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5800000022

第22章 曾国藩的为官绝学(4)

爱护百姓是治兵的第一关键,必须天天三令五申,当成是军队的生命和根本,而不可把它看作是一种表面好看的文饰。

天下之大,百姓最大

天下之大,民最大。这种学问只有大家才能明白。民本思想,当然是曾国藩做人学问关键之所在,换句话说,即是怎么样对待老百姓,为他们谋得利益。

曾国藩在给弟弟国荃的信中说道:

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绅宜敬而劣绅不必敬,弟在外能如此条理分明,则凡兄之缺憾,弟可一一为我弥缝而自救之矣。昨信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民心勇心者,此也。与官员及绅士交际,则心虽有等差而外之仪文不可不稍隆,余之所以不获于官场者,此也。

地方官绅多有出钱出粮给湘军者,因此曾国藩大都敬之。而对于贪官污吏,他主张查办。比如严丽生在湖南农村不办公事,不注重自己的形象,败坏名声,他便主张调查其劣迹,或者前科记录,如有,便抄一份送到京城,以上奏弹劾。

对于贤良的官吏,曾国藩则极力推荐或挽留。比如他说:“朱明府之得民心,予已托人致书上游,嘱其久留我邑。若因办饷得手,而遂爱民勤政,除盗息讼,我邑之受赐多矣。”

“敬绅”能树信,信树则路广,是每一位当官者所必不可少的为官之法。既然曾国藩自己不能够“稍隆外之仪文”,则他必不能“获于官场”,然而他的这番见地,却足为诸多掌权者鉴。

至于“爱民”,曾国藩在给沅弟的家书中屡次提及,而且做得非常好。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沅弟说:“弟在军中,望常以爱民诚恳之意,庶胜则可以立功,败亦不至造孽。当此大乱之世,吾辈立身行间,最容造孽,亦最易积德。吾自三年初招勇时,即以爱民为第一义,历年以来,纵未必行得到,而寸心总未敢忘爱民两个字,尤悔颇寡。”

并愿“以一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他深刻明白“行军本扰民之事,但刻刻存爱民之心,不使先人之积累自我一人耗尽”。因此;他教育军队官兵,除了激励他们的士气,指导行军方略之外,常把禁止骚扰百姓作为头等关键内容。

他曾做《劝诫营官四条》,其中第一条是“禁骚扰以安民”。即:“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故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百姓最怕者,惟强掳民夫,强占住房二事。掳夫,则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则器物毁坏,家口流离,为营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强抢压买等事,一一禁止,则造福无穷矣。”

曾国藩在咸丰八年,入驻江西建昌大营的时候,做了一首《爱民歌》,歌中对于军队爱民的事宜,论说得尤为详尽。

至于说到曾国藩爱民的理由,他自己在给沅弟的信中说:“吾辈不幸生当乱世,又不幸而带兵,日以杀人为事,可为寒心。惟时时存一爱民之念,庶几留心田以饭子孙耳!”又说“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白不慎,惟于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端,痛下功夫,庶几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这里说的是办理军事,每天以杀人为职业,因此不能不爱民。这是从职业方面着想的。

曾国藩曾给刘詹崖一封信,信中说:仆家世寒素,深知一丝之要。近年从事戎行,每驻军之处,周历城乡,所见无不毁之屋,无不伐之树,无不破之富家,无不欺之穷民;大抵受害于贼者十之七八,受害于兵者亦有二三,喟然私叹行军之害民,故每与将官委员苦诫,总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这里是从阅历方面着想的。

曾国藩给吴竹庄的一封信里也说:“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即所以要获名誉者亦在此。”这里说的是爱惜军队的荣誉,害怕士兵骄横。因此不能不爱护百姓,这是从名誉方面论述的。

对此,蔡东坡评价说:“古今名将用兵,无不以安民爱民为本,盖用兵原为安民。若扰之害之,是违用兵之旨也。兵者,民之所出,饷亦出自于民,索本探源,何忍加以扰害?行师地方,仰给于民者岂止一端?休养军队,采办粮秣,征发夫役,采访敌情,带引道路,何一非借重民力?若修怨于民,是招其反抗,是自困也。又于兴师外国,亦不可以无端之祸乱,加之无辜之民,致上干天和,下招怨恨,师义旅,决不出此。此海陆战条约所以严掳掠之禁也。”这一番言论和曾国藩的论述相互启发,世上掌握军权的人实借之一思。

救世于嚣尘,苦于移风俗,是曾氏处世哲学的又一方面。

曾国藩志在救世助人,不仅体现在家书里,而且也体现于他平素所写的诗章里。

癸卯年间他曾写过《感春》诗几章,“慷慨悲歌,自谓不让陈卧子(陈子昂)”。

曾国藩曾经说:“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他的意志也是如此,他为了救济贫民,曾经有购置义田的动意。道光29年7月15日,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吾自入官以来,即思为曾氏置一义田,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以赡救廿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予之处境未裕。无论为京官者自治不暇,即使外放,或为学政,或为督抚,而如今年三江两湖之大水灾,几于鸿嗷半天下,为大官者,更何忍廉俸之外多取半文乎!是义田之愿,恐终不能偿。然予之定计,苟仕宦所人,每年除供奉堂上甘旨外,或稍有赢余,吾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上两首诗中就有此意。

“仕官所入”、“除供堂上甘旨外”、“稍有赢余”、“断不肯买一亩田、积一文钱,必皆留为义田之用”。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量!那些一朝做官,只思索取,只知道去填足自己的钱袋,而对于民生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若看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

戒傲

【原文】

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身。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争讼。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

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英发之姿,面色间有蛮狠之象,最易凌人。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中所恃,则达于面貌。以门第言,我之物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百思信,行骂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

沅弟持躬涉世,差为妥叶。温弟则谈笑讥讽,要强充老手,犹不免有旧习,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余在军多年,岂无一节可取?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如谨慎矣。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自古以来由于凶德而导致失败的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傲气,二是多话,历观许多有名的公卿都是由于这两点而最终家败身死的。我这个人平时办事的毛病就是太执拗,这是德上的傲。话说得不多,但笔下的毛病与多话一样。静下心来默想自己的过失,发现我之所以处处不顺利,根源还在于这两个方面。

温弟的性格与我较为相似,但说出话来特别尖刻。以傲凌物,不一定非要用言语刺激别人,还有用神气显示傲的,有用面色显色傲的。温弟的神气,稍带一些英气勃发的姿态,脸色上又有蛮狠的样子,最容易凌人。大凡心中不要有什么依仗,一旦心里有所依仗,就会在面貌上反映。从门第来说,现在我的声望大减,尚且怕被子弟们负累;从才识而言,眼下军中锻炼出来的人才很多,你们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应该自我贬抑,只称忠信,实行笃敬,这样才有可能遮掩以往的过失,整顿出新的气象,否则就会人人讨厌鄙弃了。

沅弟的处世方式还算可以;温弟则爱在谈笑中讥讽他人,想强充老人,还是免不了有旧习,不可不猛醒,不可不加以痛改!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吗?只由于“傲”这个字,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要谆谆告诫诸弟,务必要以此为戒。

我们家现在虽然兴旺,但切不可忘了寒士家的风格,子弟们应该努力戒除傲和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人为第一;戒惰,以不晚起为第一。对于我不要忘记当初在蒋市街卖菜篮的情景,弟弟你则不要忘记当初竹山坳拖碑车的情景。过去吃苦的景况,怎么能知道以后不再品尝,这样一想,就会知道谨慎了。

宦海沉浮,保持清醒

权力是一把两面刀,它能给你带来荣耀,也能给你带来毁灭。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放纵了自己,唯有如此,才会避免大起大落,大成大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永远比什么都重要。

过去人们喜欢用“宦海”两个字形容封建官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官场最能成就人,也最能毁灭人。对于官场中的酸甜苦辣,每一位身处其中的都会有自己的感触。曾国藩一生为官,经历了无数的荣荣辱辱,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风风险险,对于官场体会自然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但他始终是一个清醒的人。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是曾国藩为官之道的核心,也是所有为官者,都应该时时提醒自己的。

怎么做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呢?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宦海是很险恶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风波之中。能够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实在不容易。他详细总结历代为官为宦成败之要害,觉得为官有四大忌,即“四败”。他说:居官有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昏惰任下:是非不明,不干正事,放纵自己身边的人胡作非为。

傲狠妄为:举止傲慢,为人蛮横,什么事都敢做。

贪鄙无忌:贪得无厌,无所忌讳。

反复多诈:为人反复无常,好用诈术。

曾国藩把这“四败”写在案头上,无时无刻都提醒自己。在另一个地方,曾国藩又说,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并总结历史的经验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无论是居官四败也好,还是二败也好,其实都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为官者之所以身败名裂,常常是因为不知道顾忌。

曾国藩曾经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曾国藩一生,也始终是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的心境中度过的。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国藩升了官,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表示不但不敢高兴,反而觉得战战兢兢。他说:这次升官,实在是难以想象到的。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缺点错误,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如此才可以持盈保泰,不会马上颠覆。你们若能常常指出我的缺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了。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官,于是就敢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曾国藩字同治元年六月,已经升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又写信给曾国荃,表达了自己升官之后的忑忐心情:我侥幸居于高位,又有一点虚名,时时刻刻都有摔下来的忧虑。我观察古今人物,像有我这种名位权势的,能善终的并不多见,我非常担心在全盛的时候,没有办法让弟弟等们有所长进,我摔下来的时候,却要连累弟弟们。只有趁还没有事情时经常以危词苦语互相劝诫,才差不多免于大祸吧。

曾国藩所讲的宦海之途应当知道畏惧,是有特殊的背景的。在封建官场中,权力是最敏感的,权力太大的人总是很难有好的下场,因此曾国藩才有这样的畏惧。曾国藩强调要有敬畏之心,就是提醒自己要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充满风险的封建官场来说,确实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他事业的成功是得益于“倔强”这两个字,那么他哲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敬畏”之道。这一点对于今天的领导也还是非常有启发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它能给你带来荣耀,也能给你带来毁灭。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不要放纵了自己,唯有如此,才会防止大起大落,大成大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永远比什么都重要。

曾国藩的确是一个很清醒的人,他一生所经历的风险,确实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然而他经常提醒自己,在顺利的时候,要考虑到终有不顺利的时候,在兴盛的时候,要考虑到终有衰落的时候。这使得他从始至终保持一种谨慎、清醒、冷静的心态,从而顺利度过了宦海的风波,防止了历代权臣败家丧身的命运。

当然,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念有直接关系。在传统中国,谦谦君子是最受鼓励的人格。曾国藩以谨慎、谦虚作为为官的原则,体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生存智慧。今天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已经大不相同了,特别在今天,社会更需要进取型、开拓型的领导干部。而曾国藩的四败之道,毕竟是从历史上总结出来的,对于今天的为官者保持清醒的头脑,自然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其实,官场即为名利之场,为官者最难处便是名利二字。在导致为官者身败名裂的原因中,最常见的原因,应该说是名利二字。因此才有了“利令智昏”这样一个成语。确实,一个人倘若利欲熏心,那么他就是再聪明的一个人,也会头脑发昏,忘掉一切的。所以,要做到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必须将“名利”二字看得淡一些。

思危

【原文】

捐务公事,余意弟总以绝不答一言为妙。凡官运极盛之时,子弟经手公事,格外顺手,一唱百和;然闲言即由此兴,怨谤即由此兴。吾兄弟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弟此后若到长沙、衡州、湘乡等处,总以不干预公事为第一义。

但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但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此后总以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吾亦不甘为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非委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

居高位之道约有三端:一曰不与,谓若于己毫无交涉也;二曰不终,古人所谓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终,盖居高履危,而能善其终者鲜矣;三曰不胜,古人所谓懔乎若朽案之驭六马,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盖惟恐其不胜任也。

自古高位重权,盖无日不在忧患之中,其成败祸福则天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同类推荐
  • 做好工作并不难

    做好工作并不难

    本书包括“职场生存之道”、“与上司相处之道”、“职场晋升之道”、“职场人际关系”、“职场心理调节”、“职场仪表与言行举止”、“职场陷阱与潜规则”、“跳槽与维权”等内容,旨在使“职场中人”有所领悟,知所进退,扬长避短,随心如愿,在职场这个“江湖”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路顺畅,万事亨通。
  • 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

    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

    本书通过十个篇章,若干举例使读者掌握一套和领导有效沟通的本领,对领导广大读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指导意义。
  • 幸福女人必知的心理学

    幸福女人必知的心理学

    关于幸福,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女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财富,其实不然。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该比例较去年的77%有所下降;感觉生活不幸福者比例为10.9%,较去年的8.8%略有上升。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三地居民相比较而言.小城镇居民幸福感最高,农村居民次之,城市居民排在最后。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它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震撼人的心灵,操纵人的情绪。“投资口才等于投资未来,”拥有好口才,你就能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游刃有余,助你改变思维模式,为成功打开更多的通路。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
热门推荐
  • EXO——在,也不见

    EXO——在,也不见

    你有没有在年少时遇到过一群你无法忘怀的人,如果有,请记得,纵然世界于你分崩离析,但也请回头看看,他们,一直都在。堇色安年,谁许我一世荒芜;风雨漂白,我许你一世年华。愿我们隔着这人海——在,也不见!
  • 末世之女帝的造物主系统

    末世之女帝的造物主系统

    自从h国女帝绑定了造物主系统得知只要自己这辈子好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自己下辈子就可以横着走之后季青岚就开始了她造福人民的光荣一生当她终于熬到了退休时才发现自己竟被系统带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末世季青岚只想说一句"m**"【本文的女主一开始就很强大,就不需要修炼了,性格高冷,不圣母不做作望大家可以喜欢。】
  • 武道龙帝

    武道龙帝

    武道,帝为巅,下有七大境,每一境皆难于登天,然,化雷为心,化电为神,化龙为身,以登帝位。
  • 簪云册兵

    簪云册兵

    “如果不是我有任务在身,我早就一掌拍死你了!”执行任务中,不留神中了圈套,竟然失了身?!
  • 倒流的错觉

    倒流的错觉

    原以为回到一年前是很幸福的事,结果一年前有回一年前,终有结束的一天!
  • 我在时光尽头等你

    我在时光尽头等你

    我遇见你在十四岁的夏天,再见你是二十岁的雨天。六年间兜兜转转,我们相爱,我们分离,我们赌上一个又一个没有未来的明天。可惜,你和她喜做父母,我哭倒他人怀中。你怨我新欢来得太快,我恨你胚胎已成三月。我与你暧昧,与你调情,却不再爱,只待你曾许下的经年。若你还在,我便勇敢去爱。只愿以后的每个夏天都有你。人生经年数十载,许你一世不离开。
  • 薄少奶奶太难找

    薄少奶奶太难找

    主要人物:薄司宸,楚燕婉在外,他是海城心狠手辣的薄家大少;在内,他是宠她入骨的薄先生。在外,她是海城高傲不可一世的第一名媛;在内,她是被薄先生无限宠溺的薄太太。“我穿越荆棘,只为了陪在你身边……”三年前的空难,把二人拆散。三年,二人从未见过一面。他创办了的YW(燕婉)集团,涉及珠宝、房地产等市场。YW不同于薄氏财团,薄财集团是薄家的,YW只属于他们。三年,他动用了所有的人脉,只为了找到他的薄太太。她创办了星辰(宸)投资,独霸投资市场。星辰不是楚兮集团,星辰是他们的,不是楚家的。三年,为了找到她的薄先生,她得罪了人。别人说他们死了。她在找他,他也在找他的薄太太。一场商业交流会,人们知道了他们还活着。他知道了她在哪里,她还在找他。一场她追求者对她的求婚宴,引他醋意大发,当场宣誓主权,二人终相见。空难那年,他23岁,她21岁。如今,再相见,他26岁,她24岁。
  • 王爷每天都在吃醋

    王爷每天都在吃醋

    奉旨下嫁给百里纤煜,新婚之夜被赶出了主院不过她还有别的身份,是幽兰宫的少宫主。慢慢的他心动……了。
  • tfboys之tf灵异异能社

    tfboys之tf灵异异能社

    这是我的第二部小说。我不会写的很恐怖的,见谅!
  • 带着系统降临异界

    带着系统降临异界

    小伙意外降临神幻大陆,获得超强系统,一路披荆斩棘,劈波斩浪,只为到达武道巅峰。