孙绵延耕种不完。

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释义】心中培养善念,子孙自有收获。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

【释义】恩惠不论多寡,给人渡过困厄的一壶浆饭,可以得到献身之士。

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释义】善人做善事,总唯恐时间不够用。

为善无近名。

【释义】做善事不是为了冀求名声。

作善日休,为善最乐。

【释义】做好事每日吉庆,做好事最快乐。

善人留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释义】行善者美名留传后世,做恶者遗臭万年。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释义】好事做得多了,才会成就名声;坏事做得多了,就会自身灭亡。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释义】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

【释义】对于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使他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释义】上等人是从善罢了,中间一类人可因导引而向上或向下变化,而下等人则是从恶罢了。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释义】现在存有方寸之地,留给子孙耕种。比喻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

保者倦矣,施者未厌。

【释义】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释义】做善事的人从来不谈利益,而追逐利益的人却从来不见他做善事。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制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释义】君子见到有人陷入困境,就会心生怜悯;而小人看见有人陷入困境,则会幸灾乐祸。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

【释义】给人东西,不在多少,而应当在别人正困难的时候给予。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释义】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释义】以前的人栽了树木,后来的人用它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释义】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同类推荐
  •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80后集体奔三

    80后集体奔三

    80后的成长历史很特殊,他们一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的年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的成长与改革开放30年同步,面对的永远是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他们在扩招与教育普及的年代求学,不必担心无学可上。然而,当80后走出大学的校门,却发现毕业不包分配了、毕业等于失业了、房价涨得离谱了、结婚生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充分地享受着时代变革带给自己的盛宴,也同样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噬命之主

    噬命之主

    鸿蒙仙宇之中万界树立,互相争斗,但又互相牵制。万界之灵源界,万法纵横。大陆之多,可谓繁星之数。在此修炼圣地,且看他如何一破天地。
  • 狩猎寰宇

    狩猎寰宇

    “啥?飞船又坏了?”“啥?又没钱买菜了?”“交学费?!不是去年才交过吗?”“好了好了,明白了,不就是赚钱嘛,我现在就去总行了吧……”易川一心只想做个与世无争的普通人,可现实却一步步将他逼成了一个顶级星际猎人,是无奈的成长,还是命运的捉弄?且听残念慢慢道来……
  • 当我成为神明之后

    当我成为神明之后

    我只不过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妹妹生存在这个令人费解的世界,每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我没有父母,别人总是用着那种可怜眼神去看待,说实话,我很讨厌……在我成为神明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 大佬捂紧你的小马甲

    大佬捂紧你的小马甲

    秋浔穿进了一本日记里,避免日记里最后的悲剧再度酿成,就开始了与某位未来大佬套近乎。结果套着套着就一不小心把自己给套进去了。……他说:你是救赎,也是毒。自第一眼见到她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避无可避。……她说:陪你一起沉沦,如何?即便丢失了一切记忆,可在见到他的第一眼,她依旧会本能的想要向他靠近。万般不值得,但你值得。
  • 你若成风我便成雨

    你若成风我便成雨

    宁雪妍为保护家传秘籍,面临叔叔伯伯的威胁下,她竟奋不顾身的跳下悬崖。一阵耀眼的光芒后,她竟然穿越了!于是,宁雪妍的古代爱情之旅启程了。
  • 花开与你的半夏

    花开与你的半夏

    希望从校服到婚纱希望从十六岁到六十岁希望从那一年到一辈子
  • 闪婚成爱

    闪婚成爱

    “我清音柔体易推倒,大叔要不要试一试?”男友傍上富婆,还拿钱羞辱自己,夏南星赌气转身,就这样和陌生帅大叔闪婚了。婚后,帅大叔宠她入骨,狗粮撒了一地。可随着阴谋的接踵而至,所有人都说她心狠手辣,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当全世界都背弃她,避她如蛇蝎的时候,只有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她的身后,坚定的握着她的手。“你可以一生猖狂,做我的混世魔王。”“大叔,你嫌弃我胸小吗?”“不嫌弃,我喜欢青梅竹马的感觉。”“什么意思?”“从小玩到大。”夏南星捂脸,大叔你太污了!
  • 西游天机

    西游天机

    西游最大的秘密,谁泄露了天机?如来、玉帝、女娲他们在谋划什么?一个血案令孙悟空逃出五行山,谁才是幕后黑手?孙悟空又如何穷尽天机,逆天而战?
  • 思念何必泪眼

    思念何必泪眼

    有一种爱,叫母子连心。有一种情,叫血脉相连。
  • 都市之神尊出天

    都市之神尊出天

    神界花风流奉神帝之令缉拿魔界强者魔霸天!神尊出天,一念万千。然而当他来到这灯红酒绿、繁华无际的都市……“妖精,别闹(ー_ー)!!”“唉唉唉,妹子你手放哪的?”“靠,别钻我被子了!”……这,这到底是咋个回事啊。老子上辈子欠你们的么?此刻,却见一群人呼啸而来,对着他就是各种诱惑!妈蛋,那个脱裤子的男的过分了啊!花风流泪奔了:“救命啊!饶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