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5000000007

第7章 大风起兮(5)

刘备此时应该还不知道太史慈何许人也,但一定知道孔融,所以他立刻下令召见,太史慈也不多废话,便将事由娓娓道来。

原来又是黄巾军惹的祸。

却说黄巾军在冀、兖二州被官军击败后,只能回流至青州,在管亥的率领下,再度入寇北海,北海相孔融亲自领兵出剿无效,反被敌军围困于都昌县,至今已有十余日,情况甚是危急。太史慈本来不是孔融属下,只因孔融常常资助他家,这才犯险孤身进入围城,自愿为孔融讨救兵。

太史慈对刘备道:"我,太史慈,东莱鄙人,和孔北海非亲非故,非朋非党,只是为了道义,甘愿为他分灾共难。现在管亥为乱,北海被围,孤立无援,危在旦夕,府君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大人才特别派我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来向府君您求援,现在孔大人在围城中引颈盼望,北海一地存亡,就看您的一句话了。"

刘备听完太史慈这番正气凛然的言辞,不由得感慨万分,于是说出了他自"乘华盖"以来第二句历史上有记载的话:"想不到孔北海还知道世界上有个叫刘备的人啊!"

刘备毕竟是当大哥的,废话少说,当下便调精兵三千,由太史慈率领回北海平乱。黄巾军见有援军到来,立刻便撤了,北海之围遂解。

读到这里,列位大概会觉得刘备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似乎缺少诚意,既然要救就应该亲自领兵去救,怎么会出兵不出面呢?这似乎有悖他做人的原则。

这倒是冤枉了刘备,汉朝当时有"二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的规矩,刘备既然身为平原相,便不能率军离开平原境。虽然这规矩后来被一破再破,但至少目前为止,刘备应该还是放在心上的。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从刘备对太史慈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两件事:

第一,他当时还是个名声不显的小角色,因此对于孔融会找他求援感到无比惊讶。

第二,他出兵的理由似乎并不是为了救国讨贼,也不是太史慈所说的仁义道德。他之所以出兵完全是因为孔融这个大人物瞧得起他,给足了他面子。在受宠若惊之下,他便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

以上两条意味着,此刻的刘备急欲成名,很需要面子,需要到他可以忘记一些更加切身的利害,而挥霍手上寥寥无几的筹码。

当然,不能否认刘备出兵救孔融是"义举",此举肯定为他的名声加分不少。

说到孔融,在当时士大夫界中,类似于现如今歌坛中的周杰伦、影坛中的周润发,属于天王级的人物。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在那个以经学为尊的年代,这可比什么"皇室血统"、"帝王之胄"要牛得多了。

而且他本身又有才华、善议论,很快就坐上当代名士第一把交椅,凡是与他结交或是受他称赞的人,身价都会翻着跟头往上涨,因此刘备这一救,立刻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军痞,提升到了"天下英豪"的等级,这对刘备之后的事业有着很大帮助。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当时刘备所身处的客观环境来看,借兵之举是否真的无可非议,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事件来分析。

第二件事发生在刘备担任平原相不久之后。

平原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因为看刘备不爽,便找刺客去刺杀他。刘备当时凡是有客人造访,必定招待客人同席而坐,同桌而食,完全不分贵贱。那位刺客先生便是利用这样的机会,主动造访刘备,而刘备并无丝毫察觉,同样热情款待,结果那位刺客被刘备所感动,不忍动手而离去。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有趣的结论,为刘备生涯的第一部分做个总结。

先说最不重要的,或者说是最有趣的。

那位主使刺杀刘备的平原郡民,名叫刘平,如果列位记忆力不算差,公元187年张纯、张举之乱爆发时,推荐刘备从军平乱的,也是一个平原人,名叫刘子平,两者的名字只差一个"子"字,而名字中间的"子"字,在古书上有时是可以省略或有可能被误删的,因此这位刘平与刘子平或许是同一个人。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何这位刘先生当年欣赏刘备武勇,推荐他从军,这会儿却又要派人刺杀他?

史书上说刘先生是因为素来看不起刘备,不想在他手底干活才动了杀机,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刘先生没想到当年那个愣头愣脑的傻小子,不过五年的光景,便回来当上两千石的高官,爬到了自己头上,所以一口气咽不下,这才痛下杀手。又或许刘先生从来就看刘备不爽,推荐他去从军其实是想害他(差点成功),这回只是第二次动手罢了。

当然,以上猜测都建立在"刘平"和"刘子平"是同一人的假设之上,对于刘备的人生无关痛痒,可作为读书的一点乐趣。

第二个结论: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成功最大的原因。

须知,"平原相"是个地位尊崇的官职,一般老百姓要见上一面恐怕都不容易,而刘备这位平原相竟然没有半点官架子,对于所有来访百姓一视同仁,其热情的程度和真诚的态度,连刺客都为之感动。

当时其他世家出身的诸侯们,要么奢华无度,要么只招待有名望之人,有哪个会像刘备一样,和百姓一起吃饭喝酒谈感情?这也难怪当时平原"众多归焉"。陈寿写史到此,也不禁发出"其得人心如此"的感叹。

第三个结论是从第二个结论上顺承下来的,然而这也正是刘备前半生失败的主因。

郡守亲民当然很好,但亲民亲到连刺客近身都一点警觉性没有,那就是糊涂了。同样的,史书上记载刘备在平原的施政是"外御贼寇,内丰财施","外御贼寇"当然没的说,而且也是刘备所擅长的,但"内丰财施"就有问题了。

列位不要忘记,这时平原仍处于战备状态,西边是袁绍的主力军,东边则有青州黄巾虎视眈眈,刘备没有"内丰财库"也就算了,还将宝贵的军费军粮施舍给民众,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须知,战争不是请客吃饭。

当然,以如今人道主义立场来说,红十字会少不了要颁给他一面锦旗,可就当时而言,过于"人道",是否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是值得商榷的。

笔者认为,眼下的刘备虽然升到两千石的位置,但并没有对这个位置的认识。他将平原相当成"玄德会"的大哥来做,将全郡国内的百姓当成自家兄弟,大家不分彼此,有酒大家喝,有饭大家吃,有妞……至于打仗,老子上马提刀就行了,怕个鸟?

救孔融一事也是如此。

刘备当时在平原有多少人马不得而知,但从他之后救陶谦只有千余人来看,他在平原时应该也不过五六千人的样子。

当时孔融与公孙瓒或田楷都没有政治或军事上的合作,只因孔融当他是个人物,就免费奉送三千精兵,败掉了大半老本。说句不好听的,这与那种在赌桌上被美女抛几个媚眼儿,便不看底牌直接梭哈的家伙没啥两样。

也许这就是刘备最大的问题,他是个"对敌人像严冬一样冷酷,对朋友像春天般温暖"的人。和同时代诸侯相比,他显得格外可亲,因此民众愿意亲近,甚至为他效死力。然而,他却缺少当一个成功军阀所应具备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在乱世中,有了地盘、有了名声、吸引民众、取得资源,便能够成为一方之霸。但没有把人力财力物力组织起来转化为实力的本事,这些资源都只不过是手中流沙,伤不了人,更不能用来争强斗胜。这种人最多也就是流寇,在正规的军镇之间挣扎求存。

也正因为此,一个集团想要在乱世中崛起,所依赖的不只是勇猛冲锋的将领,或是出奇计诡策的谋士,还要有那样一些人,默默地埋首在法律条文、财会账务等繁杂琐碎之事中,将人员、军队、粮草、物资都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供英主猛将谋士尽情使用。因此,曹操的背后有荀彧、毛玠、枣祗、任峻,孙策的背后有张昭、吕范,而刘备什么都没有,甚至他根本不知道该有这些。

其实这怪不得刘备,除了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外,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统帅,都是要经过现实的磨砺的。刘备没有在政府机关泡过,也没一个带他出道的老爸,他打从一开始就是个武人,率兵打仗是他的本行,自然没想过君主的菜单中还有"内政"这一选项,更不会想到更加细节的如财政、民政、地政、税政、军政管理、人力资源等。

列位不妨想象一下,刘备带兵打仗就是登高一呼,所有人都跟着热血沸腾,愿意为他效死力。

可是当有人问:"刘大人,咱们该怎么打?"

刘备只会用他那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牛气十足地说:"只要往前冲,杀到天的尽头便是了!"

当然,这样的部队面对那种连仗都懒得打的杂牌军时,还能无战不胜,但遇到纪律严谨、指挥分明的正规部队时,那就逊了不止一筹了。

很显然,在平原期间,刘备对这些还没有丝毫的认识。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十年之间,刘备都没有真正领悟到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他虽然也遇到过几个相当有能力的行政官,却只能微笑着与他们擦肩而过,这时刘备所爱的,还是如赵云、关羽、张飞这样威武雄壮的肌肉男。

这样的境况,要一直等到他遇上那个人,合作弥补了彼此能力上的不足后,才会得以改善。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才真正拥有了创造霸业的可能。

当然,离那个人的出现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之前,刘备同学还得继续忍耐颠沛流离的生活。

同类推荐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名人传记丛书——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军事征服者”。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
  • 幽默文豪萧伯纳

    幽默文豪萧伯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魔武乾坤

    穿越之魔武乾坤

    在一个普通的平民区,一个幽暗的小房间里,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双手不断的游走在键盘上,嘴上的香烟已经燃尽了,却还不肯丢弃,继续骂骂咧咧的盯着屏幕,突然一道惊雷,房间里被点亮了,只有一声哀嚎传了出来,可惜似乎没人听见。画面一转,就已经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我的人生开了外挂

    当我的人生开了外挂

    当秦铭想到自己毕业即失业时,他就感觉到自己人生是迷茫而令人沮丧的,因此,他没有了奋斗的动力,成了一名拖延症晚期患者,再加上感情不顺、四级考试失败……可这一天秦铭获得了一个外挂。【准时在闹钟响后五分钟内起床,奖励RMB20元】【准时吃早餐,奖励30元】【请记得阅读,每阅读10分钟可奖励50元】【请认真上课,每学习10分钟可奖励50元】【请坚持运动,每消耗1卡路里可奖励50元】【准时做到晚上11点前睡觉,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奖励50元】……从此以后,秦铭过上了一个很自律、很健康、很富有的幸福人生。日常向,轻松文。
  • 玉魔戒

    玉魔戒

    故事发生在现代都市里一个非常平凡的普通人身上,草根人士杨波尽管自己也十分穷困潦倒,但却生就一副助人为乐的侠义心肠,常常倾尽所能、不遗余力的去帮助别人。后来在无意中得到了神通广大的“白玉仙子”玉姑的帮助,在奋斗路上从此得心应手、一帆风顺,也因而引发出许许多多神奇有趣和搞怪的故事。
  • 这个王妃不好惹

    这个王妃不好惹

    林天瑜,京城幻云楼的掌柜,飘逸洒脱,风流天下,不拘权势,有着一张女子见了羡慕,男子看了妒忌的俊脸。谁又知道,他这位俊美绝伦的侠客,实际是个,令满朝大臣惊叹不已,集琴、棋、书、画与仁爱、智慧于一身的辰逸王的王妃楚青芸。世人都说,楚青芸为了劝自己的夫君欧阳辰逸出征而被妖陷害,命丧和阳宫。可谁又知道,她却于林天瑜的身份出现在众人视野。一朝三国乱,一袭白衣脱颖而出,天豪国一战天下皆知,开创新一代无敌神帅。且看他如何智劝取紫玉关,艺压天下,威振沙场……
  • 城南墙下栀子花开

    城南墙下栀子花开

    电视上,正播放着财经新闻,手机铃声响起,苏小小不慌不忙的拿起手机,原本平静的她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名字顿时慌了起来,她竭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 西方龙的故事

    西方龙的故事

    绰号小魔晶的科元纳?莫里是西方龙族中岩浆龙的女儿,自小被人类抚养,十六岁那年,不平凡的日子降临了,小魔晶有幸登临史诗般的英雄舞台
  • 误入无限世界

    误入无限世界

    来往万千精彩位面之间....动漫位面,感受动漫人物的热血、自由、理想!!....武侠位面,侠骨柔情,快意江湖一生路!登临仙侠的浩渺之旅,逍遥天地!立通天之志,登众生之巅....--------------一切精彩皆在《误入无限世界》.....PS:海贼王位面,现为鹿鼎记位面……
  • 爱在独克宗

    爱在独克宗

    在对的时间里,smart遇上大切诺基,是否会遇到对的爱情?当smart驶进香格里拉,小小的车身是否可以在那里长久地驰骋?在音乐和美食的陪伴下,一个叫隋意的坚强的吃货演绎了一段治愈系爱情
  • 莫思莫忘

    莫思莫忘

    本文讲述的是九零后莫斯,篌空,米子涵,唐思琪,陆思齐,肖文,梁俕,李洋,米殷,邹邹,顾晓东他们从高中时代的友情与爱情。面对爱情,七年前,他们幼稚却又真诚,七年后,他们大胆却又谨慎。爱与不爱,或者长情或者激情,若只是一瞬,何其悲哀。有的用事业来换取真心,有的用时间来保留爱情,有的用生命来保护真爱,他们又会辛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