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1900000025

第25章 从斜角街到李丽萍的理想国——用“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检验《亲爱的斜角街》

孙玉虎

在我有限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中,明显感觉到有几位作家在有意识地设置和构建着自己的叙事背景,比如曹文轩的油麻地,韩青辰的王园子,林彦的栖镇,这些个性鲜明的叙事背景在他们的创作中反复出现,因而获得了浓重的象征意味。

青年作家李丽萍的短篇小说新作《亲爱的斜角街》似乎就有这么一种意味在里面:每一个人都有他出生的地方。每一个人都能记住他出生的地方。如果要在我的户口本上填写出生地的话,我会很愉快地写上“斜角街”,我宁愿把它作为我的出生地。

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我迫切地想对这个文本作一番理论上的阐释。

所谓理论上的阐释,即用“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去检验这篇作品的质地(对儿童文学作家而言,儿童观是其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根本支点)。“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是指,不是把儿童看做未完成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从成人的精神需求出发去利用儿童,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

语言是作品(作家)思想的载体,先说这篇小说的语言。作家李丽萍在小说创作上有两套文墨:一套是以《寂静的山谷》为代表的轻盈、灵动,一套是以《选一个人去天国》为代表的沉稳、敦厚。而《亲爱的斜角街》则延续了前者的语言风格。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前者。

小说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是下乡知青,妈妈是农民,有一年,24岁的爸爸遇到了17岁的妈妈,他们结婚了,转年,我出生了。这个开头简洁有力,十分漂亮。作家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自己与小说中的“我”合二为一,从而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地用“我”替换了读者的身份,自觉地融入作家创造的世界和情境中,获得一种真实的现场感(这一点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家的艺术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体悟)。究其原因,肯定离不开第一人称的运用——第一人称有其他人称无法比拟的亲切感;其次,在于作家对作品节奏感的控制,遇到了→结婚了→出生了,有一年→转年,节奏感极强,一反作家以《选一个人去天国》为代表的“慢小说”的姿态,全篇读下来,全部踩在作家的叙述节奏上,一点也不觉得累。相反,我在读《选一个人去天国》的时候,总是自己在推进着阅读的进行,仿佛文字间有一种很强的阻力。

最能体现李丽萍艺术个性的是叙述语气。曾几何时,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作家“捏着嗓子说话”嗤之以鼻,我不知道批评者是否单指的是那种耍嗲的小儿语,而非一概而论。这就是叙述语气的问题,作家要有自己的叙述语气,而李丽萍在《亲爱的斜角街》中的叙述语气就是在“捏着嗓子说话”,而且捏得很有水平,捏出了作家不同于他人的语言风格。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我真正的出生地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地方,经常刮一种狂风,当风吹过电线的时候,声音就像是有人在号哭。我惧怕那种风,甚至对它恨之入骨。斜角街的风不,它很害羞,轻声细语地吹,似乎吹得猛了,它会感到不好意思,它的羞怯温和很像我;而且这儿的夜晚也很可爱,就像慧青的诗里所说,“可以把任何人的灵魂从阴影里拉出来”,什么叫灵魂,什么叫阴影,我不太懂,我想说的是,自从我来到这里以后,晚上再也没做过噩梦。(着重号为评论者后加)——这决不是大人的语气。大人是说不来这样的话的。这是地地道道孩子的语气,一个小女孩的语气。李丽萍捏着嗓子把它“说”了出来,而且还不招人烦。如果说用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主要是儿童)之间的距离的话,那么使用恰当的本色的叙述语气则会产生奇妙的大人(作家)和小孩(读者)合二为一的效果。

其实,捏着嗓子说话捏得很好的作家还有陈丹燕、饶雪漫、忆秋(本人阅读经验有限,仅能列出这么几个,但不排除其他捏得好的)。读她们的作品不用读多,两三句下来,就知道是谁的作品了。

可惜在当今的儿童文学界,多数人以第三人称叙事,A怎么怎么样,B怎么怎么样,光在人称上就给读者以距离感,更别说有自己的叙述语气了,读这样的东西就好像在读机器人制造出来的文字游戏,一点温度都没有(我并非说用第三人称写就没有好作品,而是说用第三人称写出叙述语气精准独特的好作品很难,而采用第一人称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除了语言,在形式载体上,李丽萍“心灵独白式的抒写”显得别具一格,这种淡化故事情节,着力于刻画人物心灵世界的处理方法是很容易招来非议的——据说,故事性和幽默性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两大法宝——我却很偏爱这种“散文化小说”,很多作家故事讲得很牵强,硬要制造巧合、转折、高潮,假得很,倒不如像《亲爱的斜角街》这样给人一些真实的思想碎片,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不过,这也是《亲爱的斜角街》的艺术缺憾,慧青这个人物太“概念化”,支撑这个人物形象的以对话居多,饱满的细节刻画不足,显得有些飘。

对于李丽萍这样向来以高品位的文学标准对待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来说,仅从形式上来阐释这篇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我想试着进入作品的纵深处,来探索作家要表达的质的东西。

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就是“我”和慧青的故事。慧青是“一个特别的人,有着特别的生活方式”,他写诗,吹口琴,给孩子们讲故事,整天只知道看书或在外面游荡闲逛,近三十岁还没有结婚,“我”对这样一个斜角街的“异端”却是迷恋的、崇拜的,是“我最喜欢的人”,“我禁不住想向所有人谈起他,想要所有人都认识他”。可是当“我”把自己这些真实的想法写进作文的时候,却招来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我的价值体系在斜角街“众多的评价之下”动摇了,“我知道不该去喜欢他,该去疏远他,但又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他,反而比平时更加思念他”。

用“儿童本位”的儿童观来分析,“我”对慧青的迷恋和崇拜是出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小说写道,我十三岁以后开始了思考,而十三岁正是儿童进入寻找“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迫切想确认自己的存在,而慧青的出现恰好充当了这么一个帮助“我”确认自我存在的角色,“我”和慧青在山坡上的对话(实际上“我”始终没有开口)最能说明这一点:你和我小的时候很像,笨拙、敏感、孤独和忧伤,我想告诉你,即使是一个低能儿,也会在某个地方有着独特的、只属于他自己的潜能。将来你一定能行。可以说作家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完全尊重儿童发展的天性,符合“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

但是,我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小说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活着是可以有许多的方式,只要你不影响他人,而自己又活得很快乐,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别人是无法指责的。我希望能像慧青活得那么潇洒和超然,但是我明白,我要走过一个又一个风景,才有可能成为他那样的人。

能够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跟随心灵的召唤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生活,也是我本人追求的人生理想,但是“像慧青活得那么潇洒和超然”真的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吗?这里,我不赞同作者的看法,一个只知道写诗,整天埋头书堆或在外面游荡闲逛,而不去和别人沟通,把自己纳入真实生活的人必定不是最好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主张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可以说“慧青式的人物”只保持了人性中的可贵品质,而没有进一步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那他必定是和斜角街和整个人类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他太纯了,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慧青是作家笔下的一个理想式的人物,暴露了浪漫主义童心观的局限性。

斜角街人的价值体系则代表了世俗中成人的人生观,但是作家给它的意义是丰富的,而不是一无是处的:但是我同情农民、尊重农民……使我拥有这种温柔的目光的,是斜角街的人,这些勤劳坚强、纯朴、善良的人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我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尊重事物,小小的心灵有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大情怀(这里的悲天悯人对一个儿童来说有些失真,我宁愿像相信“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平淡无奇的”是儿童的天性使然)。既然“是斜角街给我注入了力量”,我又是那么地爱斜角街和这里所有的人,那我为什么还要离开这里呢?最好的解释应该是梦想的力量使然,毕竟“眼前的斜角街不过是这浩瀚世界微小的一部分而已”。但是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说服我,从前文我们看到,每当“我”要遵从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去成长时,斜角街的价值体系总是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我”——可在斜角街你就不能这么说,人家会笑话。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是那么地爱斜角街,斜角街还是“亲爱的”?我们不妨看看在“我”即将离开斜角街跟它告别的时候作者的一句描写:一些细碎的花瓣像雾一样被风吹过来围着我旋转,此时,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一种抒情的音乐,它甜蜜而又忧伤,一直缭绕在我的心头。我不得不承认读到这里我曾为作者所打动,而且我敢肯定作者在操作这些文字的时候自己也被自己所营造的忧伤氛围所感染。但是我依然保持高度警惕,作者接着写道:我的视线模糊了,水雾再一次弥漫了我的双眼。我的心里升起了一个伟大的天使般的愿望,我希望斜角街的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得幸福,我发誓,我爱这里所有的人。这样行文下来所发的誓不得不让人怀疑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以上是我需要同作者商榷的地方,我的直觉告诉我作者在处理“我”与斜角街的关系这一重要命题上并没有做过充分的思考)父母的婚姻和刘姨的死亡也在“我”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进入了“我”生命的视线。父母的爱是物质的(爸爸只爱他的酒,妈妈只爱她的大房子),而我“只要一家人和睦相处,哪怕只能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土房里”,对此,妈妈始终是不相信的,她对“我”的话只停留在了一个物质的层面上——破旧的土房,而“我”未必也就真的爱破旧的土房,而是表达了对家庭的爱对父母的爱的渴望。

成人(父母)的不理解,和同龄人也处不到一起去(我从不敢和男孩子说话,我也不是女孩子的伙伴),“我”成了“多余的人”。波尔·阿扎尔在《书·儿童·成人》一书中写道:幻想不仅是他们(指儿童——评论者后加)的首要乐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他们对生命的超越。他们还没有被事理所束缚。成为僵硬事理的俘虏还是遥远将来的事情。孩子们让梦想飞上云天,而且没有任何恐惧、没有任何私念、没有任何负担,这些幸福的人们在那里游戏。

在这富于感性的文字中我们看到,儿童生命体所内含的价值正是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的感性。李丽萍对儿童这一天性的把握还是极其精准的,在我成为“多余的人”之后,“我”开始了“自我同一性”的寻找,“我时常感到寂寞,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够找回内心深处的自己”,“当我无书可读的时候,我就靠幻想来打发时光。幻想使我度过了所有寂寞的时光”。这样来写“我”的成长是符合“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

在寻找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作家给“我”安排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死亡。“在我的印象里,死亡是要花好多好多年,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我从来都相信自己可以活到永远永远”,刘姨的死带给我的是一次心灵上的余震,在“我”用幻想打发寂寞时光的日子里,“我”清晰地意识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美好,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那样渴望成长。“我用力地挥手和过去告别”,“没有人知道我的变化,但是就在这个时刻,我知道,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了”,我更愿意把这解释为对成长的渴望,而且是向着健康明朗的方向成长,正如作家所说的“长得更快、更强”。

童年时代并不是随着成长就要像旧衣服一样脱去的一种存在,对人生的整个周期而言,它是永远不能摘下的一环,是一个价值永存的领域。“我仿佛看见童年大步奔跑而去的声音”,但愿奔跑而去的只是形式上的,而人性中的美好品格永远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亲爱的斜角街》以催发儿童原初生命欲求始,以体现浪漫主义童心观的结局终,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也再次证明儿童观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根本支点,还需作家细细推敲。

同类推荐
  • 开心果童话乐园:小人国和大人国

    开心果童话乐园:小人国和大人国

    《小人国和大人国》写的是一个名叫格列佛的英国医生的航海奇遇。格列佛有一次飘流到了小人国,那儿的人身高都不到六英寸,和他们相比,格列佛真是硕大无比;又一次出海,他又漂流到了大人国,那儿的居民竟是身高五六十英尺的巨人,在这里,格列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人了。在不同的国家,格列佛都历经艰险,终于凭借他的聪明智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整部作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
  • 走进科学·科技新潮

    走进科学·科技新潮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狮子的心

    狮子的心

    小雌狮白雪生来毛色纯白,好似乞力马扎罗山巅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十分漂亮。然而,这是一种不祥的颜色。自古以来,非洲狮的皮毛都是金黄色的,与金色的草原浑然一体。这既是狮群狩猎时的伪装色,也是幼狮的天然保护色。白雪醒目的毛色暴露了同胞的行踪,给狮群带来接二连三的灾难……在环境极度恶劣的纳特龙盐湖边,失去父母的小狮子白雪学会了隐蔽自己,学会了狩猎,不放弃任何生存的希望——因为它相信自己有着一颗狮子的心。多年之后,白雪成为了草原上最优秀的猎手。它的勇敢、它的机智、它的善意,使它重新赢得了狮群的信任。然而,当白雪重新回归狮群时,它雪白的毛色又会给狮群带来怎样的命运?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美国来的坏小子

    美国来的坏小子

    家境富裕的五年级学生谢辽沙,老爸是中国人,老妈是美国人,他家是个中美组合家庭,他是个聪明的混血儿,幽默机灵,但不太喜欢读书。一家三口,还有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出生在美国,从小学开始,他就在中国上学,所以既会英语也会汉语,而他的大脑里也有许多美国式思维方式,因此在学校和家里都闹出了不少笑话,许多有趣的故事就是在中美文化的冲突下发生的。
热门推荐
  • 狐妖小天妃

    狐妖小天妃

    堂堂得道仙人座下的弟子没被打死、砍死、钉死,竟栽在了一个无赖的手上。由好好的一个半仙沦为他底下的奴仆,奇耻算什么,卷钱才要紧,但,千算万算却没能算出他的魔爪!仰天长叹,既生此赖仙,何生本狐妖啊!“殿下,外界皆传您与那狐妖小厮有断袖之癖!”“那小妖着实甚得我心。”“外界还说是您勾搭的他,还纠缠不休……”“嗯?此言差矣,何谓勾搭?这叫本神的魅力所在,你不懂!”谁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着?明明是大难不死必有大祸好么?遇上他简直是数百年来的厄运,从此开启了小狐狸被“开挂”的一生……
  • 妖闲说

    妖闲说

    格格喜欢才子。他偏偏是骗子。格格身边危机四伏。他关键时靠不住谱。嫁给他是她的权宜之计。哪知迎亲日又多出一妻?哪有后爱先输这个道理?可气的是她发现一个大秘密——原来他才是真正的……
  • 爱过你整整一个曾经

    爱过你整整一个曾经

    释迦牟尼曾经讲过:伸手需要一瞬间,牵手却要很多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柚小姐的桃先森

    柚小姐的桃先森

    有人说,爱上了一座城,是因为里面有个你爱的人。命运捉弄,她爱上了孤城里的孤城。“放手吧”另天地都失色的男子嘶哑的说了这句话”你听着,除非太阳和星星一样多,也许我会放手,但是也许也只是也许“直到那一天的来临-——”我一个人的孤城,我爱你,至死不渝“一滴晶莹的泪滴从脸上滑落。看着满身鲜血的她,他感觉一切都静止了,他听见了心脏破碎的声音。“笨蛋,为什么你要喜欢我?”“喜欢你就是我不喜欢别人的理由”满身鲜血,但还是一展笑颜,说了这句说过无数遍的话。
  • 魔力开场

    魔力开场

    魔术大师沈逍穿越了。但是悲催的他发现,这个世界穿越者不止他一个!如何才能在众多穿越者中突颖而出,成为主角呢?沈逍发现,地球穿越而来的东西都是宝贝啊。扑克牌、铜钱、棋子,随便一样都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疯狂……在这个世界,少年带着一副扑克牌,正式开场!任凭你是大帝天骄,我是异界第一魔术师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上名人千千万万出“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新发明、新理论造福于人类而英名远播、流芳百世;有的因地位显耀、政绩卓著、战功赫赫而威震四海、世人敬仰;有的则因暴殄、反动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等等不一而足。
  • 首席总裁:绝代婚宠

    首席总裁:绝代婚宠

    像是在忍冬的田圃里写故事,没有麦浪,没有五月明媚的日光,枯了欢喜树,洒了囚心酒,却还是在未归路上,此生破落——珍重你路途遥远,我看到的尽是黑夜,唯有你眼里我清秀的面庞,是发着光一如我们初识,你在我眼里看到的你的模样。你眉眼的稍弯,就在我心上开了花,你嘴角轻扬,我竟溺毙在你浅浅酒窝里,千百人中难得你太密集太迷离,与你远和近都无关紧要的,我难以平复的心情,而你的心雾里,我始终在路过,如此的,我走在雾里后来我发现,我对你竟然无所期待,宽厚的手掌,锋利的轮廓,低沉的声音,我轻一皱眉就能勾勒,你无需暗示无需向我走来,你只是活在我无限的想象里成为寄托
  • 和谐做人

    和谐做人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暗黑植物之恶魔小埋

    暗黑植物之恶魔小埋

    时而变成金发美人,时而变成呆萌女孩。拥有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面的植物,但这些植物却有所不同——豌豆射手能喷射出卷尺、玻璃珠和钢珠,菜问能使用咏春,保护伞能自由地缩大变小……在噩梦般的任务驱使下,为了活着,小埋只能不断地杀戮。“任务……救人?……救人……那就只能再杀更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