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5800000010

第10章 曾国藩的治家绝学(2)

曾国藩曾说:“银钱田产,最容易滋长后人的骄气和惰气。我们家中一定不要累积钱财,不可以购买田产,你们只要努力读书,决不怕没有饭吃。”

1854年2月上旬,曾国藩的父亲命令曾国藩写一副对联挂在大厅之上,联为有子孙有田国家风半读半耕,但以宾表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闯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曾国藩对父亲的见解非常赞同,他常说,他依靠祖宗的积善行德,年纪轻轻就“一帆风顺”做了高官,深怕由于自己一个人享用而致使家道中落,他极力劝诫各位弟兄和子女:愿咱家成为耕读孝佛之家,而不愿成为官宦之家。1866年7月6日他在《致澄弟》中说到:我觉得我们弟兄身处这样的时代,名声远扬,应以钱少,产业少为好。一则可以平日里避免别人看了抱着掠取的期望,时局动荡之时也可免遭抢掠。二是子弟之辈看到家中窘迫的状况,也不至于一味讲究奢侈了。纪泽母子八月间就能回湘乡,各方面请老弟费心照料。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八个字,是我们曾家历代的家气象、格局,我从嘉庆末年到道光十九年,见到祖父星冈公每天生活守常规,不改这个规矩。不相信医药、堪舆、和尚、巫师、祷祝等事,这也是老弟都曾经亲眼见过的,我辈者能认真遵守家风,则家道便可多支撑些年,望老弟率纪泽和各位侄儿切实做好。家中木器还不齐备,请老弟帮兄购置一些,不要超过三百两银子,家具只求结实耐用,不图雕花倭图,但是油漆要好一点,这样能经久耐用,房屋不求华美,周围要多种竹木松柏,多留些地做菜园,即使占去一些田地也不要紧,清贫俭朴就像穷苦人家,所领的养廉银全部充公使用。没有购置一座房地、一田亩,吃饭不过四篷,男女婚嫁,不过两百两银子。

勤俭传家

曾国藩对于家中的妇女,同样严格要求她们力行“勤俭”。他认为:“凡是世家子弟不勤不俭,从世家妇女的言行就能看出来。”又说:“家道兴衰,全系于内政之整散。”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妻子“以勤俭自惕”,“以劳苦自乐”,为各房及子孙做出榜样。

曾国藩即使位居高官,但一生勤劳、节俭,并不因自己的权势而坐享其成。

咸丰十一年六月,因处于战争时期,供需紧张,有时常需军队自己种菜。曾国藩幼时在农村,对耕种上的事还较熟悉,所以,他即使在日理万机、戎马倥惚之际,也不忘对士兵种菜加以指导。时间长了,他在军营总结出“课勇夫种菜”的经验,后来还写信将它告诉了长子曾纪泽。

他在信中说到:“每块土约三丈长,五尺宽,务使瓣草及摘蔬之时,人足行两边沟内,不践菜土之内。沟宽一尺六寸,足容便桶,大小横直,有沟有浍,下雨则水有所归;不使积潦伤菜。”又鉴于家乡老农种菜不怎么讲究整土开沟之弊,他要求在自己家中“首先试验,开此风气”。曾国藩不但要求自己勤劳、节俭,对家人也是这样。他常在家书中不厌其烦地告诫子弟要“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磨炼筋骨”。并说“大官靠不住,惟勤俭可恃”,“家勤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贪钱。”曾国藩认为体现勤俭的重要地方就是“早起”。早起,是农业社会中最优良的习惯。宰予昼寝,昼寝就是晏起之谓。日高三丈,尚未起床,故孔子斥之,谓为朽木。曾国藩在信中屡次对弟弟们提到:我们家从高曾祖以来就有了天未亮就起床的好习惯,竟希公、星冈公、竹亭公都是黎明时分起床,“竟日无片刻暇逸”。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不晏起,勤打扫,好收拾”的戒条,这个戒条在他的一生中从未间断过,因为他的严于自律,家中子弟皆以“贪睡、晏起”为戒,以“早起、洒扫”互勉。

新媳妇进门,就要教她做菜煮饭,时时督促她勤劳纺织,让她会做针线活,自己缝衣服,自己做鞋袜。还要教会她们讲究做小菜,如腐乳、酱油、酱菜、醋、干笋、烘鱼之类。曾国藩认为,“这些事看上去是小事,但却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因此,必须做到“大房唱之,四房皆和之,家风自厚矣!”为了使家中妇女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将食事,衣事,细工,粗工”作为每日必修功课,按早饭后,已午刻,中餐后,酉刻四段时间分别实习;规定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三日验一次,纺者验线子,织者验“鹅”蛋,细工五日验一次,粗工每日验一次,又规定“四女一媳”,每年要给他做一双布鞋和若干酱菜、烘鱼,然后寄与他,“各表孝敬之忱,各事针线之工,余亦得察闺门之勤惰也。”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位居高官,却从不沾染官僚的习气,在生活中仍然保持贫民子弟的朴实家风。他曾反复告诫曾家后代,一定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以保持前辈的老传统,千万不要沾染些官场习气。他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或许还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他对自己的儿子严加约束:“不许坐轿,不许使唤奴仆做取水添茶、拾柴收粪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亲自去做;播种除草之类的事情,必须一件一件去学。惟有这样,才能避免骄奢淫逸,才算抓到了根本!”他认为,不管是大家,不管小家,无论是官家,还是农家,不管手工之家,还是商贾之家,如果勤苦俭约,就没有不兴旺的;如果骄奢倦怠,就没有不衰败的。

所以,曾国藩在家训中,时时强调一个“俭”字。为了做到俭而不奢,居官清廉,他对子弟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如: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

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后娇惯则难改,不可不慎。四轿(指四人抬的轿子)一事,家中坐者太多,闻纪泽亦坐四轿,此断不可。即弟亦只可偶一坐之,常坐则不可。不可结轿而远行,四抬则不可。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俭”字功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雇工。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然而,生活之中光知道俭朴还不够,还要勤劳。勤劳才能家业兴旺。曾国藩说:“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

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初三,曾国藩作《习劳而神钦》,他这样写道:“谁都喜欢安逸而厌恶劳动,无论出身贵贱,聪明的、愚蠢的、年老的、年轻的,都贪图安逸而不想去劳动,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的,这是人之常情。一个人身上每天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食物,和他每天所做的事情,所付出的劳动相称,旁边的人则不会对他有什么议论,鬼神也是允许的,原因是这是他自食其力的结果。如果农夫和织妇,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才得到几石粟米、几尺布,而富贵的人家,一年到头安逸享乐,生活奢化,不做任何事情,就得到美味佳肴,锦衣华服,高枕无忧,一声吆唱,一帮人听候使唤,这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情,鬼神也是不允许的,如何能够长久呢!”

“古代贤明的君主和忠贞的大臣,像汤昼夜工作,文王日日勤政,周公夜以继日,每天工作到天亮,这些贤德的人都是以勤劳勉励自己。《无逸》一篇中讲,推行勤劳可以长寿,享受安逸上天也不允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要学到一身才华,就必须勤加练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勉励自己不断努力,操心忧虑,则可以增长智慧和才识;为天下大事奔忙,自己必须挨饿、受冻,不谋私利,造福人类。大禹治水四年,几过家门而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为了让天下人受益,他们都十分俭朴、非常勤劳地为人民大众奉献自己全部身心。所以荀子称赞大禹、墨翟的行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勤劳俭朴。”

“从湘军兴起后,我每当看见身上怀有一才一技、能吃苦耐劳的人,都认为他们可以有一番作为、为人所用;有些人没有任何才技,又不习惯于劳作,他们则会一无是处,受尽饥饿寒冷而死。所以说勤劳可以长寿,过于安逸则遭天谴;勤奋则可学到一技之长,为人所用,喜欢懒惰、安逸的人则一无所长、无人理睬;勤奋努力可以济世救民,受到神人的钦佩,懒惰安逸则无人问津,鬼神都不愿帮他。所以君子想得到人、神的帮助,只有勤劳吃苦。”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曾国藩认为家业兴旺的长久之计自然在于勤,勤则兴,逸则败,他深知人败,离不得个“逸”字,人如果不勤奋努力,终将一事无成。

耕读守家

【原文】

吾家门第鼎盛,而居家规模礼义,未能认真讲求。历观古来世家长久者,男子须讲求耕读二事,妇女须讲求纺织酒食二事。斯之诗,言帝王居室之事,而女子重在酒食是议。家人卦以二爻为主,重在中馈。“内则”一篇,言酒食者居半。故吾屡教儿妇诸女亲主中馈,后辈视之若不要紧。此后还乡居家,妇女从不能精于烹调,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醯醢小菜之类。尔等必须留心于莳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纺织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大房唱之,四房皆和之,家风自厚矣。至嘱!至嘱!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我们家的门第鼎盛,但是对于家庭的礼节之类的事,却没有认真注意。纵观历史上那些长久的世家,男子要注意耕读这两件事,妇女要注重纺织和酒食这两件事。斯之诗中说帝王居室的事,认为女子的重要任务是处理好酒食之事。家人卦中以二爻为主,最主要的也是中馈。“内则”一篇,其中谈论酒食的占了一半篇幅,因此我多次教育儿媳妇和女儿亲自料理中馈;后辈们却对此并不看重。以后还乡家居,那些不能精于烹调的妇女,必须常常到厨房去,要注重酿酒,制作小菜之类。你们必须注意时鲜蔬菜和养鱼,这关系到一家的兴旺之气,忽视不得。纺织虽然不用很多,但是也不能间断。大房主张的东西,四房都赞同,家风自然就淳厚了。

家教有方

曾国藩认为,嫉妒与贪婪是人生常见的两种病症。嫉妒别人的人以害别人开始、以害自己结束;贪婪的人由于贪得无厌,他们得到了害怕失去、失去了怨恨没有得到,所以才招致祸患。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恢弘、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廷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伦,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在教子方面有三个方面给人的启迪:

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着重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会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少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很多高干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所以,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并告诫他(她)们: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所以,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了父亲的声誉。因此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所有要求小孩子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然后把谷壳吐掉。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他日理万机,不过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获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十分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坐标。

今天看来,他在教育子女成材做人的观点与经验上,在他与子侄的书信中的字里行间,也为人们留下了十分可观的宝贵财富。

以和为贵

曹国藩尤其看重兄弟感情,他对弟弟说:“如果我有了过失,澄弟、沅弟、温弟你们都可以直言相劝,我一定全力改正;如果三位弟弟有了过错,也应该彼此规劝,努力改正。”

曾国藩家庭观念非常重,在处理家事时主张万事以和为贵。曾国藩说:“家和则福自生。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哥哥所说的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所求的事哥哥没有不应承的,一家融洽相处,和气蒸蒸,像这样的家庭不兴旺发达,从没有过。相反,兄弟之间相互争斗,婆媳之间彼此扯皮,夫妻之间两相计较,像这样的家庭不衰败,也从没有过。”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大弟曾国潢,字澄侯;二弟曾国华,字温甫;三弟曾国荃,字沅浦;四弟曾国葆,字事恒。他对这四个弟弟关怀备至,因战事关系,对九弟曾国荃(家族中排行第九),最为关心。

曾国藩任京官时,九弟曾跟随在他身边。曾国藩对九弟勤加教育,督导甚严。曾国荃才华过人,志向远大,做事很有魄力,但由于年少,有时未免有些骄傲,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以“长傲之言,为致败之凶德”教育他。曾国荃遇事喜欢发牢骚,曾国藩则以“军中不可再有牢骚之气”教育他;曾国荃作战,缺乏耐性,过于猛打猛攻,曾国藩则以“稳守稳打,不轻进,不轻退”训诫他;曾国荃于半年之中,七拜国恩,曾国藩则以“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戒之。曾国荃对于哥哥的悉心教导,一般能虚心接受,由于兄弟之间能坦诚相对,所以他们能很好合作,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然而一个大家庭里,永远风平浪静也是不可能的。咸丰七年,为了一点小事,曾国藩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事对曾国藩震动很大,以至过了好久,他还经常悔恨不已。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曾国藩就很不开心,心里十分郁闷。后来,他用这件事来教育儿子纪泽,希望他能明白自己这番苦心,一来要纪泽引以为戒,将来与兄弟相处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二来要他代替自己补偿弟弟,也就是希望纪泽能做出表率在叔父面前多多尽孝。由此可见,曾国藩知错能改,从善如流的品质在处理兄弟关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人传统的伦常观念中,“父子”是一伦,“兄弟”亦是一伦,父母在世时,父母对子女应负起管教的责任,而子女应对父母竭忠尽孝。父母不在后,父母管教之责便落在长兄的肩上,弟、妹们则应给兄长以足够的尊敬和服从,是所谓“长幼有序”。曾国藩十分看重自己作为诸弟兄长的教育之责,常常费心费力,悉心教导弟弟们,他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辜负了父母的重托,这是不孝的表现,会有损孝道。

奉先思孝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父母都有难操的心!”曾国藩为官一生,很少在家,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尽心尽力地为父母分忧,想父母所想,急父母所急。

同类推荐
  • 学点曾国藩,胜过埋头苦干

    学点曾国藩,胜过埋头苦干

    成功者都很善于学习和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助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从优秀走向卓越。而失败者习惯于只学习自己,但自己又没有什么卓有成效的办法,有的也只是一些失败的经验。所以始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100多年来,无数人已通过学习曾国藩的那套本领,使自己少走了很多弯路,收获颇丰,成就非凡。
  •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职场中各种典型心理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的心理学成因,辅以生动贴切的职场案例,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心理制胜方法,帮助读者踏上从完美面试到立足职场,从出色下属到优秀管理者的成功之路,是适合广大职场人士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本书从八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学会淡定。淡定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淡定是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淡定是泰然处之,正确抉择。淡定是正视磨难、正视挫折。淡定是随遇而安,正视得失。淡定是谋定而动,正确地面对挑战。淡定学会面对压力,轻松生活。淡定是放下恩怨,正确地面对是非功过。淡定是淡泊宁静,看淡名利。这个时代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不会过于浮躁而迷失自我、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过于悲伤而痛不欲生。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 做人三论

    做人三论

    本书对做人做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附带了基本知识讲解,告诉读者怎样做人以及做人之道,着重强调为人处世的几大道理:谦卑、宽容、圆润、通达,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对做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起到了指导作用。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热门推荐
  • 泣血鲜花飞满天

    泣血鲜花飞满天

    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发布自己写的相对完整的文字,也是用我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不管多少人可以接受,我都会坚持写完,只为完成自己一个简单的梦想。
  • 未许你半壁江山

    未许你半壁江山

    妖,亦正亦邪。人,亦不是如此。身世迷离的少女,一个据说是家传的镜月铃铛。修炼成妖的狐狸,你可否还记得当年菩提树下所定之约。那青衫背影,为何寻不到你?段石桥上,一把油纸伞替我挡风雨。你同我一起守护这江山可好?不喜勿喷
  • 皮门

    皮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后的首席Boss养成记

    影后的首席Boss养成记

    她是影坛中高高在上的影后,回家还不是照样为他洗手作羹汤。他是幕后超级大Boss,回家还不是照样洗衣带孩子。“欧巴,今天你带孩子哦!”水蓝色的大眼笑得眉眼弯弯,不难看出她是个幸福的小女人。“媳妇儿,我今天得走红毯领奖呢!”将人搂过来,亲了一口。“孩子,还是你带吧!”“老公,反正我是不介意带着孩子走红毯!”最后的结果呢,是他们的萌娃成了当夜最闪亮最吸睛的对象。媳妇儿,你就负责貌美如花,一直美下去吧!赚钱养家有你老公呢!
  • 一夜皇妃

    一夜皇妃

    我是非家二小姐,落花时节的京城却在纷纷传说着非家小姐被奸人玷污的事情,那时我不知,因为三岁的倾国唤我做小姨,唤我的姐姐非倾颜为娘,所有的人都认为被玷污的是我的姐姐。皇上选妃,已经失身的姐姐自然是不能够进宫选妃的,我的父亲就把我送入宫中,在我被人欺负最狼狈之时这个年轻君王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被顺利的钦点为倾城妃子,开始我在后宫的生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慎勇玩家

    慎勇玩家

    末日+废土=凉凉集镇青年白起,有个杀神的名字,却是荀彧(gouhuo)性格。就在新一轮风暴到来之际,白起终于获得属于他自己的超凡能力,本来以为获得超凡能力后,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结果却在慎勇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 六道寻路人

    六道寻路人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世间有太多现象用科学解释不了,就像车祸中醒来的男主…脑海中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 归来兮之阎君逆族

    归来兮之阎君逆族

    情字最伤人过往种种都化云烟还是深藏心间不容他人触及亲情友情爱情你如何抉择?
  •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走进科学丛书:无奇不有的世界

    如果我们从地球上的各个地点,对准北方一直向前走,最后大家总会在一个地点见面,这个地点就是地球的最北端,我们称它为“北极”。有人把北极叫做“世界的顶峰”,以这个顶峰为中心,向南画一个大约2500千米长为半径的大圆圈,这个大圆圈就是“北极圈”。北极圈可不是什么铁丝网或木棍所围起来的实在的圈子,而是地理科学工作者按地理特点在地图上画出的纬线圈。
  • 瑶池春不老

    瑶池春不老

    瑶池春不老,青云直入上瑶池。瑶池春不老,千万时辰瑶池花。瑶池春不老,一朝梦了龙甲云。瑶池春不老,三世魂归古堰镇。瑶池春不老,不觉人间春色老。我从一个凡间女童,青云直上成了瑶池台的仙,原以为成了神仙,就可以过上平淡无波的生活。但显然不是,爱恨情仇,八荒浩荡,生死存亡。瑶池台的春色从来没有老过,人间却已是芭蕉分绿,暮春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