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43500000013

第13章 存养类格言品评

【原文】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日穷理,日尽性,日达天,日入神,日致广大、极高明;

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日谨言,日慎行,日约己,日清心,日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心性的修养不可不充分,所以取法以多为宜;要穷究物理,极尽性情,通达天人,人于神妙,达于广大,极尽高明;

情欲的满足不可不节制,所以取法以少为宜;要谨慎说话,慎重办事,约束自身,清明心地,节制饮食,减少嗜欲。

【原文】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尽事物的精微;

四合为二,二合为一,以极心性之高明。

【译文】

用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方法,极尽事物的精微;

用四合为二,二合为一的方法,极尽心性的高明。

【汇评】

上言“道学问”事,下言“尊德性”事。《中庸》有“尊德性而道学问”语,盖从此来也。宋时鹅湖之会,朱陆为此而辩。朱主多读书格物,精微致实,陆主发明本心,执简驭繁。朱讥陆之心学以“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陆斥朱之实学以“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实则二氏各有所得,不可偏废。“尽精微”或可谓之为学做事功夫,“极高明”或可谓之修道做人功夫。而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或四合为二,二合为一,其法也。二者相反相成,不可离者。人生于世,岂可不修道做人,又岂可不为学做事乎?二者相合,内圣而外王之道也。

【译注】

上一句讲“致力学问”之事,下一句讲“尊崇德性”的事。《中庸》一书有“尊崇德性而又致力学问”的话,以上格言即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宋代有名的“鹅湖之会”上,朱熹曾和陆九渊为此辩难。朱熹主张多读书明理,多体察事物,把学问做精微做扎实;陆九渊则主张发明本心,去除蔽障,以高明的心性统御万物之繁杂。朱熹讥讽陆九渊的心学说,“只怕说到无以言表的地步,连天下有古今之别也不能相信了”;陆九渊则斥责朱熹说:“容易和简单的功夫终究是久远而伟大的,而支离破碎的事业毕竟沉浮不定。”而其实,两人是各有所得,他们的说法也不可偏废。“尽事物的精微”或者可以称为求学做事的功夫,“极心性的高明”或者可以称为修养做人的功夫,而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或四合为二,二合为一,分别是修养做人和求学做事的方法。这两方面是相反相成,不可分离的。人生在世,怎么能不修养自己,好好做人?又怎么能不去求学做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乃是内成圣哲、外成大业的方法。

【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天道的运行健进不已,君子效法它,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进取;

大地的形势宽广浑厚,君子效法它,以宽厚无量的德行,承载万物。

【汇评】

天之运行,无时或息,非至健不能也。君子以之而自强不息,纯乎天德之刚,无乎阴邪之累,则在我之健,一如天行之健矣。

地之势高下相因而无疆穷,乃至顺极厚而无不载者。君子体之,德积于中,发于外,使天下万物皆有以遂其生、复其性,斯为“厚德载物”也。

【译注】

天道的运行,永无停息,不是至刚至健是做不到的。君子效法它,自强自励,要有天道运行般纯粹的刚健,而没有阴暗邪恶的牵累,这样,自己的刚健,就如天道一样了。

大地的形势高下相因而没有边际,而且极其浑厚,没有什么不去承载。君子体察这一点,努力修养自己,并使修养畅发在事业上,使天下事物都能自然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其天命的本性,这就是“厚德载物”。

【原文】

明察果决;

含养包罗。

【译文】

用明察果决临事;

以含养包容待人。

【原文】

天良乃修德之本;

理性乃卫道之基。

【译文】

天赋的良知是修养道德的根本;

义理与善性是维护道德的基石。

【原文】

精工言语,于行事毫不相干;

照管皮毛,与性灵有何关涉?

【译文】

善逞口舌之能,与做事毫不相关;

只作表面文章,于心性有何利益?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开阔心胸,以便容纳天下的万事万物;

虚怀若谷,以便接受天下的—切美好;

态度平和,以便纵论天下的善恶得失;

精神沉潜,以便探讨天下的各种学说;

静定心性,以便应付天下的风云变幻。

【汇评】

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为真心。

【译注】

精神锻炼,如同洪炉炼金,千锤百炼才能成真金,千锤百炼才树诚真心。

【原文】

清明以养吾之神;

湛一以养吾之虑;

沉警以养吾之识;

刚大以养吾之气;

果断以养吾之才;

凝重以养吾之度;

宽裕以养吾之量;

严冷以养吾之操。

【译文】

用清净明澈来培养自己的精神;

用湛然专一来培养自己的智慧;

用深沉警戒来培养自己的胆识;

用坚强宏大来培养自己的气魄;

用果敢决断来培养自己的才干;

用端庄凝重来培养自己的气度;

用宽宏豁达来培养自己的胸襟;

用严肃冷峻来培养自己的节操。

【汇评】

冯少墟云:“凡人拈花弄月,寻山问水,便觉天趣盎然,而况存心养性,直达真源?上下古今,都在这里,此中乐趣,更复何如?”

【译注】

冯从吾说:“人们只要赏花草弄风月。游山玩水,就觉得天然的情趣洋溢在心,何况是修身养性,直接涉及到人性命的本源?天地古今都包容在其中了,这样的乐趣,有什么能与之相比呢?”

【原文】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对自己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涵育的方法来培养深沉的品格;

对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厚的方法来造就博大的胸怀。

【原文】

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以仁养天下万物;

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用虚静涵养自己的心性;

用德行修养自己的身体;

用仁爱养育天下万物;

用大道化育子孙后世。

【原文】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

省却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译文】

培养冲淡清虚的品格,便是一生一世学问;

丢掉徒然无益的烦恼,可使心性多么安和!

【汇评】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语言动作皆是。”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世人遇不如意事,动辄烦恼。而烦恼无补于事,徒自增苦。惟有耐心料理,勿更添此一重缠缚。

【译注】

刘宗周说:“人的修养,全靠一个‘缓’字。这个‘缓’字在人的语言、动作中都应当体现出来。”

刘原渌说:“修心养性,要耐得住烦躁,耐得住艰苦,耐得住惊慌,耐得住惧怕,才能成功。”

世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动不动就烦闷恼怒,而烦恼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是白白给自己增加痛苦。只能耐心解决,千万不要给自己又添上一重缠绕和束缚!

【原文】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

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译文】

称为喜怒哀乐而又说“未发”,这是从情感推求道德,要人保存培养;

说“未发”而又称为“喜怒哀乐”,这是从道德判断情感,要人自我省察。

【原文】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

体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

存养心性,应当淡泊纯粹,就像春温的和煦;

省察缺点,应当慎重严密,类似秋风的肃杀。

【原文】

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

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

就气质上销熔,则曰克治。

【译文】

从自己的性情上培养化育,就叫涵养;

从自己的思想上提醒振发,就叫省察;

从自己的气质上熔化锻炼,就叫攻治。

【汇评】

省克得轻安,即是涵养;涵养得分明,即是省克;其实一也,皆不是落后着事。涵养与克治,是人心双轮。入门之始,克治力居多;进步之后,涵养力居多;及至车轻熟时,不知是一是二。

先儒每言存养省察,毕竟工夫以省察入;若不能省察,说甚存养?

胡丈忠云:“治心如治病然。省察者,切脉而知疾也;克治者,用药以去疾也;存养者,则又保护元气,以杜未形之疾者也。”

【译注】

省察、攻治自己的缺点,使性情随和而安稳,就叫涵养;修养到有了明显效果,也就是省察、攻治起了作用;其实二者是一回事,没有先后的分别。加强涵养和攻治,是人心两个车轮。开始修养时,多用约束克制;待有进步后,涵养上用力又多了一些;发展到了高级阶段,涵养和克治就分不出来了。

历史上的大儒常说“存养省察”,但毕竟首先要从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入手;假如不能省察自己,也就谈不到存养了。

胡林翼说:“治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就像治病一样。‘省察’,就像医生切脉诊断;‘克治’,就是用药消除病痛;‘存养’,就是保持身体的元气,以预防尚未形成的病患。”

【原文】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译文】

人因欲念而动作,若迷于欲念,神智就会昏然;

人任心气而做事,若心气偏颇,行为就会乖戾。

【汇评】

人于初起念时,即使回心一想,其是非固自较然。非者去之,是者存之。克己工夫,即从此初念克起;行善工夫,即从此初念行起。

【译注】

人在开始产生一种念头时,就当转念思索一番,这种想法是对是错,自然清楚。错的就排除,对的就坚持。约束克制自己的工夫就是这样,从想法一露头就加以克制;行善事也是从刚产生想法时就加以肯定,才能见诸行动。

【原文】

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

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译文】

人的心灵如同粮食的种子,里面弥漫生机,是物欲禁锢了它,使它无法生长;但是种子的生命力并未消失,只要加以疏通就可以生长;

人的心性如同明亮的镜子,通体一片光明,是习染玷污了它,使它渐趋昏暗;然而镜子的明净体并未丧失,只要进行擦拭就明亮如故。

【汇评】

惟有内起之贼,从意根受者,不易除,加之气拘物蔽,则表里夹攻,更无生意可留,明体可睹矣,是谓丧心之人。君子倦倦于谨独,以此。

【译注】

只有从内部发生的伤害,从灵魂深深处受到的创伤,最不容易消除。再加上气禀的拘制,外物的蒙蔽,里外夹攻,就更加没有生机可言,没有明净的本质可见了,这就是丧心病狂的人。君子恳切谨诚于独处时的自我约束,道理就在于此。

【原文】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

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译文】

办事果敢决断的人,看似忙碌,其实心中常有余暇一样的安闲;

做事因循拖沓的人,看似悠闲,其实心中常有忙时一样的牵扰。

【汇评】

应事接物,常赢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挂,极是吃累的。

【译注】

待人接物,常能因安排得当而赢得从容闲暇时候,这才看出人的涵养。如果应付事情时劳累烦扰,没事时又牵挂萦怀,放心不下,这可是太累了。

【原文】

寡欲故静;

有主则虚。

【译文】

清心寡欲,所以静定;

心有主见,自然虚旷。

【汇评】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吕新吾云:“心要如天平然,任物之去来,只是静虚中正,何等自在!”

【译注】

不因外物的诱惑而动心,叫做心神静定;不被外物充塞,叫做心胸虚旷。

吕坤说:“心要像天平那样,任凭外物加减来去,只是中正公平,这是何等惬意自在啊!”

【原文】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鹜,四者切己大病。

【译文】

为人应沉静缄默,应从容舒缓,应慎重严密,应俭朴节约,这四条是切身的良言;

立身忌欲望过多,忌轻举妄动,忌想入非非,忌心志不专,这四条是切身的大病。

【汇评】

时时遵此修持,则心自凝。

【译注】

时刻遵从这一原则修炼,心境就自然凝定了。

【原文】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

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译文】

坚持修持存养,可算实践“恒”字要诀;

不忘记不助长,可以收到“渐”字功效。

【原文】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

人的本性中,不曾缺少什么;

人的本性中,不可添加什么。

【原文】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译文】

君子的心,小得不能再小了,但是他的气魄度量,却包容着整个天下;

小人的心,大得不能再大了,但是他的志向意念,却禁锢在褊狭角落。

【原文】

重为轻根,

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

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

静定是躁动的主宰;

轻浮就失去根本之重,

躁动就失去主宰之位。

【汇评】

凡物之重者常能资其轻者,是重为轻之根也;物之静者常能主其躁者,是静为躁之君也。故圣人重以自持,不失于轻;静以自主,而不失于躁也。轻重、静躁相反相因,可不慎乎?

【译注】

事物都是重的决定轻的,所以重是轻的根本;都是静的主宰动的,所以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圣人以稳重自持而不失于轻浮;以静定自主而不失于躁动。轻与重、静与躁是相对立、相转化的,可以不慎重对待吗?

【原文】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

心思一旦松懈散漫,任何事情都会难以收拾;

心思一旦粗疏忽略,任何事情都会难以闻见;

心思一旦褊狭执一,任何事情都会畸形发展。

【原文】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

一个念头的疏忽草率,是错误的开始;

一个念头的贯彻不终,是到底的错误。

【原文】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工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

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虚德之病。

【译文】

古代的学者,在心地上下工夫,表现在外貌上,就是道德高尚的征兆;

现今的学者,在容貌上下工夫,推求到心地上,就是道德虚亏的表现。

【汇评】

陈榕门云:“诚于中,自然形于外;制乎外,所以养其中。”

【译注】

陈榕门说:“内心诚敬,自然体现在外表上;制约外在表现,可以用来修养心性。”

【原文】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译文】

只要心里不放纵自己,就不会产生任何过错;

只要心里不怠慢疏忽,就不会出现非分想法。

【原文】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须用收敛法。

【译文】

处于逆境,要以开拓放达,发愤图强为法;

处于顺境,要以警觉收敛,约束身心为法。

【汇评】

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

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受享,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

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理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傲,志溺魂消之地。故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语云:“宝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

【译注】

人的智慧如同一面镜子,富贵幸福的生活,会使它蒙上尘垢;而困苦艰难的处境,却能把它磨得光亮无比。

徐曙庵说:“人生最妙的是一个‘逆’字。现在的人总处在顺境。坐享其成,有什么意味?只有逆境的艰难险阻,能够磨砺锻炼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成语‘逆来顺受’,使人随处有所得益。”

薛文清说:“国家因为安逸放纵而灭亡,家业因为安逸放纵而衰败,自身因为安逸放纵变得昏聩愚昧,乃至被残害,祸患无所不至。忧患是天道运行中能使人思想震动惊醒,使人心胸胆识为之振奋的地方。而安逸淫乐则是人欲的洞窟,种种享乐使人倦怠苟且,消磨着人的意志。所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语说:“富贵并没有和骄奢约定,但骄奢就会自己到来;骄奢并没有和死亡约定,死亡就会自己到来。”处在顺境的人,听了这些话,可以有所警戒了!

【原文】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译文】

世路风霜艰险,正是我们锤炼意志的环境;

世情炎凉变幻,正是我们克制性情的处所;

世事是非颠倒,正是我们修养身心的凭借。

【原文】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译文】

彪炳天日的气节操行,是独居暗室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

旋转乾坤的宏韬伟略,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造就而成的。

【原文】

名誉自屈辱中彰;

德量自隐忍中大。

【译文】

崇高的名望声誉,在屈辱中彰显;

恢弘的道德器量,在隐忍中形成。

【汇评】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薛文清云:“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杵,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又云:“自古大智大勇,必须忍小耻小忿,皆是享福泽处。”

颜光忠云:“每任天下事,则是非交集,非受诟受不祥,火气都尽,未有能休休有容,沉默济世者也。故世间大手眼人,每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译注】

尹和靖说:“巨大的灾祸,往往起于一时之间的忍耐不住,不可不慎重。”

薛文清说:“必须忍耐一般人难以忍耐的冒犯,才能成就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

又说:“自古以来,大智大勇的人物,必定能够忍耐小的耻辱和怨怼,忍受小的耻辱和怨怼,正是他们后来享受福泽的原因。”

颜光忠说:“每当担起治国大任时,常常是非褒贬交错集中在自己身上,如果不能在受到诟骂或攻讦的时候毫不发火,没有能做到安闲宽容,沉潜在事业之中以济世的。所以说世上那些具有大才干、大眼光的人,往往把忍辱当成修身创业的第一种前提。”

【原文】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详是处世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

谦逊退让,是保全身命的第一要法;

从容稳健,是立身处世的第一要法;

包容涵养,是待人接物的第一要法;

洒脱不拘,是养心全性的第一要法。

【原文】

喜来时,一检点;

怒来时,一检点;

放肆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

【译文】

沾沾自喜时,要检点反省自己;

怒火中烧时,要检点反省自己;

心意疏放时,要检点反省自己;

倦怠懒惰时,要检点反省自己。

【汇评】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如今要将此种浮气,觅个销归安顿之处。”

平时养得定了,自然发而中节。

【译注】

刘宗周说:“容易高兴也容易生气,随便说话,轻举妄动,这只是一种虚浮的心气在起作用。这种毛病非同小可,现在要给这种虚浮的心气找一个消解归终的处所。”

如果平时注意修养自己,改正这种浮躁的毛病,那么情绪和言行就自然合乎法度了。

【原文】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译文】

独居自处,应超然物外;与人相处,要和蔼可亲。

闲居无事,应安详澄净;办理事情,要果断刚强。

春风得意,应淡然处之;坎坷失意,要泰然自若。

【汇评】

非有盛养者不能。

【译注】

没有高深的修养是做不到的。

【原文】

静能制动;

沉能制浮;

宽能制褊;

缓能制急。

【译文】

宁静渊深能遏止轻举妄动;

深沉凝重能遏止轻佻虚浮;

豁达宽容能遏止褊狭固执;

舒缓委婉能遏止急躁峻切。

【原文】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栝,惟静者能看得透。

【译文】

天地人生的本真滋味,只有宁静者,才尝得出来;

天地人生的真正机关,只有宁静者,才看得透彻。

【汇评】

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鉴物。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了一刻不得,才离便乱了。门尽日开合,枢常静;妍媸尽日往来,镜常静;人尽日应酬,心常静。惟静也,故能主张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便是睡时,此念不静,做个梦儿也胡乱。

人心至活,倏忽之间,起灭万状,未有无所事事,而能悬空守之者。初入静者,不知摄持之法,必须涵泳圣贤之言,使义理津津悦心,方得天机流畅,断不可空持硬守也。

【译注】

烛火晃动,就不能照明外物;水面动荡,就不能照见外物。人心也是一样,思绪一旦纷扰混乱,对什么道理都昏昧不晓了,只有内心宁静安和,才对任何道理都能洞悉明察。

“静”这个字,每天十二时辰,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刚一离开就发生混乱。门扇每天不停地开合,但是门枢却保持静定不动;美女丑女每天来往顾盼,但是镜子却保持不动;人每天忙于应酬,但是内心要经常保持宁静。只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去行动。如果追逐外在之动而去,办事待人就必然搞不清楚,就是睡觉时,如果心绪不宁静下来,那么做梦也是胡乱混杂的。

人的思绪是非常活跃的,一瞬之间种种念头,此伏彼起,没有一个人完全无所事事,却能凭空守住自己思想。初学入静时,常常不懂得把握约束心念的方法,一定要深入体会圣贤的教诲之言,使哲理不断地愉悦于心,这样才能渐渐把握住一种生动流转的灵性,千万不要刻板地空守。

【原文】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

人有才干,而又舒缓持重,一定是个大人才;

人有智慧,而又温和文雅,一定具有大智慧。

【原文】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译文】

有作为的人,他的器量胸怀必定是卓异超群的;

有智慧的人,他的才智情意一定是含而不露的。

【汇评】

口头有一句话,定要说出;胸中有一毫才,决要露出。只是量窄,然因其无量,即以卜其无福。

【译注】

嘴边有一句话,一定要讲出来;胸中有一点微末的才能,一定要炫耀出来。原因只是气量狭窄,因为他没有气量,也就可以预卜他不会有大的福分。

【原文】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至。

【译文】

粗心大意又急躁,什么大事都无法成功;

心境平稳而和缓,千种吉祥会联翩而至。

【汇评】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裂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怒,我卒以败,此之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其处事也不能再思;其与人也,不能三反;其治家也,不能百忍。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吕新吾云:“天下之物,纾徐柔和者多长,迫切急躁者多短。人生寿夭祸福,无不皆然,褊急者可以思矣。”

又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兼照,万事得理;若一动火,则神昏气乱,便种种都不济了!”

又云:“涵养不定的,恶言到耳,先思驭气,气平则没错着。”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译注】

纷繁的冲要之地,愚钝的顽劣小人,失意的逆境,杂乱的琐事,最能磨炼脾气。身处这样的环境、人物、事情,如果决怒愤激,不但毫无好处,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使人徒然生气,自己也陷于失败的处境。这种做法其实是最蠢的。只有忍耐得住,待事平息后,才可以看出无限的益处。

人的性情褊急,火气就旺盛;火气过旺,就导致粗心大意;粗心大意就会头昏脑涨。从而处理事情就缺乏思考,和人交往就不能反复斟酌,管理家务,就缺乏耐性。种种荒谬悖理之处,简直不能枚举!

吕坤说:“天下的万物,纾缓柔和的就生得长,迫切急躁的就生得短。人生的祸福、寿命的长短没有不是这样的,性情褊狭而急躁的人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道理。”

又说:“‘心平气和’四个字,没有涵养的人是做不到的,修身养性,关键就是能够压抑内心的火气。火气平定了才能够客观公正地看问题,各种事情才都可以解决;一旦动了火气,就会神智昏乱,什么事都做不好了。”

又说:“涵养不够的人,听到恶言恶语,首先要考虑驾驭自己的情感,情绪稳定下来,就不会有一着错失了。”

陈宏谋说:“制怒定火的工夫不外乎用义理去遏止自己的情绪和欲望,义理占了上风,心气就平定了。”

【原文】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

世俗人情令人烦恼之处,要忍耐得住;

世事纷拢令人厌恶之处,要安闲自处;

功名利禄令人贪恋之处,要能够割舍;

浓情艳欲令人神往之处,要淡然处之;

恶人恶事令人愤怒之处,要心气平和。

【原文】

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译文】

用友善的和气时待别人,悖逆与伤害就消除了;

用磊落的正气接触外物,妖风与邪气就消散了;

用正大刚直的浩气办理事务,疑虑与畏惧就冰释了;

用平和安详的静气修身养性,吃饭和睡觉就香甜了。

【汇评】

非生平有养气工夫者,不克语此。

【译注】

不是有平生修养的人,说不出这样透彻的话来。

【原文】

观操存在利害时;

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

观镇定在震惊时。

【译文】

考察操守存养的时机,是利害交关时;

考察精神体力的时机,是饥寒疲惫时;

考察器量胸怀的时机,是大喜大怒时;

考察沉稳镇定的时机,是变故惊人时。

【原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

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承担重任的能力,从大事难事上衡量;

襟怀气度的宽狭,从顺境逆境中考察;

品德涵养的高下,在临喜临怒时检验;

见识胆略的凡圣,在众人行止前论定。

【原文】

轻当矫之以重;

浮当矫之以实;

褊当矫之以宽;

执当矫之以圆;

傲当矫之以谦;

肆当矫之以谨;

奢当矫之以俭;

忍当矫之以慈;

贪当矫之以廉;

私当矫之以公;

放言当矫之以缄默;

好动当矫之以镇静;

粗率当矫之以细密;

躁急当矫之以和缓;

怠惰当矫之以精勘;

刚暴当矫之以温柔;

浅露当矫之以沉潜;

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译文】

轻狂应当用稳重去矫正;

浮夸应当用朴实去矫正;

褊狭应当用宽容去矫正;

固执应当用圆通去矫正;

傲慢应当用谦逊去矫正;

放肆应当用谨慎去矫正;

奢靡应当用俭朴去矫正;

残忍应当用慈爱去矫正;

贪婪应当用廉洁去矫正;

自私应当用公正去矫正;

乱说应当用缄默去矫正;

好动应当用镇静去矫正;

粗率应当用细密去矫正;

急躁应当用和缓去矫正;

怠惰应当用勤奋去矫正;

暴躁应当用温和去矫正;

浅薄应当用沉潜去矫正;

苛刻应当用浑厚去矫正。

【汇评】

此变化气质工夫也。

【译注】

这是改造气质的工夫。

【原文】

语言间尽可积德;

妻子间亦是修身。

【译文】

在闲谈末论之间,尽可行善积德;

在妻子儿女之间,也能修养身心。

【原文】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

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译文】

想要料理身躯,首先要料理内心;

想要料理天下,首先要料理自身。

【原文】

日用饮食之间,皆堪悟道;

雪月风花之下,皆可悟玄。

【译文】

日常生活之中,时时足以领悟大道;

雪月风花之下,处处皆可理会玄机。

【原文】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

努力存养于自己的心性,这是致贤致圣的门户;

但如果不是合适的人才,道义也不会自动施行。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杨金翰老师给学生讲课,作为校方负责人,我却静静地品读着杨老师。他的课“为什么能磁石般的吸引着学生?”八个多小时的演讲,学生们精力集中,气氛热烈,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没有感到疲倦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我不想评论他的讲课方法,只想说其中一段我的感受。他演讲间歇,主持人或学生可以说几分钟的感言,我乘兴讲了以下的话:同学们!在诸多的“美好”中,我们选择了“成功”;在向着“成功”的迈进中,我们选择了学习(学习可以改变思维、改变行为、改变习惯);但是,最好的“选择”,是我们选择了一位善于引路的好老师。而一个成功者,常常有一位或几位老师是自己心中的偶像,行为的航标灯。
  • 唐骏传奇

    唐骏传奇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顶级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职业生涯的成功史。阅读它,你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当你有所领悟后,命运从此会与众不同。《唐骏传奇》的最大特点是涵盖了唐骏人生每一个阶段,阐述他职业生涯成功的原因、过程、方法等,尤其是其中的管人、用人方法,可以使你深刻领悟唐骏的管理之道,堪称一部管理实战指南。
  • 找对方法

    找对方法

    你的员工,更多的并不是不想做好工作,而是不懂得或者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方法!企业的低效能是人的低效能所造成的,可以这样说:人的问题是企业永远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效率、效能,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实工作证明,只有善于主动思考、勤于发现总结并最快掌握方法的人,才能获得最快的认可与提升。即便他不是“自动自发”地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方法是一切管理理念得以实现的根基,是有效解决一切问题的必要条件。
  • 心灵力:读懂10个词,换一生平心静气

    心灵力:读懂10个词,换一生平心静气

    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从忍耐、放弃、压力、豁达、信念等方面进行论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为读者奉上一款用“20”个字涵盖的营养健康的心灵大餐,希冀大家能够因此而具备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拥有一种摆脱烦恼仰望幸福的绝妙方法。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的风平浪静?
  • 女性心理说明手册

    女性心理说明手册

    本书介绍了八种类型的女人,从心理的角度去审视不同的女人,会发现女人主要有以下九种心理类型:完美型女人一一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给予型女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实干型女人——高效专注,平稳务实;浪漫型女人——率性而为,相信感觉;观察型女人一一剥离情感,冷眼看世界;忠诚型女人一一忠心尽责,渴求安全感;享受型女人一一自找快乐,享受人生;领袖型女人——追求权力,讲究实力;和平型女人一一善解人意,避免纷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坚持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峥嵘书生

    峥嵘书生

    生于乱世,死于盛世。临死前,他只想多喝一碗那姑娘的茶。
  • 机械人形穿越修仙世界

    机械人形穿越修仙世界

    一个机械人形穿越到修仙世界,强夺修行者内丹,使自己变强。别人用拳力打人,我用子弹扫射;别人用剑气斩杀,我用火焰喷射;别人用真气伤人,我用电磁轰击!机械人形穿越修仙世界,发展科技树,科技与修仙发生碰撞,机械与仙人的比拼,鸿蒙十七的名字终将响彻世界,名留青史。这是一个机械人形不懂修仙却教出真仙,问鼎修仙界之巅的故事。
  • 穿越银灰

    穿越银灰

    自十年前被称为“世界树”的神秘外来构体降临魔咒大陆,就在不断的向全世界传播名为银灰的生物病毒。病毒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使整个人族陷入崩坏,人类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领地,利用大型防御魔法与重力魔法构建“伊甸城”,视为人类最后的净土。
  • 天魁传

    天魁传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名称。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天魁者,斗魁第一星也,斗魁第一星抵于戌,故曰天魁。从魁者,斗魁第二星也,斗魁第二星抵于酉,故曰从魁。”天魁,一种古老的种族。因种族力量过于强大,被神族和神族联合绞杀。仅存的一个天魁族人发誓一定要让人族和神族付出代价。多年以后天魁带兵反攻,不幸落败。身体虽亡,但心中怨气不灭,每过333年便会复活。每次复活都会给世界造成巨大的灾难,人们从此称他为“天魁”
  • 多姿气象

    多姿气象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各种现代化气象仪器投入使用,全国地面气象通信宽带网络系统建成并投人运行,全国气象单位之间实现了任意点到点之间的通信。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大量气象信息,推动了气象业务和科研的发展,提高了预报质量,而且实现了中国气象频道音、视频天气预报节目实时播放,使各种气象服务产品更加快捷及时并且全天候地服务于百姓、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多姿气象》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形成与变化规律,介绍现代气象研究与观测的技术与方法,各类天气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 霸上倾城祸妃

    霸上倾城祸妃

    “老大,你是皇帝,所以我嫁你,但我不稀罕你!我喜欢故垒,所以有了他的孩子,我不要打掉他!”然后,她被罚后宫,独坐幽篁,却有敌人不请自来,拿着毒药往她嘴里灌,而救她的人,却是私闯后宫的郡马。他撵走了那个女人,在众多太监宫女面前,紧紧的抱住当今皇帝的女人……紧紧久久与我牵绊这副十指扣,等到来生擦肩回眸,再次的相守……他们之间,就像一个完美的圆,即便没有终点,依然心甘情愿的走下去。
  • 大神,你奈何不了我!

    大神,你奈何不了我!

    为了一锅麻辣烫,许奈奈同学放弃节操,杀入了网游界!“咦,我地图呢?”许奈奈摸不着头脑之际,一抹白出现在树底下。“亲,你好,请问这个副本可以带我过吗?我好像走丢了。到时候我的通关奖励我们五五分成。”某男一笑:“可以啊,不过,我不要那五分,我要……你呀。”
  • 祖龙之咒

    祖龙之咒

    洛南小吏被偷运入宫做了皇后的面首,出宫之时顺手偷走了传国玉玺,引发了江湖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