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24

第24章 火烧赤壁(1)

江东野望

从这一刻开始,江东孙家正式进入刘备的生命之中。以下为行文方便,简单介绍一下孙家势力的来龙去脉。

孙家出自扬州吴郡富春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下辖富阳市一带,这里曾是元代大画家、《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春山居图》因历史原因被毁成两截,分别是《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藏于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时间两幅残作合璧展出,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富阳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

话说孙家在这里世代担任地方小吏,算不上显赫,而将这个平凡的家族推上汉末历史舞台的是孙坚孙文台,他靠着不断讨伐民变累积战功,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随后孙坚在关东联盟讨伐董卓的作战中,带领部将加入袁术阵营,成为联军中战力最强的部队,破胡轸、吕布,并攻陷洛阳。

之后孙坚仍听令于袁术,于公元191年进攻刚刚入主襄阳的刘表,结果在一场夜间作战中,孙坚遇伏,遭流箭射毙。

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仍仕于袁术帐下,并于公元194年奉袁术之命进军江东。孙策仅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征服半个江东,受朝廷拜为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成为天下最年轻的诸侯。

一半是为报杀父之仇,一半是为了江东基业,自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起,江东政权便持续向荆州发动攻势,孙策于建安四年首度攻打江夏,孙策死后,接手的孙权则前后于建安八年、十二年与十三年三度进军江夏,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初击破夏口城,击斩江夏太守黄祖。

孙权随即任命胡综为江夏郡鄂县县长,建立滩头堡,为更进一步西进作准备。

鲁肃正是江东进军荆州的重要推手。

他是淮南东城县人,家境十分富裕,但他从小便不务正业,整天射箭击剑,设想奇谋诡计,还变卖祖产,撒钱大搞帮派活动(典型的富二代),成为他人眼中的怪人。

后来鲁肃透过周瑜的引荐,加入了新成立的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相当亲近的幕僚,鲁肃为这位年轻的主子做出了一套大胆的发展策略。由于是孙、鲁二人在榻榻米上谈话的内容,因此一般又称此策为"榻上策"。

根据鲁肃的想法,曹操篡汉已是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孙家既不宜守着"朝廷外藩"的定位,也不宜与曹操直接对抗,优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西面的荆州,只要征服荆州,孙家便有鼎足天下的实力,届时直接称帝以摆脱曹操名义上的控制,再图谋天下,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诸葛亮向来忠于汉王朝,有着很深的"汉室情结",所以他为刘备制定"隆中对",目的是希望帮助刘备恢复汉室荣光。如果当时刘备稍微表露出一丝想要称帝的念头,恐怕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至于后来刘备称帝,那是由于内外部条件已基本成熟,加之曹丕已经称帝,诸葛亮只好顺其自然。

而鲁肃则没有这个思想包袱,他制定"榻上策"的目的,便是为了使孙权称帝,反而孙权本人非要推脱不可。

诸葛亮与鲁肃所制定的总体纲领虽然大同小异,但两者的初衷却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孙权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示同意,但之后的三伐江夏,显然是依循着"榻上策"的调子。

在历经了五年的奋斗,抛洒了无数军民的血汗之后,孙权和鲁肃终于一脚踹开了荆州东方的门户,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两个情报:一是刘表的死讯;二是曹操准备向荆州用兵。

这样的变化让鲁肃相当不安,这等于是推翻了他原本"不与曹操正面对抗"的假设,于是鲁肃决定为自己的对策买个保险,他告诉孙权: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素来不睦,内部人马又各怀鬼胎,而刘备乃是天下枭雄、曹操的死敌,之前被刘表雪藏起来,现在如果新组阁的襄阳小朝廷与刘备合作,我们便只能和其修好结盟;倘若他们内部不合,我们便应该出兵,将他们分别击破。我建议由我以吊丧为名,出使襄阳,见见他们的主事者,同时拉拢刘备,由他来安抚刘表旧部,共同对付曹操。现身处风雨飘摇间的刘备,对于我们的支持必定会欣然接受,则天下大势可定。如若晚了一步,则可能会被曹操抢占先机。"

鲁肃的话说白了,就是要扶植刘备为荆州的傀儡宗主,利用他和曹操之间的仇怨对抗曹操,也借此逐步实现江东吞并荆州的梦想。

不可否认,与之前豪情壮志的"榻上策"相比,此时鲁肃的策略转变是相当理性和务实的。

五年前曹操还在经略河北,江东自然有空间和时间去征服荆州,岂知江东的西进步伐却被黄祖给绊住。如今曹操大军已近在咫尺,即便江东能抢先一步征服荆州,疲惫之余肯定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既听话又强有力的傀儡摄领荆州,先求挡住曹操,再慢慢将权力收回,倒不失为一步妙棋。

这样的思考方向,直接形成了鲁肃之后"借荆州"主张的基础。不过鲁肃判断失误的地方是,刘备虽然是个强而有力的投资标的,但是想要让他听话,倒不如让老母猪上树来得更简单些。

在今后的十几年间,鲁肃将为眼下这一时的决策而抱憾不已。

话说孙权命鲁肃从柴桑出发,前往荆州。当鲁肃抵达夏口时,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传来。他加紧脚步,但仍不够快。当他来到南郡时,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刘备也已被迫向南撤离。于是鲁肃循着刘备撤退的轨迹向南急追,总算是在当阳一战之后,见着了几乎走投无路的刘备。

鲁肃见到刘备后也不废话,开门见山挑明了江东的意愿,并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宣传江东的优势。为了坚定刘备"联吴抗曹"的信心,鲁肃反问刘备:"使君如今这番模样,还想去哪里?"

刘备答道:"和岭南的苍梧太守吴巨有点交情,打算前去投靠。"

鲁肃不禁摇头:"我们家孙将军聪明仁慧、礼贤下士,江东英豪都为其所用,现在据有六郡之地,兵精粮足,有成大事的实力。吴巨不过是个无名小卒,远在岭南,迟早为人并吞,哪里是可以落脚的地方?站在使君的立场,现在最好的办法便是派亲信前往江东,和我家主公结盟修好,共图大业。"

刘备不再推辞,欣然应允。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精彩的对白,我们会发现,对于刘备而言,鲁肃的提议根本就是拒无可拒,纵使这个所谓的"结盟"是包着糖衣的毒药,却也是刘备眼下唯一的救命灵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结好江东原本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制定的策略,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客观情势与手中的筹码,要想在夹缝中求得一丝活路,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

然而刘备却故弄玄虚,扯出一个苍梧太守吴巨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我们把这段对话当成是一次商业谈判,就不难理解了。

经常参加谈判的人都深谙一点,那就是:你无论内心如何想要达成协议,但表面上却要装出一副苦相,像是做了赔本生意一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刘备搬出吴巨来,意思就是想要告诉鲁肃,并非只有你们老孙家是我的选择,将来一旦刘孙联盟,咱们只是战略伙伴关系,不分主次,我刘备不听孙权的任何摆布,如若不然,我便改投吴巨,虽然没什么前途,但至少目前还没有性命之忧,可以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你们与曹操死磕。

这种伎俩,鲁肃自然是心照不宣,于是他在贬低吴巨的同时,再一次强调刘孙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刘备一看,再扯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拖得时间越久,对自己反而越不利,便接受了邀请。

于是谈判结束,没有赢家,或者都是赢家。

会面结束之后,刘备和鲁肃一同搭乘关羽的船队,顺江东下。当时夏口已被孙权给屠灭,不足以作为基地,于是鲁肃将刘备一众带到鄂县的樊口驻扎,也等于是对外声明了江东政府庇护刘备的立场。

至于出使柴桑一节,由于结好江东的概念是诸葛亮所提出的,他老哥诸葛瑾眼下又正在孙权幕府发展,于是刘备舍弃了孙乾、糜竺等老牌外交官,由当时只有二十七岁、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扛起此一重责大任。

当时已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

超级巨鳄

当刘备在樊口焦急地等待着与江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时,曹操正忙着咀嚼胜利的果实。他在十月左右进驻江陵,向荆州百姓公告改朝换代的具体事宜,原州牧刘琮调任青州刺史,而荆州刺史的位子,则由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北方人李立接掌。

紧接着,曹操又重重犒赏亲曹派: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胪,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蔡瑁为从事中郎兼司马长水校尉,而且全部都封了侯。亲曹派们奋斗多年终于得偿所愿,必定是大唱曹公英明。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荆州新贵们从此便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不见记载。这里面也包括蔡瑁,曹操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让他和张允去统领荆州水师。这两个家伙只不过是襄阳城内的土财主,最多算个官僚,若论打仗,什么本事都没有,要真用他们带兵,恐怕江东老孙家开心都来不及,也不会想方设法要他们的命。

除了这些荆襄新贵之外,曹操又登用了两位在野的荆南大人物,一位是长沙人桓阶,一位是零陵人刘巴。

桓阶是孙坚当长沙太守时举的孝廉,孙坚战死时,就是桓阶出面和刘表谈判,将孙坚尸首要回来安葬,后来桓阶又撺掇继任的长沙太守张羡对抗刘表,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喜欢兴风作浪的主。

刘巴则是荆南一等大族出身,父亲和祖父两代都官至太守,年纪轻轻就享有大名。

这两个人在刘表执政时期都隐身在野,曹操来到后便主动投靠,成为曹操镇抚荆南的最佳人选。

与此同时,江陵的临时相府又有好消息传来:割据巴蜀的益州牧刘璋听闻曹丞相拿下荆州,特派遣使者前来道贺,表示绝对服从帝国指令,所属军队听任丞相调遣。

对于刘璋的输诚,曹操当然是相当高兴的,但也许是因为荆州受降的事务太过于繁杂,或者曹操真的是被胜利冲昏了脑袋,他对益州使节团的招待规格也就随便了点,连主簿杨修建议封赏益州特使,曹操也没有接受。而益州特使三番两次前来拜会,向其示好,曹操更是因此人相貌丑陋,便瞧不上人家,态度极为冷淡,甚至是恶劣。

无奈之下,这位倒霉的仁兄只得回转复命。

此人在三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曹操的这次会面,对于未来的天下走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他便是张松。有关他的事迹,后面会着重讲到。

话说待一切杂务都告一段落之后,曹操这才将心思放回到正经事上来。刘备不愧是刘备,连虎豹骑都奈何他不得。以眼下的情势,曹操若要蛮干,就得率领大军顺流东下,先把在樊口的刘备消灭,再一口气吞掉江东,这样就可以进入游戏的结尾画面了。

不过问题是,现阶段曹操对攻打江东并没有十足把握,荆州内部也不安定,要立即开战,只怕后院起火。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像前一年公孙康对待袁家兄弟那般,由孙权摘下刘备的脑袋,自己来向帝国政府投降。

为了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曹操向位于柴桑,也就是今天九江市的孙权发一道私函,上头写道:"最近本丞相奉帝国命令修理那些不听话的小弟,刘琮不是因此而投降了吗?现在事情告一段落,我想带着手下八十万名兄弟,与尊驾在吴地举行一场打猎比赛(会猎于吴)。"

曹操的这封信相当厉害,一则点出自己出兵的合法性,二则说明手上部队强大,三则威胁他的目标不仅是荆州,还包括整个吴地,四则留下一丝回旋余地,让孙权选择是要一起打猎,还是"被"打猎。

此刻的曹操与他的将领们,就像一群在草原上横行无忌的狮子,目空一切,除了参谋程昱比较清醒以外,其余人等都认为只要齐声大吼,孙权这个黄口小儿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乖乖将刘备的人头献上。

然而曹家诸将却没有意识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群与他们一样贪婪、狡猾、凶残的鳄鱼。狮群只顾着眼前溺水的羚羊,却没有意识到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沼泽的软泥之中。

曹操的信到达柴桑小朝廷时,鲁肃也正带着诸葛亮向"江东至尊"孙权推销"联刘抗曹"的策略。

由于"联刘抗曹"这个论点鲁肃之前已经说得太多了,再多嘴恐怕会有利益输送之嫌,因此,这次他让刘方代表诸葛亮主讲,他本人只负责敲边鼓和善后工作。

而诸葛亮自然也是有备而来,他先是技巧性地挑明,天底下能跟曹操对抗的,就只有刘、孙两家,现在群雄俱灭,曹操又征服了荆州,孙权应早作决定,如果认为打不过,早点投降才是真的。至于刘备,因为是"汉室之胄",天下英豪的偶像,如果此事不成,那是天命,但要投降,却是万万不能的。

孙权原本就意在荆州,也有心和刘备合作,这下诸葛亮将立场给挑明了,孙权也就趁势直言:"孤手握江东广大之地、十万大军,岂能就这样受制于人?孤的立场很清楚,刘豫州是唯一能对抗曹操的人,只是你们家最近惨败,又将如何对付曹操呢?"他把球又踢了回去。

诸葛亮分析道:"目前我方集结的残军加上关羽的水军还有万人,刘琦所控制的江夏部队也有万人。相反,曹操大军远道而来,且又急进,已是强弩之末。此外,北方人不习惯水战,且荆州军民并非自愿投降,也不会和他充分合作。因此,只要江东派一员猛将出兵数万,和刘豫州协力,曹贼必破。"

话谈到这个份上,鲁肃应该已经可以在旁边点头窃笑了,心想大势已定,用不着自己再多嘴。哪承想曹操那封要命的"狩猎邀请函"忽然从天而降,如深水炸弹一般,硬生生地炸乱了这股和谐的气氛。

小朝廷中杂音很快便冒了出来,以张昭、秦松为首的一票保守人士向孙权表示:"曹操虽是头虎豹,但现在挟持天子,挂上了帝国丞相的招牌,要与他对抗,名不正言不顺。而且曹操已得荆州,拥有荆州水军船舰千余艘,我方的水上优势不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迎曹方为上策。"

张昭是徐州广陵名士,被孙策招揽,成为孙家的核心幕僚。建安十三年时,他担任孙权破虏将军府中长史,相当于政府秘书长,为柴桑小朝廷中地位最高的文职人员,在文官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而张昭对年轻又嚣张的鲁肃向来不待见,对于孙权的西进政策也不甚赞同,眼下他带头建议迎曹,立刻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令年轻的孙权难以招架。

《三国演义》中,帅气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面是虚构的,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无论是资历、名望还是地位,都不能与张昭相提并论,恐怕他也没那个胆子站出来与张昭进行现场辩论。

其实就算是鲁肃,也没种公开违抗张昭,他只能趁孙权去沐浴更衣时,对孙权咬耳朵:"那些建议您投降的人全都不安好心,您投降了他们还是有官做,但您自己呢?望将军三思啊!"

孙权听后大为感动,拉着鲁肃的手道:"子敬,你懂孤!"

不过,孙权毕竟还是太年轻了,无法抗衡那一票名士级的鸽派,于是在鲁肃的建议之下,他发出急令,从鄱阳驻军中召回一位重量级的将领,前来为自己助阵打气。

同类推荐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本书介绍了清代巨商大贾的故事。他们是:山西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山西乔家大院的建造者乔致庸,红顶商人胡雪岩,丝绸名店瑞蚨祥的掌门人孟洛川,宁波商帮领头人、声震上海滩的叶澄衷,晚清官僚资本家、洋务运动中坚盛宣怀等。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一统经纶:秦始皇

    一统经纶: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历朝开车皇帝大传丛书·秦始皇:一统经纶》为您打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经纶的传奇人生,为您进一步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未来无限可能:林书豪给你的10堂人生启示课

    “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传奇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的疯狂表现所带来的“linsanity”。林书豪的崛起当代最好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的特质,从他的身上发现值得自己效仿的闪光点,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热门推荐
  • 逍遥皇后

    逍遥皇后

    一朝穿越成杀手,还成了江湖追杀的灭人全族的凶手,看似很倒霉,但这些都影响不了她生活的步调与态度。整个江湖的通缉阻止不了她对逍遥快活的生活方式——阴谋密布的后宫更是改变不了她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即使他用自己仿佛带毒的蛛丝织成了一个强大而坚韧的网将她牢牢网住,却依旧困不住她自在逍遥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宿命局

    宿命局

    诸天战乱,洪荒天主之子,死于少冲界,万古岁月悠悠而逝,身负神话纪元最强封印,逆天重生,只为破局而存。生无言孤,死亦无悔,心有千创,何惧一伤。
  • 青少年成功方略——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力量

    青少年成功方略——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力量

    本书从百年诺贝尔奖近千名得主的人生历程中总结出五种力量源泉,并配深度点评。
  • 不错所爱

    不错所爱

    只因一次任性的旅行,只因一场无关情事的初恋,便让兰一在那场意外中沉睡了五年之久。只因十八岁的那场车祸,只因那替他悲痛的眼泪,便让季遥等待了十二年之长。可是人生无常,当他如愿抱得美人归,当她甘心与他终老,一个个巧合的出现又无情的离别了两人。爱情是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可是,你要相信,只要两人守护好彼此的爱意也终究能破镜重圆。兰一并不是懦弱的,可当死亡一次又一次的找上她的时候,她真的很害怕。
  • 万法春秋

    万法春秋

    太古洪荒,诸神黄昏,众神殇。上古大世,万妖作乱,群妖灭。黑暗年代,世界末日,强者陨。神秘时光,历史空白,无人提。而今,古族林立,百无禁忌的万兽之体,千古空寂的永生花皇,转世轮回的罗汉尊者。光暗双生中睁开的第三只眸子...万法争鸣的天地间谁能称尊?黑暗葬墓,极北雪域,永乐魔界,不死火冥界......一个个神秘荒芜之地,显现那不为人知的真相。大时代来临,一个夏族少年,带着奇门遁甲和古老阵法而来,佛魔双修,扭转阴阳,震动乾坤。
  • 找事惹妃

    找事惹妃

    她江小黎穿越了!不是做梦!是真的!看着别的女主接二连三的穿越,终于轮到自己了。她心里那个激动啊。美男啊,我来了!却被某个王爷一把捞进了怀里“爱妃,你是在叫本王吗?”
  • 我家二哈会修真

    我家二哈会修真

    二哈在手,天下我有。逗比无限,热血尽燃。
  • 不要让时代的悲哀延续

    不要让时代的悲哀延续

    这是几百年后的地球,核战在总总因素下还是爆发了,不过幸运的是人类并没有彻底消亡,在这个秩序崩塌的世界,他们重新开始了新的文明……,本书不是丧尸变异类的题材但也是有异能的元素,新书上架感兴趣的同学进来听听故事的延续吧!
  • 天命妖孽

    天命妖孽

    这是一个以木器称雄的世界。穷小子林栎,身负元木命格,无意中承接天命,被神木选为灵纹意识种子的寄体。从此,探纹、训灵、铸器、武木等常人视为千难万难的神木道修练法门,在他手里信手拈来,学得不费吹灰之力。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当一片神奇的魔木“薪芯”也融入他的身体之后。他便一飞冲天,成为世人眼里,绝世无双的妖孽,谱写了大陆古往今来最强的传说。
  • 九重魔神

    九重魔神

    古曰:天有九重天,地有九幽地。天地法则,由谁来决?既已封魔何以成神?天有天道,魔亦有道。封魔成神,逆转星命;神魔一统,皈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